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复合物论文_曹伶俐,杨宁辉,张智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磷脂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物,磷脂,正交,胰岛素,两面针,红花,因子。

磷脂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曹伶俐,杨宁辉,张智强[1](2019)在《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和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分析晶型,测定溶出率及累积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酸在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出率和累积溶出度有所增加,在后者中更明显。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C_(max)、AUC_(0~)_t、AUC_(0~∞)显着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71.43%、468.83%。结论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大黄酸口服吸收,后者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2期)

叶勇,章波,檀燕君,麦琬婷,朱滴新[2](2019)在《氯化两面针碱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氯化两面针碱磷(NC)脂复合物(NC-PC)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NC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对不同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药物反应浓度、药物磷脂投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再通过综合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的制备条件:以甲醇为溶剂,NC的浓度为0. 5 mg/mL,NC与磷脂的投料比为1∶3(mol/mo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 5 h。此条件可使NC与磷脂的复合率达到85%以上。结论:所采用的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复合率高,为NC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吼[3](2019)在《陕产柿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出最佳的陕产柿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方法:将总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的大小当作评判工艺优良与否的指标,分别考察反应所使用的溶剂、选取的总黄酮的浓度、反应时所需的温度、进行投料时的比例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文章研究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结合了正交设计试验,确定了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结果:陕产柿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较好的制备方法为取总黄酮适量,磷脂投料比为1∶3,5.0 mg·mL~(-1)的总黄酮浓度,选取的反应溶剂是四氢呋喃,于60℃下反应1h即得。结论:溶剂类型、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形成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影响较大,通过筛选这些影响因素,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制备方法。(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胡瑞瑞,张家梁,郝海军[4](2019)在《葫芦素B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葫芦素B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后,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脂质用量、固液脂质比、投药量、乳化剂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5%甘露醇制备冻干粉,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度、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脂质用量350 mg,固液脂质比5∶1,投药量45 mg,乳化剂浓度1.0%。冻干前后,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无明显变化。纳米结构脂质载体24 h内累积释放度高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00.41%、158.22%。结论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促进葫芦素B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1期)

朱寅,荣飞,沈毅飞[5](2019)在《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柚皮素磷脂复合物(NPC)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通路的影响。方法用氪激光光凝视网膜与脉络膜法制备脉络膜新生血管大鼠。按照体重将大鼠随机6组:正常组(0. 9%Na Cl)、模型组(建模后0. 9%Na Cl)、对照组(柚皮素20 mg·kg~(-1))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柚皮素磷脂复合物30,60,90 mg·m L~(-1)),每组20只。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脉络膜中SDF-1、CXCR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给药后,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SDF-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 94±0. 12,1. 62±0. 11和1. 06±0. 09;上述这3组的SDF-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57. 42±5. 67,47. 54±4. 06和30. 28±4. 06;上述这3组的CXCR4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1. 84±0. 06,1. 38±0. 07和1. 07±0. 05,上述这3组的CXCR4蛋白表达水平为70. 44±4. 59,60. 34±4. 36和45. 18±4. 09;上述这3组的的VEGF分别为1. 16±0. 06,0. 79±0. 07和0. 31±0. 05;上述这3组的MMP-2分别为1. 20±0. 07,0. 65±0. 09和0. 47±0. 08;上述这3组的MMP-9分别为1. 47±0. 05,1. 13±0. 06和0. 33±0. 04。高实验剂量组和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PC能够抑制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DF-1/CXCR4通路和影响VEGF、MMP-2与MMP-9蛋白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郜娜,范明松,杨庆宇,郝海军[6](2019)在《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表征及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二氢杨梅素(DMY)磷脂复合物(DMY-PC)和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DMY-PC-NLC),并分别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DMY-PC,高压均质法制备DMY-PC-NLC。采用正交试验优化DMY-PC-NLC处方中固液脂质比例,固液脂质材料总用量,DMY-PC投药量和泊洛沙姆188用量,得出DMY-PC-NLC最佳制备处方。5%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进一步将DMY-PC-NLC制备成冻干粉末,并比较DMY-PC和DMY-PC-NLC体外释放和体内药动学行为。结果 DMY在DMY-PC中以无定形状态存在,1H-NMR显示DMY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正交试验确定DMY-PC-NLC的最佳处方为固液脂质比例为5∶1,固液脂质材料总用量为325 mg,DMY-PC投药量为45 mg,泊洛沙姆188用量为0.9%。DMY-PC-NLC平均粒径为(197.25±4.42)nm,Zeta电位为(-18.2±2.1)m V,包封率为(71.68±1.36)%,载药量为(3.94±0.24)%。DMY-PC-NLC体外释药模型符合Weibull模型,方程为lnln(1-Mt/M∞)=0.700 1 lnt-1.954 1(r=0.971 4)。与DMY原料药相比,DMY-PC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63倍,而DMY-PC-NLC提高至3.22倍。结论与DMY-PC相比,DMY-PC-NLC进一步促进了DMY的体内吸收,有效提高了DMY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7期)

王瑜,史亚军,邹俊波,张小飞,邰佳[7](2019)在《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透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透膜性能。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以红花提取物与磷脂形成的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指标,优化制备工艺。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评价红花提取物及不同药脂比的磷脂复合物的体外透膜性能。结果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甲醇为复合溶剂,红花提取物的质量浓度为5.0mg/m L,与磷脂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5h,反应温度为55℃。透膜实验结果显示,红花提取物及药脂比分别为2、1、0.5的磷脂复合物24h累积渗透量(Q_(24))分别为(15.07±1.24)、(15.61±0.92)、(21.94±1.54)、(21.05±1.39)μg/cm~2。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能明显改善其透膜性能。(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7期)

毕洪书,房燕,高珊,杨东娟,石凯[8](2019)在《胰岛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胰岛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方法采用非水溶剂-冷冻干燥法制备胰岛素-磷脂复合物,并对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另外采用降血糖试验评价磷脂复合胰岛素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通过叁相图的绘制确定的复合物形成的较优处方和工艺为(质量分数):二甲亚砜90%~100%,冰醋酸0%~10%,磷脂0%~5%。红外光谱显示胰岛素与磷脂结构中的某些基团发生了相互作用,但无新的特征吸收峰产生,即无新共价键生成。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复合物呈现无定型特征。复合物中胰岛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介质的离子强度及pH值有关,低离子强度和胰岛素等电点处的介质pH值有利于复合物在水相中的结合稳定性。大鼠降血糖实验表明,制备工艺对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胰岛素复合物组和溶液组对大鼠的降血糖作用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胰岛素与磷脂形成复合物后,其理化性质发生显着变化,亲脂性增加并能较好地保持其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期刊2019年05期)

蒋新龙,郭叶莹,吴小刚,陈品品,叶小霞[9](2019)在《槐花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及其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槐花黄酮和大豆卵磷脂为原料制备黄酮磷脂复合物,以黄酮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微波功率、反应时间、黄酮初始质量浓度和投料比(磷脂∶槐花黄酮质量比)对复合率的影响,由正交试验得到最优条件。研究了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溶解性及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酮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乙醇为反应溶剂,微波功率为200 W,反应时间为40 min,黄酮质量浓度为2 mg/mL,投料比为2∶1,黄酮磷脂复合物复合率为79.98%。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黄酮与磷脂未形成新的化合物而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复合物。与黄酮相比,复合物在水和在正辛醇中溶解性都有明显改善。添加黄酮磷脂复合物可以延缓葡萄籽油和核桃油的氧化反应。槐花黄酮磷脂复合物对核桃油的抗油脂氧化效果更好。本实验为槐花黄酮的进一步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景媛,史亚军,黄维,王春龙[10](2019)在《复方龙脉宁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初步吸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复方龙脉宁磷脂复合物并进行口服十二指肠体外吸收评价。方法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结合前期试验结果,采用正交法优选复方龙脉宁磷脂复合物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浓度、复合时间、复合温度和药脂比;分别制备复方龙脉宁提取物与磷脂复合物,对二者采取外翻肠囊法测定改性前后在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确定了以乙醇作为反应溶剂,提取物与大豆卵磷脂比例为1∶3,提取物的投料浓度为80 mg/mL,在40℃条件下复合12 h为最佳复合条件;采用磷脂复合物技术制备的复方龙脉宁磷脂复合物肠吸收较提取物显着增加。结论磷脂复合物技术对于复方龙脉宁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磷脂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氯化两面针碱磷(NC)脂复合物(NC-PC)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NC与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对不同反应溶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药物反应浓度、药物磷脂投料比等因素进行考察,再通过综合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最佳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的制备条件:以甲醇为溶剂,NC的浓度为0. 5 mg/mL,NC与磷脂的投料比为1∶3(mol/mo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 5 h。此条件可使NC与磷脂的复合率达到85%以上。结论:所采用的复合物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复合率高,为NC的制剂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磷脂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曹伶俐,杨宁辉,张智强.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成药.2019

[2].叶勇,章波,檀燕君,麦琬婷,朱滴新.氯化两面针碱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正交设计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陈吼.陕产柿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9

[4].胡瑞瑞,张家梁,郝海军.葫芦素B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J].中成药.2019

[5].朱寅,荣飞,沈毅飞.柚皮素磷脂复合物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郜娜,范明松,杨庆宇,郝海军.二氢杨梅素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表征及药动学研究[J].中草药.2019

[7].王瑜,史亚军,邹俊波,张小飞,邰佳.红花提取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透膜性研究[J].中草药.2019

[8].毕洪书,房燕,高珊,杨东娟,石凯.胰岛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9

[9].蒋新龙,郭叶莹,吴小刚,陈品品,叶小霞.槐花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及其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9

[10].王景媛,史亚军,黄维,王春龙.复方龙脉宁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及初步吸收评价[J].安徽医药.2019

论文知识图

胰岛素磷脂复合物溶液的透射电...单剂量口服的盐酸小聚碱和其磷脂复蛋黄卵磷脂及人参皂苷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T80-ph)紫外扫...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治疗脂肪肝前...水飞蓟素磷脂复合物面膜水飞蓟宾...

标签:;  ;  ;  ;  ;  ;  ;  

磷脂复合物论文_曹伶俐,杨宁辉,张智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