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论文_韩文华,宋博宇,刘桂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原位,疏水,耐磨,铬钢。

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韩文华,宋博宇,刘桂荣[1](2019)在《热处理温度对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和真空消失模铸渗法制备出了Ti B2和Ti C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表面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复合层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没有宏观和微观缺陷。Ti B2和Ti C颗粒形貌发生改变,生成的Ti B2和Ti C颗粒数量减少、尺寸减小。(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2期)

韩文华,宋博宇,刘桂荣[2](2017)在《Ti-Fe粉的加入量对TiC和TiB_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消失模铸渗工艺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TiC和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不同Ti-Fe粉的加入量对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和过渡层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复合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及复合层增强颗粒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Ti-Fe粉加入量45wt%的复合材料复合层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及化学成分的确定,为确定光学显微镜下的增强颗粒是TiB2和TiC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谭建波,王子超[3](2017)在《颗粒增强ZGMn13耐磨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SiC、Fe-Cr颗粒和WC、Fe-Cr颗粒增强ZGMn13表面复合材料的消失模铸造工艺,解决了涂料涂挂难、复合层和基体层结合强度低、涂料层透气性差等难题。结果表明,SiC、Fe-Cr颗粒增强ZGMn13表面复合材料层中形成了一些新的强化相:CFe_(15.1)、Cr_(18.93)Fe_(4.07)C_6、Fe_7C_3、Mn_(7.53)Si_(1.80)C_(1.33)等,SiC、Fe-Cr颗粒增强ZGMn13复合锤头的耐磨性是普通锻造锤头的2.2~3.0倍。WC、Fe-Cr颗粒增强ZGMn13表面复合材料层中形成了一些新的强化相:Fe-Cr、Cr_7C_3、Fe_3C等,测试结果表明:WC、Fe-Cr颗粒增强ZGMn1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相比基体合金提高了4~5.24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7年08期)

赖玉军,叶芳霞,许云华[4](2016)在《原位生成碳化铬颗粒增强铁基表面梯度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铸渗-热处理法将纯铬板与H7300进行原位反应制备了(Fe,Cr)_7C_3/Fe表面梯度复合材料。应用XRD、SEM和ML-100对1185℃保温不同时间所得的(Fe,Cr)_7C_3/Fe表面梯度复合材料的物相、显微组织和相对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85℃保温1h后生成的表面梯度复合材料的主要物相组成为(Fe,Cr)_7C_3、α-Fe、(Fe,Cr)_3C及未反应Cr,1185℃保温3 h后主要物相组成变为(Fe,Cr)_7C_3、α-Fe、(Fe,Cr)_3C以及(Fe,Cr)_(23)C_6;表面梯度复合材料表面显微组织由表面至基体呈梯度分布;在5 N载荷120目SiO_2两体磨料磨损下,(Fe,Cr)_7C_3/Fe表面梯度复合材料相对耐磨性有了明显提高,而陶瓷区的相对耐磨性最高,约为HT300的7倍。(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10期)

包晓慧,明平美,毕向阳[5](2016)在《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化学蚀刻方法在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Si C/Al)表面构筑了微纳结构,重点分析了蚀刻电流密度和蚀刻时间等关键操作参数对所得表面微观形貌及润湿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较高电流密度(6 A/dm2)下刻蚀的Si C/Al复合材料表面可形成由微米级"粒状"结构和纳米级结构(颗粒状和波鳞状)复合而成的微–纳双层结构,且这种特殊结构不因后续刻蚀时间延长而改变;优化条件形成的Si C/Al复合材料刻蚀表面呈现出静态接触角高达160.7?、滚动角低至4?的超疏水特性。本研究结果说明Si C/Al复合材料可用于制备自清洁表面。(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韩继炜,石安君,郭长庆,曹国君[6](2015)在《SHS+V-EPC制备TiB_2/TiC双相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将钢液真空消失模铸造V-EPC与高温自蔓延SHS反应生成增强颗粒相结合制备TiB_2/TiC双相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以及影响因素:SHS反应冷却剂-Ti-Fe粉的加人量、试样相对厚度δ和正火处理等对表面复合材料的冶金质量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表面复合层,中间过渡层和下部45钢基体层组成。表面复合层的基体上分布着大量细小的TiB_2+TiC双相颗粒。随着钛铁粉加入量的增大,表面复合层的出现从无到有,增强颗粒在表面复合层中的浓度变化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峰值曲线特性;随着试样相对厚度δ的增大,组织中的铸造缺陷逐渐减少,冶金质量逐渐提高,增强颗粒分布的均匀性逐步改善,团聚现象逐渐减轻。(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5年12期)

谭建波,于淑苗,李祎超[7](2015)在《颗粒增强钢铁基耐磨表面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铸渗法与消失模铸造技术相结合,制备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层涂料和耐火涂料依次粘附在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制成的铸件模型上,然后用干砂振动造型。浇注过程中利用高温金属液在毛细管力、负压吸力、铁水静压头等综合作用下,向合金粉末空隙渗入,待合金凝固后,铸件表面就形成了一种特殊性能的复合材料,该工艺既适合于铸件的局部复合,也适用于铸件整体复合。研究了SiC、WC、Ni-WC、Cr-Fe合金颗粒增强钢铁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涂料配方和消失模铸造工艺,成功解决了涂料涂挂难、复合层和基体层结合强度低、涂料层透气性差等难题。复合材料层中形成了一些新的强化相:CFe15.1、CrF e7C0.45、Fe4Mn77Si19等,试验表明:复合层的耐磨性较基体提高了2~3.5倍。(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5-10-25)

刘旋,丁克伟,刘运林[8](2015)在《WC颗粒增强高铬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实型铸渗法(V-EPC)工艺,制备了WC颗粒增强高铬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载荷、转速对WC颗粒增强高铬钢基表面复合材料和高铬钢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转速、载荷的条件下,表面复合材料耐磨性都比高铬钢要优越,其中转速影响更为显着,相对耐磨性从100r/min的2.5(最小值)增大到250 r/min的40.7(最大值)。(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14期)

李楠[9](2015)在《原位生成(Fe,Cr)_7C_3颗粒增强不锈钢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固相渗碳方法对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以HT300为碳源,在2Cr13、316不锈钢表面原位生成了(Fe,Cr)7C3颗粒增强复合层。对固相渗碳原位生成(Fe,Cr)7C3颗粒增强不锈钢表面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动力学、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两体磨损性能及机理、耐腐蚀性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在实验温度范围(25-1120℃)内,Cr3C2、Cr23C6和Cr7C3叁种碳化物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值,叁种碳化物均能稳定存在于Fe-Cr-C体系,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叁种碳化物的吉布斯自由能逐渐减小,叁种碳化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Cr3C2、Cr23C6、Cr7C3。根据Fe-Cr-C叁元体系在950℃的等温截面相图推断,本实验中两种不锈钢表面复合层产生的主要碳化物为M7C3。(2)2Cr13不锈钢与316不锈钢不同温度与时间固相渗碳后的渗层组织形貌基本相同。高温渗碳时,(Fe,Cr)7C3碳化物在晶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在晶界处沿晶界呈断续的细小碳化物分布,850℃保温试样组织最均匀,颗粒尺寸为2-5μm;低温渗碳时,在2Cr13和316不锈钢表面产生了40-60μm厚的(Fe,Cr)7C3颗粒弥散分布层,颗粒尺寸为0.5-2μm。(3)固相渗碳后,不锈钢表面显微硬度从表面到基体均呈梯度分布。在高温渗碳后,2Cr13表层硬度高达1082HV,316表层硬度可达980HV;低温渗碳后,2Cr13表层硬度最高达590HV,316表层硬度可达640HV。(4)对渗碳不锈钢表面进行两体磨料磨损实验,随着载荷的增大,2Cr13和316不锈钢试样相对于基体材料的耐磨性均逐渐增加。高温渗碳2Cr13相对耐磨性最高为基体的2.59倍,高温渗碳316相对耐磨性最高达基体的2.61倍;低温渗碳2Cr13相对耐磨性最高为基体的1.75倍,低温渗碳316相对耐磨性最高达基体的2.18倍。在高温与低温渗碳处理后,2Cr13不锈钢与316不锈钢在磨料磨损时的磨损机制均以显微切削与犁削为主,韧塑性良好。(5)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了耐腐蚀性实验,固相渗碳后,不锈钢表面的耐腐蚀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温渗碳不锈钢耐腐蚀性大幅度下降,低温渗碳不锈钢的耐腐蚀性下降较少,316不锈钢渗碳后耐腐蚀性又优于2Cr13不锈钢。(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30)

崔照雯[10](2015)在《碳纳米管、氧化铝颗粒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表面涂层》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铜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易加工。由于铜在电磁炮轨道用材料、汽车轴承、活塞杆等应用方面,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减摩润滑性能等。因此,本文采用具有优异性能的碳纳米管(CNTs)、耐磨氧化铝颗粒(Al2O3)作为增强相,制备铜基复合材料。希望充分发挥碳纳米管、氧化铝和铜自身优良的性能,并通过碳纳米管与氧化铝的协同作用,制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铜基复合材料。采用化学镀铜工艺,在碳纳米管、氧化铝颗粒表面包覆铜,改善增强相与基体的润湿性,使其在基体中均匀分布。研究了不同含量增强相、不同的制备工艺对铜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为碳纳米管和氧化铝颗粒协同机制提供实验数据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加入CNTs和A1203后,铜基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均体现了协同作用。复合材料的维氏硬度提高了67.2%,协同增加幅度为0.3%;抗拉强度增加了63.8%,协同增加幅度为18.8%;磨损率减小了55.9%,协同幅度为35.0%;导电率保持了76.3%,协同增加幅度为15.8%;热导率保持了76.4%,协同幅度为3.2%。为了使铜基复合材料满足需求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了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在基体表面喷涂WC-12Co涂层。测试了涂层性能:涂层表面硬度比涂层截面硬度高。涂层与基体结合处硬度为311.80HVo.05,比基体硬度高;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为60-70MPa;经历46次热循环后,涂层没有失效;涂层磨损率为10-14-10-13m2.N-1数量级,远低于基体。得到了最适用于涂层的条件为转速300-500r·min-1,载荷2-3N。涂层摩擦方式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涂层磨损率随转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摩擦系数随转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导电率平均值为2.69%IACS,孔隙率为2.8%。(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5-04-12)

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真空消失模铸渗工艺结合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TiC和TiB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不同Ti-Fe粉的加入量对表面复合材料复合层和过渡层显微组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复合层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及复合层增强颗粒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Ti-Fe粉加入量45wt%的复合材料复合层的颗粒形貌进行观察及化学成分的确定,为确定光学显微镜下的增强颗粒是TiB2和TiC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韩文华,宋博宇,刘桂荣.热处理温度对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9

[2].韩文华,宋博宇,刘桂荣.Ti-Fe粉的加入量对TiC和TiB_2颗粒增强45钢基表面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谭建波,王子超.颗粒增强ZGMn13耐磨表面复合材料的制备[J].热加工工艺.2017

[4].赖玉军,叶芳霞,许云华.原位生成碳化铬颗粒增强铁基表面梯度复合材料[J].热加工工艺.2016

[5].包晓慧,明平美,毕向阳.碳化硅颗粒增强复合材料超疏水表面的制备[J].无机材料学报.2016

[6].韩继炜,石安君,郭长庆,曹国君.SHS+V-EPC制备TiB_2/TiC双相颗粒增强钢基表面复合材料[J].铸造.2015

[7].谭建波,于淑苗,李祎超.颗粒增强钢铁基耐磨表面复合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C].2015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5

[8].刘旋,丁克伟,刘运林.WC颗粒增强高铬钢基表面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5

[9].李楠.原位生成(Fe,Cr)_7C_3颗粒增强不锈钢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0].崔照雯.碳纳米管、氧化铝颗粒协同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及表面涂层[D].北京科技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复合层组织(62.5x)图5复合层中颗粒边界...合层与基材层间的过渡层组织(62.5x)用灰...不同形貌和尺寸内生纳米TiCx颗粒增强...SiC/钢表面复合宏观组织颗粒界线扫描结果铁基复合材料滚挤压加工过程示意图

标签:;  ;  ;  ;  ;  ;  ;  

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论文_韩文华,宋博宇,刘桂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