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显微系统论文_冯丹青,田爱玲,刘丙才,冯方,王大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数字显微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全息,数字,互动,实验教学,体视,浮游生物,系统。

数字显微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冯丹青,田爱玲,刘丙才,冯方,王大森[1](2019)在《基于POCS的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的超分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的重建效果,将凸集投影算法应用于数字全息中,以实现数字全息的超分辨重建.首先,在数字全息和凸集投影法的理论基础上,搭建透射式离轴数字全息显微实验光路.然后,利用分辨率板验证凸集投影法在全息图超分辨率复原中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微透镜阵列验证该方法在叁维重建中的可行性.将参考全息图的叁维重建结果,分别与低分辨率全息图和超分辨率复原全息图的重建结果进行残差估计.结果表明,后者残差的峰谷值和均方根值相比前者分别降低了36.88%和70.66%,证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数字全息的超分辨重建.(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关志阳[2](2019)在《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型器件的制造产品飞速发展,对于这些产品的微结构缺陷检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缺陷导致的失效往往会使整个零件失效,进而使整个系统出现安全隐患。本文基于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检测平台,分析数字全息记录原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验证同步控制系统,对微机械结构表面振动全息干涉图进行拍摄与采集,对于微结构缺陷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的全息图像采集问题,研究了数字全息技术,包括数字全息的记录原理,数字全息拍摄实验中记录距离、物参光强比以及物参夹角关键参数等:对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检测实验中的硬件之间通信关系以及各子系统构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软件编程的总体方案以及所要实现的各模块功能。针对系统的设计需求,分析并确定了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系统对输出脉冲以及物理通道的要求选择采集卡,研究系统各硬件的驱动方式以及接口信号类型,确定脉冲激光器和CCD的驱动方案;研究并分析CCD的控制模式和内部工作顺序,实现对CCD的曝光参数设置、全息图像采集和实时显示以及存储功能;结合脉冲激光器、CCD以及信号发生器叁者之间的工作时序,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延时可控的同步控制系统;最终实现两个模块的集成。针对所开发的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验证了其功能性以及测试精度;以分辨率板为实验对象,采集全息图,并进行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 CCD的参数设置功能,并且通过调节物参光强比,实现了对于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检测实验中物参光强比参数的选定范围;以铝板表面微缺陷为实验对象,通过多组实验得出合适的各通道延时,捕获到试件表面振动全息干涉图,证明了本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杰[3](2019)在《基于ARM平台的便携式自动对焦数字全息显微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微生物入侵事件不断出现,对一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微生物检测的重视。传统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的方式所需要的设备大型且价格昂贵,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ARM平台的便携式自动对焦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系统。对比传统PC平台的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系统,该系统具有便携化的特点。同时,针对传统数字全息重建算法需要手动输入重建距离的缺点进行改进,实现了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的自动对焦,从而让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真正便携化,满足人们的需要。论文首先分析了全息原理、全息成像方式和全息再现方式等方面的全息理论基础知识,并介绍了常用图像质量评价函数和嵌入式相关原理技术。然后对系统的硬件平台和重建算法进行了设计。接着,搭建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并实现了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数字全息重建算法,同时针对传统算法的不足,实现了数字全息重建的自动对焦。最后对系统整体的功能进行了相关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数字全息显微重建自动对焦系统设计:首先对整体系统运行的基本过程进行说明,然后对系统整体硬件平台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光路部分、计算处理部分和显示交互部分。接着针对传统重建算法的不足,设计了基于二代小波算法的数字全息重建自动对焦方法。(2)数字全息显微重建自动对焦系统实现:首先对系统的总体框架进行说明,然后进行系统硬件平台搭建。接着进行系统软件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U-Boot移植、Linux系统移植、根文件系统移植及相关算法库的移植等。接着介绍了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系统软件的实现,主要包括:FFT快速傅里叶变换程序、传递函数、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程序、图像质量评价程序、自动对焦程序等。最后,设计实现了基于嵌入式平台的用户图形界面。(3)系统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对数字全息显微重建系统的重建速度、重建精度和自动对焦准确率等指标进行了相关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郭康康,王志斌[4](2018)在《基于无透镜数字全息的显微成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无透镜数字全息成像与再现的原理和范西泰特-泽尼克定理,对同轴无透镜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系统可测量微颗粒的大小范围以及各元件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推导,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数据并设计搭建了系统。结果表明,无透镜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系统相较于传统显微镜有不受空气中灰尘的干扰、视场大且可通过计算机处理提高图像质量等优点。通过用设计的系统观察直径在2~10μm的金刚砂,并与显微镜观察的图像做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与结果相一致。(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6期)

袁桂,许卫平[5](2018)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与数字切片系统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课程在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之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学好病理学能够为以后学好各个临床专业学科打好基础。同时病理学在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执业考试(如执业医生、执业护士)以及职称考试中都是必考的知识点,所以学好病理学至关重要。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病理实验课在病理课中占有很大比例。在病理教学中,病理理论课枯燥乏味、概念抽象,各种疾病的大体标本病变特点和显微镜下(本文来源于《吉林医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吴敏杨,郭建军,蒋明[6](2018)在《基于定点旋转的显微叁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标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显微叁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中体视显微镜景深小,光路复杂,宏观标定方法不适用于该系统。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显微立体视觉的定点旋转标定方法。基于体视显微镜放大倍率与景深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标定板与XY平面间的最大夹角,设计定点旋转平台对标定板进行旋转标定,通过系列实验对标定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使标定参数整体误差最小的夹角。标定结果表明,主点坐标误差不超过1.8pixel,Z分量相对平移向量的最大偏差值小于0.15mm,姿态数为10或10以上时标定结果趋于稳定。借助于精密位移台对标定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标定后位移测量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2%,平均均方差为0.36μm。(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邱钊鹏,范晶彦,张莉莉[7](2018)在《一种应用于数字共焦显微系统的压电陶瓷物镜驱动器控制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压电陶瓷物镜驱动器的控制电源,基于数字共焦显微系统,建立LLCC型滤波器。该系统以减少驱动器电压总谐波失真,并就地补偿驱动器的无功功率为研究目的。采用叁电平逆变器来消除低次谐波的PWM模式,允许小而轻的滤波器进行输出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应用在压电陶瓷物镜驱动器的电源中,并且在30 k Hz~40 k Hz的频率范围内仿真与实验误差均能保持在±0.01之间。(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8年04期)

许文彬,郭卜瑜,侯蕊[8](2018)在《LED同轴数字全息显微浮游生物原位探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探测系统对海洋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一种适合长期在水下观察浮游生物的原位探测系统。系统基于同轴数字全息光路设计,加入显微放大模块,使用中心波长525nm的LED光源,有效降低了激光散斑噪声的同时,使显微成像的景深达到厘米量级。通过测试得到CCD位置与系统景深的变化关系直方图,选择合适的光阑直径和CCD位置对标准分辨率板usaf1951和水槽中的浮游生物进行了全息记录和再现;对系统分辨率进行评估,充分论证LED同轴数字全息显微在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探测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庾庆华,袁丽霞[9](2018)在《虚拟仿真和数字显微网络互动系统在组织形态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针对组织形态实验教学改革中的难题,阐述了虚拟仿真系统和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明确了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系统实现图像等学习资料共享的必要性。实践证明,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和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实现全程监控、师生互动和图像共享的新教学模式,有利于组织形态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实验教学过程与实验室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变革,逐步探索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袁昭岚,张玉涵[10](2018)在《浅谈“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对中学生物微观实验教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常需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但由于传统显微镜使用的局限性大,使得微观实验课教学效率低、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是一种通过高端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撑微观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学方式,使得微观、抽象的生物世界变得宏观、具体,实现师生之间无障碍互动、即时性共享,有利于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互动、合作、竞争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8年08期)

数字显微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微型器件的制造产品飞速发展,对于这些产品的微结构缺陷检测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微缺陷导致的失效往往会使整个零件失效,进而使整个系统出现安全隐患。本文基于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检测平台,分析数字全息记录原理,利用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并验证同步控制系统,对微机械结构表面振动全息干涉图进行拍摄与采集,对于微结构缺陷检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的全息图像采集问题,研究了数字全息技术,包括数字全息的记录原理,数字全息拍摄实验中记录距离、物参光强比以及物参夹角关键参数等:对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检测实验中的硬件之间通信关系以及各子系统构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软件编程的总体方案以及所要实现的各模块功能。针对系统的设计需求,分析并确定了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系统对输出脉冲以及物理通道的要求选择采集卡,研究系统各硬件的驱动方式以及接口信号类型,确定脉冲激光器和CCD的驱动方案;研究并分析CCD的控制模式和内部工作顺序,实现对CCD的曝光参数设置、全息图像采集和实时显示以及存储功能;结合脉冲激光器、CCD以及信号发生器叁者之间的工作时序,基于虚拟仪器技术设计延时可控的同步控制系统;最终实现两个模块的集成。针对所开发的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验证了其功能性以及测试精度;以分辨率板为实验对象,采集全息图,并进行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 CCD的参数设置功能,并且通过调节物参光强比,实现了对于反射式数字全息显微检测实验中物参光强比参数的选定范围;以铝板表面微缺陷为实验对象,通过多组实验得出合适的各通道延时,捕获到试件表面振动全息干涉图,证明了本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数字显微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冯丹青,田爱玲,刘丙才,冯方,王大森.基于POCS的数字全息显微系统的超分辨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19

[2].关志阳.超声激光数字全息显微同步控制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3].李杰.基于ARM平台的便携式自动对焦数字全息显微系统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9

[4].郭康康,王志斌.基于无透镜数字全息的显微成像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5].袁桂,许卫平.数码显微互动系统与数字切片系统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8

[6].吴敏杨,郭建军,蒋明.基于定点旋转的显微叁维数字图像相关系统标定方法[J].光学学报.2018

[7].邱钊鹏,范晶彦,张莉莉.一种应用于数字共焦显微系统的压电陶瓷物镜驱动器控制电源[J].电子器件.2018

[8].许文彬,郭卜瑜,侯蕊.LED同轴数字全息显微浮游生物原位探测系统[J].光学技术.2018

[9].庾庆华,袁丽霞.虚拟仿真和数字显微网络互动系统在组织形态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

[10].袁昭岚,张玉涵.浅谈“数字网络显微互动系统”对中学生物微观实验教学的影响[J].中学生物教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数字望远系统、数字显微系统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a)5倍、(b)10倍、(...截图示例霉菌试验是相对危险的工作职业...数字显微系统3.8(aHj)为孢子萌发过程中每隔...数字显微系统硬件设计

标签:;  ;  ;  ;  ;  ;  ;  

数字显微系统论文_冯丹青,田爱玲,刘丙才,冯方,王大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