全文摘要
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包括前端模块、中央上格栅和前保险杠本体,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设置在前端模块上,第一安装支架位于前端模块的一侧,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前端模块的另一侧,第三安装支架位于前端模块的中部,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第三安装支架上且与第三安装支架连接,中央上格栅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连接,前保险杠本体与中央上格栅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能增强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汽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包括前端模块、中央上格栅和前保险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前端模块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中部,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连接,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与所述中央上格栅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包括前端模块、中央上格栅和前保险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前端模块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另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中部,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支架上且与所述第三安装支架连接,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前保险杠本体与所述中央上格栅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一连接凸起、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相邻的两个边缘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凸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第二连接凸起、第三连接耳板、第四连接耳板和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位于所述第三安装孔的上方,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和所述第四连接耳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相邻的两个边缘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凸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均呈L状,所述第一连接耳板、所述第二连接耳板、所述第三连接耳板和所述第四连接耳板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凸起和所述第二连接凸起上均设有第一卡槽,所述中央上格栅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支架包括承载体和连接体,所述前端模块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中部,所述连接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承载体位于所述连接体的上方,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且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包括承载面、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所述承载面上,所述第一连接凹槽位于所述承载体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凹槽位于所述承载体的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和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设有第二卡槽,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槽配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还包括第三连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凸起位于所述承载体的中部,所述第三连接凸起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卡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翼子板上的第四安装支架和前保险杠下饰板,所述第四安装支架的一侧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连接,所述前保险杠下饰板位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的下方且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前保险杠是整车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起到行人保护的作用,还起到装饰的作用,并且还关系到与周边件的间隙和面差等外观品质。图1为汽车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汽车20的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汽车20的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汽车20的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
一方面,前保险杠本体结构复杂、在Z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尺寸较大,前保险杠本体自身具有较大的重量,且前保险杠本体通常是前保险杠总成的定位和装配的基准,前保险杠本体的下端部位通常承载着前保险杠下饰板、中央下格栅、前保险杠下饰板装饰件、左\/右前雾灯盖板、雷达盖板和前牵引钩盖等结构件的主要重量或部分重量;同时,汽车前保险杠本体的上端部位与中央上格栅、前大灯等部件相连,因此汽车前保险杠本体还承载着这些部件的部分重量。所以,前保险杠本体因承受较大的重量而在Z轴方向易发生位移,即汽车前保险杠非常容易发生下沉问题。
另一方面,汽车前保险杠在车身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不平以及发动机、传动系统等激发的振动传递到前保险杠总成各部件及所连接的部件,将导致前保险杠总成及其安装部件发生强制位移。
由于汽车前保险杠总成承受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导致汽车前保险杠本体及总成经常出现下沉的问题,影响汽车前端各部件的受力及间隙\/面差等外观品质,也影响到汽车前保险杠的安全功能及驾驶员、乘客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及汽车,能增强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发生下沉的现象。
一种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包括前端模块、中央上格栅和前保险杠本体,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设置在前端模块上,第一安装支架位于前端模块的一侧,第二安装支架位于前端模块的另一侧,第三安装支架位于前端模块的中部,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第三安装支架上且与第三安装支架连接,中央上格栅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连接,前保险杠本体与中央上格栅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一连接凸起、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耳板和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凸起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上方,第一安装孔位于第一支架本体的中部,第一连接耳板和第二连接耳板分别位于第一支架本体相邻的两个边缘且靠近第一连接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第二连接凸起、第三连接耳板、第四连接耳板和第三安装孔,第二连接凸起位于第三安装孔的上方,第三安装孔位于第二支架本体的中部,第三连接耳板和第四连接耳板分别位于第二支架本体相邻的两个边缘且靠近第二连接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均呈L状,第一连接耳板、第二连接耳板、第三连接耳板和第四连接耳板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凸起和第二连接凸起上均设有第一卡槽,中央上格栅上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安装支架包括承载体和连接体,所述前端模块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前端模块的中部,所述连接体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承载体位于所述连接体的上方,所述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所述承载体上且与所述承载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体包括承载面、第一连接凹槽和第二连接凹槽,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置在承载面上,第一连接凹槽位于承载体的一侧,第二连接凹槽位于承载体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凹槽和所述第二连接凹槽内设有第二卡槽,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设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槽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体还包括第三连接凸起,第三连接凸起位于承载体的中部,第三连接凸起设置在支撑架的卡槽内。
优选地,所述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翼子板上的第四安装支架和前保险杠下饰板,第四安装支架的一侧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前保险杠下饰板位于前保险杠本体的下方且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与中央上格栅连接,第三安装支架支撑中央上格栅的中部且与中央上格栅的中部连接,中央上格栅及前保险杠总成在Z轴方向的支撑得到增强,使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在承受更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的工况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增强了中央上格栅及前保险杠总成的在X轴方向、在Y轴方向的定位,可以有效减少中央上格栅及前保险杠总成发生变形及位移的现象;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增强前保险杠总成的支撑,可以满足中央上格栅在Z轴方向的尺寸加大、尺寸向下增加的发展方向;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性能可靠、实用、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且适用性强。第三安装支架在Z轴方向的尺寸与大腿保护支架在Z轴方向的尺寸相近,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但第三安装支架在Y轴方向的尺寸比大腿保护支架在Y轴方向的尺寸少50%-70%左右,可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三维坐标系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的第三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第三安装支架与中央上格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2-前端模块,121-纵梁,122-支撑架,13-中央上格栅,14-第一安装支架,141-第一支架本体,142-第一连接凸起,143-第一连接耳板,144-第二连接耳板,145-第一安装孔,1411-第一载体,1412-第二载体,1421-第一卡槽,1431-第二安装孔,15-第二安装支架,151-第二支架本体,152-第二连接凸起,153-第三连接耳板,154-第四连接耳板,155-第三安装孔,1511-第三载体,1512-第四载体,16-第三安装支架,161-承载体,162-连接体,1611-承载面,1612-第一连接凹槽,1613-第二连接凹槽,1614-第三连接凸起,16121-第二卡槽,16141-第三连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包括前端模块12、中央上格栅13、前保险杠本体(图未示)、第一安装支架14、第二安装支架15、第三安装支架16、安装在翼子板上的第四安装支架(图未示)、前保险杠下饰板(图未示)、下饰板装饰件(图未示)和小腿保护支架(图未示)。第一安装支架14、第二安装支架15和第三安装支架16设置在前端模块12上,第一安装支架14位于前端模块12的一侧,第二安装支架15位于前端模块12的另一侧,第三安装支架16位于前端模块12的中部。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设置在第三安装支架16上且与第三安装支架16连接,中央上格栅1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14和第二安装支架15连接。前保险杠本体与中央上格栅13连接,具体地,前保险杠本体与中央上格栅13两侧的边缘连接。第四安装支架靠近前保险杠本体,第四安装支架的一侧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前保险杠下饰板、下饰板装饰件和小腿保护支架位于前保险杠本体的下方,下饰板装饰件位于前保险杠下饰板与小腿保护支架之间,前保险杠下饰板的一侧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前保险杠下饰板的另一侧与下饰板装饰件连接。小腿保护支架的一侧设置在下饰板装饰件上且与下饰板装饰件连接,小腿保护支架的另一侧安装在前端模块12上且位于前端模块1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前保险杠本体包括左、右保险杠本体,中央上格栅13位于左保险杠本体与右保险杠本体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前保险杠本体为整体结构元件,中央上格栅13位于前保险杠本体的中部。
具体地,前端模块12包括纵梁121和支撑架122,第一安装支架14和第二安装支架15分别设置在纵梁121上,支撑架122位于前端模块12的中部,第三安装支架16设置在支撑架1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前保险杠本体上设有连接板,中央上格栅13上设有支撑台,连接板设置在支撑台上,并且通过螺栓与支撑台连接;第四安装支架通过卡扣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小腿保护支架通过螺栓与下饰板装饰件连接;前保险杠下饰板通过卡扣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前保险杠下饰板通过卡扣与下饰板装饰件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3为图2中的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第三安装支架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安装支架14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41、第一连接凸起142、第一连接耳板143、第二连接耳板144和第一安装孔145,第一连接凸起142位于第一安装孔145的上方,第一安装孔145位于第一支架本体141的中部,第一连接耳板143和第二连接耳板144位于第一支架本体141的边缘且靠近第一连接凸起142。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本体141包括第一载体1411和第二载体1412,第一载体1411和第二载体1412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一连接凸起142位于第一载体1411上,第一连接耳板143和第二连接耳板144分别位于第一载体1411相邻的两个边缘,第一安装孔145位于第二载体1412的中部。第一连接凸起142上设有第一卡槽1421,中央上格栅13上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1421配合连接。第一连接耳板143和第二连接耳板144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1431。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模块12与第一安装支架14之间设有螺栓,通过第一安装孔145和两个第二安装孔1431与螺栓紧固将第一安装支架14连接在前端模块12的纵梁121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5为图3中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5所示,第二安装支架15包括第二支架本体151、第二连接凸起152、第三连接耳板153、第四连接耳板154和第三安装孔155,第二连接凸起152位于第三安装孔155的上方,第三安装孔155位于第二支架本体151的中部,第三连接耳板153和第四连接耳板154位于第二支架本体151的边缘且靠近第二连接凸起152。
进一步地,第二支架本体151包括第三载体1511和第四载体1512,第三载体1511和第四载体1512连接形成L形结构。第二连接凸起152位于第三载体1511上,第三连接耳板153和第四连接耳板154分别位于第三载体1511相邻的两个边缘,第三安装孔155位于第四载体1512的中部。第二连接凸起152上设有第一卡槽1421,中央上格栅13上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卡槽1421配合连接。第三连接耳板153和第四连接耳板154上均设有第二安装孔1431。在本实施例中,前端模块12与第二安装支架15之间设有螺栓,通过第三安装孔155和两个第二安装孔1431与螺栓紧固将第二安装支架15连接在前端模块12的纵梁121上,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6为图3中的第三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第三安装支架与中央上格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三安装支架16呈阶梯状,第三安装支架16包括承载体161和连接体162,承载体161位于连接体162的上方,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设置在承载体161上且与承载体161连接,连接体162连接在支撑架122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体162与支撑架12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承载体161包括承载面1611、第一连接凹槽1612、第二连接凹槽1613和第三连接凸起1614。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设置在承载面1611上。第一连接凹槽1612位于承载体161的一侧,第二连接凹槽1613位于承载体161的另一侧,具体地,第一连接凹槽1612和第二连接凹槽1613设置在承载面1611上且与中央上格栅13相对应。第一连接凹槽1612和第二连接凹槽1613内设有第二卡槽16121,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设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与第二卡槽16121配合连接。第三连接凸起1614位于承载体161的中部,第三连接凸起1614靠近连接体162,第三连接凸起1614设置在支撑架122的卡槽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凸起1614上设有第三连接凹槽16141,第三连接凹槽16141穿过至整个承载体161,第三连接凹槽1614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连接凹槽1612和第二连接凹槽1613的长度方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的支撑原理大致为:结合图1所示,第四安装支架通过卡扣与前保险杠本体连接,第四安装支架为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提供在Z轴方向的支撑和在X轴方向的支撑;小腿保护支架通过螺栓与下饰板装饰件连接,并且设置在下饰板装饰件上,起到面接触的作用,前保险杠下饰板过卡扣与前保险杠本体通连接、前保险杠下饰板通过卡扣与下饰板装饰件连接,因此,小腿保护支架为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提供在Z轴方向的支撑及在X轴方向、在Y轴方向的定位;第一安装支架14和第二安装支架15通过卡扣与中央上格栅13的两侧连接,第三安装支架16与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通过卡扣连接,并且设置在第三安装支架16上,第三安装支架16为中央上格栅13提供支撑,前保险杠本体与中央上格栅13连接。因此,第一安装支架14、第二安装支架15和第三安装支架16为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提供了在Z轴方向的支撑及在X轴方向、在Y轴方向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4、第二安装支架15和第三安装支架16。第一安装支架14和第二安装支架15与中央上格栅13连接,第三安装支架16支撑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且与中央上格栅13的中部连接,中央上格栅13及前保险杠总成在Z轴方向的支撑得到增强,使前保险杠本体及前保险杠总成在承受更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的工况下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且,增强了中央上格栅13及前保险杠总成的在X轴方向、在Y轴方向的定位,可以有效减少中央上格栅13及前保险杠总成发生变形及位移现象;第一安装支架14、第二安装支架15和第三安装支架16增强前保险杠总成的支撑,可以满足中央上格栅13在Z轴方向的尺寸加大、尺寸向下增加的发展方向;第一安装支架14、第二安装支架15和第三安装支架16性能可靠、实用、安装方便、成本低廉,且适用性强。第三安装支架16在Z轴方向的尺寸与大腿保护支架在Z轴方向的尺寸相近,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但第三安装支架16在Y轴方向的尺寸比大腿保护支架在Y轴方向的尺寸少50%-70%左右,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防前保险杠下沉组件10。
在本文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8733.5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667020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60R 19/48
专利分类号:B60R19/48;B60R19/50;B60R13/04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发明人:凌华春;郝旭飞;王琛;陈德瑞
第一发明人:凌华春
当前权利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蔡光仟
代理机构:31264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