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气气浮论文_邢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气气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浮,气泡,超滤膜,污水,气溶胶,粒径,污泥。

溶气气浮论文文献综述

邢立强[1](2019)在《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用于Lyocell纤维纺丝溶剂回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用于Lyocell纤维纺丝溶剂回收的可行性,考察了助凝剂PAM质量浓度、PAM流量比例、絮凝剂PAC质量浓度、PAC流量比例、溶气压力、回流比、刮渣机运行频次对加压溶气气浮工艺处理凝固浴溶液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AM质量浓度为1.0 g/L,PAM流量比例为0.6%,PAC质量浓度为150 g/L,PAC流量比例为0.15%,溶气压力为0.5 MPa,回流比为30%,刮渣机运行频次为10 min/60 min时,凝固浴溶液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期刊2019年10期)

张义科,李福春,谢小明,彭军,余峰[2](2019)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在核设施废气净化中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对含气溶胶的核设施废气进行净化,介绍了加压溶气气浮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针对气溶胶成分和放射性气体的净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除碘净化机理、溶气效率与气液相界面的关系以及传质过程及传质效率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工装备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刘建生[3](2019)在《加压溶气气浮机对养猪废水预处理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养猪废水水质比较差,复杂,导致后期的处理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越来越重视养猪废水的预处理;本文研究加压溶气气浮机应用到养猪废水预处理的各项指标的影响,讨论加压溶气气浮在养猪废水预处理当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PAC浓度为50mg/L,流量为40mL,PAM浓度为1.0mg/L,流量为20mL时,此指标下得到的预处理效果最优,以及在最优加药量的作用下,0.4Mpa的溶气压力预处理效果最好;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对养猪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使得排放的废水降低各种污染的浓度。(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李宇龙,丁洪波[4](2018)在《“U”型板溶气气浮替换重力浓缩池的中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KWI"U"型板溶气气浮中试设备进行污泥浓缩气浮试验,主要分析研究KWI"U"型板溶气气浮对污泥浓缩的处理效果。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即污泥负荷、回流比、PAC加药量以及PAM加药量,设计并运行气浮中试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确定最佳的试验参数。在最佳的试验条件下进行连续性气浮试验,考察KWI"U"型板溶气气浮对污泥浓缩效果的稳定性。最终试验结果表明,气浮出泥的污泥含固率能稳定在5.83%左右,KWI"U"型板溶气气浮对污泥浓缩的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翟怀建,周鑫,汪志臣,张敬春,董景锋[5](2018)在《溶气气浮技术在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压裂返排液的回收再利用是油气田高效开发、节水减排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使用溶气气浮技术有效去除压裂返排液内悬浮物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PAC与PAM添加比例为1∶1,加量均为10mg·L-1,溶气气浮装置的回流比设为30%,溶气压力设为0.40 MPa时,装置去除悬浮物效率最高,达到92.5%。(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刘颖,金鑫,金鹏康,刘美艳,王晓昌[6](2018)在《溶气气浮的微气泡影响因素及其与絮体的结合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微观分析系统对气浮工艺中的气载絮体进行观测,分别研究了气浮过程中微气泡和气载絮体的特性以及Zeta电位对气载絮体平衡接触角的影响。在0.40 MPa和30%回流比的工况条件下,气泡平均粒径较小,其尺寸主要分布在40~110μm之间,占整体数量90%以上。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后,在0.40 MPa时气载絮体尺寸最大,主要尺寸分布在0.45~0.95mm之间,二维分形维数最小,结构更为松散轻薄。在此基础上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控制溶液的Zeta电位来探究其对平衡接触角的影响,发现不同于传统混凝在等电点处达到最优混凝效果,气浮工艺是在Zeta电位为17 m V时平衡接触角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气载絮体中气泡与絮体的结合更为理想,更利于提升气浮工艺的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8年05期)

时玉龙[7](2017)在《多相流泵溶气气浮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及强化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物与胶体颗粒物的有效去除是当今饮用水处理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气浮工艺(DAF)在去除有机物与胶体颗粒物形成的小尺寸轻质絮体方面具有优势。气浮工艺在国外饮用水领域发展速度很快,相比之下其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并且已有研究更多的关注气浮除浊效能,而气浮去除天然有机物(NOM)和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在微气泡去除有机物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围绕多相流泵溶气气浮技术,分别对气浮与沉淀、外压式超滤膜和膜生物反应器联用工艺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效能与机理进行研究;考察了微气泡表面改性技术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可行性,研究壳聚糖分别用作助凝剂与微气泡改性剂时,对气浮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促进作用,并利用有机物组分筛分、叁维荧光光谱(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多种手段对不同有机物组分与微气泡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沉淀-气浮串联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对EDUR多相流泵气浮工艺的微气泡浓度进行了测定,利用气浮混合区粘附效率模型与分离区夹气絮体上浮速率模型分析了絮体颗粒的理论分离效率,考察了沉后水二次投加混凝剂对后续气浮工艺除污染效能的影响,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区微气泡平均直径20.1μm,分离区气泡床厚度59±8 cm;沉淀-气浮工艺可以有效地削减水中固体颗粒物浓度,浮后水浊度接近1.7 NTU,对2~200μm颗粒物的去除率维持在85%左右;EEM结果表明沉淀-气浮工艺可以较好地去除水中大分子腐殖酸类NOM,而对小分子NOM组分效果有限;沉淀、气浮出水浊度与其总铝含量线性相关,沉淀-气浮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混凝段外加铝盐;在沉后水中二次投加混凝剂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尺寸颗粒物(2~3μm)的气浮分离效率,但是对NOM的去除无明显提升;混合区粘附效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工况参数变化对颗粒物气浮分离效率的影响,模型分析与实测数据均证实絮体颗粒尺寸在≤100~200μm范围内,较利于其上浮分离;此外,包括沉淀-气浮在内的示范工程工艺体系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土臭素、2-甲基异莰醇以及吡啶、吡嗪、硫醚、醛酮等嗅味物质。为解决沉淀-气浮工艺对NH_4~+-N及小分子NOM去除效果有限以及浮后水中仍有大量小尺寸颗粒物残留的问题,本文将DAF分别与外压式超滤膜组件(UFM)、上向流复合滤料膜生物反应器(MBF)组合,研究了DAF-UFM、DAF-MBF组合工艺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分析了DAF作为前处理工艺时对超滤膜组件膜污染发展速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DAF-MBF工艺对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DAF与超滤膜在不同尺寸絮体颗粒物的去除上具有很好的互补性,DAF对微米级颗粒物的有效去除,降低了膜组件的固体颗粒物负荷,UFM与MBF则将可截留颗粒物尺寸扩展到纳米级,两种组合工艺膜后水浊度均保持在0.1 NTU左右,2~200μm颗粒数浓度均<200个/m L,同时膜后水中病原微生物均基本无检出。在DAF-MBF工艺中,MBF通过下部沸石层对NH_4~+-N的化学吸附与上部活性炭层的生物氮循环作用使出水NH_4~+-N浓度降至0.1 mg/L。浮后水中丰富的溶解氧含量有力地保障了MBF内生物膜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与降解。EEM显示浮后水经过MBF处理后小分子富里酸及蛋白质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降低。此外,DAF-MBF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嗅味物质。与UFM相比,MBF反应器中帘式超滤膜的膜污染发展速率明显减慢。为了强化多相流泵溶气气浮工艺对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研究采用阳离子聚合物对微气泡进行表面改性,验证了微气泡改性技术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可行性。依托常规混凝-气浮工艺,其中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l),考察了壳聚糖分别用作助凝剂与微气泡改性剂时对不同NOM组分及叁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在气浮泵溶气系统回流水中投加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与壳聚糖可以对微气泡进行表面改性,浮后水zeta电位及收集浮渣FTIR分析均证实大部分壳聚糖分子粘附在微气泡表面,并进入到上层浮渣层中。在PACl单混凝剂与壳聚糖双混凝剂气浮体系中,大分子疏水性NOM在疏水性结合的作用下会优先粘附到微气泡表面,从而获得较高的气浮分离效率,而小分子亲水性NOM的去除率较低。在壳聚糖改性气浮体系中,当回流水p H值减小到低于壳聚糖分子等电点时(如p H5.5和p H4.0),改性微气泡表面壳聚糖分子正电荷密度的升高会促进其对带负电性小分子亲水性NOM的去除,这一过程中静电引力及氢键结合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THMFP与HAAFP的去除率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9-01)

张义科[8](2017)在《平流式加压溶气气浮除油技术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浮作为一种较为清洁、高效的多相流分离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等相关领域。针对常规油水分离技术处理乳化油污水效率低等特点,本文采用平流式加压溶气气浮装置对乳化油污水展开相关实验研究,分析了接触区及溶气释放头处的微气泡粒径和气含率分布规律与除油效率之间的关系。气浮除油技术的关键要素是微气泡,特别是气浮池接触区和溶气释放头处的微气泡。气浮池接触区为微气泡与油滴碰撞黏附提供主要场所,主要是该区域内的微气泡具有较大动能,能显着影响微气泡与油滴的有效碰撞效率。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加压溶气、微气泡的形成以及形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微气泡与油滴粘附行为展开研究,然后结合实验方式对接触区微气泡的粒径的分布规律进行相关分析,包括各参数条件下释放头处和接触区高度上微气泡粒径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微气泡粒径基本呈正态分布趋势,随溶气压力增加逐渐减小,沿接触区高度呈递增趋势,最佳溶气压力0.32Mpa,最佳进气量0.2L/min。其次,为分析气含率与微气泡粒径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验中设置相同的实验参数,对溶气释放头处和接触区高度上的气含率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溶气压力和进气量等条件下,气含率分布均达到最佳状态。最后,针对微气泡的分布规律与除油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实验室配置乳化油含油污水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操作参数、物性参数、结构参数及化学助剂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微气泡分布与除油效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验表明,最佳溶气压力为0.32MPa;进气量为0.2L/min;接触区进口流量为300L/h;溶气罐回流流量为350L/h;接触区宽度为10cm,与微气泡粒径及气含率的分布有着重要联系。混合区最佳搅拌转速20r/min,PAC与PAM配合使用且先加PAC后加PAM,比例为1:1时有较好的除油效果,最高除油率达85%;SDBS最佳浓度为90mg/L,最高除油率达80%。未添加最高效率为40%,添加NaCl的最低除油率为55%左右。(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王晨[9](2017)在《溶气气浮微气泡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油污水处理领域,气浮法是应用最广泛、处理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气浮法通过产生大量微气泡包裹在待除去的杂质颗粒或油滴周围,形成密度远小于污水的复合体颗粒,借助浮力实现分离过程。目前针对溶气法生成微气泡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溶气压力和表面活性剂对生成气泡的影响,缺乏对释放头结构及气含率的相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对溶气法生成微气泡的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分析溶气罐内气体溶解规律和溶气气浮微气泡生成规律。围绕溶气水的气含率、微气泡的索特尔平均直径、微气泡尺寸分布均匀性及微气泡数密度等表征参数进行实验研究。实验中,改变溶气压力、溶气罐内气浮柱段高度、释放头开孔率、开孔尺寸及分布等操作参数以及释放头的结构参数,进行多组平行实验,通过自制测量装置测量溶气水的气含率,运用光学电子显微镜捕捉微气泡显微图像,并使用Matlab程序统计微气泡的直径以及尺寸分布。实验中通过测量不同压力下使用不同释放头时对应的流量,结合量纲分析,得到出水流量同释放头开孔截面积和溶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式。实验表明,气柱段为气液传质过程的主要场所,气含率随气柱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平稳趋势;升高溶气压力对气泡生成的影响规律因选用释放头的不同而异,不同工艺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上述研究成果,为高效紧凑溶气气浮装置溶气系统的结构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杨玉香,陈兴,张世东[10](2016)在《加压式溶气气浮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玉门油田炼化总厂污水处理装置气浮法处理污水分别采用喷射气浮法和凹涡旋流式气浮法,污水经过一级气浮即喷射气浮法处理后进入二级气浮池即凹涡旋流式气浮法处理,出水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再处理。由于原浮选系统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运行效果较差,浮选出水水质不能完全达到生化进水要求,生化系统负荷重,运行效果差。本次工程对原浮选系统进行改造,将原喷射气浮法改为部分回流加压式溶气气浮法,2010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出水水质满足了后续工艺的要求,为装置的后续生化系统的优质运行创造了条件,为实现了污水完全达标排放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6年03期)

溶气气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对含气溶胶的核设施废气进行净化,介绍了加压溶气气浮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针对气溶胶成分和放射性气体的净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除碘净化机理、溶气效率与气液相界面的关系以及传质过程及传质效率进行了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气气浮论文参考文献

[1].邢立强.加压溶气气浮工艺用于Lyocell纤维纺丝溶剂回收的研究[J].合成纤维.2019

[2].张义科,李福春,谢小明,彭军,余峰.加压溶气气浮技术在核设施废气净化中的可行性研究[J].化工装备技术.2019

[3].刘建生.加压溶气气浮机对养猪废水预处理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4].李宇龙,丁洪波.“U”型板溶气气浮替换重力浓缩池的中试试验研究[J].环境科技.2018

[5].翟怀建,周鑫,汪志臣,张敬春,董景锋.溶气气浮技术在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科技.2018

[6].刘颖,金鑫,金鹏康,刘美艳,王晓昌.溶气气浮的微气泡影响因素及其与絮体的结合特性[J].中国给水排水.2018

[7].时玉龙.多相流泵溶气气浮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及强化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张义科.平流式加压溶气气浮除油技术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9].王晨.溶气气浮微气泡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10].杨玉香,陈兴,张世东.加压式溶气气浮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

论文知识图

高效混凝-压力溶气气浮设备图溶气泵加压溶气气浮实验系统工...新型溶气气浮的结构和组成二污水部分回流溶气气浮工艺流...压缩空气加压溶气气浮实验系统...加压溶气气浮处理工艺流程示意

标签:;  ;  ;  ;  ;  ;  ;  

溶气气浮论文_邢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