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椎管内注射布比卡因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何喜燕[1](2021)在《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两种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分别复合布比卡因药液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50ug(BF)、舒芬太尼5ug(BS1)、舒芬太尼10ug(BS2)三组,每组30例,其中BF组:芬太尼50ug+0.75%布比卡因2ml;BS1组:舒芬太尼5ug+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9ml;BS2组:舒芬太尼10ug+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0.8ml;记录每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ASA分级、患肢信息、液体入量、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60min(T6)及术毕(T7)时的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有效镇痛时长,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三天的VAS镇痛评分、补救镇痛药物累积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一般信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时间点NBP、H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2、T3、T5时间点,BS2组RR低于BS1、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6、T7时间点,BS2组RR低于B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有效镇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比较,BS2组达T10的时间短于BS1、BF组(P<0.017)(4)不良反应;三组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F组瘙痒发生率较BS1、BS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舒芬太尼10ug、5ug均可以安全的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而不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且瘙痒发生率更低;与舒芬太尼5ug比较,.舒芬太尼10ug麻醉起效更快。
黄辉[2](2021)在《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行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与单纯使用布比卡因相比,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行收肌管阻滞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62名拟于2019.5月-2020.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I-III级,随机分为布比卡因组(GB组)与吗啡组(GM组),每组31人,GB组以0.375%布比卡因20ml行收肌管阻滞,GM组则使用0.375布比卡因加5mg吗啡共20ml。记录两组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即刻、术后6,12,24,48h的静止及运动时的VAS疼痛评分(VAS-R/M)、术后第一天及第二天的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术后两天股四头肌肌力情况及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长。结果GM组术后6,12及24h的VAS-R/M评分相比GB组都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一天阿片类药物消耗量(10.0±4.8mg)低于GB组(13.5±5.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两天股四头肌肌力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无显着差异(P>0.05),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行收肌管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布比卡因,可减少术后阿片药物用量,且不影响股四头肌肌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程金红,李端非[3](2020)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咸宁市中心医院的90例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均进行椎管内麻醉,根据布比卡因剂量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5.0 mg布比卡因,B组7.5 mg布比卡因,C组10.0 mg布比卡因麻醉。比较3组麻醉优良率、血流动力学、血清学指标及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 3组麻醉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麻醉5、1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刻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诱导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 d的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24、48、72 h的膀胱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布比卡因的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均较好,均可降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但低剂量的布比卡因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王娇[4](2020)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阑尾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及比较。方法 选取延边大学附属医院120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30例。分别是单纯全身麻醉组;全麻复合左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罗哌卡因浓度0.2%、0.35%、0.45%组。所有入选患者均采用相同标准的麻醉方式进行全麻诱导。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左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20分钟后开皮。手术结束后接一次性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 100ug+阿扎司琼1Omg配至100ml),背景剂量: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评估四组患者术后 2h(T0)、6h(T1)、12h(T2)、24h(T3)的镇静(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观察四组患者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按压次数;各组发生PCIA并发症(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瘙痒、低血压等)的情况;发生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相关并发症(局部感染、局部血肿、神经损伤、局麻药误入血管以及局麻药中毒等)的情况。结果(1)术后各时间点Ramsay评分:与A组相比,B、C、D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最高,C组次之,B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组的镇静效果最好,患者满意度最高。(2)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与A组相比,B、C、D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D组最低,C组次之,B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C组和D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组和D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组的镇痛效果最好。(3)术后各时间点的BCS评分:与A组相比,T0、T1、T3时B、C、D组均升高,T2时C组和D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C组和D组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2时D组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D组患者的疼痛感觉最低、舒适度最高。(4)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及按压次数:与A组相比,B、C、D组的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B、C组比较,D组第一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C、D组的按压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B、C组比较,D组的按压次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下TAPB联合RSB的镇痛效果更好,且浓度越高,镇痛效果越好。(5)PCIA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与A组相比,B、C、D组的恶心、呕吐、出汗、瘙痒、头晕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当术后镇痛药的药量减少时,相应的并发症也会减少。(6)所有患者均未发生TAPB联合RSB相关并发症(局麻药误入血管、局麻药中毒、感染出血、穿破腹膜入腹腔、腹壁严重损伤)。结论(1)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中,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全麻复合TAPB联合RSB术后镇痛效果更好。(2)0.45%罗哌卡因在全麻复合TAPB联合RSB术后镇痛中,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更为安全。
李志[5](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刘燕[6](2020)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提出,妇科手术中腹腔镜手术占比越来越大,外科医生和手术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镇痛的要求越来越高。围术期镇痛目标是在达到最佳镇痛效果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阿片类药物是围术期常用的镇痛药物,镇痛效果强大,但其不良反应也多。围术期镇痛如何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多模式镇痛应运而生。多模式镇痛即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镇痛药物及方法,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来自切口痛、内脏痛、炎性疼痛等,因此术后镇痛时可以针对不同的疼痛机制采取多模式镇痛策略。目前国内外研究中,针对切口痛的镇痛方法有很多,其中腹横平面阻滞操作简单,应用最为广泛。κ受体则主要针对内脏痛。布托啡诺为κ受体激动-拮抗剂,对内脏痛效果确切。但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布托啡诺的确切剂量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时。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时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以寻找布托啡诺最合适剂量,尽最大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30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的配置,TB1组:布托啡诺0.12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2组:布托啡诺0.1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B3组:布托啡诺0.175mg/kg+托烷司琼5mg=100ml,TS组: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5mg=100ml。在手术结束前30minTB1组、TB2组、TB3组均静脉推注布托啡诺1mg作为初始量,TS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5μg作为初始量。各组在手术结束即刻均用0.25%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平面阻滞。记录患者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各组追加镇痛药例数、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各组发生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1.四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患者在术后1h、6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6h、12h、24h、48h五个时间点的Ramsay评分均比TB2组、TB3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在术后1h、12h、24h、48h的Ramsay评分均比TS组的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TB2组、TB3组均有1例患者追加了镇痛药,TS组没有患者追加镇痛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四组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较高,TB2组、TB3组、TS组头痛头晕发生率较高。四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1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三组。结论1.在联合腹横平面阻滞的基础上,对于接受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的患者,0.125mg/kg的布托啡诺用于PCIA镇痛效果好,镇静适度,不良反应少。2.与传统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张靖宇[7](2020)在《等剂量不同浓度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最佳浓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老年患者髋部手术麻醉中,在对已有布比卡因剂量的研究前提下,选用等剂量不同浓度的轻比重布比卡因行腰硬联合麻醉,通过观察患者术中的一般情况{包括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麻醉效果(包括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单侧阻滞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等),探寻出一个最佳的布比卡因浓度,既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又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方法: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前瞻性的原则,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拟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且满足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要求。利用随机数字化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蛛网膜下腔腰麻药液均采用0.75%的布比卡因0.6ml(4.5mg)与不同容积的灭菌注射用水配比而成。A组药液浓度为0.45%、B组药液浓度为0.3%、C组药液浓度为0.225%。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给药前、给药后1min、5min、10min、15min、30min、60min、90min各个时间点的SBP,DBP,HR,SPO2的值;记录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单侧阻滞发生率、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时间;记录并比较给药后48h内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A,B,C三组之间比较,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一般情况比较:A组在给药后10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相比于B组和C组变化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效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与A组和B组相比较短。三组患者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快于B组和C组,A组的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和C组。三组患者的15分钟单侧阻滞发生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其他情况比较:三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寒战、术后头痛、心动过缓、使用阿托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低血压及使用多巴胺次数情况比较均多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中硬外追加次数比较均多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髋部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时,腰麻药液采用浓度为0.3%剂量为4.5mg的轻比重布比卡因局麻药,可以产生满意的麻醉效果、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单侧阻滞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患者的满意度与舒适度高。因此此浓度的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药液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万锐杰[8](2020)在《酮咯酸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疼痛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骨外科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ERAS可明显促进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手术效果,ERAS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一系列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缓解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它既要求手术微创,又要求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康复管理。明显的疼痛严重阻碍了这些患者的早期康复,因此,良好的术后镇痛很关键。在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注射酮咯酸的镇痛效果一直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荟萃分析,以探讨酮咯酸对膝关节镜手术后疼痛强度的影响,希望能够探索出最安全和有效策略。方法:我们在2018年9月之前搜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EBSCO和Cochrane库数据库,以评估膝关节镜检查后补充酮咯酸和安慰剂对疼痛管理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本荟萃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最终共有10篇(包含402位患者)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纳入本次研究。经过数据分析,总的来说,与对照组相比,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关节腔内注射酮咯酸可显着降低1小时(Std.MD=-0.66;95%CI=-1.12 to-0.21;P=0.004)和2小时(Std.MD=-0.90;95%CI=-1.74to-0.07;P=0.03)的疼痛评分,首次使用镇痛药的时间延长(Std.MD=1.94;95%CI=0.33 to 3.55;P=0.02),镇痛药需求量减少(RR=0.41;95%CI=0.23 to 0.75;P=0.003),但对止痛药的消耗没有明显影响(Std.MD=-0.56;95%CI=-1.14 to 0.02;P=0.06),对恶心和呕吐也没有明显影响(RR=0.44;95%CI=0.12 to 0.21;P=0.21)。结论:(1)加速康复外科(EARS)是骨外科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可明显促进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手术效果。膝关节镜术后需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良好的术后镇痛很关键。(2)膝关节腔内注射药物是术后镇痛最常用的方法,关节腔内局部用药起效迅速,局部药物浓度高,药物利用率高,全身不良反应少。(3)NSAIDs类药物酮咯酸作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通过关节腔注射,与局麻药物协同,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关节腔注射不良反应少,对膝关节镜术后的疼痛控制具有良好作用。
刘伟[9](2020)在《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0%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疼痛,麻醉疼痛潜在的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残留肿瘤细胞清除,如何更加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关注免疫功能的保护,是当前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临床研究立足一种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脉冲注药镇痛”,通过与“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和常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方法相比较,系统论证其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评估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模式,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实施肺叶切除后临床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术后镇痛方式的系统比较研究。1.研究分组:将90例行VAT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组”,(简称程控组,P组,n=30);“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组”,(简称连续组,S组,n=30)和“静脉持续自控镇痛组”,(简称静脉组,V组,n=30),术后分别应用相应镇痛方式。2.临床观察指标和时间点:观察术前(T0)、切皮后40min(T1)、切皮2h(T2)、术毕(T3)、术后 1h(T4)、术后 4h(T5)、术后 24h(T6)和术后 48h(T7)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疼痛强度数字模拟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消耗量、麻醉药品(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术后不良反应、QoR-15恢复质量评分。3.免疫应答指标选择和监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延续分析淋巴细胞及亚群中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比例在术前、切皮 2h 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2)基于吸附细胞因子特异抗体免疫微球的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在术前、切皮2h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结果]1.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组镇痛方式下,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方面,“程控组”(P组)[0.0(0.0)~3.0(1.0)]与“连续组”(S组)[0.0(0.8)~3.0(1.8)]和“静脉组”(V组)[1.0(2.0)~4.0(1.0)]分别比较,在术后4h、24h和48h(T5-T7)显着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方面,P组[2.0(1.0),2.0(0.0)]和 S 组[3.0(1.0),2.0(0.8)]与 V 组[3.0(1.0),3.0(0.0)]分别比较,在术后1h、4h(T4和T5)分别有显着降低(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三组比较各时间点(T0-T7)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消耗量比较:三种镇痛方式下,自控镇痛追加药物次数方面,P组[0.0(0.0)~2.0(3.0)]与S组[0.0(0.8)~3.0(4.0)]和V组[0.0(1.0)~5.0(5.0)]分别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显着减少(P<0.05);在局麻镇痛药罗哌卡因消耗量方面,P 组[30.0(0.0)~525.0(37.5)]与 S 组[40.0(7.5)~540.0(40.0)]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量方面,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均出现显着降低(P<0.05)。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和头晕症状,三组镇痛方式下,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4.QoR-15 恢复质量评分变化:P 组(107.0±5.1,114.4±4.2)与 S 组(104.4±5.3,110.5±3.8)和 V 组(103.1±3.5,108.3±4.2)分别比较,在术后 24h 和48h(T6、T7)时分别显着增加(P<0.05)。5.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影响(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①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总淋巴细胞(P 组:22.1±6.0~6.3±2.0;S 组:25.4±7.5~6.4±1.4;V 组:25.0±5.5~6.2±1.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总 T 细胞(P 组:72.9±7.4~64.5±9.9;S 组:73.3±8.0~68.4±9.0;V 组:74.0±7.5~68.2±12.9)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辅助性 T 细胞(P 组:41.9±4.6~35.6±4.2;S 组:42.3±7.4~35.8±5.4;V组:41.6±7.6~35.1±10.6)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②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组内分别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B淋巴细胞(P组:10.8±3.5~12.8±3.9;S组:9.9±2.8~11.1±4.0;V组:9.6±4.4~11.7±6.5)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NK 细胞(P 组:16.9±5.8~21.1±8.2;S 组:16.8±8.4~20.3±7.7;V 组:13.9±5.6~17.5±7.8)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2)细胞因子变化:IL-2、IL-4、IL-6、IL-10、TNF-α、IFN-γ 在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L-6和IL-10分别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①IL-6(P:4.6±2.2~82.4±61.3;S:4.9±1.9~72.9±39.5;V:4.6±1.7~125.4±77.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②IL-10(P:3.8±1.4~5.4±2.0;S:3.3±0.8~5.2±2.4;V:3.4±0.8~6.0±4.3)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结论]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镇痛通过脉冲式给药模式对于VATS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术后镇痛局麻药物的用量少,术后恢复质量好,适用于VATS术后镇痛。2.应用椎旁超前镇痛可以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应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胸科手术及麻醉镇痛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影响,并不比静脉镇痛具有优势,但是胸科术后免疫抑制现象值得关注和必要干预。
李明振[10](2020)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又被叫做良性前列腺肥大,已成为老年男性患者中的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排尿等待、尿滴、排尿困难等下尿路临床症状,尿动力学的主要症状为膀胱出口梗阻。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被认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膀胱痉挛是前列腺电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常常与疼痛有关。盐酸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纯u受体激动剂,属于半合成的吗啡类衍生物,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不良反应比较少及代谢产物不具有生物活性等多种优点。所以盐酸氢吗啡酮在老年人镇痛中相对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有明显优势,而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多为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所以相比较上述几种药物来说氢吗啡酮更适合前列腺电切术后的镇痛。盐酸罗哌卡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机制与其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基本相同,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目的。同时它具有低浓度时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的特点。当罗哌卡因复合阿片类药物时,不仅能够增强局麻药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强加肌松效应。本研究旨在找到一种前列腺电切术后镇痛的方法,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减少或一定程度缓解术后疼痛,从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同时观察盐酸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在椎管内镇痛的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8.06-2019.06拟行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65-75岁老年患者90名,ASA分级I到III级,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45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间隙选择L3-4。术前开放静脉通路,麻醉前患者提前输入3ml/Kg的醋酸钠林格,麻醉过程中A、B两组均在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等比重液2ml,留置硬膜外导管,15min后用针刺法确定麻醉平面。术毕,实验组A组在硬膜外腔给予浓度为20μg/mL盐酸氢吗啡酮+浓度为0.1%罗哌卡因混合液6ml,对照组B组在硬膜外腔给予浓度为0.1%罗哌卡因6ml,分别于术前30min(T0)和术后2h(T1)、6h(T2)、24 h(T3)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两者于术后2h(T1)、6h(T2)、24 h(T3)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当患者术后VAS评分大于等于4分时,病房医师给与地佐辛治疗,并记录术后24h内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以及术后膀胱痉挛、皮肤瘙痒及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手术时长均无差别(P>0.05),并且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也无明显差别(P>0.05),A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疼痛程度均升高(P<0.05);Ram say评分和改良Bromage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h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患者出现低血压,瘙痒,恶心呕吐等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痉挛发生率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各观察时点血清IL-6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同时点A组表达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盐酸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单次硬膜外镇痛可以安全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手术,缓解术后疼痛,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且并没有增加术后的不良反应。
二、椎管内注射布比卡因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管内注射布比卡因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1.试验设计类型 |
2.研究对象的选择 |
3.研究涉及的药品及器材 |
4.麻醉前准备 |
5.麻醉过程及管理 |
6.数据记录及分析 |
第2章 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各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
3.各组呼吸频率的比较 |
4.麻醉效果的比较 |
5.术中最高Ramsay镇静评分比较 |
6.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3章 讨论 |
1.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比较 |
2.麻醉效果 |
3.镇静效果 |
4.不良反应 |
5.超前镇痛 |
6.不足及展望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膝关节置换术的麻醉进展 |
1.全身麻醉 |
2.神经阻滞麻醉 |
3.椎管内麻醉 |
4.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课题资料及结果图 |
二、课题相关照片 |
读研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2)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行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及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收肌管阻滞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麻醉效果 |
2.2 血流动力学 |
2.3 血清学指标 |
2.4 膀胱痉挛 |
3 讨 论 |
(4)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阑尾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主要药品及设备 |
2.3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方法 |
2.4 麻醉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的比较 |
3.2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 |
3.3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 |
3.4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CS评分的比较 |
3.5 四组患者第一次按压PCIA时间及按压次数的比较 |
3.6 四组患者术后PCIA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
3.7 四组患者TAPB联合RSB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附表 |
(5)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6)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等剂量不同浓度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最佳浓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试验设计 |
1.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1.2.1 纳入标准 |
1.1.2.2 排除标准 |
1.1.3 试验药物 |
1.2 研究方法 |
1.2.1 试验分组 |
1.2.2 麻醉过程与监测指标 |
1.3 观察指标 |
1.3.1 感觉神经阻滞效果 |
1.3.2 运动神经阻滞效果 |
1.3.3 15分钟时手术测单侧阻滞发生率 |
1.3.4 生命体征的记录 |
1.3.5 麻醉后48小时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
1.3.6 记录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 |
1.4 统计学处理 |
二、 结果 |
2.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2 三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比较 |
2.2.1 三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循环情况比较 |
2.2.1.1 术中收缩压(SBP) |
2.2.1.2 术中舒张压(DBP) |
2.2.1.3 A组内是否使用多巴胺动脉血压比较 |
2.2.1.4 心率(HR) |
2.2.2 脉搏氧饱和度(S_PO_2) |
2.3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
2.4 三组患者其他情况比较 |
三、 讨论 |
3.1 髋部手术麻醉特点 |
3.2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 |
3.3 小剂量、低浓度轻比重布比卡因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应用 |
3.3.1 局麻药比重的选择 |
3.3.2 局麻药剂量与浓度的选择 |
3.4 本次试验结果分析 |
四、 结论 |
五、 不足与改进 |
5.1 不足之处 |
5.2 改进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概念 |
2. 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优缺点 |
2.1 优点 |
2.1.1 对患者的循环稳定影响小 |
2.1.2 对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小 |
2.1.3 对运动神经阻滞轻 |
2.2 缺点 |
2.2.1 阻滞不完全率高 |
2.2.2 肌松效果欠佳 |
3 小剂量、低浓度布比卡因的临床应用 |
3.1 分娩镇痛 |
3.2 剖宫产手术 |
3.3 下肢骨科手术 |
3.4 一些泌尿、肛肠科手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酮咯酸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疼痛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膝关节镜术后镇痛及酮咯酸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纳入排除标准 |
2.4 主要药品和设备 |
2.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置管方法 |
2.6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
2.7 观察指标 |
2.8 免疫评估技术方法 |
2.9 免疫检测原理、步骤 |
2.10 疼痛、镇静、爆发痛和恢复质量评价标准 |
2.11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纳入流程 |
3.2 病人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
3.3 三组镇痛方法在静息/咳嗽时NRS疼痛评分变化 |
3.4 三组镇痛方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3.5 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情况 |
3.6 三组镇痛方法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
3.7 两椎旁镇痛组不同时点罗哌卡因用量差异 |
3.8 术毕麻醉药用量变化 |
3.9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10 三组镇痛方法QoR-15恢复质量评分情况 |
3.1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
3.12 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 |
3.13 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变化 |
3.14 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分析结果 |
3.15 血浆IL-2、IL-4、IL-6、IL-10 浓度变化 |
3.16 血浆TNF-α、IFN-γ浓度变化 |
4.讨论 |
4.1 程控间歇椎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
4.2 镇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术和麻醉对免疫反应及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般资料 |
1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退出和终止标准 |
2 主要实验药品、物品 |
3.主要实验仪器 |
4.实验方法 |
5.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表1-1) |
2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术中不良反应的比较:表2-1 |
3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术中不良反应的比较:表3-1 |
4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IL-6的比较表:4-1 |
5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段观察指标的比较表:5-1 |
讨论 |
3.1 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现状 |
3.2 良性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影响 |
3.3 麻醉方式的选择 |
3.4 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 |
3.5 超前镇痛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盐酸氢吗啡酮在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VAS评分表 |
四、椎管内注射布比卡因在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腰麻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D]. 何喜燕.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2]吗啡复合布比卡因行收肌管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D]. 黄辉.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不同剂量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J]. 程金红,李端非.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7)
- [4]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阑尾术后镇痛中的应用[D]. 王娇. 延边大学, 2020(05)
- [5]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6]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妇科腹腔镜中小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临床研究[D]. 刘燕. 郑州大学, 2020(02)
- [7]等剂量不同浓度轻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最佳浓度研究[D]. 张靖宇. 延安大学, 2020(12)
- [8]酮咯酸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镜术后疼痛控制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D]. 万锐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D]. 刘伟.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0(01)
- [10]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术后单次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D]. 李明振. 河南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