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清热解毒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清热解毒,宫颈,肿瘤,创面,手术,效果,术后。
清热解毒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嘉宁[1](2019)在《郝迎旭教授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肿瘤临床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无论在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郝迎旭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30余年。认为肿瘤病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在日常诊疗时注重辨证与辨病综合论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在使用清热解毒之法时,往往根据病位的不同、病情的轻重、病机的转化、病程的深浅,选择最适合的清热药,且同时注重固护患者的脾胃之气,攻补并用,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周华妙,郭勇[2](2019)在《清热解毒法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乳腺癌荷瘤动物模型,使用黄连解毒汤作为干预,通过观察4T1乳腺癌细胞荷瘤小鼠肺转移灶数目,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表达情况,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8周龄、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荷瘤组、清热解毒组。分笼饲养。造模:取Luc-4T1乳腺癌细胞(浓度:5×106/ml),分别于小鼠乳腺脂肪垫进行接种,0.1ml/只。接种后24h给药:单纯荷瘤组:以饮用水灌胃,0.2ml/10g;清热解毒组:以黄连解毒汤灌胃,0.2ml/10g。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接种后7d于接种原位可触及瘤体,提示造模成功,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小鼠处死后剥离出瘤体,进行T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HE染色计数右肺转移结节灶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①清热解毒组小鼠肺转移灶较单纯荷瘤组有所减少(P>0.05)。②侵袭实验中,清热解毒组小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单纯荷瘤组明显减弱(P<0.05);迁移实验中,清热解毒组小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单纯荷瘤组明显减弱(P<0.05)。③HE染色计数转移灶:与单纯荷瘤组相比,清热解毒组转移灶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流式细胞分析:与单纯荷瘤组相比,清热解毒组中M1、M2含量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①黄连解毒汤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肺转移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远处转移。②黄连解毒汤可显着抑制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③黄连解毒汤同时增加小鼠TAMs中M1型、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考虑为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不是完全通过调控TAMs的表达来实现的,可能更多是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及其他作用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海杰,马铁玉[3](2019)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对术后创面愈合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对术后创面愈合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接受清热解毒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结论针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而言,在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改善妊娠结局,临床获益效果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7期)
时晶,倪敬年,田金洲,魏明清,张学凯[4](2019)在《清热解毒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清热解毒法(黄连解毒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PubMed等数据库,筛选清热解毒法治疗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19年5月22日,采用Jadad量表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价,使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 5.3对清热解毒中药治疗痴呆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计算风险比(relative risk,R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等均数差。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试验组344例AD患者,对照组32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更高的临床改善率(RR=1.27,95%CI:1.08~1.50,I~2=0%,P=0.004),组间MMSE具有显着差异(MD=2.69,95%CI:2.13~3.26,I~2=84%,P<0.000 01)。此外,清热解毒法改善了AD的ADL(MD=-3.40,95%CI:-4.92~-1.87,I~2=59%,P<0.000 01)。结论清热解毒法治疗AD痴呆安全有效,可改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更倾向用于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晚期患者。(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世飚[5](2019)在《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择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清热解毒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自评表(NIH-CPSI评分)以及最大尿流率的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前后IPSS评分、NIH-CPSI评分以及最大尿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6期)
焦健,马铁玉[6](2019)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处理,观察组接受清热解毒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的几率为4.0%,对照组的发生几率为24.0%,观察组显着低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结论针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而言,在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马铁玉[7](2019)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单纯宫颈LEEP或冷刀锥切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联合局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创面愈合情况和感染率。结果观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出血以及宫颈愈合时间和感染几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能够显着降低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王嘉宁[8](2019)在《郝迎旭教授清热解毒法治疗肿瘤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无论在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均不断升高,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郝迎旭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临床30余年。认为肿瘤病机寒热错杂、虚实互见,在日常诊疗时注重辨证与辨病综合论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用药。在使用清热解毒之法时,往往根据病位的不同、病情的轻重、病机的转化、病程的深浅,选择最适合的清热药,且同时注重固护患者的脾胃之气,攻补并用,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马铁玉[9](2019)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90例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宫颈LEEP或冷刀锥切治疗。观察组在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联合局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56%,显着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22%,显着低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结论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能够显着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53期)
杨斐然,李慧杰,赵玉峰,李秀荣[10](2019)在《清热解毒法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清热解毒法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EGFRIs)相关皮疹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使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S E 14.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1 723例患者。所纳入文献的质量评分为1~3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EGFRIs相关皮疹,在临床疗效[OR=8. 35,95%CI(6. 35,11. 22),P <0. 001]、中医证候疗效[OR=3. 16,95%CI(2. 00,5. 01),P <0. 001]及生存质量评分[WMD=-3. 72,95%CI(-4. 53,-2. 90),P <0. 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解毒法治疗EGFRIs相关皮疹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改善和生存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和安慰剂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清热解毒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乳腺癌荷瘤动物模型,使用黄连解毒汤作为干预,通过观察4T1乳腺癌细胞荷瘤小鼠肺转移灶数目,侵袭迁移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表达情况,探讨黄连解毒汤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8周龄、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荷瘤组、清热解毒组。分笼饲养。造模:取Luc-4T1乳腺癌细胞(浓度:5×106/ml),分别于小鼠乳腺脂肪垫进行接种,0.1ml/只。接种后24h给药:单纯荷瘤组:以饮用水灌胃,0.2ml/10g;清热解毒组:以黄连解毒汤灌胃,0.2ml/10g。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接种后7d于接种原位可触及瘤体,提示造模成功,观察肿瘤生长状况,小鼠处死后剥离出瘤体,进行Tanswell侵袭及迁移实验,HE染色计数右肺转移结节灶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①清热解毒组小鼠肺转移灶较单纯荷瘤组有所减少(P>0.05)。②侵袭实验中,清热解毒组小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较单纯荷瘤组明显减弱(P<0.05);迁移实验中,清热解毒组小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较单纯荷瘤组明显减弱(P<0.05)。③HE染色计数转移灶:与单纯荷瘤组相比,清热解毒组转移灶有所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流式细胞分析:与单纯荷瘤组相比,清热解毒组中M1、M2含量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①黄连解毒汤可在一定范围内减少肺转移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远处转移。②黄连解毒汤可显着抑制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③黄连解毒汤同时增加小鼠TAMs中M1型、M2型巨噬细胞的含量,考虑为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不是完全通过调控TAMs的表达来实现的,可能更多是通过直接影响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及其他作用实现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热解毒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嘉宁.郝迎旭教授应用清热解毒法治疗肿瘤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2].周华妙,郭勇.清热解毒法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9
[3].王海杰,马铁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对术后创面愈合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时晶,倪敬年,田金洲,魏明清,张学凯.清热解毒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系统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王世飚.清热解毒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心理月刊.2019
[6].焦健,马铁玉.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前应用清热解毒法对术后感染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7].马铁玉.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对创面愈合的影响[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8].王嘉宁.郝迎旭教授清热解毒法治疗肿瘤总结[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9].马铁玉.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患者术前接受清热解毒法联合微波治疗对手术效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10].杨斐然,李慧杰,赵玉峰,李秀荣.清热解毒法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