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凉水塔风机的故障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温爱武[1](2021)在《通风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振动问题一直是困扰风机制造行业的难题之一,它不仅对风机运转、环境(噪音)、安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与风机的使用寿命有直接关系,随着风机逐渐向高速、高效、低噪、小型化发展,对风机的振动要求更高,这一问题更显突出。本论文以某公司生产的BL**-1风机振动故障为例,总结归纳常规通风机振动故障分析解决的经验,结合国内外通风机振动分析领域的最新进展,通过对风机叶轮、风机装配、电机/传动、风机结构、气流/风道五个方面,对此风机的振动原因进行系统、科学性的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为了解决BL**-1风机振动问题,选取一台振动故障样例风机,对其进行外观、尺寸、重量、部件拆解、运转、动平衡等多项检测分析,汇总检测结果与振动特征;建立样例风机振动因素故障树图表,通过多种检测试验、建模ANSYS有限元分析、至样例风机使用现场调研分析,结合拆解故障样例风机的数据,将故障树中振动的因素进行一一排除。在分析过程中,重点研究叶轮不平衡振动因素及风机系统结构强度对振动的影响。使用因果分析法,找出风机振动的主要原因是叶轮不平衡与风机整体系统刚度不足。造成叶轮不平衡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动平衡机精度不足,以及装配过程中的野蛮操作,另一方面是风机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叶轮积灰严重,使转子失衡;其次,风机安装的牵引变流器箱体局部刚度弱,对风机的平衡精度要求高,原样例风机的平衡精度与之不匹配,这也是造成风机振动的主因之一。此外,风机振动超差,长时间运转,影响电机与叶轮,造成轴承损坏、叶轮连接部件损伤,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风机振动。针对BL**-1风机振动相关因素制定解决方案:更换平衡精度更高的申克动平衡机以提升叶轮平衡精度;将敲击调节套改为热装以避免锤击损伤;使用带压力显示的液压拉马安装叶轮,避免安装压力过大造成轴孔损伤;制作新的立式安装振动测试支架,模拟风机使用安装方式;对风机支撑结构进行加强,在支架两侧对称焊接一根直径18mm的圆钢,以提高支架刚度,降低风机系统对平衡精度的需求。最后,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改进后的BL**-1风机进行整机结构强度计算及有限元分析,证明结构强度及模态皆可满足设计要求;使用苏试综合试验台中的振动试验台对一台改进后的BL**-1进行扫频测试,验证在规定频率范围内无发生共振;从执行振动解决方案后生产的BL**-1风机中选取198台作为验证风机,对其进行振动测试,合格率100%,以证明解决方案对出厂风机有效;在庞巴迪现场,随机选取56台改进后出厂的BL**-1风机进行振动测试,其振动一次合格率为98.21%,排查异常情况后,振动测试通过率也达到100%,证明振动解决方案对庞巴迪使用现场有效。以上数据最终证明本论文对BL**-1风机振动原因分析正确,针对振动原因制定的减振方法可行、有效,此风机的振动问题已解决。
刘海波[2](2018)在《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制冷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同时由于不恰当的存储及运输方式,我国生鲜易腐食品年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00亿元。全程冷链是提高食品品质和安全、降低食品损腐率的重要方式,而冷库又是全程冷链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核心节点,在过去几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能耗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以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为对象,建立其制冷系统能耗辨识方法,建立冷库内部及库门开启过程的CFD仿真模型,并建立冷库制冷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仿真模型,为优化冷库制冷系统设计提供实用工具,并优化冷库蓄冷运行的控制策略,分析其节能降费潜力。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冷库制冷压缩机能耗的辨识方法,从全年4000多组运行状态参数和对应气象参数进行约简分析,以压缩机功率为决策属性,将所涉及的10个影响因素(即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3个气象参数和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吸气压力、吸气温度、油压、油温、运行电流等7个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约简到2个影响参数(即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得出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可以作为大型冷库制冷系统运行状态和压缩机能耗的最简表征参数,为大型冷库制冷系统的能耗分析以及进一步节能控制和节能改造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冷库库房的CFD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多个测点的温度测量值偏差的均方差仅为3.04%,单点最大误差9.76%,精度满足对冷库库房风速和温度分布进行分析的要求。通过对本文所研究冷库库房中不同冷风机送风风速、安装位置、货物堆放方式的模拟分析,冷风机的出风风速在7.32m/s8.32m/s较为合适(优选为7.32 m/s),可以提高冷库的冷冻效果;冷风机的安装采用从中间向两端送风的方式较为合适,可以获得更为均匀的风速和温度分布;在冷库内货物的堆放应尽量远离冷库壁面,尽可能的分散堆放冷藏的货物,尽量避免在冷风机回风区堆放货物。建立了热压作用下库门渗风过程的CFD仿真模型,并通过红外热成像法和多点测温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不同库门开度、不同开启时间条件下,由库内外温差所引起的渗风对库内气流组织和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库大门的开度大小和开启时间的长短对于冷热空气的运动轨迹影响不大,也不会影响初期中和面的形成;但是库门开度越小,热空气进入冷库的速度越小,库门开启时间越短,进入冷库的热湿空气越少,所引起的热湿负荷也就越小。因此,合理的降低库门开度并尽量缩短库门开启时间,可以避免热湿空气进入库房并降低冷库热湿负荷,是冷库制冷系统节能的途径之一。建立了冷库用氨制冷系统压缩机、换热器等核心部件和整个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性能分析。基于图形法的螺杆压缩机仿真模型,压缩机流量、输入功率等参数与实验值误差在1%以内,分析了压缩机制冷量、输入功率和EER随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规律,印证了第2章中的系统辨识结果。分布参数法翅片管式换热器仿真模型,用来对冷风机和蒸发式冷凝器进行性能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换热器性能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偏差在5%以内,可以进行换热器的性能分析,并应用于系统仿真模型中。建立了基于图形法压缩机模型和分布参数法蒸发器与蒸发式冷凝器模型的氨制冷系统仿真模型,采用双循环的计算方式,可以实现模型的快速求解,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和库温条件下,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能耗的仿真误差均在5%以内。通过热平衡分析,建立了基于分时电价政策的冷库蓄冷运行策略。通过库房热平衡和制冷系统仿真,对蓄冷模式和无蓄冷模式的全年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2015年的气象数据,所研究冷库在蓄冷模式下可以较无蓄冷模式,降低电耗18.11%,节约电费47.78%;降低电耗主要是因为蓄冷模式下制冷系统主要在夜间低温时段开启,制冷系统的能效提高;而节约电费主要得益于分时电价政策。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分时电价政策和冷库自身的特征,优化蓄冷模式控制策略,可以实现较好的节能和节资的效果。本文的研究为冷库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实用的仿真工具,并为冷库的节能降费措施研究奠定了基础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陈福利[3](2018)在《循环水泵网络的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循环水系统广泛应用于石化等行业中。完成循环水的输送需要泵网络为系统供能,此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电能。由于企业节能意识不足,泵网络的工作点无法保证始终处于高效区内,往往容易造成能量的浪费。降低泵网络的电能消耗已成为循环水系统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提出对供水量呈周期性变化的循环水系统的泵网络进行改造,使用不同型号的泵并联供水,代替原有泵网络。利用不同型号的泵匹配的灵活性,使泵网络可以在不同的循环水量需求下以较高的效率和更为合理的扬程运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最小供水压头作为改造过程中的约束条件来帮助进行方案选取。对案例进行不同型号泵匹配的改造后,可以节能1.2%。根据案例结果可以分析出,进行不同型号泵匹配的改造适用于供水量较大的循环水系统,其节能量与供水量的变动幅度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对循环水系统进行主辅泵网络改造也具有节能效果。本文对循环水系统主辅泵改造的优化思路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了系统的压力分布情况,发现了循环水压力的极小值点的位置。以此提出进行主辅泵改造时的约束条件。阐述了进行主辅泵改造的具体步骤和方案选取方法。通过对案例进行主辅泵改造,系统在夏季的节能量可达到28.32%,具有不错的节能效果。本文讨论了对同一循环水系统的泵网络进行不同型号泵匹配和主辅泵的双重改造。分析了这两种改造思路的优先级,确定后者的优先级高于前者。需要先进行主辅泵改造的讨论,不同型号的泵匹配改造要根据新的供水压头需求进行选型工作。提出了以操作费用为优化目标,对循环水系统泵网络进行双重改造,确定相应改造方案的具体步骤。通过对案例进行双重改造,并与只进行主辅泵改造的泵网络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其节能量有所提高。全年的节能百分比由27.74%提高到35.33%,节能效果显着。
李强[4](2016)在《新型冷却塔风机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庆石化公司循环水场大型冷却塔风机是循环水降温的关键设备,其性能决定降温效果。目前,风机老化程度严重,各部件损坏频次逐年增加,每年风机因故障检修次数多达几十次。风机因经常检修和长期运行,风机本体磨损程度加剧,装配精度已达不到出厂设计要求。风机变速齿轮均为一级锥齿轮+二级斜齿轮的二级传动方式,其设计已满足不了风机低速重载的运行要求,风机齿轮故障率居高不下,已严重影响了风机正常运行,因此急需更新换代。本论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冷却塔风机技术研究水平现状和现场实际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可行性高的风机齿轮传动系统改造方案,用于改善冷却塔风机的工作性能,提高部件的使用寿命,论文的研究工作如下:1.冷却塔风机运行状况和研究现状调研。开展冷却塔风机零部件运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风机齿轮传动部件改造的设计要求。2.风机齿轮传动系统工作机理研究。通过研究实际运行中风机齿轮传动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弄清风机齿轮故障类型和频次,并提出预防齿轮故障发生的措施,为风机齿轮传动系统进一步改造提供充足依据。3.设计新的风机齿轮传动系统。结合国内外风机研究现状以及风机现状实际应用现状,用传动更加平稳可靠、载荷更大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取代圆柱齿轮传动系统,实现行星齿轮系在风机上的应用。通过设计计算得出可靠、稳定的行星齿轮系。4.室外试验研究。依据所设计的新型冷却塔风机实体,在冷却塔上进行实地试验测试,实时采集各传动部件的运动特征,明确其变化规律,对试验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新型风机改造后的真实运动特性,是否满足现有工况下运行的要求。通过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提高风机整体运行性能,为今后冷却塔风机的优化设计和新产品研发提供基础。
秦大力[5](2014)在《基于知识管理的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是现代制造企业适应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保障。先进的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模式研究及应用将在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的同时,提高生产设备或装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故障识别方法相结合的诊断维护模式,智能故障诊断(Intelligent Fault Diagnosis,IFD)能够整合诊断维护知识的推理决策功能,通过诊断知识的高效管理和维护流程的动态配置,实现诊断推理结果与维护决策的最优化。诊断维护知识是智能故障诊断的核心资源和诊断维护过程的关键支撑要素。智能故障诊断通过有效地获取、传递、处理、共享诊断信息,以智能化的诊断推理和灵活的诊断策略对监控对象的运行状态及故障作出正确判断与决策,从而提高诊断维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为诊断维护知识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支持。为了有效提升智能故障诊断中的诊断维护知识管理水平,本文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AA04Z414)的资助下,对基于知识的智能故障诊断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性成果有(1)结合诊断维护知识资源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知识的智能故障诊断(Knowledge-Orient Intelligent Diagnosis,KOID)模型。KOID模型以诊断维护本体为基础,结合贝叶斯网络、不确定性知识管理和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了诊断维护知识的集成与推理,形成了以诊断维护过程为中心的智能维护模式。对模型进行了形式化定义,辨识了模型的组成要素;探讨了模型的内涵、特征和应用;从工程实践的角度设计了模型的体系结构和支撑系统。(2)针对现有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集成度不高、适应性差和状态数据利用率低等问题,研究并建立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原型,其核心是设计基于超低功耗微控制单元的智能传感器网络节点;利用嵌入式处理器的信号分析能力进行状态数据的本地化处理和数据融合,实现数据采集与信号处理相结合的分布式状态监测,形成具有初步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状态维护传感器网络。(3)引入了诊断维护知识的本体语义表示方法。通过对设备结构信息、维护经验知识以及诊断行为过程建模,建立了本体驱动的故障诊断推理模型。提出了设备运行状态与故障征兆之间的本体映射算法,并根据征兆空间到故障案例空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实例匹配,完成了静态维护知识与动态诊断过程的统一,从而为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与维护决策奠定了基础。(4)提出一种本体语义表示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故障概率推理框架,构建了基于本体的故障诊断贝叶斯网络OntoDBN(Ontology-based Diagnostic BayesianNetworks,OntoDBN)。OntoDBN从异构多源的维护诊断信息和非结构化的专家经验知识出发,建立诊断语义知识模型并进行概率扩展;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实现异常工况识别,给出了基于最大可能解释(Most Probable Explanation,MPE)的故障概率推理算法,从而根据运行工况、故障征兆和证据信息推理获得故障诊断解释。(5)故障诊断与维护决策过程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设备维护群组决策方法,在多源异构的制造过程知识集成与建模基础上,利用贝叶斯网络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诊断推理与故障成因分析,结合诊断专家的经验知识给出了优化的维护决策方案。(6)为使KOID模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结合某石化企业的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KOID模型的原型系统,并进行验证;结合背景企业的智能故障诊断应用,探讨了KOID模型的实施方法。原型系统的应用实践表明了KOID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工作表明,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本体论、贝叶斯网络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法等技术综合应用于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领域是可行、有效的。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智能故障诊断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杨海昌[6](2013)在《风机安全监控系统在凉水塔风机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KR-939风机安全监控系统是由风机自动监控器、参数组合探头及控制计算机管理网络三个部分组成。该系统对减速机油温、油位、振动值具有监测与报警功能,不仅丰富了对风机运行实时参数检测的手段,实现了对凉水塔风机的实时监控。应用KR-939风机安全监控系统,不仅成为了循环水场凉水塔风机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而且已成为防止风机事故、保障安全生产、节约修理费用的重要手段。
霍立新[7](2013)在《大型冷却塔风机故障分析诊断及监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冷却塔风机系统主要应用于电力、冶金、石化等工业生产,是空冷设备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冷却工业用水并循环利用的重要功能,以保证工业连续生产的顺利进行。其结构包括电动机、联轴器、传动轴、减速器、叶片、轮毂等部件,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在高温大湿度的环境下运行,容易产生腐蚀、锈垢等使工作部件失效,产生机械故障,严重时造成设备的大面积破坏,甚至出现严重的经济、人身伤亡事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冷却塔风机系统进行研究:(1)对冷却塔风机系统发生的故障进行调研,找到冷却塔风机经常发生故障的部位,故障发生的形式,阐述冷却塔风机传动轴、齿轮、叶片发生故障的机理,找出预防措施,对冷却塔风机的关键部件加以保护,延长使用寿命,增加工作效率。(2)以冷却塔风机的振动信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找到一些代表性的故障特征信号,作为对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的监控信号以及反馈调节信号。(3)阐述多种信号处理方法,对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小波包分析、EMD分析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其中对冷却塔风机信号处理的优劣性,总结改进理论分析方法,确定采用小波分析的EMD分析方法对冷却塔风机振动信号的处理方法。(4)对自动控制理论简单阐述,分析开环闭环系统的优劣性,结合冷却塔风机系统工作状况分析,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对冷却塔风机减速器的电压电流、油温、液位、进行监控,以冷却塔出水温度为反馈信号进行变频调节指示冷却塔风机的运转速度,对冷却塔风机的状态进行监测与控制。(5)通过仿真信号来分析故障诊断监测和控制对冷却塔风机的影响,分析此系统的优劣性。采集具体冷却塔风机的振动信号,通过对比处理,找到故障形式、故障部位,指导维修工对系统的检查维修日程。
施晓宽[8](2013)在《大型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及节能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大型冷却塔风机是石油、化工、电力等多种行业循环水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在冷却塔内产生气流,使冷却塔内喷淋的热循环水与冷空气直接接触。通过蒸发和对流将携带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去,以达到水的强制冷却和循环使用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冷却塔风机各重点运行部位故障机理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叶片、传动轴和减速器故障等,分别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冷却塔风机的监测方法。并以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的冷却塔风机为实验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PLC及变频器技术的大型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系统,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深入研究了冷却塔风机的结构特点,并对冷却塔风机各重点构件进行了详细的故障机理分析和研究。通过工业现场的冷却塔风机故障分析并结合理论研究,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的原因。(2)在分析国内外对风机故障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冷却塔风机的叶片、传动轴、减速器以及电机等故障机理,分别提出了一种新的故障监测方法——叶间间隔监测法、1/4轴监测法、油温油位监测法和电机电流监测法。(3)研究采用PLC作为控制核心的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系统。分别利用工业以太网和RS485通讯实现现场控制层与上位机的通讯。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上传给工厂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并以C/S或B/S模式进行访问。(4)通过变频器技术,对出水温度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根据各转速下的风量和风压,测定风机的效率,并找到较高效率点。将电机转速的连续控制改为离散台阶型控制。在实际变频调速过程中使风机尽可能地工作在最佳工况点附近,实现最大程度上的节能控制。
黎海军[9](2013)在《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大型冷却塔风机叶片故障分析及监控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大型冷却塔风机在石油、电力、冶金、化工以及纺织等行业的工业循环水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运转时能够将高温的工业用水强迫冷却,从而使水能够循环使用。风机的重要地位使得企业要求风机具有较高的安全稳定性能,实时掌握风机的健康状况,如有故障及时停机,避免重大事故,从而使得本文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风机叶片模态分析为主要方法,详细研究已损叶片的断裂部位和断裂方式,结合理论模态分析结论,分析叶片易断部位,提出改善方案。深入学习已有的风机故障诊断资料,提出一种新型、简单、有效的监控方式,设计科学、有效的风机实时状态监控及报警系统。研究成果已经用于中石化生产,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广泛调研模态分析在冷却塔风机叶片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深入研究风机结构,详细分析风机的常见故障形式,从机理上分析故障原因,重点分析引起叶片断裂的因素。(2)论述风机叶片静态模态分析理论基础,通过三维设计软件Pro/E,建立风机叶片三维实体模型,运用专业网格化软件Hypermesh将叶片网格化,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模态分析,对比分析各阶模态,寻找风机叶片易断部位,并分析解决方案。(3)分析风机叶片运转时的模态,对比静态模态分析结果,详述动力刚化对于模态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叶片振型分析振动对于风机叶片寿命的影响。(4)设计基于叶尖脉冲计时监测原理的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叶片的实时监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风机远程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短信监控以及蓝牙监控系统,实现了风机叶片故障准时报警以及及时停车。
于得莉[10](2012)在《达丰动力系统变频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项目评价的相关理论,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唐山达丰焦化有限公司动力系统节能减排-变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了技术评价、投资评价、技术经济效益评价与工程效益评价。本文首先介绍了项目建设背景、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项目评价相关理论;然后分析了改造项目实施的需求现状和项目方案的选取;最后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评价,为今后动力系统变频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大型凉水塔风机的故障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型凉水塔风机的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通风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章 通风机简介及振动常见原因与特征 |
2.1 风机及振动概述 |
2.1.1 风机分类 |
2.1.2 通风机基本结构 |
2.1.3 通风机振动概念及危害 |
2.2 通风机振动原因分类及特征 |
2.2.1 叶轮不平衡原因 |
2.2.2 风机装配原因 |
2.2.3 电机/传动原因 |
2.2.4 风机结构原因 |
2.2.5 气流/风道原因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样例风机振动原因解析 |
3.1 引言 |
3.2 样例风机BL**-1风机简介及振动故障简述 |
3.2.1 样例风机简介 |
3.2.2 样例风机振动故障简述 |
3.3 样例风机振动原因分析 |
3.3.1 样例风机的振动检测 |
3.3.2 建立风机振动故障树并排查振动原因 |
3.3.3 振动样例风机现场调研 |
3.3.4 使用因果分析法确认振动根本原因 |
3.4本章小结 |
第4章 样例风机减振方案及验证 |
4.1 引言 |
4.2 样例风机减振方案 |
4.3 风机减振方案验证 |
4.3.1 有限元分析计算验证 |
4.3.2 振动台扫频检测共振 |
4.3.3 改进后批量风机生产现场振动检测验证 |
4.3.4 改进后批量风机使用现场振动检测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制冷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 |
1.2.1 冷库能耗辨识 |
1.2.2 冷库制冷系统节能措施 |
1.2.3 冷库降低库房冷负荷的研究进展 |
1.2.4 冷库制冷系统优化的研究进展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冷库制冷系统压缩机能耗分析 |
2.1 冷库及制冷系统介绍 |
2.2 粗糙集理论的数据处理方法 |
2.2.1 知识与不可分辨关系 |
2.2.2 决策表、约简与核 |
2.2.3 决策表约简步骤 |
2.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冷库制冷系统数据分析 |
2.3.1 原始数据的采集 |
2.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冷库内部气流组织的仿真分析 |
3.1 CFD模拟方法 |
3.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1 基本假设 |
3.2.2 控制方程 |
3.2.3 物理模型的建立 |
3.2.4 网格划分 |
3.2.5 模型设置 |
3.3 模型有效性验证 |
3.3.1 仪器与设备 |
3.3.2 验证条件与方法 |
3.3.3 验证结果 |
3.4 冷风机风速变化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3.4.1 冷库内速度场 |
3.4.2 冷库内温度场 |
3.5 冷风机位置变化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3.5.1 冷库内速度场 |
3.5.2 冷库内温度场 |
3.6 货物堆放形式变化对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3.6.1 冷库内速度场 |
3.6.2 冷库内温度场 |
3.6.3 货物温度分布场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冷库库门热压渗风的仿真研究 |
4.1 CFD仿真建模 |
4.2 模型验证 |
4.2.1 验证方法 |
4.2.2 验证结果 |
4.3 速度场分析 |
4.4 温度场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冷库制冷系统的仿真研究 |
5.1 压缩机建模与分析 |
5.1.1 压缩机建模 |
5.1.2 压缩机模型验证 |
5.1.3 压缩机性能分析 |
5.2 膨胀阀建模 |
5.3 传热管路建模 |
5.3.1 冷凝管路的稳态模型 |
5.3.2 蒸发管路的稳态模型 |
5.3.3 管内单相流动的稳态模型 |
5.3.4 管外侧换热模型 |
5.3.5 管壁的传热模型 |
5.3.6 传热系数计算 |
5.3.7 单相流动压力损失计算 |
5.3.8 气液两相流动压力损失计算 |
5.3.9 蒸发/冷凝管传热与压力计算公式 |
5.4 换热器模型 |
5.4.1 物理模型 |
5.4.2 数学模型 |
5.4.3 模型验证 |
5.5 制冷系统仿真 |
5.5.1 制冷系统建模 |
5.5.2 模型验证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冷库蓄冷运行节能分析 |
6.1 冷库热平衡模型 |
6.1.1 冷库热平衡分析 |
6.1.2 冷库能耗模型 |
6.2 冷库蓄冷运行分析 |
6.2.1 北京的分时电价政策 |
6.2.2 蓄冷运行策略 |
6.2.3 全年运行分析 |
6.3 本章小节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3)循环水泵网络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循环冷却水系统简介 |
1.2 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泵与泵网络的优化 |
1.2.2 冷却塔的建模与优化 |
1.2.3 冷却器网络的优化 |
1.3 化工过程模拟 |
1.3.1 化工模拟系统的类型和组成 |
1.3.2 Aspen Plus等主要软件简介 |
第2章 不同型号泵匹配的循环水泵网络 |
2.1 不同型号泵匹配的泵网络提出背景 |
2.2 对不同型号泵匹配的泵网络的分析 |
2.2.1 循环水系统的阻力分析 |
2.2.2 泵网络的运行工况分析 |
2.2.3 不同型号泵匹配改造的投资维护费用 |
2.3 案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添加辅泵的循环水泵网络研究 |
3.1 带有辅泵的泵网络提出背景与研究情况 |
3.2 对带有辅泵的泵网络的分析 |
3.2.1 对循环水系统压力分布的分析 |
3.2.2 主辅泵网络改造的约束条件的分析 |
3.2.3 对泵网络进行主辅泵改造的步骤 |
3.3 案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同时考虑不同型号泵匹配和主辅泵改造的循环水泵网络 |
4.1 引言 |
4.2 对泵网络进行双重改造的分析 |
4.2.1 泵网络的两种改造方式的优先级分析 |
4.2.2 对泵网络进行双重改造的步骤 |
4.3 案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新型冷却塔风机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技术措施 |
第二章 风机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概述 |
2.2 风机介绍 |
2.2.1 风机、电机性能参数 |
2.2.2 风机的润滑方式 |
2.2.3 风机结构及齿轮传动方式 |
2.3 风机运行工艺条件 |
2.3.1 风机运行的外部环境 |
2.3.2 风机的循环水工艺条件 |
2.3.3 循环水中物质对钢铁的腐蚀 |
2.3.4 循环水系统主要危害菌 |
2.3.5 添加缓蚀剂抑制腐蚀 |
2.4 实际运行情况 |
2.4.1 风机齿轮失效原因 |
2.4.2 提高齿轮运行寿命的措施 |
2.5 其它故障形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齿轮系设计计算 |
3.1 圆锥弧齿轮设计 |
3.2 行星齿轮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冷却塔风机改造及试用效果 |
4.1 新型风机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
4.2 结构特点 |
4.3 其它部分技术改造 |
4.4 风机主要安装数据和运行环境 |
4.5 实际运行效果分析 |
4.6 经济效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5)基于知识管理的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表格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 |
1.1.2 智能诊断应用需求 |
1.1.3 智能诊断中的不确定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数据采集与状态监测研究现状 |
1.2.2 诊断维护知识建模研究现状 |
1.2.3 故障诊断推理研究现状 |
1.2.4 故障预测与维护决策支持研究现状 |
1.2.5 智能诊断应用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整体框架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整体框架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面向知识的智能故障诊断模型 |
2.1 引言 |
2.2 诊断维护知识的核心作用 |
2.2.1 现有诊断模型的缺陷与不足 |
2.2.2 智能诊断中的知识建模 |
2.2.3 智能诊断中的诊断推理与维护决策 |
2.3 KOID 模型 |
2.3.1 模型的框架 |
2.3.2 KOID 模型的内涵与功能层次 |
2.3.3 KOID 模型的体系结构 |
2.3.4 KOID 模型的应用模式与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 WSNs 的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状态监测传感器网络模型 |
3.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
3.2.2 状态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
3.2.3 基于 WSNs 的状态监测模型 |
3.3 基于 WSNs 的状态监测系统设计 |
3.3.1 数据采集节点设计 |
3.3.2 网络拓扑结构与 MAC 协议设计 |
3.3.3 信号处理单元 |
3.4 状态监测应用实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本体驱动的诊断维护知识建模 |
4.1 引言 |
4.2 诊断维护知识建模 |
4.2.1 本体论与知识表示 |
4.2.2 诊断维护知识建模 |
4.2.3 诊断维护语义知识的关联 |
4.3 维护与诊断过程建模 |
4.3.1 诊断维护过程分解 |
4.3.2 状态-征兆映射 |
4.3.3 故障-征兆匹配与知识推理 |
4.4 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案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智能诊断推理 |
5.1 引言 |
5.2 不确定性知识推理与贝叶斯网络 |
5.2.1 本体与逻辑推理 |
5.2.2 概率本体与贝叶斯网络 |
5.2.3 OntoDBN 体系结构 |
5.3 设备维护与故障诊断本体 |
5.3.1 维护诊断本体建模 |
5.3.2 维护诊断本体的概率扩展 |
5.4 OntoDBN 的概率推理 |
5.4.1 异常工况状态识别 |
5.4.2 故障诊断概率推理算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 FAHP 的诊断维护群组决策 |
6.1 引言 |
6.2 设备维护策略优化基础理论 |
6.2.1 基于状态的诊断维护决策 |
6.2.2 设备维护策略优化 |
6.3 DBN-GDS 维护决策模型 |
6.3.1 决策理论与智能故障诊断 |
6.3.2 故障严重度与故障概率评估 |
6.3.3 FAHP 评估层次结构 |
6.4 基于 FPP 的诊断维护群组决策方法 |
6.4.1 模糊偏好规划方法 FPP |
6.4.2 群组决策评估方法 |
6.4.3 故障成因综合评估 |
6.5 设备评估实例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智能故障诊断原型系统设计与开发 |
7.1 引言 |
7.2 背景企业智能诊断平台简介 |
7.3 KOID 原型系统的实现 |
7.3.1 KOID 系统总体架构 |
7.3.2 KOID 系统特点 |
7.3.3 KOID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 |
7.3.3.1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 |
7.3.3.2 本体管理模块的设计 |
7.3.3.3 故障诊断推理模块设计 |
7.4 应用实例分析 |
7.4.1 风机异常状态数据分析 |
7.4.2 风机故障征兆的判定 |
7.4.3 风机故障概率计算 |
7.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
(6)风机安全监控系统在凉水塔风机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系统的使用 |
2 该系统在车间凉水塔风机管理中的应用 |
3 结论 |
(7)大型冷却塔风机故障分析诊断及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1 冷却塔风机故障监测系统研究的提出 |
1.1.2 冷却塔风机故障分析诊断与监控技术研究的意义 |
1.2 机械故障诊断研究国内外现状 |
1.2.1 机械故障诊断国外发展情况 |
1.2.2 机械故障诊断国内发展情况 |
1.3 机械振动测试 |
1.3.1 机械状态参数获取的方法 |
1.3.2 机械故障诊断的过程 |
1.4 机械振动故障诊断与监测技术 |
1.4.1 振动诊断测试概述 |
1.4.2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
1.5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冷却塔风机的结构形式和关键部件振动机理的研究 |
2.1 冷却塔风机分类及应用 |
2.1.1 离心式风机 |
2.1.2 轴流式风机 |
2.2 冷却塔风机的常见故障原因分析 |
2.3 关键部件的故障与振动机理 |
2.3.1 冷却塔风机的结构 |
2.3.2 传动轴故障及振动机理 |
2.3.3 减速器故障及振动机理 |
2.3.4 叶片故障及振动机理 |
2.3.5 轴承故障及振动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3 振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 |
3.1 信号的预处理技术 |
3.1.1 滤波处理技术 |
3.1.2 窗函数 |
3.1.3 包络线处理 |
3.2 振动信号处理中的参数 |
3.2.1 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
3.2.2 均方值和均方根值 |
3.2.3 信号的偏斜度和峭度 |
3.2.4 信号处理中的无量纲指标 |
3.2.5 分贝表示法 |
3.3 信号的频域分析 |
3.3.1 FFT的校正算法 |
3.3.2 傅里叶变换与连续频谱 |
3.3.3 功率谱密度函数 |
3.3.4 倒频谱分析 |
3.3.5 振动信号的解调分析方法 |
3.3.6 振动信号的频谱细化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振动信号的时频分析 |
4.1 短时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理论 |
4.2 Wigner-Ville分布 |
4.2.1 Wigner-Ville分布的定义 |
4.2.2 Wigner-Ville分布的主要性质 |
4.2.3 Wigner-Ville分布的计算 |
4.3 经验模态分解法 |
4.3.1 瞬时频率 |
4.3.2 EMD的基本原理 |
4.3.3 基于EMD的Hilbert变换 |
4.4 EMD仿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研究与故障分析 |
5.1 传感器及测试系统 |
5.1.1 传感器 |
5.1.2 采集仪器与处理系统 |
5.2 天津石化聚醚部30kW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诊断 |
5.2.1 冷却塔风机的参数 |
5.2.2 信号的采集与处理 |
5.3 天津石化200kW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分析诊断 |
5.3.1 200kW冷却塔风机现场情况 |
5.3.2 传感器及测试系统 |
5.3.3 信号的采集与分析 |
5.4 9.14m冷却塔风机振动测试分析 |
5.4.1 9.14m冷却塔风机机现状 |
5.4.2 传感器及测试系统 |
5.4.3 9.14m风机信号采集与分析 |
5.5 预防故障损失技术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6 冷却塔风机节能自动控制系统 |
6.1 自动控制原理分析 |
6.1.1 变频控制原理 |
6.1.2 变频调速设置注意事项 |
6.2 硬件的选用及自动控制系统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 致谢 |
(8)大型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及节能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1 课题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冷却塔风机故障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网络化远程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1 网络化远程监控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1.4.2 网络化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2 冷却塔风机结构特点及重点部位的故障分析 |
2.1 冷却塔风机概况 |
2.1.1 冷却塔风机结构 |
2.1.2 冷却塔风机主要性能参数 |
2.2 冷却塔风机叶片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
2.2.1 故障原因及分析 |
2.2.2 对叶片的改进方法 |
2.3 冷却塔风机传动轴故障原因分析 |
2.3.1 故障原因及分析 |
2.3.2 对传动轴的改进方法 |
2.4 冷却塔风机减速器故障原因分析 |
2.4.1 故障原因及分析 |
2.4.2 对减速器的改进方法 |
2.5 冷却塔风机电机故障原因分析 |
2.5.1 故障原因及分析 |
2.5.2 对电机的保护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3 冷却塔风机重点部位故障监测方法研究 |
3.1 现有风机叶片故障监测方法 |
3.1.1 叶片振动监测的间断相位法 |
3.1.2 叶间动态间距诊断法 |
3.1.3 气流参数动态测试技术 |
3.2 现有叶轮机械传动轴故障监测方法 |
3.2.1 轴心轨迹监测法 |
3.2.2 机械测振法 |
3.3 现有齿轮故障监测方法 |
3.3.1 齿轮振动监测技术 |
3.3.2 齿轮噪声监测技术 |
3.4 现有电机故障监测方法 |
3.5 冷却塔风机新的故障监测方法研究 |
3.5.1 冷却塔风机叶片故障监测法——叶间间隔监测法 |
3.5.2 冷却塔风机传动轴故障监测法——1/4轴监测法 |
3.5.3 冷却塔风机减速器故障监测方法——油温油位监测法 |
3.5.4 冷却塔风机电机故障监测法——电流过载监测法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PLC的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
4.1 基于PLC的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系统下位机设计 |
4.1.1 Siemens PLC的选型和性能 |
4.1.2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3 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4 PLC控制系统电气原理图 |
4.2 基于PLC与力控的远程监控系统与PLC通讯的实现 |
4.2.1 RS485总线概述 |
4.2.2 RS485通讯 |
4.3 基于PLC与力控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4.3.1 基于PLC与力控的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4.3.2 远程监控系统上位机组态软件力控的设计 |
4.4 基于PLC与WINCC的远程监控系统与PLC通讯的实现 |
4.4.1 OPC技术概述 |
4.4.2 利用PC Access建立OPC服务器 |
4.4.3 在WinCC的OPC客户端建立链接 |
4.5 基于PLC与WINCC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4.5.1 基于PLC与WinCC的远程监控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
4.5.2 远程监控系统上位机组态软件WinCC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冷却塔风机的变频调速和节能控制系统 |
5.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原理 |
5.2 冷却塔回水温度和出水温度的在线监测 |
5.3 冷却塔风机变频节能分析 |
5.3.1 传统的冷却塔节能方式 |
5.3.2 冷却塔风机变频控制的节能分析 |
5.4 冷却塔风机电动机的变频台阶型控制 |
5.5 冷却塔风机变频调速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
5.6 冷却塔风机变频节能控制的实际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今后研究的方向 |
7 参考文献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9 致谢 |
附录 |
(9)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大型冷却塔风机叶片故障分析及监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1 课题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风机叶片模态分析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3.1 风机叶片模态分析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1.3.2 冷却塔风机叶片模态分析的发展趋势 |
1.4 冷却塔风机故障诊断及运行状态监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1 冷却塔风机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2 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监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2 冷却塔风机基本性能参数及常见故障 |
2.1 冷却塔风机概况 |
2.1.1 风机通风量与风机故障 |
2.1.2 风机效率与风机故障 |
2.2 冷却塔风机常见故障分析 |
2.2.1 冷却塔风机的故障根源 |
2.2.2 冷却塔风机故障振动特征 |
2.3 冷却塔风机叶片常见故障分析 |
2.3.1 叶片材料性能缺陷引起叶片故障 |
2.3.2 冷却塔风筒变形导致叶片断裂 |
2.3.3 冷却塔风机振动引起叶片故障 |
2.4 本章小结 |
3 冷却塔风机叶片模态分析 |
3.1 风机叶片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3.2 建立风机叶片模型 |
3.2.1 风机叶片二维图形 |
3.2.2 风机叶片三维实体模型 |
3.3 风机叶片模态分析 |
3.3.1 参数设置和铺层设置 |
3.3.2 划分网格 |
3.3.3 模态分析 |
3.3.4 影响叶片模态的因素分析 |
3.3.5 结论及改进措施 |
3.4 本章小结 |
4 风机运行时叶片模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运动叶片动力学模型 |
4.1.1 建立坐标系 |
4.1.2 建立动力学方程 |
4.2 叶片运转时模态分析 |
4.3 叶片动力刚化对模态影响分析 |
4.3.1 叶片动力刚化理论分析 |
4.3.2 动力刚化影响模态趋势分析 |
4.4 叶片共振与疲劳寿命分析 |
4.4.1 叶片结构影响共振频率 |
4.4.2 叶片材料影响疲劳寿命分析 |
4.4.3 叶片低周和高周疲劳寿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叶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及报警系统研究 |
5.1 叶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
5.1.1 叶尖脉冲计时监测法原理 |
5.1.2 叶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系统 |
5.1.3 叶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监控过程 |
5.2 冷却塔风机报警系统研究 |
5.2.1 冷却塔风机无线远程监控自动报警系统 |
5.2.2 短信自动报警系统 |
5.2.3 蓝牙无线监控系统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7 参考文献 |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 致谢 |
附录 |
(10)达丰动力系统变频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概况 |
1.1.1 项目简介 |
1.1.2 企业背景 |
1.2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项目建设背景 |
1.2.2 项目建设意义 |
1.3 项目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项目评价概念及主要内容 |
2.2.1 项目评价的概念 |
2.2.2 项目评价的主要内容 |
2.3 项目评价作用及评价程序 |
2.3.1 项目评价作用 |
2.3.2 项目评价程序 |
2.4 项目评价方法 |
第三章 项目实施需求分析 |
3.1 项目实施的总体概况 |
3.2 变频节能减排采用的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 |
3.2.1 风机、泵类负载在不同频率下的节能率 |
3.2.2 项目评价程序风机(泵类)的变频节能改造 |
3.3 变频器的配置方案 |
3.4 节能减排变频器的选型方案 |
3.4.1 东方日立公司高压变频器 |
3.4.2 LP牌智能化节电设备 |
3.4.3 西门子变频器技术优势 |
3.5 节能改造规模 |
第四章 项目方案的选取 |
4.1 项目地址选择 |
4.2 项目技术条件 |
4.2.1 风机(泵类)变频调速节能分析计算 |
4.2.2 高压变频调速节能分析计算 |
4.3 项目节能变频改造内容 |
4.3.1 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性 |
4.3.2 变频调速节能改造解决哪些问题 |
4.4 减排节能改造详细方案 |
4.4.1 电动机技术参数及目前使用情况 |
4.4.3 改造方案 |
4.5 建筑结构 |
4.6 通风 |
4.6.1 设计范围与依据 |
4.6.2 设计规范 |
4.6.3 设计基础资料 |
4.6.4 通风设计 |
4.7 供电工程 |
4.7.1 电源 |
4.7.2 变频改造电机容量及当前年耗电量 |
4.7.3 变频设备运行环境 |
4.7.4 设备防雷接地 |
4.7.5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
4.7.6 其它 |
4.8 消防 |
4.8.1 消防措施 |
4.8.2 管理措施 |
4.8.3 消防设施 |
4.9 防震、抗灾 |
4.9.1 抗震设计 |
4.9.2 抗震措施 |
4.9.3 地质灾害防治 |
4.10 劳动安全防范 |
4.10.1 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
4.10.2 主要安全措施 |
第五章 项目评价 |
5.1 投资估算 |
5.1.1 编制依据 |
5.1.2 投资估算范围 |
5.1.3 建设投资估算 |
5.1.4 项目利润估算 |
5.1.5 流动资金估算 |
5.2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
5.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2.2 资金筹措 |
5.2.3 利润总额 |
5.2.4 融资借款偿还 |
5.2.5 不确定性分析 |
5.3 项目工程效益 |
5.3.1 环境保护 |
5.3.2 节能减排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与作者简介 |
附件 |
四、大型凉水塔风机的故障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通风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方法研究[D]. 温爱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大型储备肉专用冷库制冷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研究[D]. 刘海波.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5)
- [3]循环水泵网络的节能研究[D]. 陈福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1)
- [4]新型冷却塔风机设计及应用[D]. 李强. 东北石油大学, 2016(02)
- [5]基于知识管理的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模型研究[D]. 秦大力. 湖南大学, 2014(09)
- [6]风机安全监控系统在凉水塔风机管理中的应用[J]. 杨海昌. 科技传播, 2013(13)
- [7]大型冷却塔风机故障分析诊断及监控技术研究[D]. 霍立新. 天津科技大学, 2013(05)
- [8]大型冷却塔风机远程监控及节能控制系统研究[D]. 施晓宽. 天津科技大学, 2013(05)
- [9]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的大型冷却塔风机叶片故障分析及监控方法研究[D]. 黎海军. 天津科技大学, 2013(05)
- [10]达丰动力系统变频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评价研究[D]. 于得莉. 北京化工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