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隆线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性,淡水,节肢动物,生长,线粒体,干电池,基因组。
隆线溞论文文献综述
彭微,李佳,袁玲[1](2019)在《草甘膦与氰氟草酯对隆线溞的慢性生殖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溞是水生生物链的关键成员,也是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生物,研究草甘膦和氰氟草酯对水溞的慢性生殖毒性作用有益于深入了解水面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为除草剂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试验以隆线溞为材料,研究2种除草剂对水溞的初产龄、产溞数、雄溞百分率、幼溞和母溞产溞后死亡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3.33 mg/L草甘膦和3.16 mg/L氰氟草酯的溶液中,隆线溞的初产龄平均延后2 d和4.7 d,雄溞百分率分别增加13.8%和13.3%,幼溞死亡率12.5%和16.7%,母溞产后死亡率是10.5%和8.6%,毒性随代数递增。草甘膦和氰氟草酯显着刺激第1和第2代母溞增大产溞量,随后快速下降,且浓度越高毒性越大。说明这2种除草剂对隆线溞具有显着的生殖毒性,影响水溞的群落结构。(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李海霞[2](2016)在《Cu~(2+)对隆线溞生长繁殖及Chemosensory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毒理学以及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控制外部的环境条件,探究了CU2+对隆线溞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隆线溞Chemosensory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Cu2+对隆线溞生长、繁殖以及体内抗氧化酶类的影响为了研究Cu2+污染的水体对隆线溞生长、繁殖以及其体内抗氧化酶类的影响,将Cu2+浓度设定了五个组,包括0 μg·L-1、2μg·L-1、4μg·L-1、8μg·L-1及16μg·L-1,经过21天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u2+并不直接改变隆线溞的生殖方式。伴随Cu2+浓度的增大,隆线溞的内禀增长率、其后代的总生殖量以及净生殖率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以4μg·L-1时最高。但是产第一胎幼溞的时间和平均世代周期均被延长,以高浓度组(16μg·L-1)影响较为明显(P<0.05)。同时其存活时间也被缩短,高浓度组(16μg·L-1)平均存活了10d左右。4μg·L-1时,其体长最长,而高浓度组(16 μμg.L-1)体长最短。但是CU2+对其生殖间隔期没有明显的影响。Cu2+对隆线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皆呈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在Cu2+浓度4μg·L-1时,其SOD及CAT活性皆达到峰值。而对于POD的活性,伴随Cu2+浓度的增大,则呈现一直递增的现象。2.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全长克隆及其序列分析成功获得两条隆线溞Chemosensory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命名为DacaCSP2(GenBank登录号:KM624608)和DacaCSP3(GenBank登录号:KM624609)。其中DacaCSP2基因全长是632bp,DacaCSP3基因全长是935 bp。DacaCSP2和DacaCSP3的ORF编码的蛋白均具有OS-D superfamily功能域,均含有半胱氨酸位点、2Fe-2S型铁硫蛋白结合位点以及过敏毒素结合位点等。对隆线溞的1)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编码的蛋白做同源性对比,结果表明,其序列皆比较保守,并且与蚤状溞(Daphnia pulex)的相似度最高(83%)。对其生物起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隆线溞与蚤状溞的亲缘关系最近。3.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表达分析Real-time PCR分析表明,无论是DacaCSP2基因还是DacaCSP3基因,其mRN A表达水平在不同的溞体内皆不同,并且差异明显。对于雄性溞,其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而对于两性溞,其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测,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可能在隆线溞不同生殖状态的溞体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4.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空间定位分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无论是DacaCSP2基因还是DacaCSP3基因,对于两性溞,其]mRN A大部分在其卵巢、夏卵和第二触角表达,胸肢和直肠也有表达;对于孤雌溞,其mRNA大部分在卵巢和第二触角表达,胸肢和直肠也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可能在隆线溞不同的生殖方式中发挥了作用。5.Cu2+对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Cu2+刺激隆线溞,分析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伴随Cu2+浓度的增大,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皆呈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在4γg·L-1时,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隆线溞受到不良外部环境条件的刺激时,其CSPs基因就开始起作用,表明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以防止溞体本身受到伤害,同时也为其后代的生存提供更大的机会。因此,推测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在隆线溞的生长和生殖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陈亚楠,袁玲[3](2015)在《黄连根茎浸提物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连根茎和制剂具有抗菌等作用,广泛用于水产养殖.试验以隆线溞单克隆生物株为供试生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连根茎浸提物(Coptis chinensis root extracts,CRE)对隆线溞泳动能力、存活率及趋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连根茎浸提物对水溞具有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半抑制浓度>趋光指数显着改变的浓度,后者仅4.27 mg·L-1(以CRE浓度计),远远低于防治鱼病黄连进入水体的浓度.因此,水产养殖使用黄连药物对水溞存在生物毒性.此外,导致隆线溞趋光指数显着改变的CRE浓度比半致死浓度低30.62~36.51倍,测试时间从48 h或24 h缩短到3 h,且容易观察,利用隆线溞趋光性的改变可快速监测CRE对其的毒害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如果滥用黄连制剂,会影响水生食物链,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张铭清[4](2015)在《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Doublesex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是一种重要的淡水枝角类浮游动物,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是虾、蟹、鱼等经济物种的理想水产活体饵料。隆线溞生殖模式特殊,有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两种。外界条件适宜时,枝角类行孤雌生殖为主,孤雌溞所产的卵子无需经过受精,便可以直接发育,是大量繁殖的主要方式。当受到温度剧变、种群拥挤、食物缺乏等环境因素的胁迫时,枝角类会产生两性雌溞和雄溞,转而进行有性生殖,并形成以卵鞍包裹的休眠卵(受精卵),以此度过不良的环境。关于温度、食物、光照等环境因子对枝角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已经有许多报道。但是针对枝角类生殖模式的转变,从分子生物学等微观角度进行探讨,目前相关的报道极少。Doublesex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性别调节因子,最初在果蝇中发现。在果蝇性别决定的叁级级联通路中,Doublesex位于Sex-lethal (Sxl)和Transformer (Tra)之后。Doublesex基因对任何一种性别表型的产生都是必需的,并且它的突变能够改变预期的性别表型,例如使XX胚胎发育成雄性个体或者使XY胚胎发育成雌性个体。在家蚕和果蝇中均发现,依据前体mRNA的不同阶段,Doublesex通过雌性特异性剪切,会产生差异性表达,分别转录为性别特异的同工mRNA。本文利用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得到2条隆线溞Doublesex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命名为DapcaDsxl (GenBank登录号:KF753235)和DapcaDsx2 (GenBank登录号:KF753236)。DapcaDsxl基因cDNA全长为1618 bp, ORF框为1218bp,编码405个氨基酸。通过对比分析显示,氨基酸序列与大型溞、蚤状溞、盔形溞的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聚为一支,与其他物种在分子进化距离上相对较远。DapcaDsx2基因全cDNA全长为1108bp,ORF框为849bp,编码282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可得,DapcaDsx2氨基酸序列与大型溞、蚤状溞、盔形溞的同源性最高;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得,隆线溞与同为枝角目的物种亲缘关系比较近,最后归为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Doublesex基因在不同时期溞体中的表达量不同,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DapcaDsxl基因在早期两性溞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两性溞、孤雌成溞和休眠卵,在孤雌幼溞中表达量最低。DapcaDsx2在早期两性溞和后期两性溞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孤雌成溞和孤雌幼溞,休眠卵的表达量最低。这说明,DapcaDsxl和DapcaDsx2的表达量在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中具有显着性差异,在不同的生殖阶段具有特异性表达,可能在生殖转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对DapcaDsxl和DapcaDsx2基因在隆线溞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可知,DapcaDsxl基因主要集中在胸肢、第二触角和部分腹部外壳中表达,在两性溞中的表达部位要比孤雌溞多。而DapcaDsx2基因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第二触角,在壳瓣边缘也有几处表达,同时该基因在两性溞中的表达量也要大于孤雌溞。DapcaDsxl和DapcaDsx2在隆线溞不同生殖状态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重要的器官第二触角以及壳瓣中也可见其表达,说明这两个基因在隆线溞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可能起到调控作用。利用RNA干涉(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对DapcaDsxl在隆线溞中的分子机理和功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通过构建RNAi载体,喂食含有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RNA, dsRNA)菌液的方法进行RNA干涉,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RNAi表型的隆线溞,第一触角缩短,DapcaDsxl表达量下降,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下降。这说明,DapcaDsxl影响隆线溞的外形、酶活、代谢等指标,对其生长和发育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4-01)
孔玲[5](2015)在《隆线溞生殖发育相关基因DcarTra和DcarChk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枝角类生活史因具有无性生殖(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性生殖)两种方式而比较特殊。当环境条件适宜时,雌体产生非需精卵,直接发育成后代,称之为孤雌生殖,而当食物匮乏、温度过高或过低等环境条件变得恶劣时,雄体出现,转变为两性生殖,雌体(两性溞)产休眠卵度过不良环境,待环境条件好转时,休眠卵孵化,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的转换,是对环境多样化的一种适应优势,有利于维持种群的存在与延续。目前这种依赖于环境影响其生殖方式转化的生物学现象广为人知,但其生殖方式转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明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也极少。本文以隆线溞(Daphnia carinatd)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序列设计引物,通过普通PCR以及RACE-PCR扩增,首次拼接得到隆线溞性别决定Transformer同源基因(DcarTra)和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 (checkpoint homolog 1, DcarChk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DcarTra cDNA序列全长为1620bp,开放阅读框(ORF) 1143bp,编码380个氨基酸,不含信号肽,但包含4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在编码蛋白N端,从Arg残基3位到Ser残基85位,存在一个RS结构域。DcarChk1cDNA序列全长为1817bp,开放阅读框(ORF) 1494bp,编码497个氨基酸,不含信号肽,在编码蛋白21-276残基位为一个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S_TKcdomain)。通过对隆线溞DcarTra和DcarChkl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对发现,这两个基因在进化上保守性均较差,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相比,同源性较低,但在DcarTra编码氨基酸序列中仍然存在一个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高度短保守序列。进化树构建分析显示,在节肢动物门中,隆线溞与本纲内大型溞、蚤状溞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昆虫纲膜翅目物种,而与昆虫纲的双翅目和鞘翅目物种在分子进化上相距较远,符合物种进化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DcarTra和DcarChkl在隆线溞不同生殖时期的表达量差异。研究表明,DcarTra在孤雌溞、两性溞与雄性溞体中均有表达,但在雄性溞体内表达量最高,且显着高于其它溞体,其次是两性成溞,在孤雌溞和两性幼溞体内表达量较低。而DcarChkl在隆线溞不同时期的表达量,无论孤雌溞还是两性溞,在成溞体内DcarChkl表达量要普遍高于幼溞时期。此外,DcarChkl在不同溞体中的表达量对比发现,也是在雄性溞体内表达量最高,且显着高于另外两种溞体,可见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性。采用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对DcarTra和DcarChkl在隆线溞孤雌溞和两性溞中的空间表达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孤雌溞DcarTra主要在胸肢、卵巢和直肠中表达,在两性溞中多集中在第二触角关节处、卵巢、直肠和腹突。DcarChkl在孤雌溞中主要是头部表皮、壳刺以及壳瓣边缘零星表达,在两性溞中多集中在第二触角关节处、胸肢及壳刺上。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比较了DcarTra编码蛋白在不同生殖时期溞体中的定量表达。实验结果显示,DcarTra编码蛋白在隆线溞体内存在两种形式,即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在去磷酸化时DcarTra量在雄性溞中最大,且显着大于其它两种雌性溞,而磷酸化时在两性雌溞中最大。推测隆线溞Tra可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两种形式的转换来控制溞体性别的转化。以上研究结果旨在初步探究DcarTra和DcarChkl在隆线溞中的表达模式和功能,为阐明枝角类生殖转化以及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积累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付天岭,吴永贵,赵红,梁天昌,张静[6](2014)在《废碱性干电池污染物浸出特性及其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废碱性干电池暴露于环境中可能产生的生态危害和环境风险,采用理化分析结合生物监测的方法对市售名牌无汞废碱性干电池的理化特征及其生物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碱性干电池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含有Mn、Zn、K等素,同时富含Cu、Hg、Cr、V、Ni等多种有害重金属。电池浸出液有较高的p H(12.53),同时富含多种重金属离子,但水浸条件下大都有非常低溶出率。电池浸出液对隆线溞有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排放浓度仅为0.21 m L·L-1;调节p H至中性条件下,虽能显着降低浸出液的急性生物毒性,但仍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综合分析表明废碱性干电池一旦暴露于环境中将造成显着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张立[7](2014)在《隆线溞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为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鳃足亚纲(Branchiapoda)、枝角目(Clasocera)、溞科(Daphniidae)动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绝大多数生活于池塘、湖泊以及江河中。溞属动物物种形态鉴定标准仍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可有效重估不同溞属动物形态型的分类地位,并揭示形态相似种群的真正变异。本文旨在测定隆线溞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其基因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而为研究溞属动物的分子系统进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LA-PCR和普通PCR方法,获得隆线溞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对序列进行了组装和注释,拼接后得到了14747bp的隆线溞mtDNA序列。这段序列A、T、G、C碱基的含量分别为33.8%、36.5%、14.4%、15.3%, GC-Skew值为-0.009,AT-Skew值为-0.027。通过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分析,鉴定了36个基因,包括13个蛋白编码基因、21个tRNA基因和2个rRNA,推测到未能扩增到的基因包括tRNAIle、tRNAMet以及控制区。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起始密码子包括ATA(ND5)、ATG(COII、ATP6、COIII、ND4、CYTB、ND1、ND2)、ATT(ND3、ND4L、ND6)、GTG(ATP8)和一个特殊的ACTA(COI),终止密码子包括TAA(ATP6、ND4L、ND6、ND1)、TAG(ATP8、COIII、ND3、CYTB)和四个不完整终止密码子T(COI、COII、ND5、ND4)。在预测的21个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中,除了tRNA-SerGCU缺少D臂之外,其余的均可形成典型的叁叶草结构。所有预测的二级结构中共出现2处U-C错配,1处A-A错配和1处U-U错配。36个基因中,蛋白质编码基因ND2、COI、COII、ATP8、ATP6、COIII、ND3、ND6和CYTB,以及tRNAMet、tRNATrp、tRNALeu2、tRNALys、tRNAAsp、tRNAAla、TrnaGly、tRNAAla、tRNAArg、TrnaAsn、tRNASer1、TrnaGlu、tRNAThr和tRNASer2基因位于H链,其余基因则位于L链。基于COI基因DNA或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进化分歧及密码子使用偏向性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果和采用不同方法构建的分子系统进化树均显示:中国来源的两种溞属动物——隆线溞与大型溞亲缘关系较近,显示出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的一致性;但长期的地理位置隔离可能增加了形态相似但来源不同(北美与中国)同种蚤状溞(Daphnia pulex)的种内遗传距离。(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成淑君,杜京京,田兴军[8](2014)在《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环境中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影响,在0~10000 nmol·L-1的范围内设置5个Fe3+浓度梯度培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22 d后收集藻细胞,然后将收集到的小球藻饲喂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14 d,观察小球藻和隆线溞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Fe3+浓度为0、10、100和1000 nmol·L-1时小球藻的生物密度和叶绿素a的含量都明显低于Fe3+浓度为10000 nmol·L-1时;Fe3+浓度的下降导致小球藻对N的吸收减少,对P的吸收增加;隆线溞的体长和总产幼数随着Fe3+浓度的下降而逐渐降低,当Fe3+浓度为10000 nmol·L-1时,隆线溞最终体长和总产幼数分别为3 mm和93个,而当Fe3+浓度为0 nmol·L-1时,隆线溞最终体长和总产幼数分别为2.6 mm和60个;这说明Fe限制不仅会影响小球藻的生长和其对N、P的吸收,还会抑制以小球藻为食的隆线溞的生长和繁殖。以上结果表明,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上行效应显着,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Fe对淡水浮游动植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符芳菲,徐善良,袁舟,王莉,王丹丽[9](2014)在《微颗粒紫菜粉投喂量对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种群增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微颗粒紫菜粉在枝角类中培养的效果,采用Banta液、微颗粒紫菜粉(0.12 mg/mL、0.16 mg/mL和0.20 mg/mL)、紫菜粉酶解液(1.2%、1.6%和2.0%)3种食物投喂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并通过隆线溞的种群密度变化,比较不同食物及投喂量下的培养效果。结果表明:以紫菜粉酶解液组培养效果最好,尤以1.6%酶解液组,种群密度最高,达5.73 ind/mL,且高峰维持时间较长;投喂微颗粒紫菜粉的培养效果不及酶解液组,以0.16 mg/mL组培养效果最好,最高密度为2.87 ind/mL;Banta液培养组的溞群密度较稳定,种群最高密度为3.33 ind/mL,但培养的溞体较小。实验还显示,培养液的pH值以8.0~8.2时培养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姚厚霞[10](2013)在《油炸食品残油中芥酸与隆线溞致死效应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纯生物株Dc 42为试验生物,参照ISO6241大型溞致死生物试验法,研究油炸食品残油对隆线溞24~96h的致死效应,生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残油具有极强的生物毒性,残油中芥酸与隆线溞致死效应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3年23期)
隆线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毒理学以及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控制外部的环境条件,探究了CU2+对隆线溞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隆线溞Chemosensory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Cu2+对隆线溞生长、繁殖以及体内抗氧化酶类的影响为了研究Cu2+污染的水体对隆线溞生长、繁殖以及其体内抗氧化酶类的影响,将Cu2+浓度设定了五个组,包括0 μg·L-1、2μg·L-1、4μg·L-1、8μg·L-1及16μg·L-1,经过21天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Cu2+并不直接改变隆线溞的生殖方式。伴随Cu2+浓度的增大,隆线溞的内禀增长率、其后代的总生殖量以及净生殖率皆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以4μg·L-1时最高。但是产第一胎幼溞的时间和平均世代周期均被延长,以高浓度组(16μg·L-1)影响较为明显(P<0.05)。同时其存活时间也被缩短,高浓度组(16μg·L-1)平均存活了10d左右。4μg·L-1时,其体长最长,而高浓度组(16 μμg.L-1)体长最短。但是CU2+对其生殖间隔期没有明显的影响。Cu2+对隆线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皆呈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在Cu2+浓度4μg·L-1时,其SOD及CAT活性皆达到峰值。而对于POD的活性,伴随Cu2+浓度的增大,则呈现一直递增的现象。2.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全长克隆及其序列分析成功获得两条隆线溞Chemosensory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命名为DacaCSP2(GenBank登录号:KM624608)和DacaCSP3(GenBank登录号:KM624609)。其中DacaCSP2基因全长是632bp,DacaCSP3基因全长是935 bp。DacaCSP2和DacaCSP3的ORF编码的蛋白均具有OS-D superfamily功能域,均含有半胱氨酸位点、2Fe-2S型铁硫蛋白结合位点以及过敏毒素结合位点等。对隆线溞的1)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编码的蛋白做同源性对比,结果表明,其序列皆比较保守,并且与蚤状溞(Daphnia pulex)的相似度最高(83%)。对其生物起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隆线溞与蚤状溞的亲缘关系最近。3.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表达分析Real-time PCR分析表明,无论是DacaCSP2基因还是DacaCSP3基因,其mRN A表达水平在不同的溞体内皆不同,并且差异明显。对于雄性溞,其mRNA的表达水平最低;而对于两性溞,其mRNA的表达水平最高。从研究结果可以推测,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可能在隆线溞不同生殖状态的溞体中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4.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空间定位分析原位杂交结果表明,无论是DacaCSP2基因还是DacaCSP3基因,对于两性溞,其]mRN A大部分在其卵巢、夏卵和第二触角表达,胸肢和直肠也有表达;对于孤雌溞,其mRNA大部分在卵巢和第二触角表达,胸肢和直肠也有表达。以上结果表明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可能在隆线溞不同的生殖方式中发挥了作用。5.Cu2+对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表达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Cu2+刺激隆线溞,分析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伴随Cu2+浓度的增大,隆线溞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皆呈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在4γg·L-1时,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当隆线溞受到不良外部环境条件的刺激时,其CSPs基因就开始起作用,表明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以防止溞体本身受到伤害,同时也为其后代的生存提供更大的机会。因此,推测DacaCSP2和DacaCSP3基因在隆线溞的生长和生殖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隆线溞论文参考文献
[1].彭微,李佳,袁玲.草甘膦与氰氟草酯对隆线溞的慢性生殖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2].李海霞.Cu~(2+)对隆线溞生长繁殖及Chemosensory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陈亚楠,袁玲.黄连根茎浸提物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作用[J].环境科学.2015
[4].张铭清.隆线溞(Daphniacarinata)Doublesex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
[5].孔玲.隆线溞生殖发育相关基因DcarTra和DcarChk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付天岭,吴永贵,赵红,梁天昌,张静.废碱性干电池污染物浸出特性及其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效应[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张立.隆线溞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与分析[D].淮北师范大学.2014
[8].成淑君,杜京京,田兴军.Fe限制对小球藻-隆线溞食物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
[9].符芳菲,徐善良,袁舟,王莉,王丹丽.微颗粒紫菜粉投喂量对隆线溞(Daphniacarinata)种群增长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4
[10].姚厚霞.油炸食品残油中芥酸与隆线溞致死效应的相关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