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水吸收式制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水,精馏,余热,溴化锂,纯度,冷藏车,性能。
氨水吸收式制冷论文文献综述
赵新颖,黄温赟,黄文超,吕续舰[1](2019)在《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氨液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机尾气热能制冷一方面能够为渔获物的保鲜提供所需冷量,另一方面能够在降低尾气排放温度的同时,节省大量能源消耗。明确主机余热吸收制冷过程,有助于为渔业发展和环保节能提供必要的参考。针对10 kW目标制冷量的渔船主机尾气吸收式制冷装置,利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仿真模型,对装置制冷过程中的氨液流动进行分析计算,获取溶液泵和冷却泵的性能参数。过程中发现,纯氨析出量是影响制冷量的直接因素,而其又受到发生器热负荷和溶液泵功率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控制溶液泵的功率可以减缓发生器热负荷的波动对氨液循环的影响,稳定系统制冷量;对于该仿真模型,当溶液泵流量在355~455 kg/h范围内时,系统可获得最优制冷效果;把吸收器中热量顺利带走是系统制冷循环运行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渔业现代化》期刊2019年05期)
卞尔辉[2](2019)在《氨水吸收式制冷在冷藏车中使用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冷藏车中的蒸汽压缩式机械制冷机组,因为消耗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会使汽车能耗较高,并且汽车运行驱动、电能以及汽车空调的动力也会因此而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回收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废热,作为冷藏车制冷能源的制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能增加汽车的动力。通过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的运行过程、特点的分析和与传统冷藏车高能耗的制冷形式相比较,发现氨水吸收式制冷一种长期运行环保节能的制冷循环形式,并得出了可以在冷藏车中使用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企业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08期)
栗鹏飞[3](2018)在《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其节能减排、制冷效果好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工质对的寻求、强化传热传质、优化制冷循环系统的研究等方面,特别是吸收器的吸收强化及活性剂的研究,成为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今后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8年09期)
许健勇[4](2018)在《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台方案设计及测控运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时期能源革命的推动下,不仅要通过开发新的清洁能源来缓解能源危机,提高一次能源的利用率也是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凭借循环工质的环保性以及对低品位废弃余热回收利用的优势,在制冷领域占有一席之位。但是当前在研究纳米颗粒对促进氨水溶液循环小型化的进程中大多仅局限在系统循环的某一部分,如吸收或者发生过程,而对探索其对整个循环系统的影响变化理论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还很欠缺。对此,本文在项目的推动下,计划搭建一台稳定可靠的氨水吸收式制冷实验台用于研究纳米颗粒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本研究计划的实验台的设计工况为热源温度160℃,制冷温度-15℃,冷却水进水温度32℃,制冷量3kW。在此基础上首先通过理论热力计算确定了各实验设备的热负荷,选择了紧凑性较高,适合实验操作的设备用于试验台的搭建;利用叁维装配图为现场组装工作提供指导;为实验设备安全运行定制了控制电路方案。其次,利用理论模型模拟实验系统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下性能系数的变化趋势,设定制冷量来模拟发生热负荷的变化,分析其与性能系数变化的联系。最后通过计算制冷剂纯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分析其影响,提出进一步地提纯方案。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际设计出试验台完整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电路,并分析循环工艺的必要性。建立一套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用于实时监测试验台的运行参数以及处理每组工况的实验结果数据,提高实验工作效率。完成对成型试验台的调试工作,找到并修复了循环漏点和设备保温缺陷。根据工艺流程,设计了完整的首次充液开机方案,并通过实操验证了可行性。选择某工况下性能系数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模拟进行对比,计算分析了试验台的能量损失;通过变工况实验,比较了性能系数实验结果曲线和理论模拟曲线的重合度。结果显示,变热源温度和变制冷温度的性能系数变化曲线和模拟结果比较一致;在冷却水进水温度较低时,试验台性能系数偏离模拟结果较多,考虑了分凝器冷却水流量过大导致制冷剂冷凝回流至发生器造成多余的热损;而随着进水温度升高,实验结果曲线越来越接近模拟曲线。针对实验结果,结合了实际应用提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此外,计算了每一组工况下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浓度,根据浓度的变化趋势给出了蒸发器内制冷剂提纯措施。实验研究工作最关键的过程在于试验台的控制调节,以本试验台为对象,结合实际操作讨论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案。以流程图的方式,提出了由几种调节方式组合起来的闭合式的控制调节方案。(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30)
岳小洋[5](2018)在《膜分离技术在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吸收式制冷系统以其可直接被低温热源驱动和不危害臭氧层等优点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近年来对叁元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其中氨-水-溴化锂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叁元工质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吸收器中溴化锂的存在会改变溶液性质,导致溶液吸收氨的性能变差。为了改善吸收氨的效果,本文提出利用膜分离技术将溴化锂从进入吸收器的溶液中分离出来,从而将其尽可能多的保留在发生器中,并建立了一种新型循环——基于膜分离器的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文中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膜分离器在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建立极限电流密度模型,用于计算膜分离器的理论分离效率。理论分析了膜参数和电参数对膜分离器分离特性的影响。得出结论:膜参数中选择透过率对分离效率影响较明显,选择透过率较大的膜分离性能较好;膜分离器的操作电流越大,分离效率越低;膜分离器进口溶液流速越大,分离效率越低。基于理论模型计算膜分离器组装方式为一级二段、采用3363/3364异相离子交换膜时,得出溴化锂理论分离效率为98.47%。为验证理论模型,搭建了相应的膜分离实验装置,并进行膜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得出处理不同浓度的溴化锂溶液,其分离效率平均达97%以上,与模型计算的理论分离效率相比,误差不超过±5%,理论得到验证。该理论模型可用于计算膜分离器采用不同组装方式、不同类型离子膜时的分离效率。基于实验得出的分离效率,利用Aspen Plus过程模拟器建立完整的基于膜分离器的新型循环,进一步分析溴化锂含量和分离效率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并与无膜分离器的普通叁元循环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氨和溴化锂质量分数,随着分离效率的逐渐增大,新型循环的COP逐渐增大,最大为0.6599,此时氨质量分数为60%,溴化锂质量分数为30%,COP比相同氨浓度的二元循环增加28.39%,比普通叁元循环增加15.25%。另对于特定氨质量分数时,循环COP先是随着溴化锂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当溴化锂质量分数达到30%左右时,循环COP达到最高,然后随着溴化锂质量分数的继续增加,循环COP逐渐降低。最后,利用Aspen Plus过程模拟器模拟分析不同工况对新型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生温度在60℃~120℃变化时,循环放气范围逐渐增大,新型循环能耗明显低于普通循环的能耗,循环COP先逐渐增加后略有下降;蒸发温度在-15℃~4℃变化时,循环COP逐渐增大,与普通叁元循环相比,COP最大增幅为14.63%,此时蒸发温度为4℃;冷凝温度在34℃~48℃变化时,循环COP逐渐降低,与普通叁元循环相比,最大增幅为20.78%,此时冷凝温度为48℃。分析不同工况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对基于膜分离器的新型循环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5)
孙淑娟[6](2018)在《氨精馏纯度影响因素及其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利用热能驱动、以自然工质氨为制冷剂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再次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是氨与水的标准沸点只相差133.4℃,发生器加热氨水溶液产生氨气的同时必然会携带出水蒸气,使得进入蒸发器的氨液不纯,对制冷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引入精馏塔来实现氨的提纯,而精馏塔提纯效果受到诸如塔板数、冷却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氨精馏纯度又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所以要想提高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研究清楚影响氨精馏纯度的各种因素以及氨精馏纯度对整个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即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利用相关软件,完成了以下工作内容:(1)利用Schulz氨水溶液状态方程推导得到氨水溶液达到气液相平衡时温度、压力、焓、气液相摩尔分数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并用Matlab软件对上述方程进行了编程并计算,将程序计算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完成验证,此计算程序为后续精馏塔内部的精馏过程模拟提供了支持。(2)分析了精馏塔建模时常用的平衡级模型和非平衡级模型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影响精馏过程的各因素基础上,对精馏塔建立了非平衡级模型,验证了其准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冷却水温度、回流比、精馏段和提馏段的塔板数、进料流量和浓度等共六个因素对塔顶出口氨精馏纯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氨精馏纯度随着冷却水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塔板数的增加而增加、随进料流量的增加而降低、随进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存在一个最佳回流比使得系统COP最大。对这些因素的分析为后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参考。(3)在前一章探究影响氨精馏纯度因素的基础上,利用EES软件建立了整个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过程,探究不同氨精馏纯度下系统蒸发压力、吸收终了溶液浓度、发生器热负荷以及COP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随着氨精馏纯度的降低,蒸发压力和吸收压力降低,导致吸收终了溶液浓度减小,放气范围减小,系统循环倍率变大,最终导致发生器热负荷增大,系统COP降低,此计算结果说明了获得高纯度的制冷剂氨对于提高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性。(4)从回流比角度入手研究了一种改进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即用蒸发器残液作精馏塔回流液,并用Aspen Plus模拟传统循环和该改进循环,对比了-12℃~4℃的不同蒸发温度下两种循环的发生器热负荷和COP,得到:在相同制冷量要求下,改进循环能够减少精馏塔顶所需要产生的氨气流量,降低发生器热负荷,尤其适用于所要求蒸发温度较低的场合;相比于传统循环,有回热的改进循环在蒸发温度为-12℃时能够使系统COP提高5%左右。以上结果说明该改进循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10)
孙淑娟,杜垲[7](2018)在《氨精馏纯度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系统进行模拟,定量研究了精馏塔顶出口氨纯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蒸发温度和制冷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氨精馏纯度的提高,蒸发压力逐渐增大,吸收器吸收终了的溶液浓度增大,溶液的循环质量流量减小,发生器热负荷减小,制冷系统性能系数(COP)逐渐增大直至达到平稳。(本文来源于《制冷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张超杰,王铁男,黄明硕[8](2018)在《以循环氨水为热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焦化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在工厂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介绍了一种以循环氨水为驱动热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原理,阐述了它在焦化厂制冷系统中的应用,比较了它与传统的以蒸汽为热源的制冷机组的节能环保情况。(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09期)
刘进阳[9](2017)在《高效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低,一次能源消耗巨大,大量氟氯烃类制冷剂的应用造成了大量臭氧层被破坏,并且含碳制冷剂的应用,也会造成大气温度的上升。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消耗的电能极少,不会破坏臭氧层,也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因此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夹点分析技术在氨吸收制冷系统分析中的应用,得到了一个带有内部热回收组合的制冷系统。再经过分析发现,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想使系统的制冷系数增大,需保证系统整体的换热效率要高,发生器稀溶液出口处温度要低,冷凝器出口温度要低,吸收器出口温度要高,浓度差尽量要大。最后,将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应用到某20万吨丙烯腈项目中,经过分析设立了叁个不同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第一个是带内部热回收的氨水吸收式梯级并联制冷系统,适合于只有驱动热源的工业中,经计算所设计的系统总共可以回收AOGI烟气热量1912.2 kW,全年运行产生的总效益为126.62万元。第二个是带外部过冷的氨水吸收式梯级并联制冷系统适合于既有驱动热源,又有合适的外部冷源的工业中。经过计算,所设计的系统总共可以回收AOGI烟气热量2901.4kW,全年运行产生的总效益为245.49万元。第叁个是带外部过冷的氨水吸收式梯级串联制冷系统,适合于既有驱动热源,又有合适的外部冷源的工业中。经过计算,所设计的系统总共可以回收AOGI烟气热量2939.4 kW,全年运行产生的总效益为256.56万元。综上,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在有大量低品位余热的工厂中,应用效果明显,并且对环境友好,可节约电能,可增加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孟欣,栗鹏飞[10](2016)在《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综合性能,根据系统优化的叁大原则,选择出影响系统性能的7个关键参数,并采用VC++编制了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参数优化软件。该软件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快速准确地计算出优化后的参数,经优化软件计算得出以最小面积性能比为优化目标时,优化结果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6年06期)
氨水吸收式制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藏车中的蒸汽压缩式机械制冷机组,因为消耗汽车发动机的动力会使汽车能耗较高,并且汽车运行驱动、电能以及汽车空调的动力也会因此而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回收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废热,作为冷藏车制冷能源的制冷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还能增加汽车的动力。通过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的运行过程、特点的分析和与传统冷藏车高能耗的制冷形式相比较,发现氨水吸收式制冷一种长期运行环保节能的制冷循环形式,并得出了可以在冷藏车中使用氨水吸收式制冷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水吸收式制冷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新颖,黄温赟,黄文超,吕续舰.渔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氨液流动分析[J].渔业现代化.2019
[2].卞尔辉.氨水吸收式制冷在冷藏车中使用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9
[3].栗鹏飞.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节能.2018
[4].许健勇.氨水吸收式制冷试验台方案设计及测控运行分析[D].东南大学.2018
[5].岳小洋.膜分离技术在氨—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孙淑娟.氨精馏纯度影响因素及其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7].孙淑娟,杜垲.氨精馏纯度对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J].制冷技术.2018
[8].张超杰,王铁男,黄明硕.以循环氨水为热源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焦化厂的应用[J].科技风.2018
[9].刘进阳.高效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D].广西大学.2017
[10].孟欣,栗鹏飞.工业余热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优化研究[J].节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