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酮类席夫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酮,晶体,结构,乙酰,稀土,荧光,离子。
二酮类席夫碱论文文献综述
蔡雪语,张奇龙[1](2018)在《基于反-双(β-二酮)-1,4-环己二胺的席夫碱Hg髤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反1,4-环己二胺桥联β-二酮的席夫碱配体L1(反-双(乙酰丙酮)-1,4-环己二胺)和L2(反-双(苯甲酰丙酮)-1,4-环己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Hg Cl2、Hg I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4个Hg(Ⅱ)配合物:[Hg2(L1)Cl4]n(1),{[Hg2(L2)Cl4]·L2}n(2),[Hg2(L1)I4]n(3),[Hg2(L2)I4]n(4)。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和2的Hg(Ⅱ)离子与配体中的γ-C原子及3个氯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配合物3的Hg(Ⅱ)离子与L1配体中的烯醇式氧原子,以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2D网状结构,配合物4的Hg(Ⅱ)离子与配体L2中的烯醇式氧原子及3个碘离子配位形成1D链结构。(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杨先炯,张奇龙[2](2017)在《两个基于β-二酮席夫碱Ag(Ⅰ)配合物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叁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叁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31期)
张奇龙,徐红,冯广卫,黄亚励[3](2016)在《两个基于β-二酮席夫碱配体构筑的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常温的条件下,分别将2个双β-二酮席夫碱配体与银盐进行配位反应得到2个银配合物,{[Ag(L1)](Sb F6)}n(1)和[Ag2(L2)2](BF4)2(2)(L1=1,3-bis(4-methylamino-pentan-2-one)phenyl,L2=1,3-bis(3-methylamino-1-phenyl-butan-1-one)phenyl),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中,银离子与配体L1中的2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银离子与L2配体中的2个氧原子和2个碳原子配位,最终得到双核二聚体结构。化合物1和2都通过阴离子与结构单元之间的C-H…F作用,最终形成叁维超分子结构。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化合物1、2以及配体的荧光性质。(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姜丽[4](2016)在《与8-羟基喹啉席夫碱及β-二酮共配位的稀土配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的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具有非线性光学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质的优良材料。利用8-羟基喹啉结构中灵活的配位模式,以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为配体合成出了大量的过渡金属配合物。这类配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表现出的电子传输性能良好、荧光量子效率较高、真空蒸镀成膜性良好、易提纯、熔点高等多种优点。近年来,以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为配体的稀土配合物成为最有前景的电致发光材料之一,其磁性也引起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β-二酮类共配体不仅是光捕获色球层的理想选择,而且适用于磁性研究领域。此类配体在理论和实际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乙酰丙酮(acac)配体在配合物磁性研究领域具有显着的影响。因此β-二酮类共配体被广泛用于荧光和磁性配合物的研究。本文采用加热回流及常温搅拌的方法,以5-氨基-8-羟基喹啉缩4-氟苯甲醛合成的5-(4-氟苯亚甲氨基)-8-羟基喹啉为配体(HL)设计合成了12种配合物[RE_4(acac)_4(L)_6(μ_3-OH)_2](1-7)(acac=乙酰丙酮)、[RE_4(dbm)_4(L)_6(μ_3-OH)_2](8-12)(dbm=1,3-二苯基-1,3-丙二酮),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粉末衍射、热重、荧光、紫外及磁性等多种分析测试。配合物[RE_4(acac)_4(L)_6(μ_3-OH)_2](RE=Y(1)、Eu(2)、Gd(3)、Tb(4)、Dy(5)、Tm(6)、Lu(7))是在加热回流条件下合成的。其中,对配合物3、4、5、6进行了直流变温磁化率的研究。又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4和5交流磁化率,结果表明配合物4不表现单分子磁体行为。配合物5的分子中表现出多个磁弛豫过程,其中在高、低频区有两个明显的弛豫过程,高频区对应的较大的有效能垒Ueff=121K(τ0=2.8×10-8 s)。对配合物3进行了磁熵变的研究,得到的磁熵变值为20.8J·kg-1·K-1。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2、4、5、7的荧光性质。配合物[RE_4(dbm)_4(L)_6(μ_3-OH)_2](RE=Y(8)、Eu(9)、Tb(10)、Dy(11)、Lu(12))是在常温搅拌条件下合成的。其中,研究了配合物8-12的荧光性质。对配合物10和11进行了直流变温磁化率和交流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10不具有单分子磁体的性质,配合物11呈现出典型的单分子磁体行为,拟合得到的有效能垒和弛豫时间为U_(eff)=56 K,τ_0=2.64×10~(-7) s。(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潘顶伍,杜欢,吕新阳,鲍小平[5](2016)在《含1,2,4-叁唑席夫碱的新型喹唑啉-2,4-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细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18个含1,2,4-叁唑席夫碱结构单元的喹唑啉-2,4-二酮类化合物7a~7r,通过~1H NMR、~(13)C NMR、MS、IR和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在200μg/m L浓度下对水稻白叶枯病菌都表现出优良的抑制活性(≥93%),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噻菌铜和叶枯唑;其中化合物7a、7c~7g和7j~7l在100μg/m L浓度下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率仍达100%.此外,所有目标化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菌都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烟草青枯病菌几乎无抑制活性.(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6年04期)
孙鸥[6](2015)在《以席夫碱和β-二酮构筑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席夫碱稀土配合物,由于其多样的结构以及在发光、磁性和生物催化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选用乙二胺缩吡啶-2-甲醛为配体(L)与不同的β-二酮稀土盐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两类14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并通过挥发和溶剂扩散的方法得到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表征,对其结构、发光及磁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如下:乙二胺缩吡啶-2-甲醛配体与六氟乙酰丙酮醋酸稀土反应,在同等反应条件下得到一系列6个四种不同结构的稀土配合物,分别为[Ln(hfac)3(L)][Ln=Nd(1),Sm(2),Eu(3)];[Gd4(OAc)2L3(hfac)10](4);[Dy(hfac)2(L)]2(OAc)·[Dy(hfac)4](5);[Yb(hfac)2(L)]·[Yb(hfac)4](6)。荧光光谱显示2,3表现为稀土离子发光;6表现为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配合物从1到6的配位数由十配位递减到八配位,主要是由于原子半径的不同而导致。乙二胺缩吡啶-2-甲醛配体与二苯甲酰甲烷稀土反应,得到一系列双核稀土配合物[Ln2(DBM)6(L)][Ln=La(7),Nd(8),Sm(9),Eu(10),Gd(11),Tb(12),Dy(13),Yb(14)],荧光光谱显示8,13表现为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特性;7,8,9,10和11表现为稀土离子发光;并以La3+,Sm3+按比例混合调节基色,得到发白光的混合稀土配合物,其CIE坐标为(0.335,0.310),并对配体与稀土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进行分析讨论。对13,14进行分子磁性研究,证明配合物均为单分子磁体。(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5-05-10)
张鹏飞[7](2014)在《吲哚-2,3-二酮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吲哚-2,3-二酮(2,3-indolinedione),又名靛红,是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及人体的具有活性的天然内源性化合物,也是许多药物的重要合成原料之一,吲哚-2,3-二酮可用来合成国产传统抗肿瘤药物——靛玉红,同时也具有抗细菌、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抗癌、预警帕金森病及调节脑内激素的平衡等重要生物活性。自上世纪以来,癌症逐渐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寻找效果好、副作用低的抗癌药物是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许多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将吲哚-2,3-二酮应用于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对开发更高药效的抗癌新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吲哚-2,3-二酮类衍生物具有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及希夫碱配合物也有很多的奇特性质,本文选择不同结构的氨基化合物与海洋活性小分子吲哚-2,3-二酮合成了六个系列希夫碱配体,将这些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反应得到了叁十二种未见报道的希夫碱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率、热重分析等表征手段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推测其可能的配位方式和化学结构;并对配体和部分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培养得到了四个化合物的单晶,其中两个为吲哚-2,3-二酮类希夫碱,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得到了单晶的精细结构并讨论了其量子化学计算。以蛋白酶体为作用靶点,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合成了吲哚-2,3-二酮缩2-氨基-4-甲基苯酚配体C15H11N2O2(简写为HL1)及其六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经过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组成是[ML1(CH3COO)· H2O](M=Cu、Zn、Ni、Mn、Co、Cd,均为二价金属离子)。(2)合成了吲哚-2.3-二酮缩2-氨基-5-甲基苯酚配体C15H11N2O2(简写为HL2)及其六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经过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组成是[ML2(CH3COO)]·2H2O (M=Cu、Zn、Ni、Mn、Co、Cd,均为二价金属离子)。(3)合成了吲哚-2.3-二酮缩2-甲氧基-5-氨基苯酚配体C15H11O3N2(简写为HL3)及其五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经过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组成是[ML3(CH3COO)]· H2O (M=Cu、Zn、Ni、Mn、Cd,均为二价金属离子)。(4)合成了吲哚-2.3-二酮缩对氨基水杨酸配体C15H9O4N2(简写为HL4)及其五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经过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组成是[ML4(CH3COO)]·3H2O (M=Cu、Zn、Ni、Co、Cd,均为二价金属离子)。(5)5合成了吲哚-2.3-二酮缩L-苯丙氨酸的配体C17H13O3N2(简写为HL)及其五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经过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组成是[ML5(CH3COO)]·3H2O (M=Cu、Zn、Co)5;[ML(CH3COO)]·2H2O (M=Ni、Cd,均为二价金属离子)。(6)吲哚-2.3-二酮缩L-6色氨酸配体C19H14O3N3(HL)及其五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经过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组成是[ML6(CH3COO)]·2H2O(M=Cu、Co、Cd,均为二价金属离子);[ML6(CH3COO)]·3H2O (M=Ni,Zn,均为二价金属离子)。(7)利用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处理,得出了配合物某步热分解反应机理、热动力≠≠学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及活化熵变△S和吉布斯自由能变△G,其结果如下:配合物CuL(CH3COO)· H2O第3步热分解动力学函数为f(α)=1/4(1-α)[-ln(1-α)]-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f(α)=A·e-E/RT1/4(1-α)[-ln(1-α)]-3,E=972.04kJ·mol-1, lnA=197.51,r=0.9989≠,△S=54.57J·mol-1·K-1,△G≠=940.84kJ·mol-1;配合物[CdL(CH3COO)]·2H2O第3步热分解动力学函数是:f(α)=1/4(1-α)[-ln(1-α)]-3,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f(α)=A·e-E/RT1/4(1-α)[-ln(1-α)]-3E=255.52kJ/mol,lnA=45.98,r=0.9995≠,△S=12.68J/mol·K≠,△G=248.04kJ/mol;配合物[CuL3(CH3COO)]· H2O第2步热分解动力学函数为:f(α)=(1-α)2,其热分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A·e-E/RT·f(α)=A·e-E/RT·(1-α)2-1,E=362.30kJ·mol, lnA=69.84≠,r=0.9995,△S=19.28J·mol-1·K-1,△G≠=351.19kJ·mol-1。[ZnL5(CH3COO)]·3H2O、[CoL4(CH3COO)]·3H2O和[CuL6(CH3COO)]·2H2O的热分析数据略。(8)测定了希夫碱配体及其部分金属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了其荧光1性质。结果表明:[NiL(CH3COO)·H2O]1、[CdL(CH3COO)·H2O]、[CuL2(CH3COO)]·2H22O、[ZnL(CH3COO)]·2H2O[NiL2(CH3COO)]·2H2O2、[CdL(CH3COO)]·2H2O、[CuL3(CH3COO)]· H2O、[ZnL3(CH3COO)]· H2O、[CuL4(CH3COO)]·3H2O、[ZnL4(CH3COO)]·3H2O、[CoL4(CH43COO)]·3H2O、[CdL(CH3COO)]·3H2O、[NiL5(CH3COO)]·2H2O、[ZnL6(CH3COO)]·3H2O、[CoL6(CH3COO)]·3H2O的荧光性质较好。与配体相比,部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激发峰和发射峰位置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9)合成了四个化合物晶体,分别为:吲哚-2,3-二酮缩2-氨基-4-甲基苯1酚(a同HL)、吲哚-2,3-二酮缩2-氨基-5-甲基苯酚(b同HL2)、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缩2-甲氧基-5-氨基苯酚(c)和PMBP缩2-氨基-5-甲基苯酚(d)。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a和b的结构类似,为希夫碱晶体;化合物c和d的结构类似,并且c和d发生了质子转移变成了其互变异构体,质子由吡唑酮环上的N原子转移到了希夫碱C=N双键上的N原子上,而不是预想得到的希夫碱。晶体结构测试表明:配体a属单斜晶系,空间点群P2(1)/c.,化学式为:C15H11N2O2,晶胞参数为a=12.6211(11),b=8.7100(7),c=11.2835(10),α=90,β=90.7800(10),γ=90,V=1240.28(18)3,F(000)=528,Dc=1.351g/cm3。最终偏差因子[对I>2σ(I)的衍射点] R1=0.0391,wR2=0.0919和R1=0.0699,wR2=0.1135;晶体c属叁斜晶系,空间点群P-1.,化学式为:C15H11N2O2,晶胞参数为a=8.8111(9),b=11.4716(12),c=11.4947(14),α=115.376(2),β=99.5470(10),γ=97.6320(10),V=1007.74(19)3,F(000)=420,Dc=1.316g/cm3。最终偏差因子[对I>2σ(I)的衍射点] R1=0.0643,wR2=0.1479和R1=0.1068,wR2=0.1833;晶体b和晶体d数据略。运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希夫碱前线轨道的能量和分布、分子静电势(MEP)、自然键轨道NBO电荷分布和稳定化能E2分析,探索分子轨道与活性的关系,对分子可能的活性位点进行了预测。(10)以蛋白酶体为靶点,对合成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对金属配合物采用MTT比色法进行初步筛选,研究其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抑制情况。发现其中叁种配合物[CdL3(CH3COO)]·H2O(C1)、[CoL4(CH3COO)]·3H2O(C3)和[ZnL6(CH3COO)]·3H2O(C5)对于人体乳腺癌细胞的增值较好的抑制作用。为了研究化学结构和抗癌活性的关系,本论文选取了与上述叁2种配合物结构相近的配合物CdL(CH3COO)·2H2O(C2)、CoL2(CH3COO)·2H2O(C4)和[ZnL5(CH3COO)·3H2O(C6),研究了以上六种配合物对于类糜蛋白酶体(CT-like)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C1、C3和C5是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来抑制人体乳腺癌细胞的恶性增值。同时本文研究了其抗肿瘤作用的机理,初步探讨了金属配合物化学结构及抗癌活性之间关系,提出了含有苯环与吸电子官能团相连的希夫碱配合物可能具有优异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的猜测,对于设计合成新型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6-05)
王婕,孙成涛[8](2013)在《新型β-二酮类席夫碱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丙酮分别与1,6-二(邻氨基苯氧基)己烷和1,6-二(对氨基苯氧基)己烷缩合合成了两个新型的β-二酮Schiff碱(1和2),其结构经1H NMR,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8.847 1(14),b=9.137 8(15),c=32.010 0(5),β=98.667(6)°,V=2 558.2(7)3,Z=4,Dc=1.206 g·cm-3,R1=0.075 0,wR2=0.230 6。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6.807(3),b=30.046(11),c=6.499(2),β=96.010(6)°,V=1321.9(9)3,Z=2,Dc=1.167 g·cm-3,R1=0.050 7,wR2=0.120 9。1和2都存在分子内N+-H┈O-离子型氢键。(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3年05期)
齐德强[9](2013)在《两种β-二酮席夫碱的锌离子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两种β-二酮缩芳胺型双席夫碱化合物,双乙酰丙酮缩1,5-萘二胺和双苯甲酰丙酮缩1,5-萘二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两种化合物对不同金属阳离子的识别作用.锌离子的加入使得两种化合物在DMSO-H2O溶液(1∶1,V∶V)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强度均有显着增强,而其它金属离子的加入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均无明显影响,说明这两种化合物对锌离子都有很好的识别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黄艳玲,魏小平,刘涛,李建平[10](2013)在《二苯基乙二酮缩邻氨基苯酚双席夫碱的合成及铜(Ⅱ)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苯基乙二酮和邻氨基苯酚合成了二苯基乙二酮缩邻氨基苯酚双席夫碱,并将其作为中性载体与碳粉混合,以液体石蜡为粘合剂,制备了Cu(II)离子选择性电极。室温下,该电极对Cu2+呈现近能斯特响应,响应浓度范围为5.0×10-6~1.0×10-2mol/L,斜率为40.14 mV/dec,检出限为2.3×10-6mol/L。考察了10种离子的干扰情况,结果显示,电极对Cu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3年01期)
二酮类席夫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叁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叁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酮类席夫碱论文参考文献
[1].蔡雪语,张奇龙.基于反-双(β-二酮)-1,4-环己二胺的席夫碱Hg髤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J].无机化学学报.2018
[2].杨先炯,张奇龙.两个基于β-二酮席夫碱Ag(Ⅰ)配合物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3].张奇龙,徐红,冯广卫,黄亚励.两个基于β-二酮席夫碱配体构筑的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6
[4].姜丽.与8-羟基喹啉席夫碱及β-二酮共配位的稀土配合物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5].潘顶伍,杜欢,吕新阳,鲍小平.含1,2,4-叁唑席夫碱的新型喹唑啉-2,4-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细菌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6
[6].孙鸥.以席夫碱和β-二酮构筑多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7].张鹏飞.吲哚-2,3-二酮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8].王婕,孙成涛.新型β-二酮类席夫碱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J].合成化学.2013
[9].齐德强.两种β-二酮席夫碱的锌离子识别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
[10].黄艳玲,魏小平,刘涛,李建平.二苯基乙二酮缩邻氨基苯酚双席夫碱的合成及铜(Ⅱ)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
论文知识图
![第一个稀土配合物单分子磁体](/uploads/article/2020/01/05/079d5400066863abf4d144d9.jpg)
![席夫碱的分子结构图](/uploads/article/2020/01/05/5d8635303293f70f91a395a6.jpg)
![席夫碱通过π-π堆积和C—H-π沿b轴方...](/uploads/article/2020/01/05/f7cee894cd22ead2060786ec.jpg)
![β-二酮中另一未生成腙类的酮基氧原子...](/uploads/article/2020/01/05/6e5b4035acc263cf5903d4c0.jpg)
![酰基吡唑酮的通式缩氨基脲类、含硫...](/uploads/article/2020/01/05/89639cceec7eed62b16124d3.jpg)
![第一个稀土配合物单分子磁体](/uploads/article/2020/01/05/079d5400066863abf4d144d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