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学相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容性,力学,生物,磷灰石,弹性模量,材料,羟基。
力学相容论文文献综述
厉从雷,包黎凤,吴健,董明建,张祥成[1](2019)在《高HA含量的PEKK/H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由高分子聚醚酮酮(PEKK)和羟基磷灰石(HA)组成的复合材料,其中部分HA被PEKK包裹,制得的PEKK/HA复合材料中HA的质量分数达到50%,与人体骨骼中HA的含量相近。该复合材料中HA在PEKK中分布均匀,无明显的相分离现象,模量为14.5GPa,硬度为0.5GPa,断裂屈服强度为167.65MPa,此叁项力学性能均与人体骨骼的性能接近。(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爽,苗玉彬,罗云[2](2019)在《基于生物力学相容性的微创手术钳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创手术钳因生物力学相容性差导致过度夹持的现象,建立了传统微创手术钳头的力学模型,并利用解析方法构建了手术钳的手柄握持力与钳口夹持力的特性关系。基于渐开线特征,提出并设计了具有渐开线形导向槽的新型手术钳头,分析了其夹持力的输出响应。利用NiTi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征,设计了具有特殊应力松弛特性的恒力控制单元,并对改进后的新型微创手术钳头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钳口夹持力与握持拉力成线性正比关系,并且当握持力进入饱和范围时,夹持力出现应力饱和响应,实现了对人体组织的夹持保护。研究结果使得微创手术钳在夹持不同特性的组织时均可保证夹持力不超出安全值,这对提高微创手术器械的生物力学相容性以及微创外科安全性具有临床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池漪,尹健[3](2018)在《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力学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是否具有较好的力学相容性是修补效果好坏的关键。选取水泥净浆、纯聚合物、聚合物水泥净浆3种修补材料,通过一系列力学试验对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的力学相容性进行探讨与研究。对比斜剪、劈拉、抗折以及组合梁抗折强度试验这4种试验方法,采用组合梁抗折强度试验方法能较为可靠有效地反映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的力学相容性,用组合梁抗折强度比及其破坏形态来评价修补材料与基体的力学相容性也较为合适。研究结果表明:当保持这3种修补材料的3 d抗压强度在同一水平时,纯聚合物的其他力学性能包含"抗折强度、抗折黏结强度、抗拉强度、压折比"等的综合性能最优,并且用纯聚合物作为修补材料的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的力学相容性也最好。(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丁玎,谢有桃,李恺,黄利平,郑学斌[4](2017)在《Ta/Ti双层复合涂层对钛植入体表面力学相容性与细胞相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纯钛种植体的力学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了具有双层结构的Ta/Ti涂层。在双层Ta/Ti复合涂层中,外层的Ta涂层表现出较强的细胞相容性,内层的厚Ti涂层孔隙率高,保证了较低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弹性模量较低,约为26.7 GPa,接近于人皮质骨的弹性模量。复合涂层的体外细胞相容性评价表明,与在单层钛涂层表面相比较比较,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表现出增强的粘附和铺展性能。为了消除双层Ta/Ti涂层在临床应用中化学稳定性的疑虑,对涂层电化学腐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钽和钛的电偶腐蚀非常微弱,从而保证了涂层在体内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第一届全国功能薄膜与涂层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摘要集》期刊2017-07-23)
昝鹏,赵杰,杨丽红,王划[5](2015)在《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人工肛门括约的直肠感知功能重建和肌生物力学相容性问题,提出将HAPC波作为产生便意的主要依据,利用小波包分析对直肠压力信号进行特征提取,采用DB算法优化后通过SVM分类器进行便意预测,从而实现直肠感知功能重建;构建了直肠和人工肛门括约肌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对直肠进行了黏弹性分析,利用直肠的本构方程推导出了Prony级数形式,并模拟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施加载荷对人工肛门括约肌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直肠受压迫时的位移和应力的分布情况。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人工肛门括约肌较高精度地实现了便意预测,并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于振涛,韩建业,麻西群,余森,张明华[6](2013)在《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生物及力学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保证生物材料优良的生物及力学相容性是研制开发外科植入物及矫形器械产品的关键,但目前对其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认识。目的:初步分析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生物及力学相容性的概念、内涵,指导医疗器械产品的选型设计与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lsiver、Springerlink、CNKI及维普等数据库1995至2012年相关文献,围绕"生物及力学相容性"主题词,探讨合金成分、显微组织及相变控制和材料表面状态优化等因素对钛合金材料生物及力学相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与结论:生物及力学相容性是一个综合评价概念。进行医用钛合金材料选型设计时,首先要求合金中的组成元素无不良反应,并保证其与组织、血液及免疫和全身反应的安全性,同时要求所添加元素对钛合金的机械性能等其他性能不良影响最小。钛合金中常见的合金化元素主要包括α相稳定元素、β相稳定元素和中性元素3类。要使生物医用钛合金植入材料获得优良的生物及力学相容性,对材料内部显微组织和相变进行控制,以及开展材料表面状态改性优化也至关重要。但不能单纯追求一种钛合金的低模量或高强度等某一单项力学指标与人体骨组织接近或匹配而简单判定其生物力学相容性的优劣。(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25期)
樊亚军,曹继敏,王卫民,陈志宏[7](2010)在《医用植入物β型钛合金的力学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β型钛合金具有强度高、低模量、无细胞毒性而备受关注。从医用植入物β型钛合金与人体骨骼的力学相容性角度,系统地阐述了β型钛合金的力学性能、合金化、热机械加工处理、组织和性能的关系,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医用植入物β型钛合金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0年12期)
徐莲云[8](2010)在《骨内流动电位特性及骨替代材料力学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具有力电性质,即骨内应力产生电位的现象—SGP(stress-generated potentials),SGP产生于两种机理—压电效应和动电现象,骨的动电现象主要是指流动电位。骨内出现流动电位的外部原因是骨受力变形时所引起的压力驱动骨内哈佛氏管或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而产生的。由于人体经常受动态载荷作用,研究骨在动态加载过程中流动电位的变化,更有助于了解骨细胞周围电环境的性质首先,在位置控制模式下测试了加载速率对骨试样流动电位的影响,液体压力随时间非线性增加,结果发现随着加载速率增大,骨内流动电位稳定值有减小的趋势。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完善了骨流动电位测试系统,实现了在特定加载速率下的压力控制,即以流体压力为控制参数实现了液体压力的恒速加载。对试样在两种状态下应用五种加载速率进行了测试。一种液体能够从试样的各方向孔隙中流出,另一种骨试样侧面全部用硅胶密封液体,流体基本只能从哈佛氏管和福尔克曼氏管中流动。结果发现两种密封情况随着加载速率提高,流动电位均有减小的趋势。当加载速率相同时,测得骨试样外侧全部密封时的流动电位稳定值比部分密封时减小了至少一半以上,在骨小管中产生的流动电位大于在哈佛氏管中产生的流动电位。流动电位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减小的原因是骨内微孔隙内壁非光滑性引起了湍流所致。为了证明上述结论,利用FLUENT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哈佛氏管中流体的流动状态。模拟结果说明,哈佛氏管靠近内壁附近出现湍流,加载速率越高湍流越明显。加载速率为360kPa/s比26kPa/s的湍流区域明显大一些第二项工作是探索骨替代材料的静态力学相容性。为了研究羟基磷灰石植入体内软组织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将羟基磷灰石植入大白鼠的皮下(与骨组织和软组织接触)20天、40天、60天、80天后将其取出,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研究纤维组织对人造羟基磷灰石弹性模量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羟基磷灰石植入大白鼠皮下20天时的弹性模量有明显增加,增加幅度为28.83%,之后弹性模量变化幅度不大。(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11-01)
吴立军,杨国敬,张力成,余斌峰[9](2010)在《骨移植与骨水泥增强对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的有限元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松质骨粒移植增强和骨水泥增强对椎体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的生物力学相容性影响,探讨椎体重建前后的荷载传导机制。方法选取正常男性青壮年脊柱L1~L2节段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构建正常的和骨折复位后疏松的功能脊柱单元叁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L2椎体中心注入骨水泥,模拟经皮骨移植(Optimesh)在L2椎体中心置入松质骨粒,按照脊柱叁柱理论施加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荷载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骨质疏松模型相比,松质骨粒移植增强或骨水泥增强后相邻节段椎体应力应变的变化甚微;治疗节段增强区域的应力应变明显改变。另外,骨质疏松、松质骨粒移植增强、骨水泥增强对脊柱叁柱轴向压缩位移和椎间盘平均内压没有影响。结论松质骨粒移植增强和骨水泥增强均能恢复骨折椎体的总体刚度和强度,有利于椎体功能重建;但从椎体与增强材料间的力学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观点看,松质骨粒移植增强优于骨水泥增强。(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0年02期)
任朝峰,侯振德,赵巍[10](2009)在《动态载荷下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刚度的力学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被植入人体后骨组织在其内部生长,它的强度、刚度会逐渐增加.其力学相容性是指成为活体骨的一部分后,其力学性质应与周围骨组织的力学性质一致.由于骨的力学性质与应变率相关,骨替代材料的力学相容性既包括静态也包括动态力学性质.应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SHPB)研究了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不含有机物的牛骨和含有机物的牛骨动态力学性质,测量了3种试样在冲击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分析了3种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差别,以判断胶原纤维的作用.将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看作颗粒复合材料,估计了植入体内后其弹性模量的变化,判断其动态刚度方面的力学相容性.确定所研究的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的孔隙率在0.8左右时有利于刚度方面的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力学相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微创手术钳因生物力学相容性差导致过度夹持的现象,建立了传统微创手术钳头的力学模型,并利用解析方法构建了手术钳的手柄握持力与钳口夹持力的特性关系。基于渐开线特征,提出并设计了具有渐开线形导向槽的新型手术钳头,分析了其夹持力的输出响应。利用NiTi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征,设计了具有特殊应力松弛特性的恒力控制单元,并对改进后的新型微创手术钳头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钳口夹持力与握持拉力成线性正比关系,并且当握持力进入饱和范围时,夹持力出现应力饱和响应,实现了对人体组织的夹持保护。研究结果使得微创手术钳在夹持不同特性的组织时均可保证夹持力不超出安全值,这对提高微创手术器械的生物力学相容性以及微创外科安全性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学相容论文参考文献
[1].厉从雷,包黎凤,吴健,董明建,张祥成.高HA含量的PEKK/H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相容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赵爽,苗玉彬,罗云.基于生物力学相容性的微创手术钳优化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池漪,尹健.混凝土裂缝修补结构力学相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4].丁玎,谢有桃,李恺,黄利平,郑学斌.Ta/Ti双层复合涂层对钛植入体表面力学相容性与细胞相容性的影响[C].第一届全国功能薄膜与涂层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摘要集.2017
[5].昝鹏,赵杰,杨丽红,王划.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生物力学相容性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5
[6].于振涛,韩建业,麻西群,余森,张明华.生物医用钛合金材料的生物及力学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7].樊亚军,曹继敏,王卫民,陈志宏.医用植入物β型钛合金的力学相容性[J].金属热处理.2010
[8].徐莲云.骨内流动电位特性及骨替代材料力学相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
[9].吴立军,杨国敬,张力成,余斌峰.骨移植与骨水泥增强对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的有限元评估[J].医用生物力学.2010
[10].任朝峰,侯振德,赵巍.动态载荷下羟基磷灰石骨替代材料刚度的力学相容性[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