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包括过滤箱,过滤箱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过滤箱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过滤箱内部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底端中间设置有拉杆,过滤箱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栓,底座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内部穿插有旋转杆,旋转杆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顶端设置有凹槽一,支撑板的顶端设有与凹槽一相适配的过滤筒,过滤筒外顶部套设有涡轮,过滤箱外壁一侧顶部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顶端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贯穿过滤箱且延伸至过滤箱内部的蜗杆。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的凹槽二与过滤管的螺纹连接,便于过滤管内部的过滤网进行拆卸清理和更换。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过滤箱(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过滤箱(1)内部底端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底端中间设置有拉杆(4),所述过滤箱(1)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底座(3)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内部穿插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顶端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顶端设置有凹槽一(9),所述支撑板(8)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凹槽一(9)相适配的过滤筒(10),所述过滤筒(10)外顶部套设有涡轮(11),所述过滤箱(1)外壁一侧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顶端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输出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过滤箱(1)且延伸至所述过滤箱(1)内部的蜗杆(14),所述蜗杆(14)与所述涡轮(11)啮合连接,所述过滤箱(1)远离所述固定螺栓(5)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板(12)下方的开孔一(16),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一(16)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一(17),所述连接管一(17)底端远离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置有开孔二(18),所述连接管一(17)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二(18)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二(19),所述连接管二(19)内部底端设置有凹槽二(20),所述连接管二(19)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二(20)相适配的过滤管(21),所述过滤管(21)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环(23),所述支撑环(23)顶端设置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管(21)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水管(25)。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过滤箱(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过滤箱(1)内部底端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底端中间设置有拉杆(4),所述过滤箱(1)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底座(3)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内部穿插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顶端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顶端设置有凹槽一(9),所述支撑板(8)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凹槽一(9)相适配的过滤筒(10),所述过滤筒(10)外顶部套设有涡轮(11),所述过滤箱(1)外壁一侧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顶端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输出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过滤箱(1)且延伸至所述过滤箱(1)内部的蜗杆(14),所述蜗杆(14)与所述涡轮(11)啮合连接,所述过滤箱(1)远离所述固定螺栓(5)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板(12)下方的开孔一(16),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一(16)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一(17),所述连接管一(17)底端远离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置有开孔二(18),所述连接管一(17)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二(18)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二(19),所述连接管二(19)内部底端设置有凹槽二(20),所述连接管二(19)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二(20)相适配的过滤管(21),所述过滤管(21)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环(23),所述支撑环(23)顶端设置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管(21)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水管(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21)顶端与所述凹槽二(20)内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22),所述底座(3)外壁套设有若干密封圈二(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5)的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箱(1)一侧壁且延伸至所述底座(3)内部的螺纹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一(9)与所述过滤筒(10)之间以及所述凹槽二(20)与所述过滤管(2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蜗杆(14)远离所述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箱(1)内壁连接的安装座(15),所述固定座(6)和所述安装座(15)的内部均设有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用水量和排水量都在不断增加,加剧了用水的紧张和水质的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此造成的水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农村对与生活污水的处理设备在维护方便还不完善,比如在进行污水处理的时候用到的杂质分离箱,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内部堵塞,使得过滤不完善,长时间的堆积,使得壳体内部被腐蚀,减少装置的使用寿命。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过滤箱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过滤箱内部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中间设置有拉杆,所述过滤箱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底座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穿插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设置有凹槽一,所述支撑板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凹槽一相适配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外顶部套设有涡轮,所述过滤箱外壁一侧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过滤箱且延伸至所述过滤箱内部的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涡轮啮合连接,所述过滤箱远离所述固定螺栓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板下方的开孔一,所述过滤箱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一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一,所述连接管一底端远离所述过滤箱一侧设置有开孔二,所述连接管一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二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二,所述连接管二内部底端设置有凹槽二,所述连接管二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二相适配的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顶端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管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顶端与所述凹槽二内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所述底座外壁套设有若干密封圈二。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箱一侧壁且延伸至所述底座内部的螺纹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一与所述过滤筒之间以及所述凹槽二与所述过滤管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蜗杆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箱内壁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均设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的固定座、旋转杆、支撑板和过滤筒的配合作用,使得过滤筒可以旋转运动,通过设置的涡轮、电机、蜗杆和安装座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过滤筒可以自动旋转的目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杂质存留在过滤筒内,水从过滤筒侧壁过滤到过滤箱底部,通过设置的过滤管和过滤网,达到了二次过滤杂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凹槽一与过滤筒螺纹连接以及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作用,便于取出与底座间接连接的过滤筒,进而可拆卸过滤筒,达到了清理和更换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凹槽二与过滤管的螺纹连接,便于过滤管内部的过滤网进行拆卸清理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支撑环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过滤箱;2、进水管;3、底座;4、拉杆;5、固定螺栓;6、固定座;7、旋转杆;8、支撑板;9、凹槽一;10、过滤筒;11、涡轮;12、固定板;13、电机;14、蜗杆;15、安装座;16、开孔一;17、连接管一;18、开孔二;19、连接管二;20、凹槽二;21、过滤管;22、密封圈一;23、支撑环;24、过滤网;25、出水管;26、密封圈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便于清理的杂质分离箱,包括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为底端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过滤箱1的顶端中间位置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过滤箱1内部底端设置有底座3,所述底座3底端中间设置有拉杆4,所述过滤箱1一侧底端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底座3顶端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内部穿插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顶端设置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顶端设置有凹槽一9,所述支撑板8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凹槽一9相适配的过滤筒10,所述过滤筒10外顶部套设有涡轮11,所述过滤箱1外壁一侧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顶端设置有电机13,所述电机13输出端设置有贯穿所述过滤箱1且延伸至所述过滤箱1内部的蜗杆14,所述蜗杆14与所述涡轮11啮合连接,所述过滤箱1远离所述固定螺栓5的一侧底部设置有位于所述固定板12下方的开孔一16,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一16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一17,所述连接管一17底端远离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置有开孔二18,所述连接管一17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开孔二18活动连接的连接管二19,所述连接管二19内部底端设置有凹槽二20,所述连接管二19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二20相适配的过滤管21,所述过滤管21内壁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环23,所述支撑环23顶端设置有过滤网24,所述过滤管21底端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水管25。
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固定座6、旋转杆7、支撑板8和过滤筒10的配合作用,使得过滤筒10可以旋转运动,通过设置的涡轮11、电机13、蜗杆14和安装座15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过滤筒10可以自动旋转的目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杂质存留在过滤筒10内,水从过滤筒10侧壁过滤到过滤箱1底部,通过设置的过滤管21和过滤网24,达到了二次过滤杂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凹槽一9与过滤筒10螺纹连接以及和固定螺栓5的配合作用,便于取出与底座3间接连接的过滤筒10,进而可拆卸过滤筒10,达到了清理和更换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凹槽二20与过滤管21的螺纹连接,便于过滤管21内部的过滤网24进行拆卸清理和更换。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所述过滤管21顶端与所述凹槽二20内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一22,所述底座3外壁套设有若干密封圈二26。通过设置的密封圈一22和密封圈二26,避免水从凹槽二20和底座3流出。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螺栓5的一端贯穿所述过滤箱1一侧壁且延伸至所述底座3内部的螺纹孔中。通过设置固定螺栓5,便于取出与底座3间接连接的过滤筒10,进而可拆卸过滤筒10,达到了便于清理更换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一9与所述过滤筒10之间以及所述凹槽二20与所述过滤管2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蜗杆14远离所述电机13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过滤箱1内壁连接的安装座15,所述固定座6和所述安装座15的内部均设有轴承。所述凹槽一9与所述过滤筒10之间的螺纹紧固方向与所述涡轮11旋转方向一致,可以使得过滤筒10可以从凹槽一9中拆除,便于清洗更换。
如图1所示,所述拉杆4的外部套设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上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套和防滑纹,使得在拉动拉杆4时避免出现滑脱现象。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设置的进水管2、过滤筒10和电机13,水从进水管2进入过滤筒10,启动电机13,进而使得电机13驱动蜗杆14,进而使得蜗杆14驱动涡轮11旋转,进而使得过滤筒10旋转,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杂质存留在过滤筒10内,过滤后的水进入过滤箱1底部,水通过连接管一17和连接管二19,进入过滤管21,通过设置的过滤网24,进而使得水经过过滤管21时,达到二次净化的目的,净化后的水从出水管25流出,通过设置的拉杆4和固定螺栓5,旋转固定螺栓5,进而使得过滤箱1与底座3内壁连接变得不牢固,进而拉动拉杆4取出底座3,进而取出与底座3相连接的支撑板8,通过设置凹槽一9与过滤筒10连接的螺纹,且螺纹紧固方向与涡轮11旋转方向一致,进而便于过滤筒10进行拆卸、清洗和更换,且涡轮11旋转时形成的力不会影响过滤筒10与凹槽一9的固定关系,通过设置凹槽二20与过滤管21进行螺纹连接,进而使得过滤管21可以拆卸,进而使得过滤网24可以拆卸,通过设置的密封圈一22和密封圈二26,避免水从凹槽二20和底座3流出。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固定座6、旋转杆7、支撑板8和过滤筒10的配合作用,使得过滤筒10可以旋转运动,通过设置的涡轮11、电机13、蜗杆14和安装座15的配合作用,达到了过滤筒10可以自动旋转的目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杂质存留在过滤筒10内,水从过滤筒10侧壁过滤到过滤箱1底部,通过设置的过滤管21和过滤网24,达到了二次过滤杂质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凹槽一9与过滤筒10螺纹连接以及和固定螺栓5的配合作用,便于取出与底座3间接连接的过滤筒10,进而可拆卸过滤筒10,达到了清理和更换的目的,通过设置的凹槽二20与过滤管21的螺纹连接,便于过滤管21内部的过滤网24进行拆卸清理和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1552.4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28431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B01D36/02
专利分类号:B01D36/02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杭州富阳绿康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富阳绿康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文苑路15号第1层102室
发明人:叶海强
第一发明人:叶海强
当前权利人:杭州富阳绿康环安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铃
代理机构:33304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杂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