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脑膜炎大肠杆菌诱导EGR-1介导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的分子机制研究

致脑膜炎大肠杆菌诱导EGR-1介导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的分子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细菌性脑膜炎对于人类健康和畜禽养殖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人医方面细菌性脑膜炎为十大引发高死亡率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并且大部分的幸存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兽医方面大量养殖动物由于患脑膜炎失去了其经济价值,给畜牧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可以感染宿主多个器官,导致尿路感染以及脑膜炎等。同时,ExPEC还能感染宠物导致疾病的交互传播,污染食物造成食品卫生安全恐慌。因此,ExPEC引起不同宿主的相关疫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和畜牧养殖业发展的一类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为止,关于ExPEC脑膜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E.coli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过程中侵入相关宿主靶基因的筛选。而对于,参与致脑膜炎E.coli破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过程的宿主基因的功能报道较少。本研究以临床分离的不同种属来源的ExPEC为基础,结合致脑膜炎E.coli感染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BMECs)差异mRNAs和非编码RNAs测序结果,探索致脑膜炎E.coli诱导中枢炎症过程中介导BBB通透性增加的分子机制。在本研究中,将本实验室保存的7株人源、20株猪源和3株禽源ExPEC菌株分别进行了细菌侵入hBMECs细胞以及小鼠脑组织定植实验。共鉴定发现了PCN033、Xiantao10、ACN005、PCN079、HCN10618、PCN080、A764以及B958等8株侵入hBMECs细胞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PCN033和A764这两株菌株在小鼠血液中的存活能力以及脑组织中的定植能力较强。由于PCN033分离自发病猪的脑脊液,所以选择PCN033作为后续实验菌株。同时,我们发现致脑膜炎E.coli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s,TJs)在hBMECs细胞上的表达以及改变其在细胞上的分布情况增加BBB的通透性。随后,利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胞内差异表达的mRNAs和非编码RNAs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到366个mRNAs、895个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32个miRNAs(Micro RNAs)以及308个circRNAs(Circular RNAs)发生了差异显著的变化,并绘制了差异变化的circRNAs、miRNAs以及mRNAs的调控网络关系图。通过分析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全转录组数据,我们挖掘了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破坏BBB完整性过程中的核心宿主因子EGR-1的生物学功能。通过hBMECs EGR-1基因缺失细胞系和EGR-1基因缺失小鼠,分别从体内和体外证明了EGR-1对于中枢炎症以及BBB通透性的调控作用。我们发现转录调节因子EGR-1在感染早期显著上调表达,可以入核直接调控VEGFA、PDGFB、ICAM-1以及TNFα的表达。通过更进一步的体内、体外实验,我们发现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上调EGR-1的表达诱导VEGFA和PDGF-BB大量分泌,血液循环中过量存在的VEGFA和PDGF-BB作用于BMECs细胞导致TJs表达量下降且分布发生改变。在另一方面,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诱导转录调节因子Snail-1显著上调,Snail-1可以直接入核负调控ZO-1和Occludin等TJs的表达,同样起到促进BBB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同时,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上调EGR-1的表达诱导BMECs细胞活化指示蛋白ICAM-1显著上调,在感染初期ICAM-1在BMECs细胞上的大量表达直接促进免疫细胞穿越BBB进入脑实质介导CNS炎症反应,进而造成BBB通透性增加。此外,本研究首次在细菌性脑膜炎模型中,对circRNAs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之后hsacirc2858的表达显著上调,并且可以通过海绵作用吸附hsa-miR-93-5p介导VEGFA的上调表达。本研究阐明了EGR-1在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导致BBB通透性增加以及神经炎症过程中的功能,为今后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     1.1.1 细菌性脑膜炎流行动态
  •     1.1.2 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   1.2 中枢神经系统的屏障
  •     1.2.1 血脑屏障的组成
  •     1.2.2 血脑脊液屏障
  •     1.2.3 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控分子
  •   1.3 致病性E.coli黏附侵入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     1.3.1 肠内致病性E.coli研究进展
  •     1.3.2 致肾盂肾炎E.coli研究进展
  •     1.3.3 致脑膜炎E.coli研究进展
  •   1.4 非编码RNA功能概述
  •     1.4.1 长链非编码RNA与病原感染
  •     1.4.2 环状RNA分子功能介绍
  •   1.5 立题依据
  • 第2章 致脑膜炎E.coli菌株的筛选与致病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菌株及细胞
  •     2.2.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2.2.3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4 主要实验器材
  •     2.2.5 实验动物
  •     2.2.6 引物
  •   2.3 实验方法
  •     2.3.1 E.coli菌株的复苏和传代培养
  •     2.3.2 细胞的复苏和传代培养
  •     2.3.3 细菌的侵入实验
  •     2.3.4 致脑膜炎E.coli感染h BMECs细胞实验
  •     2.3.5 小鼠感染实验
  •     2.3.6 BBB通透性实验
  •     2.3.7 脑组织取材、固定和脑切片制作
  •     2.3.8 HE染色、免疫组化以及免疫荧光
  •     2.3.9 细胞以及组织样品RNA、蛋白的提取
  •     2.3.10 cDNA模板制备
  •     2.3.11 SYBR Green法荧光定量PCR
  •     2.3.12 蛋白质免疫印迹
  •     2.3.13 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检测
  •     2.3.14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体内和体外BBB模型筛选致脑膜炎E.coli菌株
  •     2.4.2 致脑膜炎E.coli感染对BBB通透性的影响
  •   2.5 讨论
  •     2.5.1 不同种属来源E.coli穿越BBB能力的强弱
  •     2.5.2 致脑膜炎E.coli破坏BBB通透性的分子机制
  •   2.6 小结与展望
  • 第3章 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的全转录组学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菌株及细胞
  •     3.2.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3.2.3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3.2.4 主要实验器材
  •     3.2.5 引物
  •   3.3 实验方法
  •     3.3.1 菌株以及细胞培养
  •     3.3.2 全转录组测序样品的制备
  •     3.3.3 LncRNA以及mRNA文库的构建、测序以及原始数据过滤
  •     3.3.4 LncRNAs以及mRNAs差异表达分析
  •     3.3.5 差异mRNAs KEGG富集分析
  •     3.3.6 miRNA文库的构建、测序以及原始数据过滤
  •     3.3.7 miRNAs差异表达分析
  •     3.3.8 CircRNA文库的构建、测序以及原始数据过滤
  •     3.3.9 CircRNAs差异表达分析
  •     3.3.10 竞争性内源RNA分析
  •     3.3.11 细胞因子刺激hBMECs细胞实验
  •     3.3.12 RNA的提取以及荧光定量PCR
  •     3.3.13 质粒的小量提取
  •     3.3.14 去内毒素质粒大提
  •     3.3.15 质粒的转染
  •     3.3.16 双荧光素酶实验
  •     3.3.17 统计学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差异lncRNAs、mRNAs分析
  •     3.4.2 差异mRNA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     3.4.3 炎性因子对hBMECs细胞中lncRNAs表达的影响
  •     3.4.4 差异表达lncRNAs的细胞特异性分析
  •     3.4.5 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差异miRNAs分析
  •     3.4.6 致脑膜炎E.coli感染hBMECs细胞差异circRNAs分析
  •     3.4.7 hBMECs细胞表达circRNAs的特征分析
  •     3.4.8 CircRNAs-miRNAs-mRNAs调控网络的绘制及验证
  •   3.5 讨论
  •     3.5.1 炎性因子与差异表达lncRNAs的关系
  •     3.5.2 LncRNAs表达的细胞特异性
  •     3.5.3 E.coli感染导致宿主miRNA表达谱改变
  •     3.5.4 差异circRNAs作为E.coli脑膜炎诊断的指示分子
  •     3.5.5 CircRNAs作为ceRNAs调控E.coli脑膜炎
  •   3.6 小结与展望
  • 第4章 EGR-1 调控中枢炎症和BBB通透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菌株及细胞
  •     4.2.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4.2.3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4.2.4 主要实验器材
  •     4.2.5 实验动物
  •     4.2.6 引物
  •   4.3 实验方法
  •     4.3.1 菌株以及细胞培养
  •     4.3.2 ELISA实验
  •     4.3.3 hBMECs细胞基因干扰实验
  •     4.3.4 ECIS细胞动态分析实验
  •     4.3.5 CRISPR-Cas9 技术在hBMECs细胞中构建基因缺失细胞系
  •     4.3.6 细胞间黏附实验
  •     4.3.7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     4.3.8 分离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
  •     4.3.9 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
  •     4.3.10 统计学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EGR-1 的表达情况
  •     4.4.2 hBMECs细胞EGR-1 基因缺失细胞系的构建
  •     4.4.3 EGR-1 对于CNS炎症的影响
  •     4.4.4 EGR-1 对于BBB通透性的影响
  •     4.4.5 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VEGFA的表达情况
  •     4.4.6 VEGFA对 BBB通透性的影响
  •     4.4.7 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Snail-1 的表达情况
  •     4.4.8 Snail-1对BBB通透性的影响
  •     4.4.9 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PDGF-BB的表达情况
  •     4.4.10 PDGF-BB对 BBB通透性的影响
  •     4.4.11 致脑膜炎E.coli感染宿主ICAM-1 的表达情况
  •     4.4.12 ICAM-1 对于CNS炎症的影响
  •     4.4.13 EGR-1 对于BBB通透性和炎症相关分子的调控作用
  •   4.5 讨论
  •     4.5.1 VEGFA对于BBB通透性的调控作用
  •     4.5.2 Snail-1 调控TJs表达的分子机制
  •     4.5.3 PDGF-BB对于BBB通透性的调控作用
  •     4.5.4 ICAM-1 介导中枢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     4.5.5 EGR-1 对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
  •     4.5.6 EGR-1 对于BBB通透性的调控作用
  •   4.6 小结与展望
  • circ2858 调控VEGFA的分子机制研究'>第5章 Hsacirc2858 调控VEGFA的分子机制研究
  •   5.1 前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菌株及细胞
  •     5.2.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5.2.3 培养基及主要溶液的配制
  •     5.2.4 主要实验器材
  •     5.2.5 引物
  •   5.3 实验方法
  •     5.3.1 菌株以及细胞培养
  •     5.3.2 RNA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     5.3.3 统计学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Hsa-miR-93-5p对于VEGFA的调控作用
  • circ2858 的预测以及鉴定'>    5.4.2 Hsacirc2858 的预测以及鉴定
  • circ2858与hsa-miR-93-5p之间的相互作用'>    5.4.3 Hsacirc2858与hsa-miR-93-5p之间的相互作用
  • circ2858对VEGFA的调控作用'>    5.4.4 Hsacirc2858对VEGFA的调控作用
  •   5.5 讨论
  •     5.5.1 非编码RNA对于VEGFA的调控作用
  •     5.5.2 CircRNAs调控BBB通透性的分子机制
  •   5.6 小结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发表文章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杨瑞成

    导师: 陈焕春

    关键词: 致脑膜炎大肠杆菌,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全转录组分析,血脑屏障通透性,早期生长反应因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

    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分类号: S852.61

    DOI: 10.27158/d.cnki.ghznu.2019.000063

    总页数: 196

    文件大小: 8739K

    下载量: 280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致脑膜炎大肠杆菌诱导EGR-1介导血脑屏障通透性破坏的分子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