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标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T100,温度转换,SPSS
温度标定论文文献综述
吴阳佑[1](2019)在《基于线性回归分析的PT100温度传感器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线性回归实验获取PT100温度传感器由模数转换后的数字量转换为实际温度值的转换方程,替代了传统的估算转换法,提高了PT100的转换精度。(本文来源于《酒·饮料技术装备》期刊2019年05期)
陈柔茹,丁炯,杨遂军,叶树亮[2](2019)在《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尺寸小,使用常规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标定薄膜热电偶时,在标定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和补偿导线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一致,使薄膜热电偶的热电势也不同,影响其测温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集薄膜金—铂热电偶和薄膜铂电阻器于一体的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及其标定系统,使用电子印刷法制备传感器,采用激光加热技术模拟其使用时的温度分布,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温度分布规律,基于温度外推实现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自标定。结果显示,传感器中的薄膜热电偶在室温到300℃内的塞贝克系数为5. 3~7. 6μV/℃。(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4期)
王青青,牛振中[3](2019)在《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温度误差标定及参数辨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光路与传统镀膜反射式激光陀螺的光路不同,有较长的光路在棱镜中通过,温度的变化是影响其输出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了变化的物理场下,温度、温度变化率和温度梯度对激光陀螺的影响机理,推导了温度变化条件下激光陀螺的零偏二阶模型,刻度系数的叁阶模型,设计了激光陀螺的温度误差标定方案,并进行了试验。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两种方法对温度误差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通过温度误差补偿结果证明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梁海坚[4](2018)在《蓝宝石超声温度传感器及激光加热标定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时间、原位温度测量,可以为发动机设计改进、性能提升提供更多参考。实现发动机等恶劣环境中温度测量,需要设计性能更加优良的温度传感器,超声测温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蓝宝石具有熔点高、抗氧化的特点,是一种优良的耐高温材料,可以用来设计制作超声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进行验证,对温度传感器进行静态和动态标定,是保证传感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温度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构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辐射热源的标定系统,可以实现超声温度传感器的标定。因此,为了解决恶劣环境下温度测量和标定问题,本文研制了蓝宝石超声温度传感器,采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作为辐射热源,构建超声温度传感器标定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蓝宝石超声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根据超声导波测温原理,对蓝宝石超声波导的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结果设计了长度为300mm、直径为0.7mm、凹槽直径为0.5mm和敏感区长度为28mm的蓝宝石超声温度传感器。研究了蓝宝石超声波导的频散特性,选择L(0,1)为导波模态,对蓝宝石超声波导进行热力学和20℃~1800℃的瞬态动力学仿真。对仿真结果分析发现,随着温度升高蓝宝石超声波导信号的延时增大,但是信号幅值基本保持不变。(2)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加热均热块构建超声温度传感器标定系统的方案研究:研究了超声温度传感器标定系统的实现方案,设计了标定系统的结构,从而实现蓝宝石以及测温上限更高的超声温度传感器静态和动态标定。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标定系统中均热块的传热模型,研究了加热过程中均热块的热学特性、温度分布特性和热平衡温度。对于均热块的温度采用测温仪对发射率为0.99的模拟黑体腔进行测量。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长方体、圆柱体和平板形均热块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平板形均热块20℃~2600℃加热曲线最优。(3)利用飞秒激光诱导形成微纳结构提高均热块表面吸收率研究:利用金属表面微纳结构的近场光束缚和场强增强效应,将金属钨表面的吸收率提高至93%,不仅降低了系统对激光器功率的要求,还使得利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能够产生2600℃的高温环境。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对金属钨表面微纳结构导致吸收率提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激光诱导在金属钨表面形成的周期性纳米突起与凹陷结构具有提升吸收率的作用。将表面带有微纳结构和表面抛光的均热块采用激光加热进行对比,发现带有微纳结构的均热块加热最高温度比表面抛光的均热块高88℃,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快25s。(4)激光加热超声温度传感器标定系统的构建及试验:利用制作的钨-石墨复合结构均热块、石墨毡和耐高温腔组成了标定系统高温工作区。利用测温仪对均热块温度进行测量从而形成反馈,通过相关算法实现标定系统的温度控制。构建超声温度传感器标定系统,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利用标准测温仪对系统温度监测使用的测温仪进行校准,实现温度传感器动态标定的可溯源。研究超声温度传感器的静态与动态标定方法。利用蓝宝石超声波导设计制作温度传感器,对传感器进行20℃~1800℃的静态标定,获得传感器静态特性曲线;对蓝宝石超声温度传感器进行动态标定,得到时间常数为2.7s。在模拟航空发动机测试平台上,对燃烧室出口温度进行了测试,为传感器的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利用该传感器对等离子体源进行接触式温度测量,测得等离子体源最高温度为1966℃。(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8-12-12)
曾凡超,孙建平,胡翔,傅承玉,李海蓉[5](2018)在《基于微型固定点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标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微型固定点的内涵和特点,总结了基于微型固定点的温度计现场标定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开展温度计现场或在线标定对温度量值传递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温度传感器现场或在线标定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现行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温度传感器现场标定技术的研究前景。(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毛乐勇,罗永俊,张兴琦,韩国锦,俞可可[6](2018)在《基于实车的汽车制动盘温度计算与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环境编写了用于计算汽车制动盘温度的上位机程序,可通过该上位机输入所需整车参数和标定参数,采集相应整车CAN信号用于计算制动盘理论温度,并将该理论温度发送到信号采集设备,将制动盘理论温度和实际温度作对比。该套系统能够在界面上根据实际和理论曲线的差异便捷地调整参数,使操作者较快地标定高温模型参数。(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8年S1期)
徐超,王雪,马宁,邓忠武,章丽蕾[7](2018)在《基于浮子运动的叁浮陀螺仪工作温度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浮陀螺仪工业生产过程中,工作温度标定方法精度低、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浮子运动趋势拐点"作为判据的工作温度标定方法。首先对叁浮陀螺仪磁悬浮标定温度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建立陀螺仪浮子受力模型以归纳浮子运动规律,借助磁悬浮控制系统提供的浮子位置信息提出本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工作温度标定精度优于±0.02℃,较现行的"最小加力法"提高15倍以上,平均耗时缩短一半。(本文来源于《中国惯性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许怀秀,刘艺,华正和[8](2018)在《QuickPress高温高压设备的改进与温度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QuickPress活塞圆筒装置样品装填难度大,耗材价格高.本文自主设计并加工出一套该装置的样品仓装填耗材,具有装样操作简单快捷,耗材价格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导体材料、腐蚀性材料、氧化物材料等样品的高温高压实验.温度标定后使用该套耗材进行高温高压实验时,不需要安装热电偶,根据加热功率即可确定样品加热温度,可进一步简化实验操作流程、节省实验时间.(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孙俊阳[9](2018)在《光场相机标定及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烧广泛存在于冶金、航空航天和钢铁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火焰温度是探究燃烧过程的重要参数,进行火焰温度测量,无论对燃烧过程的理论基础性研究,还是为开发设计新的燃烧设备以及对于研究燃烧经济性、清洁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针对目前火焰温度测量系统及方法在模型精确性和工业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成像的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方法,开展了光场相机标定与温度场重建技术研究。耦合光场成像与火焰辐射传输模型,建立了火焰辐射光场成像数学模型,介绍了辐射传输方程求解算法(LSQR算法和Tikhonov正则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并针对实际火焰吸收系数未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重建火焰温度和吸收系数的Tikhonov-LMBC混合算法。进行了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问题求解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Tikhonov正则化算法重建结果优于LSQR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火焰温度重建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在3%以内,吸收系数重建结果最大相对误差在2.5%以内。证明了Tikhonov-LMBC混合算法可以同时重建火焰温度和吸收系数,且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鲁棒性。针对传统相机标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聚焦光场相机的几何参数标定方法,建立了基于原始光场图像的聚焦光场相机标定模型,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求解标定模型,进一步结合光场相机F数匹配特性计算了待标定参数值。为了验证所提标定方法的精确性,利用Raytrix R29型相机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将标定结果与利用全聚焦图像得到的标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原始光场图像和全聚焦图像虚拟像点的重投影误差分别在17个和13个像素以内,原始光场图像像点的重投影误差在3个像素以内,证明了提出的聚焦光场相机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利用黑体炉开展了聚焦光场相机成像探测器辐射强度标定研究,针对子图像选取了有效的标定区域以消除渐晕效应的影响,得到了叁通道(R、G、B)辐射强度值与灰度值之间的拟合关系,同时利用同流燃烧器和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测量系统,开展了非对称乙烯层流扩散火焰实验研究,利用热电偶对Tikhonov-LMBC混合算法重建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火焰温度重建结果与热电偶温度测量结果吻合较好,两种测量结果最大相差187.6 K,证明了利用Tikhonov-LMBC混合算法进行光场成像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6)
陈柔茹[10](2018)在《基于温度外推法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标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热电偶(Thin-film Thermocouple,TFTC)因其响应速度快、体积小,能实现高时空分辨率表面测温。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准确标定是高精度瞬态表面测温的前提。但标准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因其标定时的温度分布与应用时的区别较大,不适用于薄膜热电偶,研究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温度外推法和激光加热技术的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基于圆筒壁稳态导热模型设计了集成薄膜金铂热电偶和薄膜铂电阻的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仿真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过程,分析标定时传感器温度分布;得到推算模型,研究对流强度对温度场的影响,为基于温度外推法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标定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备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选择金、铂浆料和氧化铝作为电极和基底材料,电极薄膜膜厚25μm,圆形基底厚0.36mm、直径为22mm。第叁,分别搭建薄膜铂电阻和薄膜热电偶标定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和上位机采集程序,通过交流激励和正交解调技术实现同步测量薄膜铂电阻阻值和薄膜热电偶热电势。第四,将激光加载至薄膜热电偶热结点上,根据推算模型及两个已标定薄膜铂电阻推算热结点温度,结合薄膜热电偶热电势计算塞贝克系数;研究对流强度对标定结果的影响并测试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表明:基于温度外推和激光加热技术可实现室温至200℃的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温度梯度主要集中于热电极;标定得到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接近标准热电偶静态特性,但因两者材料、制备工艺有差异,温度一定时薄膜热电偶热电势略低于标准热电偶;一定范围内对流强度变化不影响薄膜热电偶温度场分布规律,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且重复性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大学》期刊2018-06-01)
温度标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尺寸小,使用常规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标定薄膜热电偶时,在标定过程与使用过程中,传感器和补偿导线上的温度梯度分布不一致,使薄膜热电偶的热电势也不同,影响其测温准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集薄膜金—铂热电偶和薄膜铂电阻器于一体的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及其标定系统,使用电子印刷法制备传感器,采用激光加热技术模拟其使用时的温度分布,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其温度分布规律,基于温度外推实现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自标定。结果显示,传感器中的薄膜热电偶在室温到300℃内的塞贝克系数为5. 3~7. 6μ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标定论文参考文献
[1].吴阳佑.基于线性回归分析的PT100温度传感器标定方法[J].酒·饮料技术装备.2019
[2].陈柔茹,丁炯,杨遂军,叶树亮.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研制与标定[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3].王青青,牛振中.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温度误差标定及参数辨识方法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9
[4].梁海坚.蓝宝石超声温度传感器及激光加热标定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8
[5].曾凡超,孙建平,胡翔,傅承玉,李海蓉.基于微型固定点的温度传感器现场标定技术研究[J].计量技术.2018
[6].毛乐勇,罗永俊,张兴琦,韩国锦,俞可可.基于实车的汽车制动盘温度计算与标定[J].机械设计.2018
[7].徐超,王雪,马宁,邓忠武,章丽蕾.基于浮子运动的叁浮陀螺仪工作温度标定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8
[8].许怀秀,刘艺,华正和.QuickPress高温高压设备的改进与温度标定[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孙俊阳.光场相机标定及火焰叁维温度场重建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陈柔茹.基于温度外推法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标定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