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许晶,马岩,阳玉球

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许晶,马岩,阳玉球

导读:本文包含了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硅氧玻璃纤维,复合纱,编织材料,陶瓷纤维

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一种汽车制动用高硅氧玻璃纤维编织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开(公告)号:CN109183224A公开(公告)日:2019.01.11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华阳玻纤有限责任公司发明人:钱华;钱忠标;史玉庆;葛艳艳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用高硅氧玻璃纤维编织材料,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丝、高(本文来源于《玻璃纤维》期刊2019年02期)

周航[2](2018)在《玻璃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及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Glass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GTRC)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具有高承载力、抗裂性能好、耐腐蚀等优点。研究玻璃纤维编织网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是应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前提条件。而在将玻璃纤维编织网应用到混凝土基体前,首先应先测试玻璃纤维网的基本力学性能。为此,本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利用MTS万能试验机对五种常见的玻璃纤维束进行了准静态拉伸测试。利用Instron Ceast 9340落锤系统对五种玻璃纤维束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利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化了玻璃纤维强度的离散性。从结果可以看出:每种玻璃纤维束表现出其不同的力学性能应变率相关性。静载下有涂覆层定型而成的玻璃纤维束其破坏模式是分步破坏的,动载下玻璃纤维束又呈现随应变率不同的破坏形态,这与其纤维的力学性能差异有关,且表明玻璃纤维束的破坏形态与应变率有关。同时,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玻璃纤维束拉伸强度的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5,说明Weibull分布能很好的预测应变率条件下玻璃纤维束的分布规律。对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基体进行TRC基体流动性能的测试,采用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流动度以及坍落流动时间T_(50)对TRC基体流动性能力进行了检测。在试验基础上,调整水胶比和减水剂的含量,配制出C1、C2、C3叁种配合比不同的混凝土基体,而后对叁种基体进行了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和分析。结合混凝土基体的工作性能及强度,选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TRC基体。试验结果表明:C3基体的流动性能好且强度较高,其工作性能比C1基体和C2基体好,且强度也满足TRC基体的要求,即采用混凝土C3配合比的基体能满足TRC的基体要求。利用MTS万能试验机对两种涂覆层玻璃纤维束的埋深深度(10mm、15mm、20mm)、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以及纤维网表面浸渍环氧树脂后粘砂处理叁种情况下进行拔出试验测试,研究两种玻璃纤维束与TRC基体的粘结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埋深的增大,拔出刚度呈整体上升的趋势,且拔出刚度始终为正值;在10-20mm的埋深深度内最大拔拉力随着纤维束的埋深增加而增大;等效粘结强度其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减小;拔出功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且在埋深20mm时的增加幅度最大。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均能影响纤维编织网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性能,提高混凝土基体的强度以及改善基体的工作性能均能提高混凝土基体与纤维编织网的粘结能力。且改善混凝土基体的工作性能更能提高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的粘结性能。纤维编织网涂覆环氧树脂粘砂处理后能提高其二者的粘结性能,且增强效果很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7)

许晶,马岩,阳玉球[3](2016)在《方形截面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件物的能量吸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因其轻质、机械性能好及能量吸收性能高而广受关注。研究表明圆形截面复合材料管件物能量吸收性能优于方形截面的管件物,故目前复合材料管件研究对象高度集中在圆形截面,而对实用价值非常高的方形截面复合材料管件物的研究比较少见。从编织角以及编织方式方面着手,对方形截面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件物的压缩特征以及能量吸收性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不同编织角的二维(2D)以及叁维(3D)结构复合材料管在破坏过程中伴随的微观破坏,并讨论了其破坏机理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6年01期)

田稳苓,王浩宇,孙雪峰[4](2015)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材料的组成出发,以水泥基体、温度和表面涂层为影响因素,研究了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构件在不同环境下的耐久性能,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老化后的玻璃纤维表面,从微观角度说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机理。(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5年07期)

王浩宇,田稳苓,卿龙邦,刘钟[5](2015)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免拆模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免拆模板迭合构件进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不同接触面处理方式、不同后浇混凝土强度、不同纤维网层数对迭合梁整体抗弯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RC)模板板面不需要特殊处理就能够与后浇混凝土良好黏结协同工作;对于同一种TRC模板,普通混凝土强度愈低,模板对其抗弯强度提升就会愈加明显;纤维网具有"类钢筋"约束作用,纤维网的加入有利于构件抗弯强度的提高,但纤维网的数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存在最优纤维网数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06期)

李延涛,张书印[6](2014)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出与纤维编织网相适应的混凝土基体配合比设计方法——参数设计法,并研究各材料的掺量对基体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参数设计法能够配制出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基体,通过试配和调整可以生产出满足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的基体混凝土,为工业化生产精细混凝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田稳苓,刘晓铮,赵晓艳,慕儒[7](2013)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薄板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薄板的拉伸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探讨不同水泥基体对薄板的抗拉性能的影响和纤维编织网表面不同粘砂粒径、不同掺量的PVA短纤维对薄板的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为基体的TRC薄板的拉力-位移曲线为多折线型的,在拉伸过程中出现多重裂缝,内部纤维起到了增强的作用;而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体的TRC薄板则是一斜线型的,在拉伸过程中只出现一条裂缝,脆性破坏明显.从耐久性的角度考虑,普通硅酸盐水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和低碱度硫铝酸盐水泥中,低碱度硫铝酸盐是最适合作为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基体的.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基的薄板进行四点弯曲试验,当基体混凝土中掺加体积率为2%的PVA短纤维、纤维编织网经环氧树脂浸渍且表面粘有粒径0.6~1.2 mm的细砂时,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薄板的弯曲力学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刘晓铮[8](2013)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钢筋混凝土自身重力大、抗裂性能差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耐久性等问题,科研人员不断的研究出各种新型材料来代替钢筋混凝土,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即为其一。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TRC)是以细骨料混凝土为基体材料,纤维编织网作为增强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本文首先介绍了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分别对玻璃纤维编织网、基体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TRC板的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力学性能研究:以玻璃纤维束的拉伸试验为基础,分析纤维编织网的拉伸破坏过程,得到不同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编织网和不同数量的玻璃纤维网片的拉伸破坏曲线及对纤维束抗拉强度的影响。2、基体混凝土设计方法研究:在满足纤维编织网对混凝土基体特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基体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提出的基体混凝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步设计混凝土基体的配合比,证明该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可行性。3、基体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根据本文提出的基体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步设计配合比,以新拌基体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为指标,研究所用原材料对基体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的影响,并得到所用原材料的合理用量范围;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影响基体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主次因素,为基体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提供参考。4、有限元模拟分析:在得到TRC板的四点弯曲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挠度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同时利用ANSYS软件对TRC薄板进行有限元模拟,将得到的模拟理论值与试验值进行比较,验证模型选用的正确性及分析不同配网率对TRC板的极限荷载和挠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刘钟[9](2013)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免拆模板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已成为目前建筑的主导类型。模板是混凝土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施工工具。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复合建筑材料(TRC),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与定向增强能力,具有运用于建筑模板的潜力,但对这种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工作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其展开了相关性能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使用不同板面处理方式的TRC模板、不同强度的后浇混凝土配合比、不同的TRC模板的纤维网层数制作迭合梁构件,通过抗弯试验,分析比较了各自的底面应变变化和其对迭合梁构件抗弯强度的增强效果的差别,发现TRC模板板面不需要特殊处理就能够与后浇混凝土良好粘结,并与后浇混凝土协同工作;并且,对于同一种TRC模板,普通混凝土强度愈低,模板对其抗弯强度提升就会愈加明显;纤维网具有“类钢筋”的约束作用,纤维网片的加入有利于构件的抗弯强度的提高,而纤维网的数目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存在最优纤维网数目。2.制作并使用整体式TRC模板制成混凝土迭合柱,通过轴心抗压试验,分析了迭合构件力学性能上与普通柱构件的区别,发现压碎后的迭合柱其纵向裂纹比被压碎的普通混凝土柱更加密集,有压酥感,证明模板在一段时期内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在实际施工中,TRC模板与后浇混凝土迭合之后的构件,抗压强度等性能很有可能会得到提升。3.通过参考相关规范,并结合TRC模板的具体情况,对算例进行了TRC模板的分析设计和有限元软件模拟,二者的模拟结果验证了这种TRC新型模板可以用于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尉文婷,徐世烺,宋世德[10](2012)在《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电热融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的电热性能,开展了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电热融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通电后可以形成稳定的导电加热网络,低电压下即可迅速产生热量使混凝土温度上升,升温过程中电阻率稳定,融冰效果较好。通过分析环境温度、冰层厚度、加热功率等因素对于能耗及融冰效率的影响,为实际应用中的功率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2年06期)

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Glass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GTRC)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其具有高承载力、抗裂性能好、耐腐蚀等优点。研究玻璃纤维编织网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能是应用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前提条件。而在将玻璃纤维编织网应用到混凝土基体前,首先应先测试玻璃纤维网的基本力学性能。为此,本文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利用MTS万能试验机对五种常见的玻璃纤维束进行了准静态拉伸测试。利用Instron Ceast 9340落锤系统对五种玻璃纤维束进行动态冲击试验。利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化了玻璃纤维强度的离散性。从结果可以看出:每种玻璃纤维束表现出其不同的力学性能应变率相关性。静载下有涂覆层定型而成的玻璃纤维束其破坏模式是分步破坏的,动载下玻璃纤维束又呈现随应变率不同的破坏形态,这与其纤维的力学性能差异有关,且表明玻璃纤维束的破坏形态与应变率有关。同时,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玻璃纤维束拉伸强度的相关系数r值均大于0.95,说明Weibull分布能很好的预测应变率条件下玻璃纤维束的分布规律。对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基体进行TRC基体流动性能的测试,采用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坍落流动度以及坍落流动时间T_(50)对TRC基体流动性能力进行了检测。在试验基础上,调整水胶比和减水剂的含量,配制出C1、C2、C3叁种配合比不同的混凝土基体,而后对叁种基体进行了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和分析。结合混凝土基体的工作性能及强度,选出具有良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TRC基体。试验结果表明:C3基体的流动性能好且强度较高,其工作性能比C1基体和C2基体好,且强度也满足TRC基体的要求,即采用混凝土C3配合比的基体能满足TRC的基体要求。利用MTS万能试验机对两种涂覆层玻璃纤维束的埋深深度(10mm、15mm、20mm)、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能以及纤维网表面浸渍环氧树脂后粘砂处理叁种情况下进行拔出试验测试,研究两种玻璃纤维束与TRC基体的粘结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埋深的增大,拔出刚度呈整体上升的趋势,且拔出刚度始终为正值;在10-20mm的埋深深度内最大拔拉力随着纤维束的埋深增加而增大;等效粘结强度其随着埋深的增大而减小;拔出功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大,且在埋深20mm时的增加幅度最大。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均能影响纤维编织网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性能,提高混凝土基体的强度以及改善基体的工作性能均能提高混凝土基体与纤维编织网的粘结能力。且改善混凝土基体的工作性能更能提高纤维编织网与基体的粘结性能。纤维编织网涂覆环氧树脂粘砂处理后能提高其二者的粘结性能,且增强效果很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参考文献

[1]..一种汽车制动用高硅氧玻璃纤维编织材料[J].玻璃纤维.2019

[2].周航.玻璃纤维束的力学性能及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许晶,马岩,阳玉球.方形截面玻璃纤维编织复合材料管件物的能量吸收特征[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

[4].田稳苓,王浩宇,孙雪峰.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5

[5].王浩宇,田稳苓,卿龙邦,刘钟.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免拆模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5

[6].李延涛,张书印.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

[7].田稳苓,刘晓铮,赵晓艳,慕儒.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薄板力学性能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

[8].刘晓铮.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9].刘钟.玻璃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免拆模板的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10].尉文婷,徐世烺,宋世德.碳/玻璃纤维混合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电热融冰试验[J].山西建筑.2012

标签:;  ;  ;  ;  

玻璃纤维编织网论文-许晶,马岩,阳玉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