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癌论文_Zhan,C,Yang,X,Yin,X,赵泽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唾液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唾液酸,唾液腺,肿瘤,人质,胃腺,质粒,前列腺癌。

唾液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Zhan,C,Yang,X,Yin,X,赵泽亮[1](2019)在《口腔和唾液腺癌中的外泌体和其他细胞外囊泡》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外囊泡(EV,包括外泌体)是一组纳米级异质囊泡,所有类型的细胞均可释放并充当细胞间通信的功能介质。这种能力主要是由于它们能够包装和运输各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即DNA和信使RNA (mRNA),还有microRNA (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晓洁,姜俊,周瑞芳,刁爱芹,郑涛[2](2019)在《质膜型唾液酸酶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恶病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质膜型唾液酸酶(human plasma membrane-associated sialidase,Neu3)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恶病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转染前列腺癌PC-3、LNCaP细胞。转染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建立原位肿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Mock组、AS组、pGCsi-Scramble组及pGCsi-Neu3组,每组6只小鼠,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运载体,监测Neu3对裸鼠进食量、体重等恶病质指标的影响;利用IL-6小鼠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L-6。结果:PC-3细胞和LNCaP细胞转染pGCsi-Neu3质粒后细胞透光性下降,伪足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迁移能力下降,与Mock组及pGCsi-Scramble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监测前列腺癌荷瘤小鼠体重和摄食量数据显示:Mock组、AS组和pGCsi-Scramble组,小鼠体重逐渐减轻,摄食量减小,试验结束时,与pGCsi-Neu3组相比体重、摄食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pGCsi-Neu3组小鼠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Mock组、AS组和pGCsi-Scrambl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调Neu3表达,在体内具有良好的延缓恶病质发生、发展作用,其可能机制是Neu3的表达水平下降抑制了前列腺癌PC-3、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IL-6表达下降,食欲增加。Neu3可能成为治疗癌性恶病质新靶点。(本文来源于《川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蒋香梅[3](2019)在《Hp抗原联合血清总唾液酸和胃黏膜Survivin检测对胃腺癌诊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Hp抗原联合血清总唾液酸和胃黏膜Survivin检测对胃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胃腺癌(恶性肿瘤组)、9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3组受试者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阳性检出率及胃黏膜Survivin的阳性率,并评估单独检测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及二者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阳性率检测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受试者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良性疾病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受试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r=0.94,P<0.05)。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诊断胃腺癌的灵敏度为80.1%,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其中一项,但特异度降低。结论 Hp抗原、血清总唾液酸联合检测与胃黏膜Survivin检测的结果呈正相关,其相关度较高,可以作为胃腺癌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李晓洁,姜俊,朱蓓[4](2018)在《下调人质膜型唾液酸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质膜型唾液酸酶(Neu3)表达降低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 GCsi-Neu3质粒,从Gene Bank中寻找符合Neu3 m RNA特异的靶序列,合成si RNA模板链后与载体相连接,转入感受态细胞,测序鉴定。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p GCsi-Neu3质粒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针对Neu3基因设计了si RNA序列并成功构建p GCsi-Neu3质粒,p GCsi-Neu3-3质粒对基因Neu3的抑制最为有效。与对照组比较,p GCsi-Neu3-3质粒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P<0.01);p GCsi-Neu3-3质粒可引起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MOC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GCsi-Neu3-3质粒可使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明显下降;p GCsiNeu3-3质粒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Neu3基因si RNA表达质粒的构建、鉴定和初始研究,为Neu3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转移发挥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28期)

黄明伟,郑磊,石妍,刘树铭,张杰[5](2017)在《碘-125粒子单纯治疗上颌区复发或局部晚期唾液腺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碘-125粒子单纯治疗上颌区复发或局部晚期唾液腺癌,评估其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上颌区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设计及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上颌区粒子植入的精度问题。材料与方法:2010年—2015年,36名上颌区复发或局部晚期唾液腺癌患者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了单纯放射性粒子治疗。其中16例为原发肿瘤病例,20例为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病例。36例患者中腺样囊性癌16例,粘液表皮样癌,13例,非特异性腺癌3例,腺泡细胞癌2例,恶性混合瘤1例,嗜酸细胞腺癌1例。所有患者均在3D打印个体化模板引导下完成放射性粒子植入操作。计划剂量120—160Gy。粒子活度18.5到33.3 MBq/粒.。植入粒子数为16-125(中位植入55粒)。利用Mimics及Geomagic软件评价粒子植入针的植入精度。(本文来源于《2017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4)

Tanvetyanon,T,Fisher,K,Caudell,J,张凌[6](2015)在《辅助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老年患者局部晚期唾液腺癌中的作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局部晚期唾液腺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广泛切除手术,预后仍然很差。目前,关于该疾病辅助治疗的报道很少。该文旨在比较辅助放化疗(CRT)与单纯放疗在局部晚期唾液腺癌中的疗效。对1992-2009年间手术联合放化疗及手术联合单纯放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总生存率及治疗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741例患者中,641(86.5%)接受辅助放(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余书勇,朱其聪[7](2015)在《骨唾液酸蛋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为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细胞因子,在PCa骨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可用于评价PCa骨转移的早期、独立标志物。本文综述BSP在PCa骨转移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毛易捷,王玉月,史伟峰[8](2015)在《唾液酸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结直肠腺癌细胞中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唾液酸(SA)在肠道病毒71(EV71)感染人结直肠腺癌上皮细胞(DLD-1)中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能表达唾液酸葡聚糖的DLD-1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药物分别阻断DLD-1细胞膜上不同识别位点,证实唾液酸为EV71感染细胞受体。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唾液酸苷酶对DLD-1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EV71病毒相对含量。结果:EV71能特异性的感染DLD-1细胞;10 mu/m L唾液酸苷酶处理组(71.2±1.9,P<0.01)和50 mu/m L组(84.7±1.8,P<0.01)与血清对照组相比,EV71复制的比率显着下降;破坏DLD-1细胞膜上唾液酸O糖苷键,EV71病毒相对含量显着下降(70.3±2.5,P<0.01);0.25 mg/m L唾液酸-α2,3半乳糖(SA-α2,3Gal)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EV71病毒相对含量明显下降(48.3±2.6,P<0.01)。结论:唾液酸是EV71感染DLD-1细胞的识别受体;唾液酸提取物能抑制EV71在DLD-1细胞中的复制。(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3期)

王威,郑磊,刘树铭,黄明伟,石妍[9](2015)在《经手术联合~(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远处转移规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唾液腺癌经手术联合125I粒子治疗后远处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10月至2010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经手术联合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腺癌患者197例,总结远处转移的发生特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影响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远处转移率为14.2%(28/197),常见部位是肺(25/28,89.3%),其次是骨(5/28,17.9%)和肝(4/28,14.3%);诊断至远处转移的时间为5~168个月,平均时间(44.2±45.8)个月,中位时间64个月;远处转移至死亡的时间为0~54个月,平均时间(9.7±13.4)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0.8%,87.8%;5年分别为84.0%,81.0%。单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6.997,P<0.01)和组织学分型(F=1.592,P<0.01)是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原发部位、T分期、术后淋巴结是否阳性、肿瘤切缘及面神经侵犯情况,与唾液腺癌远处转移无显着关系;多因素分析局部区域控制情况(F=29.332,P<0.01)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手术联合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局部控制率高,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时间,局部区域控制情况是影响唾液腺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Lau,VH,Aouad,R,Farwell,DG[10](2013)在《临床N0的唾液腺癌淋巴结受累方式:在预防性颈部放疗中的提示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旨在分析临床N0的唾液腺癌隐匿淋巴结转移方式。在119例临床N0的唾液腺癌接受原发灶切除及同侧颈淋巴清扫术的患者中,腮腺肿瘤80例(67%),临床分期T1:18%,T2:28%,T3:23%,T4:32%。25(21%)例患者经过病理证实出现颈部转移。腺瘤和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病率最高(均为35%),颈淋巴转移最常见的区域为Ⅱ区(71%),其次为Ⅲ区(15%)及IB区(8%)。对组织学亚型进行多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唾液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质膜型唾液酸酶(human plasma membrane-associated sialidase,Neu3)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恶病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真核细胞转染技术,转染前列腺癌PC-3、LNCaP细胞。转染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MTT实验观察细胞增殖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建立原位肿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Mock组、AS组、pGCsi-Scramble组及pGCsi-Neu3组,每组6只小鼠,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运载体,监测Neu3对裸鼠进食量、体重等恶病质指标的影响;利用IL-6小鼠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IL-6。结果:PC-3细胞和LNCaP细胞转染pGCsi-Neu3质粒后细胞透光性下降,伪足减少,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迁移能力下降,与Mock组及pGCsi-Scramble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监测前列腺癌荷瘤小鼠体重和摄食量数据显示:Mock组、AS组和pGCsi-Scramble组,小鼠体重逐渐减轻,摄食量减小,试验结束时,与pGCsi-Neu3组相比体重、摄食量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pGCsi-Neu3组小鼠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Mock组、AS组和pGCsi-Scrambl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调Neu3表达,在体内具有良好的延缓恶病质发生、发展作用,其可能机制是Neu3的表达水平下降抑制了前列腺癌PC-3、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IL-6表达下降,食欲增加。Neu3可能成为治疗癌性恶病质新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唾液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1].Zhan,C,Yang,X,Yin,X,赵泽亮.口腔和唾液腺癌中的外泌体和其他细胞外囊泡[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

[2].李晓洁,姜俊,周瑞芳,刁爱芹,郑涛.质膜型唾液酸酶对前列腺癌荷瘤小鼠恶病质影响的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

[3].蒋香梅.Hp抗原联合血清总唾液酸和胃黏膜Survivin检测对胃腺癌诊断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李晓洁,姜俊,朱蓓.下调人质膜型唾液酸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国医药导报.2018

[5].黄明伟,郑磊,石妍,刘树铭,张杰.碘-125粒子单纯治疗上颌区复发或局部晚期唾液腺癌[C].2017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6].Tanvetyanon,T,Fisher,K,Caudell,J,张凌.辅助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在老年患者局部晚期唾液腺癌中的作用比较[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

[7].余书勇,朱其聪.骨唾液酸蛋白与前列腺癌骨转移[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5

[8].毛易捷,王玉月,史伟峰.唾液酸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人结直肠腺癌细胞中的抑制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5

[9].王威,郑磊,刘树铭,黄明伟,石妍.经手术联合~(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远处转移规律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10].Lau,VH,Aouad,R,Farwell,DG.临床N0的唾液腺癌淋巴结受累方式:在预防性颈部放疗中的提示作用[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3

论文知识图

bFGF蛋白在唾液腺癌组织(A)及癌...P丁下G蛋白在唾液腺癌组织及癌旁...中第1行为MAKER700,第2行和第4行为在#~PTTG蛋白在唾液腺癌组织(A)及癌...PTTG蛋白和bFGF蛋白的相互关系正常唾液腺组织中TGFβ1蛋白阳性表达(S...

标签:;  ;  ;  ;  ;  ;  ;  

唾液腺癌论文_Zhan,C,Yang,X,Yin,X,赵泽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