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核动力学效应论文_崔会芳,苗向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核动力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体潮,重力,效应,核动力,超导,动力学,地球。

液核动力学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崔会芳,苗向阳[1](2016)在《氢分子离子在库仑爆炸中核动力学的同位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Born-Oppenheimer近似条件下,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理论模拟了H+2和HD+在相同激光条件、相同的核初始振动态条件下的库仑爆炸核动能释放谱.通过比较H+2和HD+库仑爆炸核动能释放谱中谱峰值位置的相对变化,研究了H+2在库仑爆炸中核动力学的同位素效应.数值结果表明:同位素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子离子核初始振动态的选取;特别当初始振动态v=5时,出现了特殊的同位素效应.(本文来源于《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晓权,喻节林,朱平,李辉[2](2004)在《中国大陆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及液核动力学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我国近年地震监测重力台站固体潮观测资料,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获得了结果;并结合地球液核动力学,对观测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潮汐常数均具有较高的精度,结果可靠;近海的厦门、泉州、广州和佘山台δ(O_1)、δ(M_2)显着大于内陆台站,Δφ(O1)和Δφ(M2)也比滞后明显,这可能与近海潮汐局部效应有关;Δδ(O_1,K_1)和Δδ(P_1,K_1)的计算结果显示出来的液核动力学效应与莫洛金斯基地球模型Ⅰ的理论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期刊2004-06-30)

徐建桥,孙和平[3](2003)在《地球液核动力学效应的研究和检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析处理了包括武汉台在内的全球地球动力学(GGP)台站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重力观测资料,研究和检测了地球液核的动力学效应。系统讨论了在日月引潮力、表面负荷和液核动力学行为引起的核幔边界及内核边界上,压力和重力扰动等不同驱动力作用下,地球的弹性引力形变响应.基于周日重力潮汐观测中的共振放大特征,通过国际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的迭积,研究了地球的自由和章动(FCN),精密确定了FCN参数.采用位移场的变分方法研究了液核的自由振荡,严密推导获得了用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本征值 本征向量问题.同时采用GGP台站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高质量重力观测数据,研究了固体内核的平动振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孙和平,徐建桥,Ducarme,B,许厚泽[4](2002)在《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的地核动力学效应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观测到的重力场包含地球自身的引力和与地球自身旋转引起的惯性离心力,除此以外还有日月和其他天体的引力和与地球质心平动相关的惯性力。通常我们将后两个力的合力称为引潮力。研究表明地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近似分层椭球体,由弹性、非弹性、塑性的甚至是液态型物质构成。因此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地球形状时刻发生变化,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固体潮。固体潮的存在将伴随各种地球物理场变化(如重力、倾斜和应变等),由重力仪器观测到的重力场变化称为重力固体潮,利用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可反演研究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特征。另外,基于由地震波走时和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观测反演获得的“真实地球模型”,可解算地球潮汐运动方程获得地球对日月引潮力的响应(即潮汐模拟理论),通常实测和理论结果相互检核,目前实测的主要潮汐振幅与理论模型间的偏差已优于0.3%。(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10-01)

徐建桥[5](2002)在《地球液核动力学效应的研究和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析、处理了包括武汉台超导重力仪在内的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GGP)观测网中多台超导重力仪长期连续观测资料及相应的台站气压观测资料,围绕地球液核动力学效应的研究与检测,着重介绍了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在该领域研究的重要作用,开展了观测资料预处理、固体地球形变特征、地球近周日自由摆动、液核长周期自由振荡和固体内核平动振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结果如下: 1.研究了地球在日月引潮力和表面负荷作用下的形变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固体内核中的形变很小,由于在长周期核模本征频率附近的共振,液核中低阶(n<10)位移随半径的变化非常复杂,当负荷阶数超过10时,地核中的形变和扰动位都很小,地球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弹性地幔中的径向位移,且随深度增加急剧减弱,地表负荷Love数与信号频率的依赖关系很弱,给出了体潮Love数计算的一种有效的近似处理方案。 2.以内部负荷Love数描述了地球固体部分对液核动力学效应的形变响应,严密推导了内部负荷Love数的一般表达式,研究了内部负荷Love数的空间和频率依赖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部负荷Love数随阶数的增加迅速减小,且与扰动频率,特别是相对较高的接近于地球自由振荡本征频率的扰动频率之间存在很强的依赖性。 3.采用不同区域分布的6台国际超导重力仪高精度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迭积,有效地消除了大气、海洋和台站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精密确定了地球自由核章动(FCN)的共振参数,结果表明,FCN的本征周期为429.0恒星日,与以前的同类研究结果相吻合,和理论模拟结果相比则偏小约30恒星日,进一步证实了液核的真实动力学椭率比流体静力平衡假设下动力学椭率约大5%的结论;品质因子为9543,更接近于利用空间大地测量手段(如VLBI)观测资料得到的相应结果;复共振强度为(-6.10×10~(-4),-0.01×10~(-4))°/h,基本反映了非弹性地幔的形变特征。 4.以武汉台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为例,研究了海潮负荷对FCN共振参数拟合的影响和重力潮汐观测中近周日共振的区域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潮模型对拟合的FCN周期和共振强度实部影响甚微,差异主要表现在品质因子和共振强度虚部的拟合,通过不同海潮模型改正后重力潮汐观测资料的迭积,可减小海潮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获得FCN共振参数。考虑近周日共振的区域性特征,获得了基于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值的区域性重力潮汐模型,还可以为海潮负荷重力效应的反演提供很好的约束。 5.采用位移场的变分方法研究了地球椭球分层、非粘性、可压缩自转流体外核的自由振荡(内部重力/惯性波或核模)问题,充分考虑了固体弹性地幔和内核(包括CMB和ICB)的形变以及幔固系和内核自转变化(摆动或相对摆动)的影响,通过内部负荷Love数将地表自由边界条件和地心正则条件引入液核运动方程之中,经严密推导获得了液核自由振荡运动的变分泛函和用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最终计算公式。 6.采用国际GGP观测网中14台超导重力仪21个长期、稳定、连续的高质量重!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七地球物理研究所埋学博卜学位论义力潮汐观测序列研究了地球固体内核的平动振荡.采用相同的预处理和调和分祈川主,精密确定并剔除了重力潮汐信号、大气重力信号和仪器长期漂移,获得了相应的重力残差序列,引入并估计了重力残差序列的“积谱密度”.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积谱密度估计中没有 Smylie(1992),Smylie等(1993)和 Courtier等(2000)发现的与内核小动振荡有关的共振信号,但存在与某些未知的全球地球物理或地球动力学效应介关的8个重要的明显公共谱峰,估计了在这些谱峰附近的重力共振参数,其中叁个谱峰的中。L’周期与 Smith(1976)理论预测的固体内核 Slichter模的本征周期符合得非常好,-者之间的差异分别仅为0.4%,-1.4%和1刀%.实际观测与理论模拟的这种非常灯地--敖性意昧着这叁个谱峰可能勺地球固体内核的平动振荡有关,与然,要得到史确切的引论还必而进一步的证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期刊2002-04-01)

翦大西,李辉,胡延昌,付兆珠[6](1990)在《用长序列重力观测资料对液核动力学效应的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下关、弥渡、郫县、宝坻4个重力台站GS-15重力仪所测的长序列重力观测资料,并在莫洛金斯基液核动力效应理论的基础上,用实测结果检验了由于地球液核运动而产生在重力固体潮周日波上的共振响应。同时,对不同的地球模型做了某些比较分析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检验地球液核动力效应的一组指标数δ(O_1)—A(K_1),δ(ψ、),δ(Φ_1)等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其中主要分波的精度优于0.2%,与地球共振频率最为接近的ψ_1,Φ_1波的精度也优于2%。文章最后给出了观测结果与地球模型比较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壳形变与地震》期刊1990年03期)

胡延昌,周坤根,李辉,孙和平,殷积涛[7](1990)在《井水固体潮观测中的液核动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井水固体潮观测中的液核动力学效应问题。给出了利用井水固体潮观测资料的调和分析结果来检验液核动力学效应的具体方法,并用京14井水位的观测资料对液核的动力学效应作了检验。由实测资料计算得到的结果同理论结果的一致性是令人满意的。(本文来源于《华北地震科学》期刊1990年03期)

刘澜波,郑香媛[8](1985)在《由深井水位固体潮观测确定的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承压、封闭性好的井——含水层系统的井孔水位呈现潮汐变化这一事实被人们认识已有多年。现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深井水位潮汐变化的基本原因是日、月起潮力作用下含水层的体膨胀固体潮。含水孔隙介质膨胀时,孔隙压力降低,井水水位下降;压缩时,孔隙压力增加,井水水位上升。因此,这样的系统相当于安装在地表附近的高灵敏度体应变仪。(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5年20期)

液核动力学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我国近年地震监测重力台站固体潮观测资料,采用Venedikov调和分析,获得了结果;并结合地球液核动力学,对观测结果进行了计算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潮汐常数均具有较高的精度,结果可靠;近海的厦门、泉州、广州和佘山台δ(O_1)、δ(M_2)显着大于内陆台站,Δφ(O1)和Δφ(M2)也比滞后明显,这可能与近海潮汐局部效应有关;Δδ(O_1,K_1)和Δδ(P_1,K_1)的计算结果显示出来的液核动力学效应与莫洛金斯基地球模型Ⅰ的理论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核动力学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崔会芳,苗向阳.氢分子离子在库仑爆炸中核动力学的同位素效应[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6

[2].王晓权,喻节林,朱平,李辉.中国大陆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及液核动力学效应研究[C].《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2004

[3].徐建桥,孙和平.地球液核动力学效应的研究和检测(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

[4].孙和平,徐建桥,Ducarme,B,许厚泽.全球超导重力仪观测资料的地核动力学效应检测[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2002

[5].徐建桥.地球液核动力学效应的研究和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

[6].翦大西,李辉,胡延昌,付兆珠.用长序列重力观测资料对液核动力学效应的检验[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0

[7].胡延昌,周坤根,李辉,孙和平,殷积涛.井水固体潮观测中的液核动力学效应[J].华北地震科学.1990

[8].刘澜波,郑香媛.由深井水位固体潮观测确定的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J].科学通报.1985

论文知识图

对于非重力潮汐基准站,所有频段的参考...地表超导重力仪可观测到的地球动力学...

标签:;  ;  ;  ;  ;  ;  ;  

液核动力学效应论文_崔会芳,苗向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