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矿业城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景观连通性,土地利用变化,规划治理区,矿山镇
矿业城镇论文文献综述
熊斌彬,张建军,李宝群,魏聪礼,程明芳[1](2018)在《人类强扰动活动对矿业城镇景观连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活动改变了矿业城市的景观格局状况,并对其生态格局及景观连通性有很大的影响。以河北省武安市矿业开采密集区矿山镇为例,采用整体连通性指数(integral index of connectivity,简称IIC)和可能连通性指数(probability of connectivity,简称PC)比较分析1996、2005、2014年的人类强扰动活动对矿山镇景观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来,矿山镇的土地利用变化和采矿活动加剧了对景观连通性的破坏;矿山镇及其规划治理区的整体连通性指数和可能连通性指数在2005年较高,在2014年最低,且规划治理区连通性指数低于矿山镇的连通性指数。虽然2005年之后矿山镇一直进行土地复垦相关工作,但后期城市化水平及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复垦工作带来的积极效应,总体上再次呈现恶化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2期)
唐贤衡[2](2014)在《政府对矿业城镇可持续发展作用探析——以湖南S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矿业城镇湖南S镇为例,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负担沉重、地矿关系复杂和利益外流致经济发展危机重重等困境。矿业城镇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地方政府"内化起跳"功能的爆发,需要改革"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破除依赖思想,重视公众力量,理顺政企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期刊2014年08期)
余翰武,吴越[3](2014)在《“灰色用地”理念在矿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业城镇在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多种变数,存在多种不确定性,这需要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来适应。本文以"灰色用地"在湘潭市鹤岭镇总体规划中的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灰色用地"在矿业城镇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和应用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余翰武,吴越[4](2013)在《“灰色用地”理念在矿业城镇规划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业城镇在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多种变数,存在多种不确定性,这需要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来适应。本文通过分析灰色用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灰色用地规划中的土地性质和功能关系对矿业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期刊2013-11-16)
Wanli,Wu[5](2013)在《矿业城镇废弃地旅游开发中的生态重建:北美的生态重建理念和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18至19世纪的工业革命,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洲地区造就了一批矿业城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出现了大量矿业废弃地,从而导致了这些资源枯竭型矿区城镇区域环境的污染和自然景观的干扰、矿山地质灾害(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3年05期)
帅红,李景保[6](2010)在《南方小型矿业城镇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湖南省桂阳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析桂阳县土地利用现状入手,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等状况,选取对区域土地利用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水环境、土壤侵蚀和生境等因素进行单因子生态敏感性分析,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多因子加权求和模型,对桂阳县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按生态敏感性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敏感区、生态弱敏感区和生态不敏感区。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敏感区和弱敏感区各占研究区的28.7﹪和41.6﹪,说明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总体上较高,生态风险较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桂阳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议,为其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热带地理》期刊2010年03期)
刘瑛,杨丹青,杨晓晖[7](2009)在《煤矿开采对矿业城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煤矿开采前各类生态足迹和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2007年研究区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1.76359hm2,而实际生态承载力供给面积为1.55631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20728 hm2,表明研究区人类对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然后根据矿区开发强度及类比同类矿区,在矿区开发对土地利用及人口变化的影响进行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时期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果显示:煤炭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随着生态修复措施的采取这种负面影响会逐渐降低。如果合理利用煤炭开采所建立的生态补偿机制,在煤炭开采后期,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会显着提高,甚至高于煤炭开采前的区域承载力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判断区域生态对矿区开发的承载与否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09年09期)
李俊梅[8](2008)在《矿业城镇地域特征对其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时期以来,矿业城镇对保证国家建设、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城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一般城镇的集聚、带动、辐射功能,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同时,又有对矿产资源的严重依赖性,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恶化、基础设施滞后、城镇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制约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独特的城镇性质,使矿业城镇在客观上具有双重功能,既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一面,形成矿业城镇特有的地域特征;又体现出与一般城镇相同的一面,形成矿业城镇各异的地域特征。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矿业城镇进行了产业结构转型与城镇发展建设,并不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道路。实践表明,城市公共空间对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塑造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同步发展均起到积极意义。因此,面对自身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矿业城镇加强了公共空间的建设。但由于独特的城镇性质与地域特征、且缺乏相关研究资料,使矿业城镇公共空间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河北省峰峰矿区通过利用地域特征进行公共空间设计,使其公共空间得到快速、有效的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矿业城镇的各种地域特征及其对公共空间造成的影响。其次以峰峰矿区作为实例研究,分析了它的各种地域特征及其对公共空间造成的影响、提出的要求、形成的益处;并分析了峰峰矿区公共空间在体现地域特征方面的现状。试图通过与峰峰矿区的比较,提出适宜的矿业城镇公共空间地域特色设计原则、步骤与方法、及建立其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张振华,丁志平[9](2007)在《矿业城镇建设与合理用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矿业城镇建设及其人地矛盾问题,旨在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从事土地管理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以企盼寻求一条既加速发展矿业城镇建设步伐,又合理用地的战略。(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科学教研)》期刊2007年29期)
唐贤衡[10](2007)在《矿业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矿业资源型城镇作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的支持与指导。矿业城镇为建立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曾创下辉煌业绩;在提供基础原材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越来越多的矿业城镇濒临“矿竭城衰”的生存危机,这远非一个矿山企业、一个城市政府和一个区域所能承受的,需要国家从战略高度全面支持矿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作者选取典型矿业城镇——湖南常宁松柏镇(以有“世界铅都”之称的水口山有色集团公司为依托的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自己所感真实再现其现实生态困境,并从政府层面深入探讨矿业城镇生存困境成因、提出相应战略对策指导。从而对我国其他矿业城镇(特别是“青壮年期”矿业城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借鉴意义。综观国内外研究状况,从政府层面入手来关注矿业城镇发展的研究成果很少。基于此,作者尝试本题目的研究。全文由五个部分组成:在绪论中作者对矿业城市国内外研究状况加以描述并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作者着重对当前我国矿业城市基本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叁部分,作者通过对矿业城镇的实地考察,真实再现矿业城镇的生存困境;第四部分,作者从国家宏观政策及其管理体制层面对矿业城镇生存困境予以剖析;最后,作者从政府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阐述政府在矿业城镇发展中的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应对矿业城镇的发展给以战略选择指导,并实施相应的资金、产业和环境保护政策的扶持,建立矿业城市动态预警系统。从微观层面看,地方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为矿业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以真正实现矿业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矿业城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矿业城镇湖南S镇为例,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负担沉重、地矿关系复杂和利益外流致经济发展危机重重等困境。矿业城镇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资金扶持、产业扶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地方政府"内化起跳"功能的爆发,需要改革"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破除依赖思想,重视公众力量,理顺政企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矿业城镇论文参考文献
[1].熊斌彬,张建军,李宝群,魏聪礼,程明芳.人类强扰动活动对矿业城镇景观连通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2].唐贤衡.政府对矿业城镇可持续发展作用探析——以湖南S镇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4
[3].余翰武,吴越.“灰色用地”理念在矿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4
[4].余翰武,吴越.“灰色用地”理念在矿业城镇规划中的应用[C].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2013
[5].Wanli,Wu.矿业城镇废弃地旅游开发中的生态重建:北美的生态重建理念和实践[J].旅游学刊.2013
[6].帅红,李景保.南方小型矿业城镇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以湖南省桂阳县为例[J].热带地理.2010
[7].刘瑛,杨丹青,杨晓晖.煤矿开采对矿业城镇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
[8].李俊梅.矿业城镇地域特征对其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9].张振华,丁志平.矿业城镇建设与合理用地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10].唐贤衡.矿业城镇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