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化学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化学,稳定性,负极,热稳定性,流电,性能,多巴胺。
电化学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舒远,郭鹏,魏菁,柯培玲,汪爱英[1](2019)在《多孔碳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及其超声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巴胺浓度检测对于神经生理学、相关药物控制及疾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电化学手段是一种能够实现DA的快速有效检测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DA的检测效果,常采用石墨烯、金属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对电极进行修饰。而多巴胺易氧化,自聚合后附着在电极表面,使电极检测性能下降。由于上述纳米修饰电极多采用滴涂法制备,纳米材料和电极之间存在结合力差的问题,对电极清洁的同时也会对造成电极结构破坏,从而降低检测效果。多孔碳材料具有导电性好、化学惰性和比表面积大的特点,其叁维骨架结构具有一定的机械稳定性,是良好的电极材料。本文以PET无纺布为模板的块体多孔碳制备电极,对多巴胺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线性范围为0.8-400μM,检测限低达0.2μM。并且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过超声清洗可清除多巴胺污染物,实现电极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张逍博,陈义川,孟琦,何永才,肖悦悦[2](2019)在《原位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光照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到25.2%,这归因于钙钛矿材料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10 cm2/V*S),高的光吸收系数(10-5 cm-2),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约1 um)等优点。同时接近市场化晶硅光伏电池的效率,以及制备方式简单,使得PSCs已经在光电转换和利用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其吸收层材料的本征不稳定性和器件的运行不稳定性严重地制约着PSCs的商业化推进。诸多课题组针对该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二维钙钛矿(2D-PVK)相对于传统的叁维钙钛矿(3D-PVK)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湿度稳定性,因此引入2D-PVK修饰3D-PVK被认为是提升PSCs整体稳定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然其载流子传输各项异性限制了纯2D-PVK的光电转换效率,如何解决PSCs稳定性的同时兼顾高效率成为了时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在传统3D-PVK上沉积苯乙胺碘盐形成3D/2D-PVK器件,来研究光照条件下两种器件的电化学阻抗谱的实时变化。如图(1)所示,从原位的电化学阻抗谱结果中可以观察到1)3D/2D PSCs相对于3D PSCs离子迁移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3D/2D PSCs的传输电阻衰退明显的低于3D PSCs,这意味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钙钛矿分解模式。总之,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2D-PVK修饰层抑制离子迁移的机理,推进高效稳定的PSCs商业化进程。(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李婧霞,赵煜娟,金玉红,吕志,徐涛[3](2019)在《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与热稳定性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面临着成本和安全稳定性挑战,为了降低成本,提高NCA的电化学与热稳定性能,加入Li Mn_2O_4(LMO)和LiFePO_4(LFP)制备成混合正极材料LMO/LFP/NCA。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电化学性能,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 C)测试了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简单物理混合后,NCA颗粒形貌保持完整,小颗粒的LMO和LFP材料均匀地分散在NCA二次颗粒表面和NCA颗粒之间的空隙中。所制备的混合正极材料LMO/LFP/NCA在45℃下循环50圈容量保持率为81.2%,明显优于单组分NCA材料(70.3%),热稳定性提高了16℃。说明LMO和LFP的加入,可以改善NCA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与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侯冰雪,崔旭梅,陈云贵[4](2019)在《聚丙烯酸对钒电池正极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热稳定性试验、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酸(PAA)对全钒氧化还原流电池(VRFB)正极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A添加剂可以提高V(V)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少量的PAA添加剂对电解液电化学性能影响不大,仅能轻微地提高正极电解液的电化学性能和VRFB的能量效率。此外,以PAA添加量为3%的正极电解液组装电池,该电池在50℃时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循环性能,其充电容量保持率高于没有添加PAA的电池。(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刘丽露,吴凡,李泓,陈立泉[5](2019)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固态化在大幅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可兼具高能量和高功率密度,在电动车、国防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在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3种固态电解质体系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由于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较好的机械延展性以及与电极良好的界面接触等优点,成为最具潜力的技术方向。然而其空气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后者直接限制了其在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中的应用。通过从实验及理论计算两方面总结归纳了迄今为止关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现有提升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的实验思路和理论结果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费蒙飞[6](2019)在《高稳定性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析氧及检测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设计高稳定性析氧及检测电极材料出发,首先以兼具性能优越与价格便宜的镍作为新型高性能析氧电极材料构建的基础材料,深入研究了在镍材料基础上,通过结构设计以及与其他材料结合的方式,增加催化剂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的规律,阐述了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对析氧催化剂稳定性提高与析氧性能提高的作用机制。其次在此结构设计及性能提高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应用在电化学检测材料的构建,通过酶与凝胶及电子介体材料结合,使材料检测性能及稳定性能提高,有望实现工厂化生产应用。本论文首先使用水热法合成镍铁双金属纳米花,其次在纳米花基础上掺杂入氮磷杂原子,形成NP-NiFe_2O_4催化剂。进一步通过超声法在NP-NiFe_2O_4催化剂外部包裹一层单壁碳纳米管(SWNTs),制备出析氧催化剂NP-NiFe_2O_4/SWNTs。结合多种表征手段确认了多孔纳米花结构的形成,氮磷杂原子的成功掺杂和碳纳米管的成功包裹。多孔纳米花结构降低传质阻力,氮磷杂原子的掺杂增加活性位点,碳纳米管的包裹增加材料导电性和比表面积。该复合催化剂NP-NiFe_2O_4/SWNTs在10 mA cm~(-2)时获得过电势为247 mV,塔菲尔斜率为83.6 mV dec~(-1),并且在1000个循环伏安扫描后催化性能无明显下降。由于上述工作中催化剂合成中所用材料多数难以得到或易造成污染,且合成方法复杂耗时,因此本工作对上述工作加以改进。在金属镍的基础上,选用绿色无污染的漆酶作为结合材料,以原位合成的方式将金属镍与漆酶结合,制备了Laccase-Ni_3(PO_4)_2·8H_2O这种无机盐离子-蛋白结构的催化剂。通过EDX mapping确定了金属镍的分布,通过激光共聚焦确定了漆酶的分布。并进一步通过电化学表征证明复合物催化性能比已报道的漆酶复合催化剂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为构建新型催化剂提供思路。基于以上稳定电化学材料的构建思路,进一步提高酶材料稳定性,并将其应用于葡萄糖检测,有望实现该高稳定性酶电极的工厂化生产及实际应用。在葡萄糖氧化酶基础上,选择加入铁氰化钾(K_3[Fe(CN)_6])及聚氧化乙烯(PEO),制备了凝胶状电极材料K_3[Fe(CN)_6]-GO_X。通过电化学检测及激光共聚焦确定材料形貌及葡萄糖氧化酶的分布。并进一步通过电化学检测证明其高效稳定的电化学检测性能。同时该合成方法也可应用于谷氨酸等其他材料高效稳定检测。(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姚纪政[7](2019)在《2205双相不锈钢钝化膜微区电化学行为及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相不锈钢表面存在一层致密的钝化膜,从而具有优良的耐蚀性。然而,由于铁素体(α)与奥氏体(γ)的存在,使得双相不锈钢的钝化膜与单相不锈钢的钝化膜存在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双相不锈钢以及α与Y单相钝化膜结构组成、生长过程和稳定性,可为新耐蚀钢种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Mott-Schottky等电化学与光电化学方法结合液相原子力显微镜、角分辨X射线光电子技术和俄歇电子能谱深度分析研究了双相不锈钢以及α与γ单相钝化膜的生长过程、半导体特征、微区电化学反应和成分差异。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钝化膜的电子结构主要受Fe元素氧化溶解控制,半导体特征主要由Fe和Cr元素选择溶解过程决定,而钝化膜的耐蚀性主要由钝化膜中的元素分布决定。使用交流电化学阻抗测试并利用点缺陷(PDM)模型拟合分析,结合多种氢表征手段系统的研究了氢原子对双相不锈钢钝化膜稳定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氢原子降低了双相不锈钢钝化膜的稳定性,提高了点蚀敏感性。在α相上产生存在微裂纹的水滴状或针状的鼓泡,在γ相内发生氢致马氏体相变,α-马氏体相变导致剪切裂纹,ε-马氏体相变导致平行裂纹。并阐明了用以区分两种影响的临界充氢条件和临界氢浓度。将Devanthan-Stachurski双电解池与高压釜结合,模拟深海环境氢渗透过程。基于Fick第二定律并考虑可逆氢陷阱影响因素,计算了氢扩散、捕获速率和氢逃逸速率等参数。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研究了不同压力场下氢陷阱对氢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水压力主要影响氢陷阱的作用,导致氢陷阱中氢浓度上升,氢表观扩散系数下降,可知在深海条件下,双相不锈钢的氢脆敏感性升高。(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5-31)
杜月秀,刘崇武,姚思澄,张健康,刘宇[8](2019)在《高稳定性锌复合负极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金属锌表面采用原位流延的方式制备高稳定性氧化铝-锌复合负极,是一种具有骨架结构和更大比表面积的叁维电极。这种结构可以分散锌沉积/溶解时的电流密度,抑制枝晶生长。采用该复合负极组装对称电池稳定循环500h,过电势仅为19 mV。该复合负极与锰酸锂正极组装的全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经过200次循环后未发生短路,比容量平稳保持在81 mAh/g,容量保持率为99.85%。(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宁俊翔,史培阳,姜茂发[9](2019)在《Ce元素掺杂对纳米Fe_2O_3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铁耐腐蚀涂层凭借其优异的覆盖力、着色力和稳定的化学性能,备受船舶、汽车和电力设施等领域的重视。随着涂层行业的发展,人们对金属表面水性涂层材料的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组分纳米氧化铁无法满足耐腐蚀性涂层的需要。为了提高氧化铁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本文尝试将氧化铁的固有性能与稀土元素的强电化学稳定性进行有机结合,以获取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氧化铁材料。采用水热法工艺制备出具有规则多边形结构的Ce掺杂纳米α-Fe203,该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电化学稳定性。研究表明,当Ce~(4+)掺杂到α-Fe_2O_3晶格中,在不改变α-Fe_2O_3原有组成条件下使α-Fe_2O_3晶格膨胀,从而起到抑制晶粒生长和增强颗粒分散性的作用。Ce元素掺杂可以缩短α-Fe_2O_3晶体中的Fe-O键长,增大键能,使Fe-O伸缩振动峰发生蓝移,促进α-Fe2O_3颗粒表面钝化,从而改善了α-Fe_2O_3晶体的电化学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宋明可,刘迅林,谢先茂,邓磊,汤剑锋[10](2019)在《表面Au修饰Pt纳米晶体电化学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表面未/金修饰的截角八面体铂纳米粒子的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溶解电位计算结果表明:纯Pt纳米粒子的表面棱边位置配位高度不饱和,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对于Pt_(177)Au_(24)、Pt_(141)Au_(60)和Pt_(135)Au_(66)叁个表面金修饰的纳米粒子,发现Pt_(135)Au_(66)纳米粒子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且对其平整表面活性位点的催化性能没有影响。这些结果意味着以痕量Au表面掺杂提高Pt纳米粒子的电化学稳定性是可行的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电化学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已突破到25.2%,这归因于钙钛矿材料优异的载流子迁移率(10 cm2/V*S),高的光吸收系数(10-5 cm-2),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约1 um)等优点。同时接近市场化晶硅光伏电池的效率,以及制备方式简单,使得PSCs已经在光电转换和利用方面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其吸收层材料的本征不稳定性和器件的运行不稳定性严重地制约着PSCs的商业化推进。诸多课题组针对该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二维钙钛矿(2D-PVK)相对于传统的叁维钙钛矿(3D-PVK)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湿度稳定性,因此引入2D-PVK修饰3D-PVK被认为是提升PSCs整体稳定性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然其载流子传输各项异性限制了纯2D-PVK的光电转换效率,如何解决PSCs稳定性的同时兼顾高效率成为了时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在传统3D-PVK上沉积苯乙胺碘盐形成3D/2D-PVK器件,来研究光照条件下两种器件的电化学阻抗谱的实时变化。如图(1)所示,从原位的电化学阻抗谱结果中可以观察到1)3D/2D PSCs相对于3D PSCs离子迁移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3D/2D PSCs的传输电阻衰退明显的低于3D PSCs,这意味着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钙钛矿分解模式。总之,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2D-PVK修饰层抑制离子迁移的机理,推进高效稳定的PSCs商业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化学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舒远,郭鹏,魏菁,柯培玲,汪爱英.多孔碳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及其超声稳定性研究[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2].张逍博,陈义川,孟琦,何永才,肖悦悦.原位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光照对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影响[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3].李婧霞,赵煜娟,金玉红,吕志,徐涛.LiNi_(0.8)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的电化学与热稳定性改善[J].电源技术.2019
[4].侯冰雪,崔旭梅,陈云贵.聚丙烯酸对钒电池正极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5].刘丽露,吴凡,李泓,陈立泉.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化学稳定性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9
[6].费蒙飞.高稳定性复合材料在电化学析氧及检测的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9
[7].姚纪政.2205双相不锈钢钝化膜微区电化学行为及稳定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8].杜月秀,刘崇武,姚思澄,张健康,刘宇.高稳定性锌复合负极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19
[9].宁俊翔,史培阳,姜茂发.Ce元素掺杂对纳米Fe_2O_3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10].宋明可,刘迅林,谢先茂,邓磊,汤剑锋.表面Au修饰Pt纳米晶体电化学稳定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