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复发率论文-刘国华,杨苏芳,蔡德,陈思洽

卒中复发率论文-刘国华,杨苏芳,蔡德,陈思洽

导读:本文包含了卒中复发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YP2C19,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复发率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华,杨苏芳,蔡德,陈思洽[1](2019)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入组28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CYP2C19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通过随访,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患者1~12个月的随访,289例患者中有41例(14.9%)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中间代谢型和慢代谢型的复发风险均高于快代谢型,具有统计学意义(OR=2.9, 95%CI:1.3~6.3,P=0.0068;OR=3.0,95%CI:1.1~8.2,P=0.027)。携带*2(681A)A等位基因的患者,卒中复发风险高于携带*1(681G)G等位基因的患者(OR=3.3,95%CI:1.3~8.8,P=0.0065);基因型CYP2C19*1/*2的卒中复发风险高于基因型CYP2C19*1/*1(OR=2.0,95%CI:0.9~4.1,P=0.071);基因型CYP2C19*2/*2的卒中复发风险高于基因型CYP2C19*1/*1 (OR=3.3,95%CI:1.3~8.8,P=0.012);携带*3(636A)A等位基因的卒中复发风险与基因型CYP2C19*1/*1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包括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P=0.004)、高血压(P=0.04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7)和合并药物ACEI/ARB(P=0.006)。以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间代谢和慢代谢基因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高于快代谢基因型患者,且携带CYP2C19*2、*3等位基因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今日药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远亮,毛诗贤,彭忠勇,孙萍,伍国锋[2](2019)在《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9例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41例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残疾、死亡及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9期)

袁茂婷[3](2019)在《脑卒中后新诊断房颤与既往房颤患者脑卒中复发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新诊断房颤患者与既往房颤患者一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并观察两组患者间岛叶梗死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以指导临床对这两类病人的抗凝方案制定。方法本研究基于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于2015.10-2017.6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2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本资料。根据入院时患者的心律资料,我们将患者分为叁组:脑梗死后新诊断房颤组,既往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叁组间一年内脑卒中复发率差别和叁组间岛叶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2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8例脑卒中后新诊断房颤患者,54例既往房颤患者,140例窦性心律患者。其中脑卒中后新诊断房颤患者有6例(21.43%,n=28)、既往房颤患者中有9例(16.67%,n=54),窦性心律中有7例(5%,n=140)在一年内出现复发性缺血性卒中(p=0.005)。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卒中后新诊断房颤组和既往房颤组的一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均分别高于窦性心律组(OR=6.702,95%CI=1.231-36.477;OR=5.678,95%CI=1.021-31.567),卒中后新诊断房颤组的一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既往房颤组无明显差别。脑卒中后新诊断房颤组的岛叶梗死发生率高于窦性心律组(32.14%vs 10,71%,p<0.05)。结论卒中后新诊断房颤组的一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和既往房颤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岛叶梗死与卒中后新诊断房颤的发生有关。(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任雪平[4](2019)在《降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延续护理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降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延续护理模式研究分析。方法:研究时间开始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结束,将此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对照组,将同一时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给予研究组患者延续护理模式,将两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对护理人员依从性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对护理人员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在出院后复查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给予患者有效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依从性,降低病情的复发率,在临床护理中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饮食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麻友兵,高英玲,杨桂春,王岩[5](2019)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复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存在颈动脉斑块的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显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狭窄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着,能够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董永书,田中华,崔伟锋,王连珂,范军铭[6](2018)在《脑卒中病人服用中风胶囊后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口服中风胶囊的脑卒中病人随访3年后的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入选服用中风胶囊的脑卒中病人,均接受常规的内科二级预防治疗,入组后收集个人资料、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伴随服药、血压情况及脑卒中危险因素、伴发临床疾患等资料,连续追踪调查36个月,分别记录其终点事件(脑梗死、脑出血、死亡等)的发生率。以"终点事件"为结局因变量,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脑卒中复发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纳入并完成随访的病人616例,至试验结束,终点事件共发生65例,其中脑梗死47例、脑出血14例、死亡4例,发病率为10.55%(65/6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χ~2=4.26,P=0.039)、"运动情况"(χ~2=8.77,P=0.003)、"睡眠"(χ~2=8.72,P=0.003)、"平时的预防意识"(χ~2=3.91,P=0.048)、"并发高血压"(χ~2=5.72,P=0.017)、"并发冠心病"(χ~2=5.70,P=0.017)及"服用中风胶囊"(χ~2=4.55,P=0.033)与结局发生有显着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运动"(P=0.007;OR:0.277;95%CI:0.108~0.709)及"有时运动"(P=0.019;OR:0.430;95%CI:0.213~0.869)、"服用中风胶囊(>24个月)"(P=0.009;OR:0.452;95%CI:0.249~0.820)为保护因素;"并发高血压"(P=0.049;OR:2.078;95%CI:1.004~4.301)及"睡眠质量差"(P=0.039;OR:1.872;95%CI:1.031~3.399)是危险因素。结论长期服用中风胶囊能积极防止脑卒中复发;经常运动及有时运动、服用中风胶囊(>24个月)为脑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并发高血压及睡眠质量差是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何奕涛[7](2018)在《氟西汀治疗对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率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评价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通过随访对照设计盲法评价的方法前瞻性的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氟西汀治疗对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02例。所有纳入患者均参考美国心脏病协会及卒中协会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来制定治疗方案,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及健康宣教。此外,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同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天治疗,疗程90天,随访期限3年,随访90天时复查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我们通过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评价氟西汀治疗是否对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率存在独立影响。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分型、开始治疗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基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基线卒中危险因素评估、基线治疗等基线特征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无显着差异(均P>0.05);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随访90天复查收缩压、舒张压、血甘油叁酯、血总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血超敏C反应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等组内比较均较基线水平显着降低,血高密度脂蛋白组内比较均较基线水平显着升高(均P<0.05);治疗组患者随访90天时复查收缩压、血总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患者显着降低(P=0.002,P=0.002,P=0.018,P=0.011);治疗组患者随访90天复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血超敏C反应蛋白等均较对照组患者显着降低(P=0.039,P=0.006,P=0.043);随访期内出现癫痫、胃肠道出血、晕厥、过敏反应、脑梗死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死亡事件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无显着差异(均P>0.05);经Kaplan-Meier法比较,治疗组患者随同时治疗组患者在访3年无复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85.1%Vs75.7%,P=0.016);同时,在3年随访期内,经Kaplan-Meier法比较,随访90天后(停用氟西汀后)的无复发率,治疗组患者也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87.0%Vs79.3%,P=0.043)。再经多因素的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提示,氟西汀治疗是降低缺血性卒中3年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HR=0.594,95%CI:0.376~0.938,P=0.02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应用氟西汀(每日20mg)治疗90天可显着降低3年内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5-23)

吴亭[8](2018)在《延续护理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率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对照组进行一次正常的电话回访,对实验组进行正常的延续护理,对比这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依从性和复发性。结果实验组的依存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好,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采用、学习。(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覃祖业,梁朝莹,颜循金,陈立坚,罗丽蕾[9](2018)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不同服药分为阿司匹林组69例,氯吡格雷组67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69例),监测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治疗后3、6和12个月各组NIHSS评分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NIHSS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均P<0.05),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较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联合组脑卒中复发率显着减少(均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且未增加不良事件。(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刘红勇,李锐铭,刘政,程国娟,李秀娥[10](2017)在《强化二级预防管理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级预防随访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9月,筛选并收集首发的、发病在30d内、依从性好的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先根据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结果分层,由于在该研究开始前的预调查,符合高危险层的患者数量少,故高危层暂不作为短期内研究分析。低危、中危层分别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采取不同强度的干预,低危层干预组每月干预1次,中危层每月2次。干预内容包括积极宣教以期改变患者生活习惯,督促患者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以及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并给予指导,两层的对照组均不做任何干预。6个月后由另外的医师进行盲法随访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及药物的服用、吸烟、危险因素控制等情况。结果低危层干预组114例(失访3例)及对照组110例(失访2例)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分别为6.3%和14.6%;中危层干预组113例(失访4例)及对照组115例(失访4例)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分别为7.3%和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层及中危层干预组的药物依从性(除降糖药外)、血脂的达标率和戒烟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强化随访干预改变患者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脑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卒中复发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49例侧支循环代偿较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41例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残疾、死亡及病情复发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残疾率及死亡率相比,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的复发率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卒中复发率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华,杨苏芳,蔡德,陈思洽.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今日药学.2019

[2].刘远亮,毛诗贤,彭忠勇,孙萍,伍国锋.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复发率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9

[3].袁茂婷.脑卒中后新诊断房颤与既往房颤患者脑卒中复发率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9

[4].任雪平.降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延续护理模式研究[J].饮食科学.2019

[5].麻友兵,高英玲,杨桂春,王岩.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董永书,田中华,崔伟锋,王连珂,范军铭.脑卒中病人服用中风胶囊后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7].何奕涛.氟西汀治疗对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率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盲法评价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8

[8].吴亭.延续护理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从性及复发率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9].覃祖业,梁朝莹,颜循金,陈立坚,罗丽蕾.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10].刘红勇,李锐铭,刘政,程国娟,李秀娥.强化二级预防管理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

标签:;  ;  ;  ;  

卒中复发率论文-刘国华,杨苏芳,蔡德,陈思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