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悲剧论文-黄薇薇

古典悲剧论文-黄薇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典悲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希腊悲剧,现代舞台,美国制作

古典悲剧论文文献综述

黄薇薇[1](2019)在《古典戏剧与现代舞台——以希腊悲剧在美国上演的情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古希腊戏剧的上演和改编得到全球的关注。本文通过回顾美国两百年来(1800-2000年)上演《俄狄浦斯王》《特洛伊妇女》和《俄瑞斯忒亚》的大体情况发现,古典戏剧不只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美国观众对古典戏剧的理解和接受无不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心理,观众能够通过观赏悲剧得到慰藉和教育,这就是古典戏剧之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房加洲[2](2019)在《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古典悲剧比较品鉴——以《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引入国内,因此众多学者往往以西方悲剧的定义与形式为标准,衡量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偏颇地认为"中国文学缺乏悲剧"。而实质上,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文学审美的差异性,导致"同为悲剧,却表现不尽相同"的尴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恶人大都会受到惩罚,而好人往往会平安喜乐、团圆美满,这恰恰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显着特征,却不能成为认定"中国文学缺乏悲剧"的因素。基于此,笔者将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与索福克勒斯(Oedipus the(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徐乐军[3](2019)在《中国古典悲剧人物鉴赏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古典悲剧人物的鉴赏,要从悲剧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最终结局几方面进行,同时应注意作者当时的创作心态,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对中国古典悲剧人物有一恰当认识和评价。(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9期)

安雪[4](2019)在《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之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之死是创作者对死亡问题的深刻观照。无论是在文本直接呈现的多类死亡人物及多种死后形态上,还是从间接得出的人物死亡原因及死亡方式的归类中,都可看出潜藏其中的情感意图与传统死亡观念对悲剧的绵延渗透。当将悲剧中的人物之死按时代变迁排成纵向序列又可见出,悲剧中的死亡诉求在各个时代各有侧重,同时人物死亡在悲剧文本中担负如叙事、抒情及性格塑造等多种结构功能,凸显了人物死亡拥有的巨大艺术潜力。悲剧中的人物之死只有经由欣赏者的审美接受才能有艺术价值实现的可能。从审美体验看,人物之死在文学书写和舞台演绎上,都给欣赏者带来了鲜活的死亡体验;从审美情感看,人物之死在悲喜情感的横向对比与痛感快感的纵向转换中,让欣赏者获取横纵交错的直接的死亡情感;从审美效应看,人物之死在还原时代景观、评判伦理道德、征服死亡恐惧等方面,赋予欣赏者深层的死亡感悟。文本的细致考察与欣赏的审美接受推动了死亡更深层审美价值的生发,人物死亡被赋予的深刻意蕴也因此层层开启。悲剧中展现的“人有死”“人不死”“让他死”的情感选择对文本的悲剧性内涵有着开拓与提升意义;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价值抉择也展示并引导着生命的价值取向;人物死亡在人生价值的不朽和灵魂不灭的永恒上表现并建构起对死亡的超越策略。在严肃的悲剧命题下,人物之死背后沉淀的是生存与毁灭间深沉的情感超脱与人生思索。人物之死通过对无边黑暗的温情穿透,最终指向现实之生的生命情结,让人们对生命本身展开应有的深思。(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军强[5](2019)在《中西古典悲剧之美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历史悠久,不仅是人类文化进程中产生的优秀成果,而且悲剧产生的审美效果一直涤荡着人类的心灵,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导向仍有着的重要影响。论文将以悲剧的内涵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中西古典悲剧的差异揭示悲剧之美,进而揭示悲剧美学意蕴的呈现方式。(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彩玲[6](2019)在《中国古典悲剧民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具有直击心灵、震撼人心的作用,在西方向来被认为是万艺之首,是“最高的艺术”“最高的诗”,历经千年而艺术魅力不减。中国的悲剧概念是自近代开始从西方引入的,随着悲剧概念的本土化,其内涵逐渐延伸分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悲剧理论不断被丰富。值得思考的是,学者们总是站在西方悲剧理论之中来衡量和审视中国古典悲剧,关注中西古典悲剧之间的差异,忽视了中西古典悲剧的本质共通之处。众多学者对中国古典悲剧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的戏曲在表演和舞台色彩上都给人一种热闹之感,只有哀怨之情而缺少庄严肃穆之感,与西方古典悲剧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别。但当我们将目光透过悲剧内容与形式的外壳投注到悲剧的内核,即“悲剧性”之中,便可发现中西古典悲剧有着最本质的共通之处——悲剧作品之中都充满悲剧美,洋溢着不屈的抗争精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力。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意识源远流长,但由于文化体系不同,悲剧作品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风貌,但却悲剧性不减,以独特的身姿列于世界悲剧的浩瀚烟海之中。本文在承认中西古典悲剧存在本质共通之处的基础之上,立足文本,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结合中国古典悲剧发生、发展的地理环境、文化土壤和特定的社会背景,分析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人物、悲剧冲突以及悲剧结局的特别之处,进而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现实主义的悲剧品质和“中和”之美的审美倾向。本篇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对“悲剧”这一概念的范围做了界定,并对论文立足的文本——王季思先生等人选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做了简单介绍。此外,还对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分阶段对中国古典悲剧研究现状做了分析。第一章从叁个层次介绍了中国古典悲剧的文化底色。第一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出了温和的自然环境之下孕育出的温和的民族性格;第二节“家国同治”的血缘宗法制度和儒学的张扬,论证了血缘关系和儒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顺应、节制和守序的思想;第叁节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转折时期,论述了中国古典悲剧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第二章基于《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采用了中西比较的视角对中国古典悲剧的内容与形式从叁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节对悲剧人物进行了简单分类,总结其是具有超越精神的普通人的特点;第二节分析了中国古典悲剧的悲剧冲突是发生在正邪力量之间;第叁节将中国古典悲剧结局大致分为现实的团圆、虚构的团圆以及解脱型叁种类型,分析其各自产生的原因。第叁章基于前两章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独特的美学特征。第一节现实主义的悲剧品质分叁点进行论述,分时代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古典悲剧题材的现实性以及悲剧作品中惩恶扬善的批判作用;第二节“中和”之美的审美倾向同样分叁点进行论述,阐述了“中和”之美审美主张的发生发展;悲剧作品中悲剧情节的悲喜结合、悲剧结局的圆满无缺中体现出的“中和”之美倾向。最后一部分结语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总结和升华,中国古典悲剧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其闪光点更加突出,传达出的悲剧精神在当代依旧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3-01)

郭建辉[7](2019)在《爱尔兰族裔美国生存的诗意体验:尤金·奥尼尔悲剧的古典形式和现代意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尤金·奥尼尔在对古希腊悲剧形式意味和内在意蕴的诗意感悟中,捕捉到了与现代相适应的戏剧形式和意味。《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悲悼》、《进入黑夜的漫长旅途》等剧作,借用古希腊命运悲剧形式,表达现代人性忏悔意识和人道主义观念,体现了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和超越。作为爱尔兰族裔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借鉴古希腊悲剧,为现代美国戏剧奠定了坚实的现代文化根基。(本文来源于《外语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可钰[8](2019)在《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中"大团圆"现象的出现,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根源,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中国古典悲剧不同于西方悲剧,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古典悲剧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批评,说其不是真正的悲剧。中国大多数的经典悲剧以"重聚"结束,这被认为削弱了作品的悲剧性。但是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分析不能仅仅拘泥于表面,更要具体到细节层次,去挖掘真正的原因。可以说,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的成因与中国自古以来的哲学体系,社会条件和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1期)

刘涵[9](2019)在《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性——以《赵氏孤儿》和《窦娥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氏孤儿》和《窦娥冤》作为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不仅产生于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中,而且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烈的民族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特征。在剧作中具体表现为身份低微却有崇高美德的悲剧人物、正邪两种势力在戏剧内外冲突中的较量以及大团圆式的结局。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性,可为中国古典戏剧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由锋[10](2018)在《文化差异下中西古典悲剧比较解读——以《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国维将西方的"悲剧"概念引入中国,于是很多学者严格以西方悲剧的定义和形式来衡量中国文学作品,并认为中国文学中缺乏悲剧。而实质上,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异,东西方对文学的审美也有所区别,因此即便同是悲剧,也不可能表现得完全相同。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恶人大都受到惩罚,而好人总是获得大团圆结局,这正是中国文学作品的一个特质,但并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古典文学中缺乏悲剧作品,(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8年33期)

古典悲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悲剧"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引入国内,因此众多学者往往以西方悲剧的定义与形式为标准,衡量中国的文学作品,甚至偏颇地认为"中国文学缺乏悲剧"。而实质上,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文学审美的差异性,导致"同为悲剧,却表现不尽相同"的尴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认知,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恶人大都会受到惩罚,而好人往往会平安喜乐、团圆美满,这恰恰是中国文学作品的显着特征,却不能成为认定"中国文学缺乏悲剧"的因素。基于此,笔者将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与索福克勒斯(Oedipus th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典悲剧论文参考文献

[1].黄薇薇.古典戏剧与现代舞台——以希腊悲剧在美国上演的情况为例[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

[2].房加洲.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古典悲剧比较品鉴——以《窦娥冤》与《俄狄浦斯王》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3].徐乐军.中国古典悲剧人物鉴赏试析[J].文学教育(上).2019

[4].安雪.中国古典悲剧中的人物之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5].张军强.中西古典悲剧之美探微[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

[6].王彩玲.中国古典悲剧民族特征研究[D].安徽大学.2019

[7].郭建辉.爱尔兰族裔美国生存的诗意体验:尤金·奥尼尔悲剧的古典形式和现代意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

[8].李可钰.中国古典悲剧的“大团圆”结局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9].刘涵.论中国古典悲剧的民族性——以《赵氏孤儿》和《窦娥冤》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由锋.文化差异下中西古典悲剧比较解读——以《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为例[J].语文建设.2018

标签:;  ;  ;  

古典悲剧论文-黄薇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