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时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钟,计算机,算法,检测系统,模型,水电厂,时间。
计算机时钟论文文献综述
关宁,田文波,何津松,罗唤霖,孙逸帆[1](2016)在《星载计算机模块间时钟同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卫星电子系统的模块综合化并提高空间环境适应性,星载计算机中处理器模块和接口模块不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每个模块都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模块间需要一种轻量级、高可靠的时钟同步方法。在分析同频不同源晶振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在中小规模FPGA上实现的星载计算机模块间时钟同步方法可以提供同步误差小于4T0(T0是晶振的标称周期)的同步脉冲,可用于包括星载计算机在内的多冗余高可靠实时控制计算机。(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期刊2016年03期)
石冰[2](2015)在《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的时钟同步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水电厂及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不完全依赖于GPS定位技术,积极采用国产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采用北斗/GPS主机热备冗余时钟同步系统。该系统的GPS和北斗信息共享、热备运行,当任意一系统出现问题可完全无扰动切换。时钟同步系统的信号扩展采用光纤方式进行扩展,以保证信号扩展的可靠性、实时性和抗干扰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5年06期)
焦鹏,游泽成,杨宇飞,李崇辉,郑勇[3](2011)在《计算机内部时钟稳定性实验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利用GPS技术检测计算机内部时钟稳定性的技术方法,建立一套实验方法,设计一组实验方案,对一台计算机内部时钟的稳定性进行了117 d的检测实验,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到一组能够客观反映其长期稳定性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运用一阶多项式拟合求得实验计算机钟速为0.01 s/h,其精度为0.000 175 s/h,将残差进行叁阶正弦和函数拟合,主周期为1 987 h,振幅2.838 s,拟合后剩余残差中误差为0.397 s;拟合后的钟差与平均温度具有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关系,精度为0.309 6 s;实验还表明计算机晶振时间变化规律大体与温度相反。(本文来源于《测绘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陈启胜,杨百龙,王群策[4](2010)在《计算机时钟源的分析及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基于普通计算机的由windows API提供的时间函数的时间值的精度情况,提出基于QueryPerformanceCounter)(函数的时钟源的设计方法,并做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期刊2010年10期)
卢森幸[5](2010)在《计算机检测系统的时钟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钟是计算机检测系统的节拍,可以看作是系统心脏的脉动。每个时钟节拍到的时候,各个系统环节执行时钟节拍相应的微操作,完成任务管理、调度等工作,主要是来完成切换任务。文中阐述计算机检测系统各环节存在的时钟,提供相关参数,提出计算机检测系统时钟计算方法,从而使计算机检测系统工作过程用时最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18期)
屠乐奇[6](2010)在《高精度计算机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钟同步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广泛,当今基本每个路由器上都配有时钟同步的功能;在传感器领域,时钟同步也渐渐兴起与广泛应用;同时时钟同步又是分布式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时钟同步是很多基于网络的关键应用的基础,一般来说,时钟同步是指,使本地计算机的本地时钟同参考时钟源达成一致。达成两个时钟的同步需要完成两点,相位同步和频率同步,只有当两者与参考源的差值都达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极小值,并长期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才完成整个时钟同步的过程。本文首先讨论了时钟源的模型和同步机制,并介绍了网络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时间协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的模型和工作原理,然后给出了NTP协议中使用的时间偏移计算算法:时间过滤算法、选择算法和时钟合并算法.自行开发了基于过滤、选择、合并算法的实验软件平台,并通过该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了这些算法的实现效果,并对时钟同步的精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基于时钟服务器的改进方案。然后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外部参考源的时间服务器的同步机制,定义了其中特定的结构和算法,来减少计算机晶振的频率漂移和测量误差对时钟造成的影响。参考已有的算法,构造计算机时钟模型,提出一系列提高时钟稳定性和精确性的策略。最后,’在一台普通服务器上实现该机制,并向客户端和从属节点提供授时服务。该机制经过六十小时以上的测试,并人为加入高斯噪声,稳定性和健壮性得到了评估和证实。(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0-05-30)
刘阳琦,潘红芳,岳辉丽[7](2009)在《计算机时钟的频率校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的计时原理,并提出以外部时间基准作参考,通过修正计算机BIOS计时中断周期的方法,达到计算机时钟的频率校准目的,提高计算机系统时间的自主维持能力,文中还列举出实际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10-22)
邱建斌[8](2009)在《基于还原卡的机房计算机时钟维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房的计算机时钟不能被有效地保护,而一些实时应用软件的实验需要准确的计算机时钟,这给机房管理人员带来了多机维护的困难。利用莲腾还原卡同步CMOS参数命令高效地维护计算机时钟,也可用于维护计算机的其他参数。莲腾还原卡同步CMOS参数的工作模式是采用多播技术的服务/客户模式。实现同步的关键是参数传送与参数同步相分离。(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09年01期)
石文兰,南国芳,李俊婷[9](2006)在《面向芯片计算机集成的时钟树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芯片的版图设计中形成时钟二叉树的多级遗传算法,从理论上说明了该遗传算法的求解思路、编码方式、适应度函数、遗传算子的设计等。重点讨论了节点合并策略和单节点二叉树的形成。提出了时钟二叉树的多级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多级遗传算法的时钟二叉树形成算法。用该算法对随机测试例子和标准标杆测试例子的测试中发现,与传统的启发式算法相比,多级遗传算法能产生更好的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06年09期)
颉晨,潘加明,袁雪平[10](2006)在《计算机时钟信号电磁信息泄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钟电路在数字电路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实现数字电路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如果从计算机安全方面考虑,时钟电路同时又是产生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本文对计算机时钟信号给出了相关的时域、频域特征,同时对其电磁信息泄漏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06年08期)
计算机时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水电厂及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系统不完全依赖于GPS定位技术,积极采用国产北斗卫星定位技术,采用北斗/GPS主机热备冗余时钟同步系统。该系统的GPS和北斗信息共享、热备运行,当任意一系统出现问题可完全无扰动切换。时钟同步系统的信号扩展采用光纤方式进行扩展,以保证信号扩展的可靠性、实时性和抗干扰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时钟论文参考文献
[1].关宁,田文波,何津松,罗唤霖,孙逸帆.星载计算机模块间时钟同步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6
[2].石冰.抽水蓄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的时钟同步系统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
[3].焦鹏,游泽成,杨宇飞,李崇辉,郑勇.计算机内部时钟稳定性实验及分析[J].测绘工程.2011
[4].陈启胜,杨百龙,王群策.计算机时钟源的分析及设计[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
[5].卢森幸.计算机检测系统的时钟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
[6].屠乐奇.高精度计算机网络时钟同步技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7].刘阳琦,潘红芳,岳辉丽.计算机时钟的频率校准方法[C].2009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8].邱建斌.基于还原卡的机房计算机时钟维护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
[9].石文兰,南国芳,李俊婷.面向芯片计算机集成的时钟树构建[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
[10].颉晨,潘加明,袁雪平.计算机时钟信号电磁信息泄漏分析[J].电子质量.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