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降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硅烷,机理,尼龙,密度,理论,氰胺。
热降解论文文献综述
王璇,杨鹏,周琳翔,宋立美[1](2019)在《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行为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纤维素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通过溶液浇筑法制备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聚乳酸复合膜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分析了硅烷化纳米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聚乳酸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和不同升温速率下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机制。结果表明,硅烷化改性成功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且在聚乳酸基体中分散性好。通过CR和IKR模型分析得出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材料表现出不同的热降解机制。(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产文涛,曲希明,俞昊,姜锋,于春晓[2](2019)在《尼龙612/6共聚物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尼龙612/6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尼龙612/6共聚物在N_2中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降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线性升高。其特征热降解温度T_f~0=478.09℃、T_p~0=467.10℃、平衡降解温度T_0~0=445.17℃。通过Kissinger方程、Flynn-Wall-Ozawa方程求得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38.86、225.46 kJ/mol;指前因子lnA=31.20;使用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平均热降解活化能为228.36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8.65,其接近于R_2分解机理并证明了尼龙612/6的热降解过程为球形生长,相边界反应,减速型降解曲线。(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许善锋,李竞,罗兴,张嘉琳,曾增[3](2019)在《核桃粕改性叁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制备与热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核桃粕(WD)作为添加剂与叁聚氰胺脲醛树脂(MUF)共缩聚反应合成改性叁聚氰胺脲醛树脂(WDMUF)并将其用于胶合板。通过对树脂的粘度、固体含量、游离甲醛含量和凝胶时间测定以及胶合板材甲醛释放量和湿胶合强度检测,确定了WD的最佳用量,同时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WDMUF树脂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WD添加质量分数为15%(以总尿素质量为基准)时,WDMUF热压板材甲醛释放量为0.403 0 mg/L,降低了64.68%,满足E0级板材甲醛释放要求,板材胶合强度提高了15.53%。WDMUF树脂热解过程中出现4个峰值,生物质组分热分解和树脂聚合物的分解主要发生在200~400℃。(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9年05期)
张英明,王兵毅,余坚,郝志峰,柯勇[4](2019)在《叁氧化二铝对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及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分析法研究了高含量Al_2O_3填料对环氧树脂(E51)/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体系的固化表观活化能、热降解动力学和性能的影响.非等温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固化动力学研究表明,加入Al_2O_3体系的反应活化能由51.49 k J/mol降低至48.12 k J/mol;用n级非等温动力学法分析获得了固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利用热重分析研究了环氧固化物体系的热降解动力学,用FWO方法计算固化物降解活化能结果表明, Al_2O_3粉体对E51/DDM体系初始分解活化能影响不大,当降解率达到30%时, Al_2O_3粉体对E51/DDM体系分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热重红外联用测试结果表明,甲烷、羰基化合物、胺和双酚A是E51/DDM热分解过程中的主要产物, Al_2O_3粉体能提高E51/DDM体系的热稳定性.动态热机械研究表明, Al_2O_3的加入增大了环氧树脂固化产物的储能模量. DSC测试结果表明, Al_2O_3加入后,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14.16℃提高到121.51℃.(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小彩,黄金保,潘贵英,童红,蔡勋明[5](2019)在《聚苯乙烯热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方法,对聚苯乙烯(PS)热降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PS热降解的主要产物是苯乙烯,其次是甲苯、α-甲基苯乙烯、乙苯和二聚体等芳烃化合物。PS热降解反应主要包括主链C-C键均裂、β-断裂、氢转移和自由基终止等反应。针对以上各类反应进行了路径设计和理论计算分析,对参与反应的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了各热降解路径的标准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苯乙烯主要由自由基的链端β-断裂反应形成;二聚体主要由分子内1,3氢转移的反应形成;α-甲基苯乙烯由分子内的1,2氢转移后进行β-断裂形成;甲苯由苯甲基自由基夺取主链上的氢原子形成;乙苯由苯乙基自由基夺取氢原子形成。动力学分析表明,苯乙烯形成所需要的能垒低于其他产物形成所需要的能垒,故苯乙烯为主要的热降解产物;这与相关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燃料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潘贵英[6](2019)在《聚氯乙烯热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氯乙烯(简称PVC)是最常见塑料之一。因其具有耐降解、通用性强、重量轻、价格低廉等特点而被人们广泛使用,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聚氯乙烯废塑料需要得到合理的处理。其中通过热降解,将废塑料转化成能源资源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利用途径。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聚氯乙烯模型化合物的热降解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索了主要热降解产物HCl、芳烃化合物及C_2H_4、CH_4等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形成的热降解反应机理。对反应过程中所有反应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和频率计算,获得了各热降解路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聚氯乙烯的热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HCl的脱除而形成共轭烯烃,第二阶段为共轭烯烃进一步热降解而形成芳烃化合物和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对聚氯乙烯模型化合物在热降解过程中HCl的脱除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聚氯乙烯在第一阶段热降解过程中脱氯形成HCl时主要进行的是协同反应;缺陷结构的支链(如—CH_2CH_2Cl、—CHClCH_3和—CH_3)均能显着降低邻近碳位脱除HCl的反应能垒;在热降解反应进行中产生的热降解产物HCl对热降解反应有催化作用;脱除HCl之后形成的丙烯基(—CH=CH—CHCl—)能降低HCl形成的反应能垒,而丁烯基(—CH=CH—CH_2—CHCl—)对HCl的脱除几乎没有影响。2.在聚氯乙烯第二阶段热降解形成芳烃化合物的演化机理进行计算中,分析计算结果得出聚氯乙烯完全脱除HCl之后生成的共轭烯烃进一步通过一系列异构、环化和脱氢后形成芳烃化合物,其中共轭烯烃自由基更容易形成芳烃化合物,但C-C键断裂产生共轭烯烃自由基所需的键离能非常高,自由基的形成较为困难;路径4、路径5和路径6可能为形成芳烃化合物的主要路径,即共轭烯烃进一步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烃化合物,同时会产生大量的H自由基。此外,与重排和环化反应相比,直链共轭烯烃C-C键断裂需要更高的反应能垒,故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可能是由共轭烯烃环化后断裂形成的。3.在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理论计算中,发现共轭烯烃的C-C键直接断裂或共轭烯烃环化后再断裂C-C键所需的键离能都比较高,很难直接形成小分子碳氢化合物C_mH_n。然而,有了H自由基的参与后,明显降低了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形成的反应能垒。由于在共轭烯烃形成芳烃化合物的过程中,可形成较多H自由基,这些H自由基进一步参与到共轭烯烃的热降解中而形成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因此,聚氯乙烯热降解的第二阶段可能存在两个平行反应途径,即:一个反应途径为芳烃化合物的形成,另一个反应途径为小分子产物的形成。最终得出聚氯乙烯的热降解产物主要有:HCl、芳烃化合物及CH_4、C_2H_4等小分子碳氢化合物,这与相关实验结果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期刊2019-06-12)
杨新宝,梁日辉,赵国梁,杨中开[7](2019)在《熔纺改性UHMWPE热降解流变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用烯烃类改性剂PO_1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进行共混改性以提高后者的熔融可纺性,采用Rosand RH-7型毛细管流变仪模拟熔纺热加工过程,研究了改性后体系的热降解流变行为。结果表明:UHMWPE/PO_1体系在停留时间为15 min以下时,改性体系的热降解不明显,大于20 min后热降解明显,并伴随着热氧降解;改性后UHMWPE体系属于假塑性流体,但即使经历较长停留时间并在较高剪切速率下,体系的表观黏度仍然较高(大于100 Pa·s);体系的黏流活化能数值较低且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值仅有20.16 kJ/(mol·K);体系的结构黏度指数△η随温度及停留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纺织导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士怡,李瑞,张豫丹,来苗,赵铭钦[8](2019)在《两种Amadori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降解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D-果糖、L-苯丙氨酸和L-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两种Amadori衍生物:PDFD(二-O-异亚丙基-2,3:4,5-β-D-吡喃果糖基苯丙氨酸酯)和TDFD(二-O-异亚丙基-2,3:4,5-β-D-吡喃果糖基酪氨酸酯),用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以及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了物质的结构。采用热重(TG-D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裂解-气质(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两种物质的热特性和热降解产物。结果表明,PDFD和TDFD最大质量损失率T_p值分别是273.3和340.5℃;两种物质均热降解产生大量的挥发性香味物质,如2-丁酮、苯甲醛、2-乙酰基呋喃、糠醛等,而且TDFD所需热降解温度较高且热降解产物含有酚类物质。对两种物质的热降解机理研究表明,保护糖环上的羟基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吡喃糖环的降解,而氨基酸部分的降解几乎不受影响。该研究提供了一类基于Amadori化合物的香味前体物质,且为调控Amadori化合物热降解产物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7期)
汤旭东[9](2019)在《PET水热降解过程的工艺及动力学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由于其优异性能被人们广泛使用,但不加以分类的滥用和欠妥的使用后处置方式,最终导致其对环境污染和造成资源浪费,近年来,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概念的提出及大力发展,更是麻痹着人们对这些传统聚酯的后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开发一种易于工业化的聚酯降解技术,使其变成生产聚合物的单体原料,再加工成聚合物,是处理使用过聚酯产品的绿色方式。本文基于水热技术及催化降解原理,探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热条件下及催化水热条件下的解聚行为和规律,利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确定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水热降解制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长150min,PET和水的质量比为1:2.2,PET的降解率为100%,对苯二甲酸产率为98.0%;由乙醇钠催化水热降解的适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30℃,反应时间150min,PET和水的质量比为1:2,碱催化剂乙醇钠添加量为PET质量的1.0%,PET的降解率为100%,对苯二甲酸产率97.1%。发现了水热条件下,微量碱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解聚存在抑制行为。实验确定了PET水热降解最大抑制效果下的碱浓度和转变抑制为促进效果的碱浓度分别为0.29%wt和4.49%wt。建立了PET水热和碱催化水热条件下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模型,两个反应均为动力学一级反应,水热降解反应活化能为Ea=99.37kJ/mol,碱催化水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Ea’=129.53kJ/mol。并分析了PET的水热降解机理,这些研究结果为缩聚型聚合物的降解转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罗典,范敬辉,黄浩,刘渊[10](2019)在《叁聚氰胺氰脲酸阻燃尼龙66热降解行为及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叁聚氰胺氰脲酸(MCA)阻燃尼龙66(PA66)热降解及热释放行为分析基础上,采用包括Kissinger和Horowitz-Metzger 2种数学模型对其热降解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热重分析(TG)、微型燃烧量热(MCC)揭示MCA与PA66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数学模型获得的热降解活化能数值有较大差异,但MCA阻燃PA66与纯PA66相比均表现出前者活化能明显下降,由于MCA分解的叁嗪化合物可与尼龙分子链氢键网络发生作用改变其电子云密度,促进其α和β-断链而形成低聚物及低分子挥发物,因此MCA会导致PA66分解温度前移,使其呈现两阶热分解特征。(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热降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尼龙612/6共聚物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尼龙612/6共聚物在N_2中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降解温度随升温速率的增大而线性升高。其特征热降解温度T_f~0=478.09℃、T_p~0=467.10℃、平衡降解温度T_0~0=445.17℃。通过Kissinger方程、Flynn-Wall-Ozawa方程求得热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38.86、225.46 kJ/mol;指前因子lnA=31.20;使用Coats-Redfern方程计算得出不同升温速率下平均热降解活化能为228.36 kJ/mol,指前因子lnA为28.65,其接近于R_2分解机理并证明了尼龙612/6的热降解过程为球形生长,相边界反应,减速型降解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降解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璇,杨鹏,周琳翔,宋立美.改性纳米纤维素对聚乳酸热降解动力学行为影响研究[J].功能材料.2019
[2].产文涛,曲希明,俞昊,姜锋,于春晓.尼龙612/6共聚物热降解动力学的研究[J].塑料科技.2019
[3].许善锋,李竞,罗兴,张嘉琳,曾增.核桃粕改性叁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制备与热降解性能研究[J].热固性树脂.2019
[4].张英明,王兵毅,余坚,郝志峰,柯勇.叁氧化二铝对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及热降解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9
[5].程小彩,黄金保,潘贵英,童红,蔡勋明.聚苯乙烯热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9
[6].潘贵英.聚氯乙烯热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
[7].杨新宝,梁日辉,赵国梁,杨中开.熔纺改性UHMWPE热降解流变行为研究[J].纺织导报.2019
[8].张士怡,李瑞,张豫丹,来苗,赵铭钦.两种Amadori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热降解产物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汤旭东.PET水热降解过程的工艺及动力学规律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10].罗典,范敬辉,黄浩,刘渊.叁聚氰胺氰脲酸阻燃尼龙66热降解行为及动力学[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