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吡唑烷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唑,苯基,甲酰胺,中间体,结构,晶体,作用。
吡唑烷酮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霞,刘文韬,董子越,叶达莹,安悦[1](2019)在《含1,3,4-噻二唑的吡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几种取代的α,β-不饱和羧酸酯与1,3,4-噻二唑肼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得到7个未见报道的含1,3,4-噻二唑结构的吡唑烷酮类化合物3a~3g.通过IR、NMR、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溶液结晶法得到化合物3d的有机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得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该化合物的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沿a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了3a~3g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活性,其中,有4个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较好,与其分子结构中含氯元素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这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贾红圣,孙永丰[2](2017)在《1,5-二芳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取代肉桂酸甲酯与对甲氧基苯肼为原料,合成得到1,5-二芳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5-(3,4-二甲氧基苯基)-1-对甲基苯基-3-吡唑烷酮化合物的单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核磁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为叁斜晶系、P-1空间群,属于五元半椅式结构,晶胞参数为:a=9.429(19),b=10.107(2),c=10.848(2),α=96.50(3)°,β=111.60(3)°,γ=114.43(3)°。(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易海涛[3](2016)在《基于对硝基苯胺和1-苯基-3-吡唑烷酮合成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介于电容器与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装置,超级电容器以其充电时间短、工作温度宽、循环性能好等优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对于超级电容器来说,电极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由于比表面积高、导电导热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点,炭电极材料的使用日益广泛。本论文主要研究通过简单有效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适用于超级电容器的多孔炭材料,并通过掺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一种硫酸辅助的直接炭化法,以对硝基苯胺为碳源和氮源,硫酸为硫源和催化剂,合成得到了硫氮共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被命名为carbon-RT的纳米多孔炭材料是无定型低结晶度的,其氮含量和硫含量分别高达15.95%和3.36%,且其合成十分迅速仅需数分钟即可完成。为了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carbon-RT样品于800℃进一步热处理,得到carbon-800样品。该样品在以6 mol L~(-1) KOH为电解液的叁电极体系中,1A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73 Fg~(-1)。由于选用的原材料价格低廉,这种新颖的硫氮共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的合成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通过一个简单的模板炭化法,以1-苯基-3-吡唑烷酮为氮源和碳源、Mg(OH)_2为硬模板合成得到了氮掺杂纳米多孔炭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carbon-1:1样品是高度无序的,具有高达1513 m~2 g~(-1)的BET比表面积、2.2 cm3 g~(-1)的孔容和3.78%的氮含量。同时,该材料也显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在叁电极体系中,1 A g~(-1)电流密度下测得的比电容达到了202.0 F g~(-1)。此外,偶氮二甲酰胺被引入到炭化过程中来实现更高程度的氮掺杂,所得到的样品被命名为carbon-1:1:1。该样品比表面积降低到了1261 m~2 g~(-1),但其孔容增加到了2.8 cm3 g~(-1),而氮含量更是进一步提高到了7.05%。受益于更高程度的氮掺杂,材料在1 A g~(-1)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提高到了281.0 F g~(-1)。该Mg(OH)_2辅助的模板炭化法提供了一种有趣的纳米炭材料合成方法,而偶氮二甲酰胺的引入则可以简单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氮含量与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胡之楠[4](2011)在《2-(3-氯-2-吡啶基)-5-吡唑烷酮-3-甲酸乙酯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虫苯甲酰胺是2007年商品化的邻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可有效防治咀嚼口器害虫,且与现有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环境友好、并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3-氯-2-吡啶基)-5-吡唑烷酮-3-甲酸乙酯是合成氯虫苯甲酰胺的关键中间体,研究其合成方法对于氯虫苯甲酰胺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核磁、质谱或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确认了2-(3-氯-2-吡啶基)-5-吡唑烷酮-3-甲酸乙酯合成过程中存在叁个主要副产物:2-乙氧基丁二酸二乙酯、3-氯-2-氨基吡啶、(E)-4-(2-(3-氯吡啶-2-基)肼基)-4-氧代-2-丁烯酸乙酯,并发现后处理过程中未反应的原料3-氯-2肼基吡啶与乙酸形成乙酸盐。并对反应机理进行推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3-氯-2-吡啶基)-5-吡唑烷酮-3-甲酸乙酯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外标法标准曲线,标准曲线的R2=0.9999,回收率在99.5%~100.2%之间,RSD为0.2%,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从而实现了对2-(3-氯-2-吡啶基)-5-吡唑烷酮-3-甲酸乙酯的定量分析。通过对反应条件优化,发现在3-氯-2-肼基吡啶、马来酸二乙酯、乙醇钠投料摩尔比为1:1.2:1.6、反应温度为60℃时收率较高。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稳定性实验平均收率为49%,比对照实验(40.4%)提高了8.6%。(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1-05-01)
张奉志,徐凤波[5](2010)在《1-(3-氯吡啶-2-基)-3-吡唑烷酮-5-羧酸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氯-2肼基吡啶和马来酸二乙酯为原料,在适宜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氯虫苯甲酰胺中间体1-(3-氯吡啶-2-基)-3-吡唑烷酮-5-羧酸乙酯,使其收率提高到70%,降低了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其在推广上具有更大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农药研究与应用》期刊2010年02期)
奚伟国[6](2009)在《一种新型吡唑烷酮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甲氧基肉桂酸甲酯与对异丙基苯肼为原料,合成得到了1-(4-异丙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3-吡唑烷酮,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该化合物的单晶。同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4.737(3)nm,b=7.1490(14)nm,c=17.493(3)°nm,α=90.00(3)°,β=112.03(3)°,γ=90.00°,Dc=1.258 g/cm3,Z=4,F(000)=664,μ=0.087×10-6nm-1,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0.1473,wR=0.2097。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使得晶体结构稳定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09年06期)
张蕾,尹秀梅[7](2006)在《1-取代苄基-5-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惊厥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1-取代苄基-5-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构效关系.[方法]以肉桂酸乙酯为原料,与水合肼环合反应得5-苯基-3-吡唑烷酮,再经缩合及还原得6种1-取代苄基-5-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采用最大电惊厥法测定其抗惊厥活性.[结果]所合成的化合物均有抗惊厥活性,其中苄基环上无取代的1-苄基-5-苯基-3-吡唑烷酮的抗惊厥作用最强.[结论]5-苯基-3-吡唑烷酮1位引入苄基可增强其抗惊厥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李福男,全哲山,任艳梅[8](2004)在《1-(2-丙基)戊酰基-5-取代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癫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取代苯甲醛为起始原料 ,经缩合、酯化、环合及酰化 ,合成了 5个新的化合物 5 取代苯基 3 吡唑烷酮衍生物 ,用IR、1 HNMR及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经初步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化合物 4e显示出较强的抗癫痫活性(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4年02期)
李福男,全哲山,朴虎日,宋成岩[9](2004)在《5-取代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癫痫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寻找具有抗癫痫作用的化合物。方法 以取代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缩合、酯化、环合及酰化得目标化合物 ,对所得化合物采用最大电惊厥法测定其抗癫痫活性。结果 合成了 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 5 取代苯基 3 吡唑烷酮衍生物。结论 初步药理实验表明 ,化合物 4c、4e显示出较强的抗癫痫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04年02期)
尹秀梅,李福男,全红梅,元美花,全哲山[10](2003)在《5-苯基-3-吡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抗惊厥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 13个 5 苯基 3 吡唑烷酮类衍生物化合物的抗惊厥作用 .[方法 ]采用最大电惊厥法测定抗惊厥活性 ,并以苯巴比妥钠及丙戊酸钠作对照 .[结果 ]化合物 (0 1)~ (0 5)中化合物 (0 5)具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 ,其ED5 0 为 46 65mg/kg ;化合物 (0 6)~ (10 )无取代基的活性最低 ;化合物 (11)~(13 )是 3类化合物中抗癫痫活性最好的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 (13 )的ED5 0 为 10 0 7mg/kg .[结论 ] 5 苯基 3 吡唑烷酮类衍生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癫痫作用(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吡唑烷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取代肉桂酸甲酯与对甲氧基苯肼为原料,合成得到1,5-二芳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利用溶剂挥发法得到5-(3,4-二甲氧基苯基)-1-对甲基苯基-3-吡唑烷酮化合物的单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核磁表征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为叁斜晶系、P-1空间群,属于五元半椅式结构,晶胞参数为:a=9.429(19),b=10.107(2),c=10.848(2),α=96.50(3)°,β=111.60(3)°,γ=114.4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吡唑烷酮论文参考文献
[1].周晓霞,刘文韬,董子越,叶达莹,安悦.含1,3,4-噻二唑的吡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生物活性[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贾红圣,孙永丰.1,5-二芳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表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易海涛.基于对硝基苯胺和1-苯基-3-吡唑烷酮合成氮掺杂多孔炭材料及其超电容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4].胡之楠.2-(3-氯-2-吡啶基)-5-吡唑烷酮-3-甲酸乙酯的合成研究[D].辽宁大学.2011
[5].张奉志,徐凤波.1-(3-氯吡啶-2-基)-3-吡唑烷酮-5-羧酸乙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0
[6].奚伟国.一种新型吡唑烷酮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广州化工.2009
[7].张蕾,尹秀梅.1-取代苄基-5-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惊厥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6
[8].李福男,全哲山,任艳梅.1-(2-丙基)戊酰基-5-取代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癫痫作用研究[J].化学试剂.2004
[9].李福男,全哲山,朴虎日,宋成岩.5-取代苯基-3-吡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癫痫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
[10].尹秀梅,李福男,全红梅,元美花,全哲山.5-苯基-3-吡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抗惊厥作用[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