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非均质性论文_杨婷媛,曹广胜,白玉杰,杜童,王哲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藏非均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藏,黏度,动力学,岩心,张量,油层,富县。

油藏非均质性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媛,曹广胜,白玉杰,杜童,王哲[1](2019)在《非均质油藏层间干扰室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驱油藏层间干扰机理,制定多层合采开发方案,统计大庆中区西部高台子岩心孔、渗数据,采用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进行四管并联恒压驱替实验,研究注采压差、渗透率级差对合采时采收率、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岩心合采存在一个合理注采压差,过高或者过低的驱替压差均会导致整体采收率的降低;渗透率级差越大,总体采收率越小;从机理上明确渗透率差异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为层段细分调整和层段水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锴,章倩倩,张海俊[2](2019)在《非均质性砂岩油藏周期不稳定注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期不稳定注水技术作为稳油控水的一种手段已经在各油田被广泛应用,然而针对不同的地层发育条件或采用不同的周期注水方式,所取得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延长油田非均质性油藏储层的物性和地质特征,阐述了延长油田非均质性油藏周期注水的动力学机理,分析各种因素对延长油田非均质性油藏周期注水的影响,以便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选出更加适合周期注水区块和更加适宜的周期注水工作模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设计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肖武[3](2019)在《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预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持合理采液规模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延缓产量递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常可利用岩心测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以此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合理产液量。然而,由于岩心与非均质油藏内的水驱油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基于岩心测试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并不适用于矿场实际情况。为此,在并联岩心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回归得到包含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方程,建立考虑油藏物性及物性非均质程度影响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增量图版;然后,将水驱油藏的流场划分为水驱波及区和未波及区,将岩心水驱油实验规律仅应用于水驱波及区,并绘制不同波及系数时的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图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较少,计算快捷,能够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并可根据矿场实测采液指数推算水驱波及系数。(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5期)

杨梅[4](2019)在《周矶油田非均质油藏立体开发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矶油田因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制约了注采调整,影响了开发效果。以该区块周16、周21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调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单向突进,以及部分井区层间差异大,合采时薄差层不出力等,可采用油井转注、动态调水等方法改变油藏的水驱方向,提高采收率,结合剩余油研究,重建注采井网,挖潜层间剩余油,有效提高地质储量动用程度。(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清民,伦增珉,赵淑霞[5](2019)在《低渗非均质油藏CO_2驱特征及水动力学封窜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CO_2注入油藏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且可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因此,CO_2驱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国油藏多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严重,导致CO_2气窜严重,使CO_2驱油效果变差。利用层内非均质模型,开展了连续注气、水气交替、间歇注气和脉冲注入CO_2开采模拟实验,研究了非均质油藏CO_2驱开采驱特征及动力学环境对CO_2气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气交替注入驱油效果最好,间歇注气和连续注气效果次之,脉冲注气效果最差;CO_2驱未见气和低气油比阶段采出程度高,是主要的生产阶段,延长两个阶段的生产时间可以提高开发效果;通过改变水动力学条件可以有效地抑制CO_2气窜,水气交替注入抑制气窜能力较强,而脉冲注气的扰动效应加剧了模型中CO_2气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油藏水气交替注入是CO_2驱最优注入方式。(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苗玉礼,杨玉山,李鹏,查旋[6](2019)在《非均质油藏两层分抽合采工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河南油田非均质油藏两层合采时层间干扰严重、动用不平衡的问题,研究配套了分抽合采工艺技术。该技术是通过采用封隔器层间卡封,分抽泵侧向和尾部连通上下油层举升,实现了两油层同时开发、互不干扰。目前,该技术已形成两种成熟分抽合采工艺管柱,配套了四种分抽泵系列。现场试验表明,该工艺技术阶段平均单井日增油达0.94t/d以上,提高了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天然气》期刊2019年02期)

史毅[7](2019)在《陕北富县水磨沟长8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油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富县水磨沟区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建产能区,主力含油层为上叁迭统长8油层组。目前井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出现了产量递减速度快、单井产能低、注水见效差等问题。前期地质研究已经达不到油田精细开发的要求,因此对水磨沟区沉积微相、砂体迭置样式及展布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四性”关系、油藏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储层沉积学、油藏地质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研究区155口井的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分析测试、试油试采数据对陕北富县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类型、砂体迭置样式及展布特征、储层“四性”关系、储层非均质性、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陕北富县水磨沟区长8油层组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沉积,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连片状沿北东—南西向展布;长8段单砂体迭置样式垂向上可分为分离式、迭加式、切迭式和替代式,平面上可分为孤立式、对接式、侧切式和替代式;各小层间砂体连通性差异较大,其中长8~(2-1)小层砂体连通性最好;砂体厚度及迭置样式对流体分布有一定影响,垂向上,油藏主要分布于多层迭置的厚层砂体中;平面上,主要分布于侧切式、替代式迭置样式砂体中。水磨沟区长8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下限为油迹级,孔隙度下限为8%,渗透率下限为0.12×10~(-3)μm~2,电性下限为RILD≥16Ω·m,Δt≥222μs/m,So≥20%;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溶蚀粒间孔、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发育,胶结物主要有伊利石、绿泥石、方解石等;储层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孔喉类型以小孔-微喉型为主,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研究区长8储层以正韵律为主,层内夹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分布有一定影响,骨架砂体连片分布区储层物性较好,夹层发育差,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油气较富集;分流河道侧翼砂体厚度相对较薄,储层物性较差,夹层较发育,非均质性强,油气富集程度差。研究区长8油层组含油性差异较大,平面上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及西南侧砂体连片处,垂向上油气主要集中于长8~(2-1)小层。水磨沟长8油藏属于岩性油气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控制油藏分布,鼻隆构造控制油藏聚集,致密砂岩侧向遮挡阻止油气逸散。(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何欣,张杰,杨怀军,张云宝[8](2019)在《高凝高黏高盐非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随石油消费量增加和现存探明储量减少,如何在高凝高黏油藏中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石油公司开始重视的工作。针对大港油田某地区油藏高凝高黏的特点,以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油气田开发基础和油藏工程等作为引证,并通过化学分析、物模技术,进行仪器检测。选择大港油田某地区高凝高黏的油藏为实验对象,加深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包括分析驱油效率及其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油藏含盐量比较高,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把原油黏度μo和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VK作为定量,把黏度比(μsp/μo)作为变量,随着其增长采收率增加。在聚合物和表活剂的黏度比相同条件下,随着无量纲量变异系数的上升,油藏开采出的原油和油藏地质储量原油之比上升,但最终采收率减小。在黏度比和无量纲岩心渗透率变异系数不变情况下,随着平均岩心渗透率Kg增加,采出油量增加,但采收率提高幅度出现波动,具体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聚/表黏度和岩心参数保持一定状态时,随原油黏度上升,一次和二次驱油效率减小,采收率增幅总体下降。综合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最适用于研究对象非均质油藏的黏度比范围在0.6~1.8区间范围内。所以,现场应用驱油方法时,先考虑油藏是否具有足够的控制能力来提高微观洗油能力,最后提高采出程度。(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何芬[9](2019)在《非均质油藏矢量化井网部署研究与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A油田是一个典型河流相非均质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该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的最根本原因。非均质性是该油藏未来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本文尝试通过矢量化井网部署优化弱化非均质性的影响,达到提高开发效果目的。本文开展岩性试验研究渗透率分布及差异性分析,将井网方向根据各向异性程度进行调整,该研究为类似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思路。(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敏[10](2019)在《非均质油藏高效数值模拟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藏的强非均质性不仅对于油藏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给数值模拟带来很大难度。首先在强非均匀情况下,多维问题中的跨界面流量计算对于数值格式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传统算法的计算结果存在很大误差,如何建立高精度的离散格式对非均质油藏的研究格外重要。其次非均质油藏的建模使得网格数达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规模。多重网格技术,如自适应网格法,通过降低网格数来提升计算效率是数值模拟中常用的方法。但对于具有特殊渗透率分布的油藏,需要研究该方法的细分准则及算法,以满足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要求。在含井群数量较多且频繁开关井的油藏,内部物理量变化剧烈,从而导致精细网格比例大幅上升,自适应网格法计算效率下降,同时所需内存也大幅上升。改进相关算法,以适用于存储量有限的单机大规模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应用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开展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1.提出了张量渗透率条件下,叁维单相不可压缩稳态渗流的有限分析格式。通过研究发现,在相邻网格的公共棱附近,流动具有准二维特性,即垂直于棱方向的压力梯度和速度发散,其值远大于沿棱方向的压力梯度和速度。基于此,可将棱邻域内的叁维方程简化为二维方程,从而得到公共棱邻域内的包含幂律部分和线性部分的局部近似解析解,并对这两部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该局部近似解析解为基础,通过控制容积法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分析格式。算例表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有限分析格式的计算精度有了本质上地提高,在少量的细分数下就可以实现数值解对真解的收敛;更为关键的是,其收敛速度不受渗透率的各向异性、主轴旋转以及非均匀程度的影响。而传统算法通常需要足够的细分才能获得比较准确的解,并且其受渗透率非均匀程度影响很大,当介质非均匀性很强时,计算得到的数值解向真解的收敛速度非常慢。2.研究含泥质夹层油藏及韵律油藏的自适应网格法。对于含泥质夹层油藏,根据其空间分布的复杂性,针对两种最基本的含泥质夹层网格,建立其网格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并在表观上使其回归到一般性的非均质油藏,从而可以使用传统的自适应网格法进行计算。多个算例表明,与全精细网格结果对比,自适应网格法的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精度,其计算效率有了大幅提升,约是全精细网格的6-7倍。对于韵律油藏,通过定义层内角点网格的平均渗透率,引入网格粗化的渗透率判断标准,弥补了传统自适应网格法仅依据流体物理量进行粗化所带来的地层信息丢失的缺陷。在不满足渗透率判断标准时,将跨层粗化转化为层内粗化。算例表明,引入渗透率判断标准的自适应网格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3.改进了千万节点规模的油水两相渗流问题的单机数值求解器。通过顺序求解方法将两相质量守恒方程解耦成可单独求解的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对于压力方程,为了降低求解过程中的数据存储量,采用交替方向方法将其分解成叁个方向进行求解,分析并修正了其中的迭代参数,针对实际非均质油藏提出了相应的迭代参数,同时采用OpenMP并行算法以提高计算效率。对于饱和度方程采用拓扑排序方法,从而实现了按照流动方向从上游逐点往下游地直接求解。算例表明,不管是规则区域算例还是非规则区域算例,该数值求解器均实现了单机的千万节点模拟,相较于传统算法,单机可实现的最大计算规模有了大幅提升,而且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综上所述,本文对于非均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可以使得数值计算在精度上、效率上以及计算规模上有很大提升,对非均质油藏的数值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油藏非均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期不稳定注水技术作为稳油控水的一种手段已经在各油田被广泛应用,然而针对不同的地层发育条件或采用不同的周期注水方式,所取得的效果都是不同的。因此,针对延长油田非均质性油藏储层的物性和地质特征,阐述了延长油田非均质性油藏周期注水的动力学机理,分析各种因素对延长油田非均质性油藏周期注水的影响,以便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过程,选出更加适合周期注水区块和更加适宜的周期注水工作模式,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藏非均质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婷媛,曹广胜,白玉杰,杜童,王哲.非均质油藏层间干扰室内实验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9

[2].张锴,章倩倩,张海俊.非均质性砂岩油藏周期不稳定注水技术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

[3].肖武.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预测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4].杨梅.周矶油田非均质油藏立体开发技术[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9

[5].赵清民,伦增珉,赵淑霞.低渗非均质油藏CO_2驱特征及水动力学封窜方法[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6].苗玉礼,杨玉山,李鹏,查旋.非均质油藏两层分抽合采工艺技术[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9

[7].史毅.陕北富县水磨沟长8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与油藏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9

[8].何欣,张杰,杨怀军,张云宝.高凝高黏高盐非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J].当代化工.2019

[9].何芬.非均质油藏矢量化井网部署研究与应用效果[J].石化技术.2019

[10].王敏.非均质油藏高效数值模拟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优势渗流通道注水前后储层特征对比图...油藏非均质性对水平井产能的影...汽驱前后岩心对比表明蒸汽超覆许多人...累计产能非均质程度系数、采油速度与采...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渗流特征图储集层质量系数模型

标签:;  ;  ;  ;  ;  ;  ;  

油藏非均质性论文_杨婷媛,曹广胜,白玉杰,杜童,王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