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包括传感器电路、杂讯过滤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传感器电路与杂讯过滤电路电连接,所述杂讯过滤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电路可以通过电阻器R1的电阻值来对产品控制距离远近,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可以对外部杂讯过虑,以免对本模块产生相互干扰作用,从而使两个以上产品能在近距使用不产生干扰,三极管Q2为光敏三极管,其与电阻器R6和电容C10组成可以在光线不够时自动工作,白天不工作,使产品更节能,更环保,芯片U1设计成4层线路,对PCB尺寸更小,在线中并设有开关,可控制光敏三极体在白天或黑夜光感环境下工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包括传感器电路、杂讯过滤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路与杂讯过滤电路电连接,所述杂讯过滤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包括传感器电路、杂讯过滤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路与杂讯过滤电路电连接,所述杂讯过滤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传感器电路主要由电阻器R1、电阻器R2、电阻器R3、三极管Q1、电感L1、电容C4和电容C5组成,所述电阻器R1与三极管Q1连接,三极管Q1与电感L1串联,电感L1与电阻器R3串联,电阻器R3与电容C5串联,所述电容C4与电阻器R2并联,所述电阻器R2与串联后的电阻器R3和电容C5并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讯过滤电路主要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组成,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所述电容C2与电容C3并联,传感器电路与并联后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电容C6与并联后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所述电容C6接地,所述传感器电路连接电容C7,电容C7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主要由电阻器R4、电阻器R5、电容C8、电容C9、芯片U1、电阻器R6、电容C10,电阻器R7、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器R4与杂讯过滤电路连接,所述电阻器R4与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器R5与电容C8并联,所述并联后的电阻器R5和电容C8与电阻器R4串联,并接入芯片U1的2号引脚,所述电容C9与并联后的电阻器R5和电容C8串联,并接入芯片U1的1号引脚,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杂讯过滤电路连接,所述芯片U1的7号引脚接入电源电路,且与二极管D1串联,所述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串联,所述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串联,所述二极管D3与三极管Q3串联,所述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阻器R6串联,电阻器R6与电容C10串联,电容C10接地,所述芯片U1的6号引脚与电容C10连接,所述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阻器R7串联,电阻器R7与三极管Q2连接,三极管Q2接地,芯片U1的4号引脚与三极管Q2串联,芯片U15号引脚与三极管Q3串联,三极管Q3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1的1号引脚为OP2i,芯片U1的2号引脚为OPLo,芯片U1的3号引脚为OPLi,芯片U1的4号引脚为VC,芯片U1的5号引脚为Vout,芯片U1的6号引脚为TD,芯片U1的7号引脚为VCC,芯片U1的8号引脚为GVCC。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感应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模块电路。
背景技术
天线是一种变换器,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变换成在无界媒介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感应天线容易受到外部通讯的干扰,使得操作失控,且信号只有一种输出方式,且不能控制工作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具有的抗干扰、信号输出方式多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包括传感器电路、杂讯过滤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所述传感器电路与杂讯过滤电路电连接,所述杂讯过滤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传感器电路主要由电阻器R1、电阻器 R2、电阻器R3、三极管Q1、电感L1、电容C4和电容C5组成,所述电阻器 R1与三极管Q1连接,三极管Q1与电感L1串联,电感L1与电阻器R3串联,电阻器R3与电容C5串联,所述电容C4与电阻器R2并联,所述电阻器R2与串联后的电阻器R3和电容C5并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杂讯过滤电路主要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组成,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所述电容 C2与电容C3并联,传感器电路与并联后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电容C6与并联后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所述电容C6接地,所述传感器电路连接电容C7,电容C7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输出电路主要由电阻器R4、电阻器R5、电容C8、电容C9、芯片U1、电阻器R6、电容C10,电阻器R7、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所述电阻器R4 与杂讯过滤电路连接,所述电阻器R4与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所述电阻器R5与电容C8并联,所述并联后的电阻器R5和电容C8与电阻器R4串联,并接入芯片U1的2号引脚,所述电容C9与并联后的电阻器R5和电容C8串联,并接入芯片U1的1号引脚,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杂讯过滤电路连接,所述芯片U1的7号引脚接入电源电路,且与二极管D1串联,所述二极管D1 与二极管D2串联,所述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串联,所述二极管D3与三极管Q3串联,所述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阻器R6串联,电阻器R6与电容C10 串联,电容C10接地,所述芯片U1的6号引脚与电容C10连接,所述芯片U1 的8号引脚与电阻器R7串联,电阻器R7与三极管Q2连接,三极管Q2接地,芯片U1的4号引脚与三极管Q2串联,芯片U15号引脚与三极管Q3串联,三极管Q3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芯片U1的1号引脚为OP2i,芯片 U1的2号引脚为OPLo,芯片U1的3号引脚为OPLi,芯片U1的4号引脚为 VC,芯片U1的5号引脚为Vout,芯片U1的6号引脚为TD,芯片U1的7号引脚为VCC,芯片U1的8号引脚为GVCC。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电路可以通过电阻器R1的电阻值来对产品控制距离远近,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可以对外部杂讯过虑,以免对本模块产生相互干扰作用,从而使两个以上产品能在近距使用不产生干扰,三极管Q2为光敏三极管,其与电阻器R6和电容C10组成可以在光线不够时自动工作,白天不工作,使产品更节能,更环保,芯片U1设计成4层线路,对PCB 尺寸更小,在线中并设有开关,可控制光敏三极体在白天或黑暗时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传感器电路;2、杂讯过滤电路;3、信号输出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感应模块电路,包括传感器电路、杂讯过滤电路和信号输出电路,传感器电路与杂讯过滤电路电连接,杂讯过滤电路与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信号输出电路与电源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传感器电路主要由电阻器R1、电阻器R2、电阻器R3、三极管 Q1、电感L1、电容C4和电容C5组成,电阻器R1与三极管Q1连接,三极管 Q1与电感L1串联,电感L1与电阻器R3串联,电阻器R3与电容C5串联,电容C4与电阻器R2并联,电阻器R2与串联后的电阻器R3和电容C5并联。
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的型号为IRF1405;电阻器R1、电阻器R2和电阻器R3均为JIAYI\/佳益官方旗舰店销售的电阻器,其中电阻器R1为100K,电阻器R2为47K,电阻器R3为1K;电容C4和电容C5均为选用东莞市速迎电子有限公司销售的安规电容,其中电容C4为100pF,电容C5为10nF,传感器电路可以通过电阻器R1的电阻值来对产品控制距离远近。
进一步地,杂讯过滤电路主要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组成,电容C1与电容C2并联,电容C2与电容C3并联,传感器电路与并联后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电容C6与并联后的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串联,电容C6接地,传感器电路连接电容C7,电容C7与信号输出电路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均选用汕头市吉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电容,其中电容C1、电容C2和容C3为100nF,电容C6和电容C7为10nF,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6和电容C7 可以对外部杂讯过虑,以免对本模块产生相互干扰作用,从而使两个以上产品能在近距使用不产生干扰。
进一步地,信号输出电路主要由电阻器R4、电阻器R5、电容C8、电容 C9、芯片U1、电阻器R6、电容C10,电阻器R7、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电阻器R4与杂讯过滤电路连接,电阻器R4 与芯片U1的3号引脚连接,电阻器R5与电容C8并联,并联后的电阻器R5 和电容C8与电阻器R4串联,并接入芯片U1的2号引脚,电容C9与并联后的电阻器R5和电容C8串联,并接入芯片U1的1号引脚,芯片U1的8号引脚与杂讯过滤电路连接,芯片U1的7号引脚接入电源电路,且与二极管D1 串联,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串联,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串联,二极管D3 与三极管Q3串联,芯片U1的8号引脚与电阻器R6串联,电阻器R6与电容 C10串联,电容C10接地,芯片U1的6号引脚与电容C10连接,芯片U1的8 号引脚与电阻器R7串联,电阻器R7与三极管Q2连接,三极管Q2接地,芯片U1的4号引脚与三极管Q2串联,芯片U15号引脚与三极管Q3串联,三极管Q3接地。
本实施例中电容C8、电容C9和容C10均用东莞市速迎电子有限公司销售的0.82uf\/310V安规电容;电阻器R4、电阻器R5、电阻器R6、电阻器R7均为JIAYI\/佳益官方旗舰店销售的电阻器,其中电阻器R4为10K,电阻器R5 为1M,电阻器R6和电阻器R7为200K;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均选用深圳市芯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的SR260型二极管;三极管Q2的型号为NPN-PHOTO;三极管Q3的型号为2N15;三极管Q2为光敏三极管,其与电阻器R6和电容C10组成可以在光线不够时自动工作,白天不工作,使产品更节能,更环保。
进一步地,芯片U1的1号引脚为OP2i,芯片U1的2号引脚为OPLo,芯片U1的3号引脚为OPLi,芯片U1的4号引脚为VC,芯片U1的5号引脚为 Vout,芯片U1的6号引脚为TD,芯片U1的7号引脚为VCC,芯片U1的8号引脚为GVCC。
本实用新型中的采用芯片U1,芯片U1设计成4层线路,对PCB尺寸更小,在线中并设有开关,可控制光敏三极体在白天或黑暗时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1064.6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748510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H03H7/01
专利分类号:H03H7/01;H03K17/795;H01Q1/52
范畴分类:38K;
申请人:深圳市深创辉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深创辉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水库路中熙ECO国际1403
发明人:彭苏慧
第一发明人:彭苏慧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深创辉电子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兵;饶盛添
代理机构:4443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道勤知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