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语论文_高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目的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目的,汉语,环境,语境,学习者,能力,教学设计。

目的语论文文献综述

高莹[1](2019)在《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协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人类文明交流的工具,是文化进步的象征。在如今这个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追求文化多元性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的目标,因为只有足够强大的文化内涵才能够使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了解其他文化的途径就是先了解他们的语言,我国在培养学生多元化文化学习的道路上已经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在对外语的教学上也不断开创新的模式。而如何平衡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成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协调发展展开分析。(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0期)

王敏[2](2019)在《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王初明"补缺假说"和Van Dijk"语境模型"理论,借鉴二语习得互动整合模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计并实践基于主题模拟语境下互动整合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目的语"语境模型",取代母语语境补缺,提升语言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日志分析、口语和书面语成果分析等实证研究方式,证实"语境模型"构建对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期刊2019年02期)

杨艺妍[3](2019)在《西安高校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想要习得一门语言除了通过正规学习的途径——在课堂学习,在课堂上主要学习学习目的语的规则和基本知识等。还有一种途径是自然习得,这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学会更地道的表达、把握语言中的文化知识等。在自然习得中,充分利用语言环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习的效率。基于各种原因,现在来华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在西安,来自中亚国家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哈萨克斯坦的学生很多,但是他们对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却并不乐观。本文希望通过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本文一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综述;第叁部分是对留学生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进行;第四部分具体阐述了影响留学生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第五部分分别针对学生、教师、教学单位给出了一些建议;第六部分结语则总结了全文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戴慧中[4](2019)在《目的语环境下的“双师双教”汉语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往来日益紧密,汉语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云南省部分边境州市借助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周边国家的学生前来就读。目前有超过700名老挝籍学生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汉语班学习汉语。该老挝籍汉语班在一年级期间采用“双师双教”汉语教学模式进行汉语教学,由汉语教师与翻译教师共同合作,按照不同的角色与分工,为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在同一课堂中对同一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模式包括了课前准备、课中配合以及课后合作叁个主要部分。本文以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老挝籍汉语班的汉语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了解该校汉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课堂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双师双教”汉语教学模式进行调查与分析,梳理“双师双教”汉语教学模式在课前准备、课中配合与课后合作的关键步骤与实施流程,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呈现了“双师双教”的课中配合。多方面归纳总结模式的特点,基于调查与分析结果,提炼模式的构成要素。通过分析在目的语环境下实施“双师双教”汉语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可能存在的问题,综合模式的环境定位,多角度提出实施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雷晓春[5](2019)在《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课外阅读资源的使用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中国得天独厚的汉语习得环境。研究已经证明,目的语环境对留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直接的影响,那么对读写能力呢?留学生在中国学习,除了可以在学校所开设课程中学习汉语之外,还可以在课外进行汉语阅读,汉语课外阅读也是留学生增加汉语词汇量、巩固语法、了解中国文化、增加背景知识和发展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留学生身处目的语环境,应该充分发现和利用目的语环境中可以提高自身听说读写能力的资源和优势。在中国,留学生在课外可以阅读的汉语资源有哪些?留学生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情况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克服?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课外阅读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基于相关的阅读理论,对调查所得结果进行了较为客观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并试图找出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原因,再结合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认识,为留学生的汉语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提出较为可行的建议和策略,希望对留学生汉语课外阅读资源的利用率和汉语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5-25)

赵树杰[6](2019)在《目的语环境下对泰汉语中级综合课《吃在中国》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Ⅰ》(第二版)第十一课《吃在中国》为研究教材,以泰国留学生为教学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设计。笔者首先通过课堂观察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了解到学校的教学状况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然后以汉语综合课研究成果、教学设计理论成果和教学原则为研究基础进行教学设计研究;最后依据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教学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相关要素的分析试着设计出一套合理的《吃在中国》教学方案。本文旨在为目的语环境下对泰汉语中级综合课教学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为教泰国留学生的教师提供有益参考。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汉语综合课研究现状和教学设计研究现状。第二章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的依据。本章首先对汉语中级综合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总结,详细介绍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然后对秉承的教学原则进行详细阐述。教学原则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精讲多练原则、巩固性原则、交际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最后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材和课型进行分析。第叁章《吃在中国》教学设计方案。介绍了教学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依据课前对各种要素的分析设计教学流程。该课共分为四讲(7个课时),每讲都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为教学工作做准备。第四章评估与反思。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四大方面进行评估。从讲练方式、课堂管理、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为目的语环境下对泰汉语中级综合课教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20)

吴昀[7](2019)在《目的语环境下汉语零基础儿童一对一综合课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来华学习汉语的外籍人员数量的增加,一对一综合课教学渐渐在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显现出了突出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员选择了这种汉语学习形式。因此,加强对该教学形式的研究便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关于一对一综合课教学的研究大多围绕成人学习者展开,而关于汉语零基础儿童的这方面研究则非常少,仍处于起步阶段。于是,如何设计一份专门针对汉语零基础儿童的一对一综合课教学方案,就成了本文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教学实践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先对一对一教学的理论、实践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选择一对一综合课教学设计作为切入点。接着对教学对象的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汉语零基础儿童可塑性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能力有限、自律性较差等学习特点;并且从课外和课内两个角度对教学环境进行了说明,分析了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的优势和不足。然后,通过结合汉语零基础儿童的学习特点以及一对一综合课教学的特点,以自编教材中《你喜欢吃苹果吗》一课为例,完成了相关教学设计。最后,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两方面对本次教学设计进行了评价,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本文通过对教学设计的最终实施、评价、反思得出结论:做出一份适合汉语零基础儿童的一对一综合课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对学习者进行准确的分析,充分考虑汉语零基础儿童的特点,要尤其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所输入知识的可理解性;再者,从方法的选择上来说,比较适合使用情景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最后,从设计原则上来说,应该遵循针对性原则、趣味性原则、讲练结合、注重重复原则、师生互动原则、整体性原则,并且要重点突出其中的针对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和整体性原则。(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期刊2019-05-20)

励媛媛[8](2019)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词切分表现与阅读能力的关系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的书写系统与其他拼音文字的书写系统的一大不同点就在于汉字没有明显的词间空格,因此汉语学习者在阅读时常常会遇到词切分的难题。本实验研究使用Superlab心理实验软件编写程序,采用2(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阶段:中级或高级)X2(文本词切分难度:高或低)的被试间实验设计,通过收集非目的语环境下学习者的词汇量、阅读理解成绩、阅读时长、书面和口语词切分数据,对词切分表现与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汉语学习者的词切分表现与阅读能力呈现显着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中级阶段学习者与词切分难度较低的文本中更强;学习阶段、词切分难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学习者的词切分表现和阅读理解成绩均有影响,高级阶段学习者在词切分难度大的文本中有更优秀的阅读理解成绩与词切分表现,中级阶段学习者受词切分难度因素影响较大。本研究率先以实验方法直接探究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的词切分表现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填补了这一块的实证空白,并以学习者的词汇量水平检验学习阶段分类的合理性。结合实际词切分表现,本研究在已有模型中补充学习阶段(词汇量储备)、词汇熟悉度、文化背景知识储备等个体因素,初步构建了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词切分与识别模型。(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3)

马诗雯[9](2019)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角度出发,考察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发展情况。本文的研究问题为:1.六名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的发展轨迹如何?是否存在规律及动态发展模式?2.六名非目的语环境下的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口语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是否存在动态变化模式?通过观察六名意大利汉语学习者九个月内的口语发展趋势,得出结论:首先,大部分汉语学习者在语音准确度方面均取得了进步,该结果也证明,语音准确度是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口语发展的首要关注点;其次,初始值对动态系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外,不同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性,差异性体现了个案研究的必要性。笔者根据六人口语能力发展轨迹归纳总结出汉语学习者的五种动态发展模式:近直线型发展轨迹模式;曲折上升型发展轨迹模式;曲折下降型发展轨迹模式;波峰/波谷型发展轨迹模式;复合型发展轨迹模式。这五种动态发展模式体现了动态系统理论中的变化特征,即动态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其中,前四种模式呈现了动态稳定性,而模式五则呈现了两种变化特征。六位学习者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口语水平的发展,竞争关系与支撑关系可能会随之产生变化。本研究根据复杂度、准确度与流利度间动态的变化关系总结出叁种模式:零变化型模式、规则变化型模式以及不规则变化型模式。(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0)

龚恺悦[10](2019)在《目的语环境对英语母语者习得请求策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二语学习者选择去海外留学,目的语环境对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利用目的语环境,有效提高语言能力,是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提高语用能力,能够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地运用二语进行交际,是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目标。请求策略作为日常交流中常见的语用策略,是学习者迫切需要掌握的语用能力。本研究关注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请求策略的习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细化目的语环境的诸多要素(居住时长、教学指导、语言接触和使用等),来探讨目的语环境对学习者请求策略习得的影响,帮助来华留学生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习得汉语,为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教学指导。结果发现,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汉语,其请求策略相较于外语环境中的学习者有更接近汉语母语者的趋势。另外,对于同处于目的语环境中的学习者,通过其请求策略所表现出的语用能力也有较大的个体差别。调查与访谈研究表明汉语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的居住时长,与汉语母语者的具体交流活动:课外书籍与影视作品;课堂讲解与及时操练;学习态度等,都可以成为影响学习者在目的语环境中习得请求策略的具体因素。本文针对研究结果对教师课堂语用教学和汉语学习者学习习惯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目的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王初明"补缺假说"和Van Dijk"语境模型"理论,借鉴二语习得互动整合模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设计并实践基于主题模拟语境下互动整合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目的语"语境模型",取代母语语境补缺,提升语言能力。通过问卷调查、日志分析、口语和书面语成果分析等实证研究方式,证实"语境模型"构建对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的语论文参考文献

[1].高莹.外语教学中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协调发展[J].校园英语.2019

[2].王敏.二语习得者目的语“语境模型”构建实证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9

[3].杨艺妍.西安高校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目的语环境利用情况探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4].戴慧中.目的语环境下的“双师双教”汉语教学模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5].雷晓春.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课外阅读资源的使用及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赵树杰.目的语环境下对泰汉语中级综合课《吃在中国》教学设计[D].安阳师范学院.2019

[7].吴昀.目的语环境下汉语零基础儿童一对一综合课教学设计[D].安阳师范学院.2019

[8].励媛媛.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词切分表现与阅读能力的关系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9].马诗雯.非目的语环境下中高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10].龚恺悦.目的语环境对英语母语者习得请求策略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小句系统网络的纯理功能体现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程序使成动词过渡语与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图1 第叁阶段的组织协作作为手段,是以~#...中介语与母语、目的语的关系

标签:;  ;  ;  ;  ;  ;  ;  

目的语论文_高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