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说论文_刘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东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山东,小说,文化,新时期,传统文化,话语,民间文化。

山东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1](2017)在《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山东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地域文化角度对清代山东小说进行整体性观照,除绪论外,共分五章。第一章叙述清代山东小说的整体情况。通过查找书目、方志、文集等资料,共找到30部(篇)清代山东小说,其中文言小说23部(篇),通俗小说7部,这个数量在北方省份处于领先地位。受文化政策、时代思潮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清代山东小说前期比较繁荣,中后期逐渐衰落。清代山东小说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却不乏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第二章研究清代山东小说作者。清代山东小说作者主要分布在青齐故地、运河沿岸和沿海地区,他们的遗民思想、科举仕途、外出游历和学术倾向都对其小说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儒家文化影响,清代山东小说作者的小说观念比较陈旧。第叁章分析清代山东小说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善恶分明,叙事结构多样化,语言雅俗共赏。第四章从历史角度入手,分析齐鲁文化传统对清代山东小说的影响。儒家文化好为人师,山东小说呈现出浓郁的道德劝喻色彩。仙道文化浪漫好奇,山东小说多记载神秘怪异之事,并表现出一定的迷信思想。第五章从现实角度入手,分析运河文化对清代山东小说的影响。清代山东小说中有大量关于运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描写。运河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儒家文化则是一种农业文化,两者在义利观念方面存在差异。新兴运河文化追求自由平等,传统儒家文化则崇尚宗法伦理。思想的差异、观念的不同,这些在清代山东小说作者的作品中都有体现。(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6-30)

袁辉[2](2017)在《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依据作品写作的时代语境,并结合相关的社会史、思想史,主要从"土匪"形象的塑造、"土匪"题材的叙事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究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叙事。第一章主要对"土匪"的概念和范畴做出界定,并从山东历史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探究当代山东作家"土匪"叙事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土匪"概念的含混性,造就了当代山东小说"土匪"叙事相较其它文学类型更具复杂性与丰富性。而自古代至近代,山东"匪患"严重的历史事实,为作家们的"土匪"题材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建国前描写"土匪"的文艺作品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墨家思想乃至游民文化思想,也对当代山东作家的"土匪"题材创作产生了影响。第二章和第叁章分别来具体探究50—70年代、80—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土匪"叙事,包括分析各阶段"土匪"形象的塑造、"土匪"题材作品的叙事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各个阶段"土匪"叙事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本文认为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叙事大致经历了 50—70年代政治话语主导下的"规训与惩罚"阶段,到80—90年代民间话语主导下的"颠覆与重写"阶段,并在新世纪出现了向民族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个阶段的"土匪"叙事内部虽然存在着一种主导话语,但有时也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融合与龃龉。同时,各个阶段之间既有一种断裂性,也保持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此外,作者对"土匪"的书写,其本意大多不在于还原历史上真实存在着的"土匪",而是借助"土匪"这一形象,立足当下,来介入历史和现实。由此,这些作品也往往呈现出历史、小说与叙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结语中,本文主要总结了上述各个阶段"土匪"叙事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并提出了 "土匪"这类题材作品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一些课题。(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30)

李超[3](2016)在《新时期山东小说中的“好汉”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塑造的“好汉”形象成为山东文化地标。“好汉”形象除了传统内容,它的界定应更为全面、客观,正、负面的内容都应包含其中,同时,随着时代变化,“好汉”形象也理应丰富,这才是一个科学的现象。本文所指的“好汉”,是指人物性格上带有《水浒传》中典型人物所具备的豪爽、勇敢、坚强等核心性格,同时在精神元素上又有所丰富的人,这一概念既包含野蛮、强横等负面内容,也包含正直、忠义等正面元素。“新时期”以来的山东小说创作,在文学性、现代性、多样性上均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涌现的很多山东作家如莫言、尤凤伟、李存葆、张炜等人,分别创作出了《红高粱家族》、《石门夜话》、《高山上的花环》、《古船》等很多“有分量”的作品,他们成为八十年代“文学鲁军”崛起的奠基者。从时间跨度上来看,这些作品涉及到了民国、抗战、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等二十世纪的不同阶段;从叙述者与事件的关系看,这些作品拉开了讲述者与故事的距离,视角更为客观、冷静;从地域文学的层面出发,这四位作家的作品,在“好汉”人物塑造上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传承和创新,颇有讨论和可比性。他们对“好汉”形象的塑造是无意识的,可是形成的结果却极具代表性,他们笔下的“好汉”形象也是生命力十足,既有正义、忠诚、真实、担当等可贵品质,又存在野蛮、好色、自私等传统眼光看来不能称之为“好汉”的行为,同时这些人物形象因为与时代产生了关联,他们身上还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文从齐鲁地域文化层面着手,选取“好汉”形象这一视角,以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为基线,串联起四位作家与此相关的作品,以期在客观、科学的界定“好汉”形象的基础上,以土匪“好汉”形象、英雄“好汉”形象、新时期民间“硬汉”形象为叁个主题,结合新时期山东小说经典文本,分析20世纪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探究不同“好汉”形象的个性化特点,挖掘“好汉”形象包含的共同的精神元素并进行凝练提升;探究新时期山东小说创作的地缘特色及“好汉”形象背后的个性价值,对优势和缺陷都做出冷静的思考,提出自己有针对性的看法,为现时山东小说创作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赵月斌[4](2013)在《“文学鲁军”蓄力前行——2013年山东小说创作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山东的小说创作在平静中踏实前行,虽没有出现大出风头的热门作家、热门作品,总体上看则是丘壑并起,竞显峥嵘。尤为可喜的是,艾玛的短篇小说《井水豆腐》获得第六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东紫的中篇小说《北京来人了》获得第五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王秀梅的短篇小说《父亲的桥》荣登中国小说学会"2013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以她们为代表的"山东女作家群"已成为驰誉全国文坛的一支文学劲旅。包(本文来源于《百家评论》期刊2013年06期)

王玉琴[5](2009)在《传统文化:流淌在山东新时期小说中的一汪清泉——评《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与文学历来就是既对抗又联姻的关系,柏拉图曾经不遗余力地批判荷马,要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朱熹也曾批评过南宋文坛极为推崇的苏轼,说他“语道学则迷大本,议事实则尚权谋,眩浮华,忘本实,贵通达,贱名检,此其害天理,乱人心,妨道术,败风教”[1],哲(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09年02期)

孙谦[6](2009)在《论九十年代以来山东小说存在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鲁军"崛起于文坛的山东作家群在新时期曾取得过辉煌的战绩。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张炜的《古船》、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等都是轰动一时的作品。令人遗憾的是,有着如此辉煌历史的山东文学在(本文来源于《小说评论》期刊2009年01期)

杨存昌[7](2008)在《《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国内其他省域的小说创作比较,无疑,山东新时期小说创作具有更浓重的传统文化气息。刘迎秋、唐长华的《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以下简称《新时期山东小说》)将新时期山东小说创作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探讨传统文化对山东新时期小说创作的影响,其选题是很(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李莉[8](2006)在《民间话语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以新时期山东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的先锋文学解放语言、追求个性化抒写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现出程式化、空洞化的语言之弊。本文以新时期山东小说在民间语言资源取得的成绩为个案,指出其民间话语是真正的诗性栖居之言,并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共享。(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06年17期)

刘迎秋[9](2003)在《革命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共鸣——略论十七年山东小说的英雄主义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时期 ,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 ,表现平民英雄 ,歌颂平民英雄 ,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 ,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04期)

刘迎秋[10](2003)在《论"十七年"山东小说的英雄主义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时期,山东文学呈现了革命文化和民间文化的自然融合,表现平民英雄,歌颂平民英雄,形成了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齐鲁英雄豪杰有别于其他地域的英雄豪杰,也是山东作家以英雄主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的一个区域文化特征。(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山东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题材作品为研究对象,依据作品写作的时代语境,并结合相关的社会史、思想史,主要从"土匪"形象的塑造、"土匪"题材的叙事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探究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叙事。第一章主要对"土匪"的概念和范畴做出界定,并从山东历史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探究当代山东作家"土匪"叙事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土匪"概念的含混性,造就了当代山东小说"土匪"叙事相较其它文学类型更具复杂性与丰富性。而自古代至近代,山东"匪患"严重的历史事实,为作家们的"土匪"题材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建国前描写"土匪"的文艺作品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墨家思想乃至游民文化思想,也对当代山东作家的"土匪"题材创作产生了影响。第二章和第叁章分别来具体探究50—70年代、80—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土匪"叙事,包括分析各阶段"土匪"形象的塑造、"土匪"题材作品的叙事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各个阶段"土匪"叙事文本的细读和分析,本文认为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叙事大致经历了 50—70年代政治话语主导下的"规训与惩罚"阶段,到80—90年代民间话语主导下的"颠覆与重写"阶段,并在新世纪出现了向民族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个阶段的"土匪"叙事内部虽然存在着一种主导话语,但有时也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之间的融合与龃龉。同时,各个阶段之间既有一种断裂性,也保持着一种内在的联系。此外,作者对"土匪"的书写,其本意大多不在于还原历史上真实存在着的"土匪",而是借助"土匪"这一形象,立足当下,来介入历史和现实。由此,这些作品也往往呈现出历史、小说与叙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结语中,本文主要总结了上述各个阶段"土匪"叙事的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并提出了 "土匪"这类题材作品还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一些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东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刘慧.地域文化视野下的清代山东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7

[2].袁辉.当代山东小说中的“土匪”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李超.新时期山东小说中的“好汉”形象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

[4].赵月斌.“文学鲁军”蓄力前行——2013年山东小说创作述评[J].百家评论.2013

[5].王玉琴.传统文化:流淌在山东新时期小说中的一汪清泉——评《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J].管子学刊.2009

[6].孙谦.论九十年代以来山东小说存在的问题[J].小说评论.2009

[7].杨存昌.《新时期山东小说的流变与传统文化》评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李莉.民间话语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以新时期山东小说为例[J].语文学刊.2006

[9].刘迎秋.革命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共鸣——略论十七年山东小说的英雄主义主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3

[10].刘迎秋.论"十七年"山东小说的英雄主义主题[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论文知识图

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美学教育2002年度美学硕士、博士教育信息(...文化·艺术表77 张家港市2007年文学艺术创...

标签:;  ;  ;  ;  ;  ;  ;  

山东小说论文_刘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