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中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零中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零中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频,接收机,正交,失配,卡尔,信号,基带。

零中频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陈叶民,万良金[1](2019)在《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无线电应用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更加关注无线设备的成本、功耗及体积,尤其是消费无线电应用。零中频架构凭借其低成本、低功耗、体积小等优势在消费级无线接收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分析了零中频架构在无线电接收机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22期)

刘宁[2](2019)在《一种抵抗零中频接收机正交失配特性的FM解调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零中频接收机中射频链路正交下变频两路本振信号固有的相位不完全正交、幅度不完全一致特性对接收机解调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FM信号特点的解调算法。该算法具有天然的抗正交失配及完全实时跟踪特性,不需要建模、训练和参数解算等复杂数学运算,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简单易行。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解调算法在任何正交失配条件下,都具备与理想正交下变频时相同的解调性能,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验证了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余江[3](2019)在《一种V/U频段零中频发射信道小型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V/U频段,提出了一种宽带发射机的前端设计方法,其中包括射频信道设计、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以及基带电路设计。鉴于小型化的设计思想,射频前端采用零中频发射机架构,通过合理的滤波、放大等信号处理,输出1 dB压缩点为16 dBm。频率合成器采用集成VCO的锁相环芯片ADF4351,为满足高速跳频通信体制,采用兵乓环高速换频,实现单边带相位噪声优于-125 dBc/Hz@100 kHz,频率切换时间小于10μs。基带电路采用正交调制器LTC5598和12位双通道DA转换器AD9716,可实现最大带宽为40 MHz的I/Q双路同时调制。通过FPGA或DSP基带处理,可广泛用于V/U小型化发射机设计。(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罗明聪,张涛,关汉兴[4](2019)在《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消除技术及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改进卡尔曼滤波器进行直流偏移消除的新方法。在高斯信道以及瑞利衰落信道下,采用标准dPMR协议基带信号进行Matlab仿真,得到最优的卡尔曼滤波器参数,并给出相应的FPGA电路结构。分析了应用该方法后接收信号的眼图和估计误差均方差等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减小直流偏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与传统的模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补偿电路,减少了电路面积。与传统的数字统计算法相比,该方法所需的估计点数减少了90%。(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2019年04期)

沈金成,李万昌,辛鹏[5](2019)在《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对消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对消电路的设计。回波信号与本振进行下变频后,产生的零中频经过加法器抬升电平,然后功分为两路,一路采用有效值检波器进行检波得到有效值,再与另一路信号进行差分放大,得到消除直流偏移的零中频信号。(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田澍春[6](2019)在《零中频通信系统中功放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用户对无线通信系统高数据率,便携性以及低功耗性能的需求不断上升,零中频技术直接由基带信号调制到射频,降低了电路系统的复杂度、成本和功耗,零中频技术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利用实验室项目的基于Virtex-6 FPGA芯片的数字基带处理器,与AD9361的零中频收发模块级联,以及基于ARM的辅助控制系统组成了用于本文验证和实验的零中频收发器系统,并在其上研究与实现数字预失真技术。同时,射频功率放大器是直接影响移动通信设备性能的重要器件,为提高其工作效率常常会工作在非线性区,这样会造成带内信号的失真、带外信号频谱展宽以及误码率上升等问题。数字预失真(Digital Pre-Distortion)技术是一种应对功放非线性的普遍有效方法,具有线性化能力好,便于工程实现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功率放大器非线性模型,并对经典的自适应模型参数求取算法进行了介绍,对这些算法进行仿真比较其性能;然后介绍了得到广泛应用的预失真方案,通过仿真分析这些方案的优势与不足,结合查找表方案和多项式方案的各自优势,提出了节省储存资源又有较好线性化效果的多项式/线性自适应滤波器联合方案,并进行仿真以验证其有效性。由于通信系统带宽逐渐增加,传统数字预失真技术为了应对非线性造成的频谱展宽效应,至少要求反馈通道带宽是原信号带宽的5倍,使得系统对ADC采样率需求很高,带来成本的上升的问题。同时,本文使用的硬件电路平台使用的ADC芯片采样率低于系统带宽的5倍,为使本硬件平台的功放输出线性化,本文提出一种带限数字预失真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仿真和验证,证明了这种窄带反馈通路数字预失真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0)

梁晓峰,叶晖[7](2019)在《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置校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置的产生进行了介绍,然后提出一种静态校准与动态校准相结合的两级直流偏置校准技术,既能消除因设计或工艺偏差造成的固有的直流偏置,也能消除由于实时环境因素造成的直流偏置分量。在保证校准具有较高的精度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实时校准能力。(本文来源于《现代信息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高晶[8](2019)在《基于零中频的塔康和测距机信号模拟设备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战术空中导航系统(Tactical Air Navigation,TACAN)简称塔康,是一种能够为飞机提供距离信息和方位信息的近程无线电导航系统,广泛使用于军用导航系统。距离测量设备(Distance Measurement Equipment,DME)是一种应用于民航的高精度脉冲方式的陆基测距导航系统。本设计的信号模拟设备按照PXI总线规范,设计一块标准的3U板卡,模拟信标台或设备发射的TACAN方位和距离信号,DME距离信号,对机载TACAN和DME设备激励,完成对其测试的功能。论文先根据TACAN和DME测试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课题任务,简要分析信号模拟设备的功能要求,由两种导航系统信号合成的特性和指标要求,提出了基于零中频技术的信号接收发射方案并分析了其可行性。该技术只需一次混频直接输出零中频信号,结构简单,便于系统集成,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功耗。本设计的信号模拟设备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控制逻辑设计两部分。硬件电路设计以一款零中频架构的高性能射频收发器AD9361为核心,通过处理器的数字接口对其进行配置,实现可编程功能,将射频前端和信号基带部分集成为一体,大大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同时结合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和ARM在信号控制方面的突出优势,使硬件平台更具灵活性和通用性,课题具体完成了前端射频收发电路、FPGA与ARM接口电路、数据缓存电路、时钟电路、PXI接口电路和电源电路的设计。控制逻辑设计完成了ARM对AD9361寄存器的配置,实现对TACAN和DME询问信号的接收和模拟信号的发射,FPGA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Verilog HDL程序设计。课题具体完成了主辅基准脉冲产生逻辑,运用DDS原理产生正弦方向包络信号,对于TACAN和DME两种脉冲成型要求,设计专用的数字FIR滤波器,实现TACAN方位模拟控制逻辑,实现TACAN/DME距离模拟控制逻辑,完成FPGA远程更新功能。最后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信号模拟设备硬件电路的指标参数进行测试,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完成的信号模拟设备拥有良好稳定的工作特性,模拟的TACAN和DME信号能够实现962MHz~1213MHz频段的全覆盖,同时具有良好的窄带特性,模拟的方位信息和距离信息精度达到了指标设计要求,可作为机载TACAN和DME设备测试的信号激励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5)

杨尚臻[9](2019)在《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正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零中频接收机集成度高、功耗低,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零中频接收机需要分别处理I/Q两路信号,其射频通道中的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模拟器件会导致两条支路的幅度与相位特性不一致,即I/Q不平衡现象。受到I/Q不平衡影响,有用信号会产生镜像,直接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目前的I/Q不平衡校正技术通常用于窄带信号,即假设I/Q不平衡是频率无关的。而宽带接收机射频通道呈现频率选择特性,其I/Q不平衡也是频率相关的,采用传统技术难以有效校正。因此,论文针对宽带I/Q不平衡校正算法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分析了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正的校正需求。设计了非理想的零中频接收机模型,并仿真分析了频率相关I/Q不平衡对接收信号性能的恶化。搭建了基于AD9361芯片的测试平台,分析了AD9361芯片内部IQ校正性能;验证了平台I/Q不平衡的频率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校正算法的需求。第二,研究了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频域校正算法。I/Q不平衡会改变信号频域的自相关性,论文利用该性质分别对频率相关和频率无关的I/Q不平衡分量进行估计与校正。仿真结果表明,14MHz带宽的16-QAM信号校正后误差向量幅度(EVM)从-18dB降低至-51dB。第叁,研究了基于递归最小二乘(RLS)的时域I/Q不平衡校正算法。I/Q不平衡会改变信号的循环性,本文利用该性质设计了基于RLS的自适应盲估计算法。根据仿真结果,15MHz带宽的16-QAM信号校正后EVM从-19dB降低至-47dB。第四,研究了基于牛顿迭代的I/Q不平衡时域校正算法。论文通过追踪信号的循环性,设计了基于牛顿迭代法的自适应盲校正算法。在软件无线电平台完成验证,该算法性能优于AD9361自带校正功能,且20MHz带宽的实测LTE信号校正后EVM可以达到-36dB以下。论文为宽带零中频接收机设计了频率相关的I/Q不平衡校正算法,并通过测试验证了方案的性能。论文对宽带零中频接收机的I/Q不平衡校正算法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宋金鹏[10](2019)在《基于零中频的频率交织采样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宽带采样技术要求模数转换(ADC)电路具有极高的瞬态性能,是太赫兹通信和雷达、高端测量仪器、毫米波脉冲成像等前沿应用的基础。频率交织技术(FI-ADC)能够突破时间交织架构(TI-ADC)在满功率模拟带宽和时钟稳健性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在未来超宽带采样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FI-ADC大多基于混合滤波器组,由于结构复杂、集成难度大,相关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鉴于FI-ADC内部存在多种电路非理想性,包括本振(LO)时钟引入的谐波失真和混迭,I/Q支路失衡造成的镜像误差,子带隔离不理想引起的频谱泄露与失配误差(频响失配和带宽失配),子ADC过采样率不足导致的频谱混迭,以及LO和采样时钟抖动与相位噪声等,为实现FI-ADC系统电路规模的大范围缩减和高密度集成,拟提出一种基于全数字实时样点重构的超宽带信号采样与测量框架,并针对该框架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FI-ADC中存在的频谱泄露与混迭、子带失配及时钟随机抖动等非一致性误差进行了系统级电路行为描述。将M通道的TI-ADC与FI-ADC分别简化并抽象为单通道的直接采样结构和基带采样结构,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总结统计特征,分析和讨论了两种结构的动态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 TI-ADC和FI-ADC系统的ENOB频率响应稳定性和时钟鲁棒性2)提出了基于Krylov子空间法的数字综合滤波器组优化设计方案以提高FI ADC系统的重构精度和效率。推导了频域均衡模型对应的矩阵描述,将失配误差的补偿问题转化为线性系统的求解问题;研究和比较了基于多种Krylov子空间法设计的综合滤波器组对于系统误差的补偿效果;提出使用Gauss-Seidel预处理技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的性能;通过构建子带间频谱泄露的数理统计模型,提出了基于自相关矩阵的频谱泄露误差量化体系,以更加直观地衡量FI-ADC系统中的子带交迭效应,以及合理地评价各综合滤波器组设计方案对频谱泄露的补偿性能。3)大范围缩减了现有FI-ADC系统的电路结构规模,省去了模拟混频器之后用于子带分解和抗混迭的模拟低通滤波器(LPF)组,以及用于各通道频率响应失配均衡的数字综合滤波器组。考虑到FI-ADC中的各种误差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提出在进行任何失配误差校准之前首先进行通道重组,随后利用全数字样点重构电路对所有误差进行统一修正的设计思想,称这种简化的频率交织架构为LPF-less FI-ADC。4)将镜像误差和LO谐波干扰加入讨论范围,并分别从理论和实际层面论证了上述几种误差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出了对其进行同时统一修正的必要性。首先忽略谐波混迭,建立了LPF-less FI-ADC的频域误差模型;基于该模型分别推导了系统信噪失真比和镜像抑制比对于任意通道数M的封闭表达式,并据此详细分析了采样时钟抖动和LO时钟相位噪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基于自相关矩阵量化方法研究和分析了 LPF-less FI-ADC中子带交迭、带内混迭和带间混迭叁种交迭效应在频谱泄露和镜像误差中的传播规律和作用机理;重点研究了LO时钟谐波干扰对LPF-less FI-ADC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在每个模拟信号通路内仅使用单个由方波LO时钟驱动模拟混频器的全数字谐波抑制方案,大大简化了FI-ADC的射频前端电路。推导了在谐波混迭存在的情况下,LPF-less FI-ADC的频域误差模型。5)推导了M通道LPF-less FI-ADC的离散时间等效模型,及其相对应的矩阵描述;推导了2M周期时变(PTV)系统的频域模型和线性级联的PTV系统模型;推导了等效模型的矩阵形式;提出了基于坐标松弛迭代的实时样点重构框架以实现所有线性误差的在线统一修正。阐述了基于Richardson、Jacobi和Gauss-Seidel叁种松弛迭代重构方案的基本原理与收敛条件;分别对两种PTV数字滤波器在提出的样点重构框架中的实现方案进行了原理阐述和模型推导;并进行了相关的实现复杂度分析与比较。(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零中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决零中频接收机中射频链路正交下变频两路本振信号固有的相位不完全正交、幅度不完全一致特性对接收机解调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FM信号特点的解调算法。该算法具有天然的抗正交失配及完全实时跟踪特性,不需要建模、训练和参数解算等复杂数学运算,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开销,简单易行。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解调算法在任何正交失配条件下,都具备与理想正交下变频时相同的解调性能,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验证了有效性与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零中频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叶民,万良金.零中频架构在接收机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

[2].刘宁.一种抵抗零中频接收机正交失配特性的FM解调算法[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9

[3].余江.一种V/U频段零中频发射信道小型化设计[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

[4].罗明聪,张涛,关汉兴.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消除技术及FPGA实现[J].微电子学.2019

[5].沈金成,李万昌,辛鹏.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直流偏移对消电路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6].田澍春.零中频通信系统中功放数字预失真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梁晓峰,叶晖.一种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置校准技术[J].现代信息科技.2019

[8].高晶.基于零中频的塔康和测距机信号模拟设备硬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9].杨尚臻.宽带零中频接收机I/Q不平衡校正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9

[10].宋金鹏.基于零中频的频率交织采样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  ;  ;  ;  

零中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