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整合论文_朱欣焰,刘凌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数据整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数据,空间,储量,地理,数据库,土地,林带。

空间数据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朱欣焰,刘凌佳[1](2018)在《一种用于空间数据整合的建筑物面实体对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用于空间数据整合的建筑物面实体对齐方法,可用来改善空间数据的位置精度。首先,采用基于最小外接矩形(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 MBR)组合优化算法的匹配方法识别整合数据之间的同名实体;然后,提出基于几何相似性的成对约束谱匹配算法检测1∶1、1∶N和M∶N同名实体之间的共轭点对;针对1∶N和M∶N匹配中不可避免存在弱对应点对和错误对应点对的问题,提出基于IGG1权重的最小二乘法来有效对齐同名实体。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对齐较高位置精度的基础测绘地图数据和较低位置精度的谷歌地图数据中,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检测存在复杂轮廓对应的1∶N和M∶N同名实体的共轭点对,而且可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效对齐,使同名实体的位置信息差异最小化。(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赵家瑶,李宏伟,邓圣乾,姜晶莉[2](2018)在《基于Web整合的地理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大量数据,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数据滥用的风险。多年来,学者们围绕数据质量开展了大量研究,却对数据可用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根据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数据可用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层析分析法与专家排序法的评价方法,并对交通道路数据及其对应的网络信息进行了整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基于Web集成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判断利用该数据进行分析后所得结果的可信度,为数据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8年08期)

邢小东,侯飞[3](2017)在《治理超限超载信息管理异构空间数据整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系统集成和数据中心模式是当前治理超限超载信息管理中解决内部异构空间数据库共享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异构空间数据库集成模式的分析,结合当前治理超限超载信息管理的异构空间数据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服务的分布式与数据中心相结合的混合空间数据集成方案来实现系统内部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和统一管理,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7年06期)

吴会环,顾锡莲,王显明[4](2017)在《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整合技术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青海省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整合更新工作实践,分析和阐述了利用计算机、GIS和数据库技术将省级储量空间数据库图形库与储量登记库属性库配套组合为一体的技术方法,整合后的矿产资源储量库数据结构更合理,信息量更丰富,并与相关矿政管理数据互联互通,将有效地为矿政管理及矿产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平台,对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青海国土经略》期刊2017年02期)

许雪玲[5](2014)在《福建生物防火林带空间数据整合与质检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基础数据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套统一的技术方案,并制定数据质量标准、确立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及人机结合的质量检查方法;进而使用ArcObject与Visual FoxPro语言编制数据质量批量检查的程序,提高数据质量检查的效率,应用于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数据的整合实践中。(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张维理[6](2014)在《海量空间数据提取、整合与制图表达方法概要》一文中研究指出海量空间数据提取、整合与制图表达方法是农业与环境科学、地学、制图学、信息科学及计算机科学多个学科方法融合形成的新方法,主要是通过数据模型设计和海量空间信息分析与制图表达流程设计,对农业与环境领域产生的海量、异源、异质、异构、异形信息进行有效的抽提、关联、分析与专题图制图表达。该方法可用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调查获得的海量观测数据、地图数据、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抽提与分析,从而能适应现代农业与环境研究主题中,研究区域尺度变大、对区域内信息精度要求提高、对系统内多要素进行量化表征的需求。依据笔者多年科研实践,本文介绍了这一方法的边界与内涵、应用范围、相关概念、基本思想与主要内容,为农业与环境领域的科研及管理人员了解和在今后采用这新的一方法提供参考。本方法作为一种大数据分析方法,可广泛用于土壤资源数量与质量评价、气候变化、作物适生性分析、环境质量演变、农业面源污染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治、抗旱防涝减灾等多专业领域,也可用于对土壤肥力、环境质量等要素进行精准化、定量化和可视化表达,使农民和相关行业技术人员更易于采用现代技术和公益性科研成果,并为国家实施农业与环境奖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海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核心是根据科学目标界定对海量空间信息的分类依据,并按照信息类型对异源空间信息进行赋码、抽提与表达。由于海量空间数据集数据结构的水平与垂直方向特征,在对海量空间信息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空间集四元表达式。利用四元表达式判定各异源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异同,以逻辑结构的归一化带动对实体库的抽提、整合与表达。在农业与环境科学研究范畴应用本方法时,易出现的问题是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科学目标的弱化以至迷失。因此不仅在进行海量空间信息分析之初需要准确界定科学及专业目标,分层次进行数据分析流程设计,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审视科学或专业目标的落实。农业与环境领域专业人员对数据分析科学目标理解最到位,应完成高层级分析流程设计,并按方法学规范编制流程设计文档。(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6期)

戴腾,张亮,陈清平,周原[7](2013)在《多源空间数据整合在“数字城市”中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数据源分析入手,剖析了多源空间数据整合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探讨了相关解决方案。从多源数据整理、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多源空间数据整合在"数字城市"中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3年03期)

张钦钦[8](2013)在《土地信息整合与空间数据挖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土地信息的来源和分类、特点、差异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土地信息整合的要求、目标和内容。在Mapgis、Arcgis、FME等软件的技术支撑下,研究了土地信息整合的各种方法,建立了基于Geo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土地信息集成框架和数据模型。对济阳县土地规划信息、农用地分等信息、土地整理信息、地类图斑信息、基本农田信息、基础地理要素、城市总体规划信息以及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数据加载之后,建立了济阳县土地信息整合数据库。在研究了空间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方法后,利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济阳县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进行空间数据挖掘。农用地方面,对2006-2012年济阳县农用地质量变化进行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方面的研究;建设用地方面,对1996-2010年济阳县建设用地扩张的时间和空间特征、驱动力进行数据挖掘;未利用地方面,对1996-2010年济阳县未利用地开发的数量和开发后的地类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有:(1)总结土地信息整合的内容。土地信息整合分为空间坐标系的整合、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整合、不同格式数据的整合、不同比例尺数据的整合、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整合;通过Mapgis、Arcgis以及FME等软件,明确土地信息整合的技术方法,并在Geo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土地信息集成的框架体系和数据模型;对济阳县土地信息进行数据整合之后,采用数据加载,最终建立了济阳县土地信息整合数据库。(2)对济阳县农用地的数据挖掘表明,81.64%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保持不变,另外有17.28%的农用地提高一个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别中,有38.40%的农用地等别无变化,提高一个利用等别的农用地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1.69%,提高两个利用等别和降低一个利用等别的分别为11.40%和10.12%;自然质量等别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西部的太平镇和东北部的仁风镇,自然质量等别提高的区域则县域内均有分布;利用等别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县域西北部和东北部,如新市镇、曲堤镇和仁风镇,而利用等别提高的区域则集中于县域中部和南部,如孙耿镇、回河镇和崔寨镇。(3)对济阳县建设用地的数据挖掘表明,研究时段内建设用地经历了“缓慢变化—快速变化—集约变化”的过程,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面积的增加是新增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原因;建设用地变化扩张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两个主要的驱动因子。(4)对济阳县未利用地的数据挖掘表明,1996—2010年间,共开发未利用地405.56公顷,年均开发27.04公顷;未利用地大部分开发成为了耕地,以及部分设施农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另有少量未利用地被开发成为建制镇用地;在未利用地开发的空间特征方面,沿黄滩区的孙耿镇和回河镇是未利用地开发的重点区域。(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5)

刘明亮,雷海平[9](2013)在《基于空间数据整合的湖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空间数据整合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湖南省不同开发区不同时点的成果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数据库并建立湖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形成湖南省开发区"一张图",实现湖南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不同时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的集成管理和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在国土管理部门及开发区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途。(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姜惠玲[10](2011)在《关于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持续高效更新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当前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持续高效更新所存在的问题,在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中引入了"数据同化"这一思想和概念,对持续高效更新存在的问题及"地理空间数据同化"的涵义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湖南农机》期刊2011年09期)

空间数据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产生了大量数据,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数据滥用的风险。多年来,学者们围绕数据质量开展了大量研究,却对数据可用性问题关注不够。本文根据地理空间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数据可用性的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层析分析法与专家排序法的评价方法,并对交通道路数据及其对应的网络信息进行了整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估基于Web集成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可用性,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判断利用该数据进行分析后所得结果的可信度,为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数据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1].朱欣焰,刘凌佳.一种用于空间数据整合的建筑物面实体对齐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2].赵家瑶,李宏伟,邓圣乾,姜晶莉.基于Web整合的地理空间数据可用性评价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

[3].邢小东,侯飞.治理超限超载信息管理异构空间数据整合策略[J].软件.2017

[4].吴会环,顾锡莲,王显明.青海省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整合技术方法探讨[J].青海国土经略.2017

[5].许雪玲.福建生物防火林带空间数据整合与质检方法[J].福建林业科技.2014

[6].张维理.海量空间数据提取、整合与制图表达方法概要[J].中国农业科学.2014

[7].戴腾,张亮,陈清平,周原.多源空间数据整合在“数字城市”中的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3

[8].张钦钦.土地信息整合与空间数据挖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9].刘明亮,雷海平.基于空间数据整合的湖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3

[10].姜惠玲.关于地理空间数据整合与持续高效更新存在的问题分析[J].湖南农机.2011

论文知识图

我国流域分区平面投影地理空间数据整合流程图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数据库整合2湖南...汇总分析空间数据整合技术路线

标签:;  ;  ;  ;  ;  ;  ;  

空间数据整合论文_朱欣焰,刘凌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