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车用升降安全杠,包括至少两根伸缩管,每根伸缩管至少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套管;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所述伸缩管与所述横杆连接,且被设置成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上面的套管固定连接,最下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套管固定连接,相邻两横杆之间的套管上设有弹簧,在所述横杆的中间设有用于升降最下面的横杆的升降机构,所述横杆的外形与汽车的安装部位的形状基本吻合。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防止被撞物体直接被卷入车底的功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伸缩管(1),每根伸缩管(1)至少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套管(11、12);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2),所述伸缩管(1)与所述横杆(2)连接,且被设置成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上面的套管固定连接,最下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套管固定连接,相邻两横杆之间的套管上设有弹簧(3),在所述横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升降最下面的横杆的升降机构(4),所述横杆的外形与汽车的安装部位的形状基本吻合。
设计方案
1.一种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伸缩管(1),每根伸缩管(1)至少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套管(11、12);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2),所述伸缩管(1)与所述横杆(2)连接,且被设置成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上面的套管固定连接,最下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套管固定连接,相邻两横杆之间的套管上设有弹簧(3),在所述横杆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升降最下面的横杆的升降机构(4),所述横杆的外形与汽车的安装部位的形状基本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在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横杆之间还设有若干根中间横杆(23),所述伸缩管(1)相应地增加套管,所述中间横杆(23)与相应的套管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在相邻两横杆之间设有定位软线(24),所述定位软线(24)保证所述中间横杆(23)相对稳定,只有在升降机构(4)在收缩或伸开时,所述中间横杆(23)才收缩或伸开。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下面的横杆的外侧设有用于向汽车外面推挤被碰撞物的外推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4)的顶杆(41)的下端设有小套管结构(42),所述小套管结构(42)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小套管(43、44),在所述小套管外设有第二弹簧(45)。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是微型电动伸缩推杆、气缸或油缸。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杆外壁上设有软胶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杆上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车用升降安全杠,其特征在于:在最下面的横杆的底面上设在万向轮(2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用配件,尤其是一种可防止被撞物体直接被卷入车底的车用升降安全杠。
背景技术
汽车驾驶都存在盲区,所谓盲区是指驾驶员位于正常驾驶座位置,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简言之,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上驾驶的时候,观察不到的地方就叫汽车盲区。
通常情况下,车内盲区主要有几大视觉盲区。分别是前盲区,即引擎盖前看不到的地方。后盲区,后盲区是指后备箱所对应的区域。后视镜盲区,后视镜盲区是指车两边的后视镜不能看到的区域。
这些盲区的存在,往往会造成前轮或\/后轮碾压至人死亡的事故,如何减小盲区事故的至人死亡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梦想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被撞物体直接被卷入车底的车用升降安全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升降安全杠,包括至少两根伸缩管,每根伸缩管至少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套管;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杆,所述伸缩管与所述横杆连接,且被设置成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上面的套管固定连接,最下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套管固定连接,相邻两横杆之间的套管上设有弹簧,在所述横杆的中间设有用于升降最下面的横杆的升降机构,所述横杆的外形与汽车的安装部位的形状基本吻合。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横杆之间还设有若干根中间横杆,所述中间横杆与相应套管活动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相邻两横杆之间设有定位软线,所述定位软线保证所述中间横杆相对稳定,只有在升降机构在收缩或伸开时,所述中间横杆才收缩或伸开。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最下面的横杆的外侧设有用于向汽车外面推挤被碰撞物的外推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升降机构的顶杆的下端设有小套管结构,所述小套管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小套管,在所述小套管内设有第二弹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升降机构是微型电动伸缩推杆、气缸或油缸。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横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横杆外壁上设有软胶材料。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横杆上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伸缩管加上升降结构的结构,本安全杠可以安装到汽车的四个侧面,令本实用新型的上面不影响正常开门和关门,令本实用新型的最下面的横杆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定距离,如小车为5厘米左右,大车为10厘米左右,当遇到有大于预定距离的障碍物时,可以通过升降机构可以将除最上面的横杆以外的其它横杆向上拉升,让车辆通过;正常情况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最下面的横杆距地面较近,即使碰撞到人或其它物件,也不会被直接卷入车底,可以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图4,图1-图4揭示了一种车用升降安全杠,包括至少两根伸缩管1,每根伸缩管1至少包括三根相互套接的套管11、12、13;至少三根平行设置的横杆2,所述伸缩管1与所述横杆2连接,且被设置成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上面的套管固定连接,最下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套管固定连接,介于最上面的横杆与最下面的横杆之间的中间横杆23与相应套管活动连接,因相邻两横杆之间的套管上设有弹簧3,在所述横杆的中间设有用于升降最下面的横杆的升降机构4,所述横杆的外形与汽车的安装部位的形状基本吻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是以三根横杆2为例加以说明的,实际上,横杆2的根数可以2根或2根以上的根数,依据汽车与地面的高度而定,当增加横杆时,其伸缩管1的套管也要相应的增加,横杆与横杆之间的最好控制在10厘米左右,最下面一根横杆距离地面的高度可以5-10厘米之间选择。这样,就可以防止即使车辆碰撞到人或其它物件,人或其它物件也不会被直接卷入车底。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管1是两根,分别设在横杆2的两端,当然,根据需要伸缩管1也可以设两根以上的结构。
在中间横杆2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连接件25,在连接件25上设有供套管通过的圆孔,所述连接件25的厚度小于中间横杆23直径,可以在弹簧3收缩时,收纳弹簧3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在相邻两横杆之间设有定位软线24,所述定位软线24保证所述中间横杆23相对稳定,碰到障碍物时,所述中间横杆23不会跑偏,只有在升降机构4在收缩或伸开时,所述中间横杆23才收缩或伸开。
优选的,所述最下面的横杆的外侧设有用于向汽车外面推挤被碰撞物的外推部21,由于外推部21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人或其它物件向车辆两侧排挤,而不会使人或其它物体进入车底和车轮之下。
优选的,在所述升降机构4的顶杆41的下端设有小套管结构42,所述小套管结构42包括两根相互套接的小套管43、44,在所述小套管43、44外设有第二弹簧45,采用小套管结构42,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碰到较高的物体时,可以自动抬高几个厘米。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4是微型电动伸缩推杆、气缸或油缸。
优选的,所述横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方形。
优选的,在所述横杆外壁上设有软胶材料,减轻直接碰撞人或物体的损伤程度。
优选的,在所述横杆上设有超声波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声光信号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优选的,在所述最下面的横杆下面设有万向轮22,一般情况下,所述万向轮22不与地面接触,特殊情况下,当车轮在进入路面的凹陷位置时,车身下降,所述万向轮22可能与地面接触,并将最下面的横杆向上顶起适当高度,以免最下面的横杆受损。
请参见图5-图7,请参见图5-图7显示的本实用新型在汽车上的安装区域5,本实施例中是以小车为例来说明安装区域的,当然,如果本实用新型用在大车上时,根据车辆的高矮来确定安装区域5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可通过安装板6与车辆底部连接,安装板6具有呈90度的折板61、62,折板61与本实用新型连接,折板62与汽车底面相连接。
为了防止灰尘,保护升降机构4,在所述安装板6的上面设有盖板7。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926.X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53131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R 19/38
专利分类号:B60R19/38;B60R19/42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黄良国
第一申请人:黄良国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草埔金坑山庄十一巷一号5楼
发明人:黄良国
第一发明人:黄良国
当前权利人:黄良国
代理人:胡清方;彭友华
代理机构:44297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金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固定升降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