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装配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装配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型,对称,零件,空间结构,接触面,刚度,公差。

装配体模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曾文江,辜世福,顾建川[1](2018)在《基于CATIA装配体模型的干涉分析方法在汽车仪表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CATIA软件以及装配设计理念。在汽车仪表的设计中,通过CATIA的装配体模型的静态和动态装配分析,提前发现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提高设计效率。(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6期)

华顺刚,李现党,白茂东[2](2017)在《机械装配体模型的对称性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产品创新设计和工程分析中对模型对称性信息的需求,针对现有的机械装配体模型对称识别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识别机械装配体模型中的零件自对称、零件间对称和装配体全局对称的方法。通过遍历特征设计树识别装配体所包含的零件,根据零件复制关系及面属性划分零件集,并按照零件数量排序,使对称合并结果快速向装配体全局对称靠拢。利用模型的特征信息,识别零件自对称,获取其旋转对称轴和反射对称面。根据零件质心和包围盒数据识别零件间的旋转、反射和平移对称,在零件集内部和零件集之间依次合并对称,最终判别装配体是否全局对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零件自对称、零件间对称和装配体全局对称。(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张杰峰[3](2016)在《机械装配体虚拟模型库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建立机械装配体虚拟模型库的方法,利用叁维设计软件Pro/E创建叁维模型、拆装动画和运动仿真动画,使用Visual C++并结合Access数据库开发虚拟模型库应用程序。在程序中,使用eDrawings观察2D工程图和3D模型,使用Media Player播放动画。(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6期)

吴常林,黄美发,程彬彬,吴芬[4](2015)在《基于雅可比旋量模型的装配体公差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SDT(Small Displacement Torsor)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平面特征在两种不同类型公差作用下的SDTI(Small Displacement Torsor with Interval)模型及旋量参数间的约束关系。针对装配体公差统计分析中传统随机取值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考虑旋量参数间约束关系的装配体公差分析方法,并以顶针为实例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参数约束关系的公差分析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提高了公差分析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伍英杰,高琦[5](2014)在《产品装配体模型的空间结构相似性检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因未考虑装配体空间结构而导致的检索结果不符合预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结构匹配的装配体模型检索方法.在运用空间特征点集表示装配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点集匹配方法的装配体相似度算法,综合零件属性相似度、零件空间位置相似度得到了装配体相似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产品装配体的相似性检索.(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立平,许华旸,关立文[6](2013)在《基于子模型技术的装配体零件拓扑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装配体单个零件的拓扑优化中,如果直接将待优化零件置于装配体中进行优化计算,则会因结构复杂、接触非线性等问题导致迭代缓慢甚至难以收敛;如果单独对待优化零件进行优化,则需对该优化目标的边界条件进行人为等效,而这势必产生较大误差。针对这一矛盾,该文引入子模型技术来精确提取装配体中单个零件的边界条件,并依此对单个零件进行拓扑优化。通过系列算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子模型技术理论上可对任意装配体零件的边界条件进行精确提取,然后对其进行拓扑优化。该方法有助于将已有的拓扑优化理论推广应用到装配体零件的优化设计中。(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陶松桥,黄正东[7](2011)在《基于属性邻接图匹配的装配体模型搜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重用装配体模型中包含的设计、制造和装配工艺等信息,需要在装配体模型数据库中搜索相似的装配体模型作为参考.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属性邻接图匹配的装配体模型搜索方法.首先提取装配体模型中零件的接触面信息,将装配体模型及其零件模型分别转化为零件属性邻接图和接触面属性邻接图;然后计算用于零件模型匹配的成功匹配接触面数量、接触面关系编码数量以及用于装配体模型搜索的零件相似度矩阵,将其作为零件模型和装配体模型相似度度量;最后由最优匹配Kuhn-Munkres算法得到零件相似度矩阵最优匹配加权和,作为装配体模型相似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搜索到相似的装配体模型,并且对模型的相似度进行了排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张小兵[8](2011)在《大装配体智能CAD系统的开发及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装配体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飞机、船舶、生产线装备、大型模具等都是大装配体的范畴。随着CAD/CAM技术的发展,整个产品的设计、虚拟制造和数字化样机都可在计算机中完成。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大数据容量的复杂装配体(即大装配体)的设计已成为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必需元素。大装配体的设计方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及企业效益。大装配体具有零部件数量多、结构关系复杂、数据容量大的特点,目前企业对大装配的设计还停留在纯手工设计的阶段,其主要表现在:(1)在大装配体设计过程中,模型的参数化程度不高,导致设计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重复建模,延长了设计周期;(2)智能化程度不够,设计者在设计大装配体时,需要手动去绘制与装配叁维模型。同时,还需要手动绘制工程图以及填写BOM表。这种纯手工作业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3)设计大装配体时,由于模型数量大,使得大装配模型的数据容量庞大,在计算机中处理时极为不便,也使得协同设计以及产品动态仿真无法顺利进行。此外,在协同设计过程中,为了技术保密,企业需要对其关键技术进行隐藏,所共享的CAD模型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简化处理。为了解决大装配体设计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本文对大装配体的特点及其设计技术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了参数化、模块化设计技术,根据大装配体的功能单元进行模块化划分,实现参数化设计,建立大装配体的标准模型库。在此基础上,以递归算法为理论基础,实现了装配模型的自动更新、基于模型感知的智能装配以及工程图与BOM表的自动生成,开发了大装配体智能CAD系统。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模型轻量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现有的模型简化算法,将大装配体的轻量化分为细微零部件的抑制和替换、表面特征的处理、模型装配间隙的缝合、装配体轻量级模型的抽壳等步骤,实现了大装配模型的轻量化。并将模型的轻量化技术集成到智能CAD系统中,用轻量化模型替代原装配模型参与装配,大大降低了大装配体CAD模型的数据容量,使实时仿真成为可能。目前,该方法已经在Inventor平台上实现并成功运用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极大的提高了大装配体的设计效率,其轻量化模型也应用到模型的仿真和协同设计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1-01)

康兰[9](2006)在《基于装配概念模型的装配体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装配概念模型的装配体建模方法,该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先确定产品的基本功能,根据基本功能用机构简图初步进行产品概念设计,并逐步向具体能实现该功能的结构映射,得到产品的装配概念模型,然后以此模型为产品的骨架,完成各零件的详细设计。(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薛闯,贾建军,舒嵘,王建宇[10](2006)在《装配体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螺钉连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螺钉连接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装配体结构线性动力学有限元分析中分别利用弹簧元和梁元模拟螺钉连接的两种方法,然后分别利用这两种方法在MSC.Patran/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下建立某卫星有效载荷部分结构组件的装配体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与振动试验测试数据的比较,验证了这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06年07期)

装配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产品创新设计和工程分析中对模型对称性信息的需求,针对现有的机械装配体模型对称识别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识别机械装配体模型中的零件自对称、零件间对称和装配体全局对称的方法。通过遍历特征设计树识别装配体所包含的零件,根据零件复制关系及面属性划分零件集,并按照零件数量排序,使对称合并结果快速向装配体全局对称靠拢。利用模型的特征信息,识别零件自对称,获取其旋转对称轴和反射对称面。根据零件质心和包围盒数据识别零件间的旋转、反射和平移对称,在零件集内部和零件集之间依次合并对称,最终判别装配体是否全局对称。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零件自对称、零件间对称和装配体全局对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装配体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曾文江,辜世福,顾建川.基于CATIA装配体模型的干涉分析方法在汽车仪表上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8

[2].华顺刚,李现党,白茂东.机械装配体模型的对称性识别[J].机械工程学报.2017

[3].张杰峰.机械装配体虚拟模型库的设计与开发[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

[4].吴常林,黄美发,程彬彬,吴芬.基于雅可比旋量模型的装配体公差统计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5

[5].伍英杰,高琦.产品装配体模型的空间结构相似性检索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

[6].王立平,许华旸,关立文.基于子模型技术的装配体零件拓扑优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陶松桥,黄正东.基于属性邻接图匹配的装配体模型搜索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

[8].张小兵.大装配体智能CAD系统的开发及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9].康兰.基于装配概念模型的装配体建模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6

[10].薛闯,贾建军,舒嵘,王建宇.装配体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螺钉连接模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

标签:;  ;  ;  ;  ;  ;  ;  

装配体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