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陈氏并殖吸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多浆膜腔积液
陈氏并殖吸虫论文文献综述
杨琴,马红玲,卢清华[1](2019)在《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多浆膜腔积液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多浆膜腔积液分为单纯感染组(7例)和并发感染组(7例)。观察两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3(CD3+)、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4(CD4+)、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簇8(CD8+)、CD4+/CD8+,且评估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单纯感染组与并发感染组的发热温度、发热时间、咳嗽类型、腹痛、呕吐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IgE、CRP均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的胸片异常率(100.00%)高于单纯感染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CD3+、CD8+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的CD4+、CD4+/CD8+低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所致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征不显着,为减少误诊或漏诊,应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患儿实施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章乐生,王旗,李清越,张世清,杨荣笙[2](2019)在《不同动物宿主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的抗体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适宜和非适宜宿主,观察感染后的抗体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休宁县采集溪蟹捣碎并收集囊蚴,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适宜宿主犬和非适宜宿主大鼠,收集感染后0~16周血清;以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为探针,建立ELISA方法检测不同宿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结果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动物的血清,均有抗体出现。其中感染犬3周可检测抗体阳性,抗体水平达高峰的时间最早为5周;感染大鼠1周检出抗体阳性,2~3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至8周时抗体水平降低并维持在平衡状态。结论不同宿主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抗体变化有区别,在非适宜宿主体内短期抗体水平下降较快且维持在弱阳性水平。(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9年02期)
盛利平,孔宪炳,邓友松,王静波,毕小恺[3](2019)在《30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卫氏并殖吸虫病肺内及肺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的30例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肺内症状以胸闷、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肺外表现有腹痛、呕吐、腹泻、纳差、消瘦、双下肢乏力、头痛、头昏、癫痫样发作、皮下游走性包块等。30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或胸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患者胸部CT异常主要有结节、磨玻璃样变、虫蚀样变、胸腔积液、"隧道"征、"月晕"征等,头颅CT和MRI可见颅内出血灶及大范围"指套样"水肿,腹部CT呈肝脾包膜下蛇纹石样变、"隧道"征样变。结论卫氏并殖吸虫病以多器官系统受累为特征;CT及MRI示"隧道"征、蛇纹石样变系由卫氏并殖吸虫在颅内、肺内、肝脾内迁移游走形成,是本病的重要影像学征象。(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林陈鑫,张世阳,江典伟,江智信[4](2017)在《永泰县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疫源地的发现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证实永泰县是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疫源地。方法根据病人提供的线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所获得的并殖吸虫虫卵、尾蚴和囊蚴进行观察测量,开展动物模型实验以获得成虫。结果永泰县外环境(山坑、溪边等)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螺类感染率1.1‰(2/1 806),第2中间宿主溪蟹感染率100%(58/58);动物模型犬实验感染率100.0%(2/2),90d后均在粪便中检出二倍体型虫卵,肺脏囊包中收集到成虫;自然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15.4%(23/149);观察并殖吸虫的各期形态,确认为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结论永泰县是卫氏并殖吸虫病二倍体型超高级疫源地。(本文来源于《海峡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李燕榕,何春荣,谢汉国,陈宝建,张榕燕[5](2016)在《闽西斯氏并殖吸虫新疫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龙岩市新罗区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的虫种和宿主。方法以患者为线索,于2015年10月收集螺蟹和野外猫、犬粪便标本,利用常规法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结果新罗区五星村为旅游点,检查放逸短沟蜷98只,拟小豆螺32只,建瓯拟钉螺5只,未查及尾蚴。第2中间宿主福建华溪蟹,感染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达31.43%(22/70),阳性蟹和蟹组织携带囊蚴数分别为1.64个/只和0.21个/g。结论龙岩市新罗区福建华溪蟹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较高,建议评估对其防控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林国华,颜翠兰,李友松,黄明松,林丹[6](2016)在《卫氏并殖吸虫叁倍体型囊蚴感染家猫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卫氏并殖吸虫叁倍体型囊蚴感染家猫后检获的成虫、虫卵大小,分析其分型意义。方法从福建省延平区太平镇捕获溪蟹,分离并殖吸虫囊蚴。选择卫氏并殖吸虫叁倍体型(>400μm)囊蚴12个感染家猫,87d后检获成虫和虫卵并测量其大小,并分析闽、浙两省既往调查结果。结果在福建、浙江两省8个点中,有3个点捕获的溪蟹分离出单纯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囊蚴,其余5个点捕获的溪蟹均为卫氏并殖吸虫二、叁倍体型囊蚴混合感染,但都以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占多数(85%~97.6%),叁倍体型占0.4%~15%。在福建省延平区的溪蟹中检出卫氏并殖吸虫囊蚴96个,取12个>400μm的囊蚴喂饲家猫,79d后在猫肺检获8只成虫及大量虫卵。测量2只虫体轻压标本大小分别为0.9cm×0.3cm和1.1cm×0.33cm,30个虫卵大小平均为(67.5±3.6)μm×(51.3±2.3)μm。结论以卫氏并殖吸虫叁倍体型囊蚴感染家猫获得具有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特征的成虫与虫卵,表明直径>400μm作为区分卫氏并殖吸虫二、叁倍体型囊蚴的界限不确切,该数值尚不能作为鉴别卫氏并殖吸虫二、叁倍体型囊蚴的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周腾坚,杜季梅,楼永良[7](2016)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卫氏并殖吸虫病的85位患者,其中胸肺型45例,肺外型40例(包括脑脊髓型5例、腹型16例、肝型15例、皮肤型4例),收集所有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值(RDW-CV)、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EO%)、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球蛋白(Glb),同时收集39位健康体检者的WBC、PLT、RDW-CV、EO%、CRP和Glb,并按胸肺型组、肺外型组、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个分组中,胸肺型组和肺外型组所有实验室检查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WBC、PLT、EO%、CRP和Glb在胸肺型组和肺外型组中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肺型组RDW-CV值高于肺外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卫氏并殖吸虫病提供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艾琳,陈木新,张永年,陈韶红,陈家旭[8](2015)在《中国卫氏并殖吸虫分子鉴定和遗传进化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氏并殖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其病原体通过蝲蛄、溪蟹传播,可寄生于人体及多种哺乳动物组织、脏器内,引起肺吸虫病。我国是重要的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国度,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分布卫氏并殖吸虫的报告。在卫氏并殖吸虫分类地位的研究中,仅靠形态学技术很难全面揭示该虫种的分子多样性。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各种分子方法对卫氏并殖吸虫进行分类和鉴定的技术展现出很大的优势。分子遗传技术的应用也为阐明卫氏并殖吸虫的生物学、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特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但是,这些分子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其检测时间和花费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场合使用相应的方法。分子方法的应用能更好地揭示卫氏并殖吸虫的流行病学和进化的特性,并能为该虫引起的疾病提供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控手段。因此,该文概述了我国用于卫氏并殖吸虫分子鉴定和遗传进化的分子手段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旭文,刘巧,陆予云,沈浩贤,潘运珍[9](2014)在《广州东北郊增城市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广州东北郊增城市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调查点山溪中溪蟹,解剖溪蟹查找并殖吸虫囊蚴;然后将检获囊蚴饲喂人工感染家犬,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家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58.46%(38/65),感染度为2.12个囊蚴/只蟹,0.59个囊蚴/克蟹,为中度疫源地(Ⅲ级);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解剖两条人工感染并殖吸虫阳性家犬,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42条。结论发现广州东北郊增城市存在卫氏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疫源地等级为中度疫源地(Ⅲ级)。(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4年23期)
黄友全,洪加林,胡中华,潘教治[10](2014)在《卫氏并殖吸虫病6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氏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是一种引起肺部病变为主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我国南方较多见,近年来肺吸虫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城市患病人数居多。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延误诊断造成不良后果。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门诊及住院的60例肺吸虫病患者临床资料,为肺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感(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4年12期)
陈氏并殖吸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适宜和非适宜宿主,观察感染后的抗体动态变化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休宁县采集溪蟹捣碎并收集囊蚴,以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适宜宿主犬和非适宜宿主大鼠,收集感染后0~16周血清;以卫氏并殖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为探针,建立ELISA方法检测不同宿主感染后的血清抗体。结果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动物的血清,均有抗体出现。其中感染犬3周可检测抗体阳性,抗体水平达高峰的时间最早为5周;感染大鼠1周检出抗体阳性,2~3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至8周时抗体水平降低并维持在平衡状态。结论不同宿主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抗体变化有区别,在非适宜宿主体内短期抗体水平下降较快且维持在弱阳性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陈氏并殖吸虫论文参考文献
[1].杨琴,马红玲,卢清华.儿童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并发多浆膜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章乐生,王旗,李清越,张世清,杨荣笙.不同动物宿主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后的抗体动态变化[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9
[3].盛利平,孔宪炳,邓友松,王静波,毕小恺.30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9
[4].林陈鑫,张世阳,江典伟,江智信.永泰县卫氏并殖吸虫二倍体型疫源地的发现与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
[5].李燕榕,何春荣,谢汉国,陈宝建,张榕燕.闽西斯氏并殖吸虫新疫区的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
[6].林国华,颜翠兰,李友松,黄明松,林丹.卫氏并殖吸虫叁倍体型囊蚴感染家猫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
[7].周腾坚,杜季梅,楼永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卫氏并殖吸虫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6
[8].艾琳,陈木新,张永年,陈韶红,陈家旭.中国卫氏并殖吸虫分子鉴定和遗传进化的研究概况[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15
[9].李旭文,刘巧,陆予云,沈浩贤,潘运珍.广州东北郊增城市卫氏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
[10].黄友全,洪加林,胡中华,潘教治.卫氏并殖吸虫病60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