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裂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缝,致密,砂岩,水力,内聚力,油藏,力场。
天然裂缝论文文献综述
孙博,周博[1](2019)在《胶结型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影响的数值计算模型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等非常规储层中富含由矿物填充的胶结型天然裂缝,水力裂缝与胶结型天然裂缝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控制复杂裂缝网络形成的关键。基于流动-变形耦合的内聚力模型,采用断裂能参数对天然裂缝胶结强度进行简化表征,建立了水力裂缝与胶结型天然裂缝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与单条水力裂缝极限情况渐进解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地应力、逼近角、胶结强度比以及压裂液黏度和注入速率等因素对水力/天然裂缝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地应力差与最小水平地应力共同控制着水力裂缝的穿越行为;地应力差相同,最小水平地应力不同,水力裂缝最终几何形态及缝内压力分布可能不同;逼近角越小,水力裂缝越容易转向沿天然裂缝扩展;胶结强度比越大,水力裂缝越不容易转向沿天然裂缝扩展;忽略缝内流体滤失,相同的注入速率和流体黏度的乘积会导致相似的裂缝几何形状及注入点压力变化。裂缝尖端前缘区域形成低孔隙压力区与内聚力区大小有关:内聚力区越小,孔隙压力越低。(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承焰,李辉,马存飞,任丽华,陈仕臻[2](2019)在《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及展布的不均一性,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叁中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裂缝发育地质模式指导下,基于岩石力学测试,采用随机建模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岩相、构造部位和应力对裂缝空间发育进行定量化预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建立裂缝模型,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的水道前缘砂坝和朵叶体微相中,颗粒粒度小、孔隙度低、脆性高,裂缝较为发育;在内扇,以中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的辫状水道微相中,颗粒粒度大、孔隙度高、脆性低,裂缝不易发育;在断层上盘、高隆起、断层尖端、拐点部位,应力较为集中,裂缝发育;在断层下盘、远离断层、低隆起、地势平坦部位,应力分散,裂缝不易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广清,周大伟,窦金明,聂元训,董昊然[3](2019)在《天然裂缝群与地应力差作用下水力裂缝扩展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真叁轴水力压裂试验,研究裂缝性储层中天然裂缝群与地应力差的组合作用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采用内含大量随机天然裂缝的300 mm×300 mm×600 mm人工试件模拟裂缝性储层,改变地应力差、天然裂缝尺度以及压裂液排量与黏度条件,分析水力裂缝形态与地应力差、天然裂缝尺度的关系。根据水力裂缝复杂程度将其分为体积裂缝、分支裂缝和单一裂缝3类。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尺度越大、地应力差越小,水力裂缝形态越复杂;对含天然裂缝群的储层,当地应力差大于8 MPa时,压裂不会产生体积裂缝;当地应力差大于14 MPa时,天然裂缝群对水力裂缝形态不会产生影响,形成单一裂缝;水力裂缝的非稳态扩展易受到天然裂缝群的影响,从而有利于产生缝网结构。(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延勇,丁万贵,李超,张和伟[4](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山西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定量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裂缝对致密储层的孔渗性改善的重要作用,一直是煤系致密储层评价研究重点。基于岩心裂缝观测及相关实验结果,分析了研究区山西组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特征,构建了叁维地质模型,通过应力场反演和岩石破裂准则,预测了山西组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演化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天然裂缝表现出高倾角、低开度、低密度和多数未充填的特点,裂缝总体有效性较好;基于数值模拟反演与预测,识别出L-90、L-33~L-84北侧、L-23~L-10北、L-20、L-11西~L-72南等井区裂缝相对最为发育,在本区煤系气勘探开发中应优先考虑。(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9年07期)
赫俊民,王小垚,孙建芳,孙小童,史今雄[5](2019)在《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和铸体薄片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主要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复合成因裂缝3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以剪切裂缝为主,其次为张裂缝;成岩裂缝主要为水平层理缝,其次是成岩缝合线;复合成因裂缝主要包括构造-成岩裂缝、构造-表生裂缝和岩溶裂缝。构造剪切裂缝是该区的主要裂缝类型,发育有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4组,它们在不同层位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北东-南西向裂缝为层位的优势裂缝发育方向。裂缝的倾角主要在70°以上,以高角度裂缝为主。裂缝的纵向延伸长度受岩石力学层控制,裂缝在岩石力学层内发育,并终止于力学层界面上。裂缝密度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存在明显的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岩溶作用等地质因素控制。随着塑性矿物含量与岩石层厚的增加,裂缝密度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断层与褶皱构造对裂缝的发育程度有重要影响,使得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密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距断层面与褶皱轴面的距离越远,裂缝密度也逐渐降低。岩溶作用影响溶洞上部岩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在溶洞上部岩层中,主要发育近直立裂缝、斜交裂缝和近水平裂缝3种产状类型的裂缝系统。(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9年05期)
韩宾[6](2019)在《天然裂缝对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很多储层中都存在有丰富的天然裂缝,有时,它们甚至是油气储集的重要场所。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储层本身非常致密,发达的天然裂缝提高了储层渗透性,也是储层中油气运移和流体渗流的重要通道。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这些天然裂缝的存在也对开发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陕北吴起油田白豹、白河两个油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应用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微地震监测数据,对天然裂缝方位对水平井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开发意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樊建明,陈小东,雷征东,高武彬,王冲[7](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特征及开发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裂缝特征参数是致密油藏开发方式及井网优化的依据;针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下如何确定开发方式,通过对矿场测试的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和地应力方向采用高斯函数拟合,研究叁者之间优势方向的耦合关系。针对致密油藏体积压裂人工裂缝有效参数的认识,提出以自然能量开发井网为研究对象,依据人工压裂缝控制区域和非控制区域压力变化规律的差异性,通过建立水平井分区渗流模型及拟合水平井生产数据,确定人工裂缝有效缝长;在此基础上,建立典型井精细地质模型及数值模型,对比不同裂缝有效宽度下数值模拟平均单段产量与实际统计单段平均产量,观察水平检查井取芯结果。结果表明:人工裂缝的优势方向与地应力优势方向基本一致;地应力的优势方向与天然裂缝优势方向差异较大的致密油藏,采用准自然能量开发,基本一致或差异小的致密油藏,具有注水补充能量的潜力;人工裂缝平均有效宽度小于等于10 m。(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尚春江,康永尚,邓泽,赵群,王红岩[8](2019)在《充填天然裂缝对页岩受载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影响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气开采需要对储层进行大规模人工水力压裂改造,为了研究压裂过程中页岩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其机理,文章通过对含充填天然裂缝和不含天然裂缝两块页岩岩样进行流-固耦合物理模拟实验,并结合样品的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获得以下认识:加卸载过程中,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小平台的出现可以指示样品中微裂缝的形成与闭合,是渗透率变化的内在机制;当岩样达到破裂条件形成显裂缝后,样品发生永久性变形,从而达到渗透率增大的效果;受载过程中,微裂缝易沿着天然裂缝脆弱面发育,并不断积累连通成裂缝网络,是形成两块岩样渗透率变化差异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游先勇,赵金洲,李勇明,许文俊[9](2019)在《考虑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压裂液滤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天然裂缝发育的储层,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滤失对水力裂缝尺寸、支撑剂分布以及地层污染情况都有着较大影响。目前考虑天然裂缝影响的压裂液滤失模型,都忽略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从而导致模型存在局限性。通过倍增串级方法建立了二维分形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合理地表征了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裂缝孔隙介质网格单元进行剖分,将裂缝网络转化为各向异性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最后建立了基于渗透率张量的裂缝性储层压裂液滤失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发育带的走向在宏观上决定了压裂液的滤失方向和压力波的传播方向;压裂液会沿着长裂缝进行滤失,建议压裂施工时应提前对水力裂缝壁面的天然裂缝进行封堵;压裂液黏度对滤失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刘婕[10](2019)在《利用水力压裂技术解锁天然裂缝基底碎屑火山岩的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孟买高油田下部的基底碎屑砂岩来源于花岗质基岩,1987年以前,对非常规储层中的基岩和基底碎屑砂岩进行过勘探。然而,在1989年钻了第一口探井之后的20年,这些储层并未成为目标储层。基底碎屑砂岩的巨大潜力尚未被开发,不过由于广泛进行的水力压裂设计优化,使得动用这些资源成为可能。之前,采用酸化增产措施对基底碎屑砂岩储层没有一点效果,因为这些砂岩源自花岗质基岩,含有粘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天然裂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构造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及展布的不均一性,以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沙叁中亚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在裂缝发育地质模式指导下,基于岩石力学测试,采用随机建模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综合岩相、构造部位和应力对裂缝空间发育进行定量化预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建立裂缝模型,并通过生产动态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的水道前缘砂坝和朵叶体微相中,颗粒粒度小、孔隙度低、脆性高,裂缝较为发育;在内扇,以中粗砂岩和砂砾岩为主的辫状水道微相中,颗粒粒度大、孔隙度高、脆性低,裂缝不易发育;在断层上盘、高隆起、断层尖端、拐点部位,应力较为集中,裂缝发育;在断层下盘、远离断层、低隆起、地势平坦部位,应力分散,裂缝不易发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裂缝论文参考文献
[1].孙博,周博.胶结型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影响的数值计算模型及机理[J].石油学报.2019
[2].林承焰,李辉,马存飞,任丽华,陈仕臻.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建模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广清,周大伟,窦金明,聂元训,董昊然.天然裂缝群与地应力差作用下水力裂缝扩展试验[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徐延勇,丁万贵,李超,张和伟.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山西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定量预测[J].中国煤炭地质.2019
[5].赫俊民,王小垚,孙建芳,孙小童,史今雄.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9
[6].韩宾.天然裂缝对水平井开发效果影响[J].辽宁化工.2019
[7].樊建明,陈小东,雷征东,高武彬,王冲.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藏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特征及开发意义[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尚春江,康永尚,邓泽,赵群,王红岩.充填天然裂缝对页岩受载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影响机理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9
[9].游先勇,赵金洲,李勇明,许文俊.考虑天然裂缝成簇分布的压裂液滤失研究[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
[10].刘婕.利用水力压裂技术解锁天然裂缝基底碎屑火山岩的潜力[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