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持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相变蓄热片及外框架,散热片用于紧贴PCB板进行导热,相变蓄热片及散热片均与所述外框架可拆卸连接,且相变蓄热片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接触以进行传热。手持热成像仪里面的PCB板发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然后再传递给相变蓄热片,相变蓄热材料发生相变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当散热片的温度低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同普通界面材料一样,仅仅起传热作用。当散热片温度高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开始相变,相变过程中,温升很小,但会吸收大量热量。这样在相变蓄热过程中,散热片温度保持在人体体温附近。提高了手持热成像仪散热速度和使用舒适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1)、相变蓄热片(2)及外框架(3),所述散热片(1)用于紧贴PCB板(4)进行导热,所述相变蓄热片(2)及所述散热片(1)均与所述外框架(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相变蓄热片(2)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1)接触以进行传热。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1)、相变蓄热片(2)及外框架(3),所述散热片(1)用于紧贴PCB板(4)进行导热,所述相变蓄热片(2)及所述散热片(1)均与所述外框架(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相变蓄热片(2)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1)接触以进行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片(2)包括相变体和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包裹所述相变体,所述导热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相变体为石蜡、膨胀石墨或陶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外框架(3)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片(2)的相变温度为35°至3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片(2)设有凹槽,所述散热片(1)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3)的外侧为多个片状间隔排列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片(2)及所述散热片(1)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1)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持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手持终端设备如红外热成像仪、瞄准镜、望远镜等,该设备在使用期间会发热,电子元器件及电源等部件都会产生热量,由于设备较小,散热面积较小,热量散热过慢会导致局部温度过高,一方面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手持该设备时会烫手影响操作。
传统的手持设备散热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提高材料导热系数,如热管或均热板等,或通过增大结构件散热面积的方式来加快散热。但该方式存在缺陷,提高材料导热系数,会导致手持设备外壳散热区域温升增高,导致手握设备时会有不适感觉,影响用户体验,严重时会造成烫伤不能使用;增大结构件的散热面积,尽管可以降低散热区域温升,但会导致提及和重量增大,影响手握体验。另一种是通过主动散热方式,如安装风扇、液体冷却或电子冷却等方式,该方式存在整机功耗增大,手持设备通常都有电池供电,这样会直接导致使用时间缩短,而且风扇等噪音问题也会给手持设备的用户体验带来重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手持热成像仪散热难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相变蓄热片及外框架,所述散热片用于紧贴PCB板进行导热,所述相变蓄热片及所述散热片均与所述外框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相变蓄热片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接触以进行传热。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片包括相变体和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包裹所述相变体,所述导热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相变体为石蜡、膨胀石墨或陶瓷。
优选地,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外框架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片的相变温度为35°至38°之间。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片设有凹槽,所述散热片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外框架的外侧为多个片状间隔排列构成。
优选地,所述相变蓄热片及所述散热片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
优选地,所述散热片为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相变蓄热片及外框架,所述散热片用于紧贴PCB板进行导热,所述相变蓄热片及所述散热片均与所述外框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相变蓄热片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接触以进行传热。手持热成像仪里面安装有PCB板,其发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热片,相变蓄热材料发生相变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当散热片的温度低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同普通界面材料一样,仅仅起传热作用。当散热片温度高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开始相变,相变过程中,温升很小,但会吸收大量热量。这样在相变蓄热过程中,散热片温度保持在人体体温附近。提高了手持热成像仪散热速度和使用舒适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散热片1,相变蓄热片2,外框架3,PCB板4,手持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1、相变蓄热片2及外框架3,所述散热片1用于紧贴PCB板进行导热,所述相变蓄热片2及所述散热片1均与所述外框架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相变蓄热片2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1接触以进行传热。由此可知,如图1和图2所示,手持热成像仪即手持机5内安装有PCB板4,在使用过程中PCB板4会产生热量,散热片1紧贴在PCB,4的背面吸热,然后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热片2,相变蓄热片2快速吸收热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发生相变,这样保证了手持机5升温过快,不会烫手。其中,相变蓄热片2与散热片1紧贴在一起,且接触面至少有一面,这样提高了接触面积,增加热传导的速度。外框架3与手持机5之间卡扣连接或螺栓连接,安装前,先将相变蓄热平2安装在外框架3上,然后在外框架3上安装散热片1,散热片1与相变蓄热平2抵靠在一起便于传热,最后将外框架3安装在手持机5上,安装完后散热片1刚好抵靠在PCB板4的背面。
优选的方案,所述相变蓄热片2包括相变体和导热体,所述导热体包裹所述相变体,所述导热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相变体为石蜡、膨胀石墨或陶瓷。由此可知,相变蓄热材料为相变材料和导热材料复合加工而成,导热材料起骨架作用,使相变材料定形,在材料发生相变后也不会导致溢流现象。同时导热材料可提高相变蓄热材料的导热率,提高吸热速度。其中,导热体与所述外框架3螺栓连接。
优选的方案,所述相变蓄热片2的相变温度为35°至38°之间。由此可知,相变蓄热材料发生相变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当散热片的温度低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同普通界面材料一样,仅仅起传热作用。当散热片温度高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开始相变,相变过程中,温升很小,但会吸收大量热量。这样在相变蓄热过程中,散热片温度保持在人体体温附近。
优选的方案,所述相变蓄热片2设有凹槽,所述散热片1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由此可知,凹槽与凸起配合有三个接触面,这样大大提高了相变蓄热片2与散热片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优选的方案,所述外框架3的外侧为多个片状间隔排列构成。由此可知,多个片状间隔排列增加了外框架3的表面积,即提高了外框架3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容易实现热交换。
优选的方案,所述相变蓄热片2及所述散热片1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胶。由此可知,导热硅胶能加快相变蓄热平2与散热片1之间的热交换速度,有效避免温升过快而引起的手感不适。
优选的方案,所述散热片1为铝合金材料制成。由此可知,铝合金不仅质轻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便于安装和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手持热成像仪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相变蓄热片及外框架,所述散热片用于紧贴PCB板进行导热,所述相变蓄热片及所述散热片均与所述外框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相变蓄热片的至少一面与所述散热片接触以进行传热。手持热成像仪里面安装有PCB板,其发热后将热量传递给散热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相变蓄热片,相变蓄热材料发生相变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当散热片的温度低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同普通界面材料一样,仅仅起传热作用。当散热片温度高于人体体温时,相变蓄热材料开始相变,相变过程中,温升很小,但会吸收大量热量。这样在相变蓄热过程中,散热片温度保持在人体体温附近。提高了手持热成像仪散热速度和使用舒适性。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3866.8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861438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H05K7/20
专利分类号:H05K7/20
范畴分类:39D;
申请人: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龙山南路6号武汉高德红外工业园4栋3-6层
发明人:王慧清;黄晟;王鹏;周汉林
第一发明人:王慧清
当前权利人: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涛
代理机构:1122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