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增霞河北省隆尧县职教中心055350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一、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
要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就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对此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
尝试一,把音乐请进政治课堂。政治课不应是纯粹的理论课,教师如果能在清一色的讲解中加一点“调味品”——歌曲,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热爱祖国”内容时,可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在慷慨激昂的歌声中,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是那么的骄傲与自豪,同时还激发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这就为学生掌握“热爱祖国”这一知识点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尝试二,把漫画请进政治课堂。漫画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教学中恰当运用漫画教学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使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同”的知识点,教学时,除运用列表对照分析、引用数据说明外,也可利用漫画加强教学效果(跷跷板漫画:一端坐着驴头人身像,另一端坐着象头人身像,中间是美国白宫,在象、驴身上分别写着“民主党”、“共和党”字样,象和驴分别代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跷跷板漫画形象地表明了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真实面貌。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三,把文学作品引入政治课堂。优秀文学作品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例如,在讲授“人的性格各有不同”的知识点时,可引入《水浒传》。在《水浒传》中有一百多个面目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能让学生从众多的人物性格中真正理解“人的性格是各有不同的”。
尝试四,把知识竞赛带进政治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可以组织政治知识接力赛,从而激发兴趣、搞活课堂。
二、引用现实事例,激发学习主动性
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许多理论观点都要通过现实事例来说明。现实事例具体真实、贴近生活、说服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可以举例: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时期,一些省、市出现了哄抬物价、卖假非典药品的不良现象,给人民带来了危害。通过现实事例,让学生深受启示,意识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去证明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前言课教学,诱发间接学习兴趣
兴趣的发生是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的。当学生明确某种学习需要时,必然会对某一门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这就是间接兴趣。教师应重视教材前言课的教学,进行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这样能引起学生对学习政治课的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每进入新的年级学习,对新的课程、新的教材乃至新的任课教师都怀有好奇心,都急切想了解新教材讲了些什么、学习新教材有什么重要意义及怎样才能学好等。教师如能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完全有可能诱导学生对所学的新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九年级学生学习的是社会发展常识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教育。在前言中,老师要明确指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必须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必须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使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认清中国的国情和国策。通过这样诱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四、善用激励艺术,讲究语言艺术
教师应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另外,教师还要以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使学生乐于上政治课,从深层次上激发他们的兴趣。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政治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较为抽象,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政治课教师必须在语言上下工夫,要广采百家语言之长,兼容并蓄,并注意语言的深刻、严谨、规范、精确、幽默和通俗。例如:在说明毒品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时,可以形象地运用禁毒格言:“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视教学内容和需要而定,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激趣必须紧扣中心内容,精彩而富有思维性,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滑稽可笑而无深刻含义的激趣,便失去了意义。
总之,学生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教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