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嫁接论文_李雪雪,郭雯岩,周璇,赵伟,牛铁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嫁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砧木,成活率,平邑,原体,疯病,组织,枣树。

微嫁接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雪,郭雯岩,周璇,赵伟,牛铁泉[1](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葡萄微嫁接组培快繁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鲜食葡萄苗木品质和良种繁育速度,以鲜食葡萄品种晶红宝为试验材料,探究培养基天然营养添加物的种类及浓度、外植体消毒时间、光周期、微嫁接方法和绑缚材料等因素对葡萄微嫁接苗成活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法确定葡萄微嫁接苗组培最佳试验条件,优化葡萄微嫁接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MS+0.2 mg/L IBA+1.0 mg/L 6-BA+0.2 mg/L NAA+30.0 g/L蔗糖+7.0 g/L琼脂培养基(pH 5.8~6.0)中添加香蕉泥可显着降低微嫁接苗的褐变率和污染率,促进不定根的伸长。响应面分析进一步确定了葡萄微嫁接组培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氯化汞消毒7.1 min,光照17 h,香蕉泥浓度700 mg/L。在此基础上采用劈接法、锡箔纸作绑缚材料的葡萄微嫁接苗成活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吴蓓,张木清,郑岩松,戴修纯[2](2019)在《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目前苦瓜组培苗长势较弱的问题。【方法】选取5~7 cm健壮的顶培1号苦瓜组培不定芽为接穗,以丝瓜(Luffa cylindric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为砧木,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包括组培不定芽炼苗时间、嫁接口的不同保湿方法、砧木种类以及苗龄、接穗接口浸蘸不同浓度6-BA和每天喷洒不同浓度蔗糖)对嫁接成活率、接穗增长量、嫁接苗总株高的影响。【结果】大顶苦瓜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时间为6~7 d;采用橡皮套管加嫁接夹包裹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着;带两片真叶的丝瓜银砧1号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接口浸蘸6-BA以浓度0.5 mol/L最适宜,每天喷洒蔗糖以浓度是6%最佳,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为65.9%。【结论】首次建立了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可改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的特点,为提高苦瓜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毅群,易龙,李双花,姚林建[3](2018)在《柑橘茎尖微嫁接脱毒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黄龙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属寄生韧皮部筛管细胞内生存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通过柑橘木虱进行传播。黄龙病主要的病状表现为树势差、"红鼻果"、叶片斑驳黄化等。目前,对黄龙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挖除。微嫁接是在无菌环境下,将接穗茎尖嫁接在组培砧木苗上,培育成新植株的技术。用微嫁接可较好的脱除病菌,获得无毒苗木。本文对柑橘接穗微嫁接成活率和脱毒率进行了简述,为建立无毒苗木繁殖体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李聪,符红艳,陈己任[4](2018)在《月季组培苗微嫁接技术规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许多月季优良品种难以繁殖的问题,结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了月季微嫁接的相关技术规程,包括砧木和接穗的选择与繁殖、嫁接技术方法和后期管理。以期为月季微嫁接苗的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09期)

郑守如[5](2017)在《‘红阳’猕猴桃快繁和微嫁接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阳'猕猴桃是中华猕猴桃红肉品种,传统育苗方式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本实验以'红阳'猕猴桃田间苗带腋带腋芽幼茎为外植体诱导产生不定芽,然后进行增值、生根处理,建立其高效再生体系;对抗性砧木试管苗增殖、生根诱导,建立了抗性砧木高效再生体系。得出以下结论:'红阳'猕猴桃田间苗外植体最合适的萌发培养基为1.0mg/L6-BA+0.1mg/LNAA+MS,出芽率为84%;最适宜的不定芽的增殖培养基为2.0mg/L6-BA+0.2mg/LNAA+MS培养基,增殖系数为4.54。抗性砧木试管苗最合适的增殖培养基为1.5mg/L6-BA+0.2mg/LNAA+MS,增殖系数为4.34。'红阳'猕猴桃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7mg/L IBA,生根率为95%。抗性砧木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 NAA,生根率为 93%。通过以抗性砧木试管苗为砧木,以'红阳'猕猴桃再生苗为接穗进行微嫁接试验的研究,建立了二者高效微嫁接繁殖体系。主要结论是:二者的微嫁接苗最适合在蔗糖浓度为30g/L的培养基中培养;最合适的培养温度为24℃,培养之前进行5天的暗培养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未生根的抗性砧木再生苗作为砧木微嫁接成活率较高高,并且砧木上带叶片接穗不带叶片微嫁接苗成活率最高。另外,嫁接苗最好直立放置进行培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3-01)

赵恺,张志宏,李井会,李大兴,吕萌[6](2016)在《“平邑甜茶”组织培养微嫁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苹果"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pingyiensis)为微嫁接砧木,"寒富"(Malus domesticacv.‘Hanfu’)为接穗,研究了附加不同浓度6-BA的培养基、接穗不同生理状态、接穗具有叶片数量、不同接穗/砧木组合对嫁接成活率和嫁接口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于微嫁接的培养基为MS+IAA 0.3mg/L+BA 1.0mg/L,选用继代培养40d的接穗和砧木,并且接穗部分具有2片真叶时的嫁接成活率最高;用"平邑甜茶"作为砧木的嫁接成活率高(81.3%),嫁接口愈合最好。该研究为下一步的转基因sRNA信号在砧木与接穗间的传递运输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02期)

刘晓光,彭艳芳,李洁,张隆[7](2015)在《枣高效微嫁接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患枣疯病的婆枣组培苗做砧木,健康冬枣组培苗做接穗,进行微嫁接。试验采取加入植物生长素调节、暗培养、嫁接口处理的方法改善砧木的茎粗状况,结果表明暗培养可增加茎粗,增长节间,减少后期除萌,更适用于枣树微嫁接;而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法基本无效。试验进行了"婆枣-冬枣"和"冬枣-冬枣"的不同嫁接组合处理,结果表明,嫁接亲和性是嫁接成活的因素之一。试验还对嫁接不同时间的砧穗生长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植原体能够从砧木传导至接穗中。(本文来源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王玺[8](2015)在《MYB102,CIPK14,RGL2和SAG29参与拟南芥微嫁接发育的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体的嫁接作为一门无性繁殖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近期,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微嫁接方法也在逐步发展,嫁接技术作为长距离运输信号功能分析的一种实验手段而被经常运用。本实验室之前做了拟南芥微嫁接的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了多种在拟南芥幼苗嫁接过程中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的突变体。本课题对其中4个上调的基因做出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它们分别是MYB102、CIPK14、RGL2和SAG29。我们对这4个基因的单突变体myb102、ciok14、rgl2和sag29及据此构建的 5 个双突变体sag29×rgl2、rgl2×myb102、sag29×myb102、cipk14×myb102和rgl2 ×cik14的基因型、嫁接率情况和一系列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yb102、cipk14、rgl2和sag29在嫁接过程中与野生型相比较有着显着降低的嫁接率;双突变体sag29×rgl2×rgl2×myb102、sag29×myb102、ci×myb102和rgl2Xcipk14的嫁接率也与野生型有显着的差异(p<0.05),说明这4个基因在拟南芥嫁接愈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4个单突变体和5个双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较在非生物胁迫中也表现出显着的差异,表明这4个基因不同程度地参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且表现出功能上不同程度的关联性。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4个基因在拟南芥微嫁接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理解这些基因在拟南芥微嫁接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3-01)

刘颖,杨跃生,童欣,陈晓阳,刘振兰[9](2014)在《利用微嫁接技术促进麻疯树再生不定芽的生长》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以麻疯树种子实生苗的小芽和芽条为接穗,以带有胚根的实生苗下胚轴为砧木进行无菌微嫁接,试图建立新的有效微嫁接方法,解决农杆菌介导的麻疯树遗传转化体系中再生的转化不定芽难以顺利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问题。结果表明:(1)抗生素对嫁接苗的生长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进行微嫁接所用砧木的苗龄以5d为宜。(3)进行微嫁接时适宜采用的砧木类型为带有部分胚根的下胚轴。(4)嫁接苗在0.3mg/L IBA+2mg/L谷氨酰胺+1/2MS培养基上的生长效果最好。(5)嫁接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76.40%。(6)以小芽或芽条为接穗的嫁接苗均可正常生长。该研究建立的麻疯树微嫁接体系,为解决麻疯树转化不定芽或芽条生长发育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张存智,王敏,魏鹏[10](2014)在《枣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5~7cm无根健壮的灵武长枣组培苗为接穗,以酸枣实生苗为砧木,采用枣树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研究了嫁接口的不同保湿材料、组培苗练苗时间、砧木苗龄、不同浓度BA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封口膜缠绕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着;组培苗最适宜的练苗时间为5~6d;2片真叶苗龄的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最适宜的BA浓度是15mg/L;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是91.4%。(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4年11期)

微嫁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大顶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inn.)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解决目前苦瓜组培苗长势较弱的问题。【方法】选取5~7 cm健壮的顶培1号苦瓜组培不定芽为接穗,以丝瓜(Luffa cylindrica)和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为砧木,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包括组培不定芽炼苗时间、嫁接口的不同保湿方法、砧木种类以及苗龄、接穗接口浸蘸不同浓度6-BA和每天喷洒不同浓度蔗糖)对嫁接成活率、接穗增长量、嫁接苗总株高的影响。【结果】大顶苦瓜组培苗最适宜的炼苗时间为6~7 d;采用橡皮套管加嫁接夹包裹嫁接口操作容易,保湿效果显着;带两片真叶的丝瓜银砧1号砧木嫁接成活率高;接穗接口浸蘸6-BA以浓度0.5 mol/L最适宜,每天喷洒蔗糖以浓度是6%最佳,获得最高嫁接成活率为65.9%。【结论】首次建立了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体系,可改善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苦瓜组培苗长势比实生苗弱的特点,为提高苦瓜组培苗的成活率提供了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嫁接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雪,郭雯岩,周璇,赵伟,牛铁泉.响应面法优化葡萄微嫁接组培快繁体系[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吴蓓,张木清,郑岩松,戴修纯.大顶苦瓜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9

[3].陈毅群,易龙,李双花,姚林建.柑橘茎尖微嫁接脱毒技术研究进展[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4].李聪,符红艳,陈己任.月季组培苗微嫁接技术规程[J].绿色科技.2018

[5].郑守如.‘红阳’猕猴桃快繁和微嫁接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

[6].赵恺,张志宏,李井会,李大兴,吕萌.“平邑甜茶”组织培养微嫁接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6

[7].刘晓光,彭艳芳,李洁,张隆.枣高效微嫁接体系的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

[8].王玺.MYB102,CIPK14,RGL2和SAG29参与拟南芥微嫁接发育的初步分析[D].兰州大学.2015

[9].刘颖,杨跃生,童欣,陈晓阳,刘振兰.利用微嫁接技术促进麻疯树再生不定芽的生长[J].西北植物学报.2014

[10].张存智,王敏,魏鹏.枣组培苗试管外微嫁接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4

论文知识图

琳卓·艾尔里希(LeandroErlich)天...7 微嫁接接穗与砧木的限制性酶切...基砧腋芽生长快于微嫁接苗生长的...转健苗的微嫁接验证a冬枣健康苗...微嫁接苗初始成活情况微嫁接苗的生根情况(矮化砧与杜...

标签:;  ;  ;  ;  ;  ;  ;  

微嫁接论文_李雪雪,郭雯岩,周璇,赵伟,牛铁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