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沉积物,通量,界面,营养盐,海水,水界,胶州湾。
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论文文献综述
邱颖[1](2014)在《海水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海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富营养化现象在近岸海域非常普遍。沉积物作为上覆水中营养物质重要的源和汇,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收支和营养盐的循环动力学以及水体富营养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物质交换和扩散是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中的重要部分,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化学作用,是控制和调节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释放及交换规律对于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富营养化污染严重且水体自净能力差的典型海水养殖区黄墩港作为研究区域,分析黄墩港沉积物垂直剖面上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通过沉积物柱状原样室内静态培养实验,模拟海域水环境不同富营养化污染水平,研究沉积物一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采用间隙水扩散模型,估算不同底泥疏浚深度下沉积物—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墩港原柱样沉积物0-120cm蓄积了大量的N、P、C营养物质,且在垂直剖面上分布不均匀,沉积物中蓄积的大量营养物质将是黄墩港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潜在危害。(2)当上覆水中DIN含量过高时,沉积物原柱样静态培养的0-6h沉积物中的氮、磷均先向上覆水中大量释放,6-9h后开始向沉积物中积累,1d之后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释放和积累趋于平衡。上覆水被DIN污染时,在沉积物原样静态培养一周内上覆水中的N03-N浓度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即NO3--N一部分发生了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02--N和NH4+-N,一部分被积累到沉积物中。(3)当上覆水中DIP含量过高时,沉积物原柱样静态培养的0-6h沉积物中的氮、磷均先向上覆水中大量释放,6-9h后开始向沉积物中积累,1d之后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释放和积累趋于平衡。上覆水中DIP含量低(0.015mg/L)时,沉积物充当DIP的“源”;上覆水DIP污染严重(0.150mg/L、0.300mg/L)时沉积物充当DIP的“汇”。(4)在0-120cm底泥疏浚深度下,黄墩港沉积物表现为上覆水中DIN和DIP的“汇”。不同疏浚深度对于沉积物—水界面DIN的交换速率影响不大,对DIP的交换速率影响较大。(5)底泥疏浚后沉积物—水界面DIN和DIP交换速率远远小于上覆水氮、磷污染下沉积物—水界面DIN和DIP交换速率,上覆水污染严重时和底泥疏浚两种情况下,沉积物均是上覆水中DIN和DIP的“汇”。因此,氮、磷营养物质外源控制对黄墩港海水富营养化治理更为重要,只有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底泥疏浚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关瑞,吕昌伟,何江,汪精华,侯德坤[2](2013)在《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有机磷(DO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2个柱芯中DTP和DOP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上覆水转移扩散,而岱海3个沉积柱芯中DOP和DTP则由上覆水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沉积柱芯迁移扩散,并分别符合负的幂指数或对数函数的释放规律。据扩散通量结果估算,在夏季90d的时间内,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19.81t的DTP和33.43t的DOP,由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RP约为13.95t,明水区沉积物表现为DOP和DTP的源及DRP的汇;由岱海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TP和DOP分别约为13.29t和21.40t,由沉积物释放至上覆水的DRP约为8.69t,岱海沉积物表现为DTP和DOP的汇及DRP的源。揭示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磷可以直接或经矿化降解的间接形式参与再循环,成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营养源,表明有机磷作为生物有效磷库的重要性及其在水-沉积物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关瑞,吕昌伟,何江,汪精华,侯德坤[3](2013)在《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2个湖泊水-沉积物界溶解有机磷(DO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2个柱芯中DTP和DOP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上覆水转移扩散,而岱海3个沉积柱芯中DOP和DTP则由上覆水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沉积柱芯迁移扩散,并分别符合负的幂指数或对数函数的释放规律。据扩散通量结果估算,在夏季90d的时间内,乌梁素海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123.91t的DTP和145.71t的DOP,由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RP约为27.32t,沉积物表现为DOP和DTP的源及DRP的汇;由岱海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TP和DOP分别约为14.58t和28.38t,由沉积物释放至上覆水的DRP约为14.37t,岱海沉积物表现为DTP和DOP的汇及DRP的源,揭示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磷可以直接或经矿化降解的间接形式参与再循环,成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营养源,表明了有机磷作为生物有效磷库的重要性及其在水-沉积物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4-19)
李聪,沈新强,晁敏,平仙隐[4](2010)在《象山港河鲀养殖区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08年1月、5月和7月3次对象山港河鲀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表层间隙水和上覆水营养盐(NH4-N,NO2-N,NO3-N,PO4-P)的分析,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该港湾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区沉积物间隙水中N、P营养盐含量显着高于非养殖区,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从1月份NH4-N为主逐渐转变到7月份以NO3-N为主。养殖区上覆水中NH4-N最高浓度为234.66μmol/L,NO3-N最高浓度为79.25μmol/L。养殖区上覆水中N、P营养盐的含量均严重超标。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估算结果显示:随着养殖高峰期的到来,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方向由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逐渐转向从上覆水向沉积物扩散;养殖区扩散通量值相对于非养殖区显着扩大化;NH4-N通量变化最大,从1月份最高700.41μmol/(m2.d)降低到7月份27.87μmol/(m2.d)。海水养殖对沉积物中N、P营养盐扩散通量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麻常雷[5](2010)在《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监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密集的人类活动造成了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同时也制约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80%以上的海洋环境污染物来自陆源排污,而入海污染物的90%以上都最终保留到海洋沉积物、湿地及相关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沉积物已经成为海洋水体环境中持久性的、有毒的化学污染物的主要存贮地。同时,海洋沉积物又是海水营养盐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主要中转站,其“健康”无疑关系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对高等海洋生物和人类产生相关负面影响。因此,监测沉积物-海水界面的污染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上对这一领域开展的研究,无论是其技术手段,还是研究方法,都已成为一独立体系。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尚无系统性的研究工作。相关的现场测量、监测仪器设备更是匮乏。由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的“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技术”旨在研制一种连续时间序列现场原位自动采样和监测装置,提高所采水样的真实性和所测数据的时效性,较大程度地量化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扩散方向与速率。论文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沉积物-海水界面重金属元素监测的需求,通过采用聚碳酸脂采样瓶、采样舱、水样管路等,解决无污染采样技术问题。为模拟实际海洋环境,研制了水循环监测子系统、溶解氧动态监测平衡子系统等,保证了所采水样与真实水体的相似性。在传感器、控制阀、配套设备选型的基础上,确定了系统各部分控制功能的硬件构成和软件设计,实现了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通量采样监测系统的研发目标。实验证明课题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期刊2010-05-01)
王项南,麻常雷,张静,石建军,马丽珊[6](2009)在《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能实现痕量重金属等污染通量的实时、现场、自动采样和监测。(本文来源于《海洋技术》期刊2009年01期)
黄小平,郭芳,黄道建[7](2008)在《大亚湾典型养殖区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2005年6月对大亚湾西部的大鹏澳养殖海域进行沉积物柱状样采集分析,探讨了间隙水中NH4-N、NO3-N、NO2-N和PO4-P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柱状样间隙水中NH4-N、PO4-P平均含量分别为325.3μmol/L、20.4μmol/L,远高于贝类养殖区及对照区。网箱养殖区NH4-N、PO4-P、NO2-N平均扩散通量在叁个区域中均居首位,分别为692.9、36.5和6.1μmol/(m2.d),贝类区次之。网箱养殖大大提高了营养盐由沉积物向海水界面的扩散通量,使养殖海域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污染内源。(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S2期)
王修林,辛宇,石峰,韩秀荣,祝陈坚[8](2007)在《溶解无机态营养盐在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无机态营养严在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速率、通量基控制因素,于2002-08-06~08-24,应用船基沉积物培养方法,现场测定了硅酸盐(SiO3-Si)、磷酸盐(PO4-P)和溶解无机氮(DI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νN)和交换通量(FN)。结果显示,νSiO3-Si变化范围为2 220~4 317μmol.m-2.d-1,平均为3 466μmol.m-2.d-1,νPO4-P为0.4~77μmol.m-2.d-1,平均为39μmol.m-2.d-1,νDIN为667~2 167μmol.m-2.d-1,平均为1 308μmol.m-2.d-1,其中NH4-N和NO3-N的贡献分别为48%和47%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νSiO3-Si主要由溶解和扩散2个过程控制,前者决定于沉积物黏土矿物含量和含水率,后者决定于营养盐浓度和温度。νPO4-P主要由在以黏土为主的细颗粒和氢氧化铁上的吸附-解吸和扩散过程控制,前者分别决定于沉积物粒度和上覆水中DO浓度,而后者决定于间隙水与上覆水之间的浓度差。结果表明,FSiO3为2.59×1013mmol,FPO4为2.95×1011mmol,FDIN/SE为8.62×1012mmol。这样,为维持夏季渤海初级生产力,沉积物交换过程可提供大约65%的SiO3-Si、12%的PO4-P和22%的DIN,远远高于以河流径流为主的陆源排放。(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蔡立胜,方建光,董双林[9](2004)在《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2年 5月和 7月分 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与间隙水营养盐(NH+ 4,NO- 3,NO- 2 ,PO3- 4)的分析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 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 ,各站点间隙水叁氮和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用 4个航次的数据估算全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NH+ 4的通量为 376 33μmol/m2 ·d ,NO- 3、NO- 2 和PO3- 4的通量分别是 33 0 2、6 4 1、10 .0 8μmol/m2 ·d。估算桑沟湾全年由沉积物扩散进入上覆水的总无机氮的量为 2 81 7t,可以满足该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需要的 2 8 73% ,释放的无机磷的总量为 4 16 2t,可以完全满足该湾全年浮游植物的需求。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海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 ,结论可以运用到规模化养殖海湾养殖容纳量的进一步研究之中。(本文来源于《海洋水产研究》期刊2004年04期)
蒋凤华,王修林,石晓勇,祝陈坚,胡海燕[10](2004)在《溶解无机氮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和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实验室培养法测定了溶解无机氮(DIN)在胶州湾16个站位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结果表明, NH4 -N,NO2 -N和NO3 -N的交换速率一般分别在-0.5~1.6,0.005~0.67, + - --2.0~2.8 mmol/(m2·d)范围内。由于间隙水中DIN主要以NH4 -N形态存在,DIN在胶州湾沉 +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以NH4 -N的扩散为主,在大部分站位表现为由沉积物向水体的释放, +NO3 -N主要来自NH4 -N的硝化反应,而NO2 -N是NH4 -N和NO3 -N之间化学转化过程的中 - + - + -间产物。考虑胶州湾沉积物类型, 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通量为9.68×108 DINmmol/d,是河流输入DIN的50%左右,可提供维持胶州湾初级生产力所需DIN的52%。(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4年04期)
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有机磷(DO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2个柱芯中DTP和DOP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上覆水转移扩散,而岱海3个沉积柱芯中DOP和DTP则由上覆水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沉积柱芯迁移扩散,并分别符合负的幂指数或对数函数的释放规律。据扩散通量结果估算,在夏季90d的时间内,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19.81t的DTP和33.43t的DOP,由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RP约为13.95t,明水区沉积物表现为DOP和DTP的源及DRP的汇;由岱海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TP和DOP分别约为13.29t和21.40t,由沉积物释放至上覆水的DRP约为8.69t,岱海沉积物表现为DTP和DOP的汇及DRP的源。揭示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磷可以直接或经矿化降解的间接形式参与再循环,成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营养源,表明有机磷作为生物有效磷库的重要性及其在水-沉积物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物海水界面通量论文参考文献
[1].邱颖.海水养殖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关瑞,吕昌伟,何江,汪精华,侯德坤.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
[3].关瑞,吕昌伟,何江,汪精华,侯德坤.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C].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4].李聪,沈新强,晁敏,平仙隐.象山港河鲀养殖区沉积物—海水界面N、P营养盐的扩散通量[J].海洋环境科学.2010
[5].麻常雷.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监测技术研究[D].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10
[6].王项南,麻常雷,张静,石建军,马丽珊.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J].海洋技术.2009
[7].黄小平,郭芳,黄道建.大亚湾典型养殖区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环境科学.2008
[8].王修林,辛宇,石峰,韩秀荣,祝陈坚.溶解无机态营养盐在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通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9].蔡立胜,方建光,董双林.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J].海洋水产研究.2004
[10].蒋凤华,王修林,石晓勇,祝陈坚,胡海燕.溶解无机氮在胶州湾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和通量研究[J].海洋科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