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论文

曾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论文

摘 要:该文首先探讨了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途径3方面,提出了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的策略,希望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参考,提升培养水平,从而实现信息化战争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军队装备 保障人才 军民融合式培养 培养机制

近年来,为了提升我国国防实力,国家开始大力培养军队人才,而保障装备人员培养是军队训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此工作可以满足信息化战争的需求。为此,走军民融合式培养道路将成为关键且紧迫性的任务,国家需发挥军队与地方院校的力量,共同担负重任。

1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依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目前已进入信息时代,然而国家依然以军事院校教育为主培养装备保障人才,工作模式单一。随着装备复杂度的提升,保障人员可能无法适应高技术布局的战争装备保障[1]。第二,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相关部门在进行选拔时,不重视高技术人员,依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导致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下降。第三,军队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博硕学位教师占比过少,因此教育水平不高,难以培养出军事知识储备雄厚的人才。第四,目前军队院校对于技术与指挥培训不到位,并没有紧扣信息化条件进行多元化培训,军队院校培养路径有待拓宽。

2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的策略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国需要进行军民融合式培养,将人才计划纳入国家建设全局,遵循实际战略,实现培养计划与国家的协调发展。为此,国家应根据新时代下战争对装备人才的需求,遵循正确的军事教育理念,借助国家军队与地方院校的优势,建立起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基本框架,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式培养机制,并拓宽培养途径[2]。

根据《云南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实施方案(试行)》(云卫药政发〔2017〕2号,以下简称云南省“两票制”文件),自2017年10月1日起,云南省省级公立医院及部分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三级公立医院率先执行“两票制”政策[6]。经统计,云南省“两票制”文件共涵盖本省39家医疗机构。2018年1-2月,本课题组对这39家医疗机构按每家1份发放调查问卷——《云南省医疗机构“两票制”执行现状及问题调查表》,由受访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负责人填写。

2.1 培养模式

据实践证明,在军事高科技极速发展的时代下,仅凭军队院校的力量无法完全承担培养重任。因此国家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军民融合培养理念,依托国民教育体系进行工作,尤其要对保障人才进行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可以依赖国民教育体系,派遣部队官兵参加社会多种形式的培训。国家可以与地方军队院校合作,发挥长处,形成互补优势,将部分保障人才输入地方培养院校,从而分散压力,实现综合化培养[3]。可以联合科研所及各地区高校联合办学,在校内开展现代化军队装备保障课程,与社会教育结合,从社会引入技术知识储备,从而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培养效果,增强装备保障人才的技术素质。另外,地方院校也要担负起责任,扩大招生规模,完善课程体系,要将军用与民用技术紧密结合,采用科学方式授课,健全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为军民融合式培养奠定基础,向部队输送能够适应现代化军队装备的人才。

2.2 培养机制

建立军民融合式培养军地协调机制是时下首要要求,国家需将国民教育作为基本模式,与地方教育领导进行合作沟通,加强协调力度,站在大局角度,完善顶层设计。在军事学校机制建立过程中,要提高制度规范性,完善军地关系,尤其在招生、选拔环节时,各地军事部门需要紧密沟通,制定培养数量,优化整体结构,进而形成合力,提升队伍素质,为装备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教育学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五年制高职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就进入职校,年纪尚小,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波动大。而且现阶段,职校招收的都是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学生及其父母,都有点“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因此,五年制高职更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2.2 建立军地协调机制

2.2.3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与长效合作机制

调研期间,共召开13次座谈会,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部分企业、学校、医院以及21位人大代表、律师等方面对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到高新技术企业、研究设计院所、育种基地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新旧动能转换、种子生产经营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等情况。

2.2.1 建立培养目标机制

军民融合式培养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面对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为了巩固培养效果,国家必须进行创新,改革优化培养目标,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要以作战需求为基础,进行带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尤其在信息化条件下,需要全面考虑科技发展对军队装备保障的实际要求,及时填补社会缺失人才。还要建立完善的定期反馈制度,分析培养结果,及时将装备式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纳入考核体系,并接受外部反馈评价,将培养数量、效果、培养计划等建议反馈到部队之中,从而使国家掌握军队装备发展情况,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另外,要在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方案,优先培养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装备保障培养水平。

在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培养思想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这要求我国军队要与地方正确处理“通才”与“专才”关系,培养出高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与熟悉多种专业的综合型人才[4]。在培训管理期间,相关人员要做好考核调查工作,提升选拔力度,根据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随时进行筛选。人才在地方深造期间也要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相关院校更要将军事专业培训与教育相结合,输送源源不断的力量,将服务保障与系统教育结合,达到双方共享、互帮互助的目的。另外,国家要树立创新理念,遵循培养标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吸引具有军事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军队,并不断引进信息化装备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通过装备保障训练,实现地方高校人才向保障精兵方向的转变。对于军队优秀人才而言,也可以将其派送地方高校进行知识再造,进而全面提升人才实力。

2.3 培养途径

军民融合式培养要加大培养力度,拓宽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需要将传统的军队全委托式机制转化为军地密切配合培养方式,军队可以选派高素质的学员进入地方院校宣讲,并制定针对性的培养要求。第二,利用社会资源培训是军民融合式培养途径之一,国家可以建立与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相关的培训机构,并引进专业人才与电子工程信息化技术,委托机构进行技术培养,提升人才科技化水平[5]。第三,要引入先进仪器设备与器材,健全军队装备技术资料,制定统一培训计划,分批、分层进行专业化培训,之后可以派遣相关人才进入地方政府进行短期学习与实践,进而提升人才思维层次,加强军地配合意识。

(3)成人和儿童酚类非致癌指数分别为4.77×10-2和 1.02×10-1,均低于 UE EPA规定相应标准参考值。通过口-小麦、玉米和果蔬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非致癌危害分别为 1.79×10-2~4.26×10-2 、 1.98×10-2~3.53×10-2 和 1.01×10-2~2.41×10-2。NP、BPA和OP各自对人体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分别为 3.00×10-2~6.60×10-2、1.56×10-2~3.09×10-2和 2.20×10-3~5.16×10-3。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军民融合式培养是军队装备保障人才训练的发展趋势,国家需实现部队装备信息化发展,联合地方力量进行系统化、多样化的军事培训,培养出复合型与专业型的保障队伍,以适应新时期作战要求,为军事装备保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希文.中国特色现代军校保障体系构架建设研究[J].国防,2018(12):28-34.

[2]谢新华,孙哲,支兴伟,等.军民融合企业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24):48.

[3]韩庆贵.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管理体制沿革研究(续完)[J].国防,2017(12):72-77.

[4]姬文波.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化与拓展[J].国防,2017(8):23-31.

[5]谷晓华,刘小婧.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科技,2016(10):42-46.

中图分类号:E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c)-0203-02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9.06.203

①作者简介:曾波(1981,2—),男,汉族,江西全南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市场影响。

标签:;  ;  ;  ;  ;  ;  ;  ;  ;  ;  

曾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