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越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闽越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闽越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福建,文化,图腾,崇拜,族群,语族,南岛。

闽越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华锋林[1](2016)在《福建闽越族蛇图腾崇拜遗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在福建地区的闽越族是以蛇为图腾的,形成独特的崇蛇文化习俗,至今仍保留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本文对近年来新发现的先秦蛇崇拜石刻岩画、出土的历代文物及散落在各地蛇王庙(宫)遗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对于推动该课题的深入研究有较大的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文博》期刊2016年04期)

朱燕英[2](2013)在《略论闽越族与南岛语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是20世纪太平洋语言学、民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界共同关注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目前,国际学术界大多数的学者都认同,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2010年11月下旬,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海岛上的勇士和他们的家人。为了探寻祖先迁徙的足迹,六位勇士驾驶无人工动力的仿古独木舟,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航行了四个月,终于来到他们认定的故乡——中国东南。与中国东南古船类似的独木舟,能够跨越重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东南的土着居民,也完全能够凭借高超的造船技艺和精湛的航海技术,征服太平洋。(本文来源于《百越研究(第四辑)——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2-03)

晁成林[3](2012)在《闽越族早期的族群特征与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闽越族是生活在福建地区的古老民族,其活动的地域除了福建全境外还包括今天的浙南、赣东北和粤东等地区,以闽江流域为中心。作为族称,闽越族形成于商周时期,东周以来,闽地部落和南迁的越裔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福建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先民——闽越族,族群的文化鼎盛则是出现在秦汉之际建立的闽越国时期。"闽越"一词的发展历经了从"部族"到"地域"再到"国号"的递变。(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石奕龙[4](2011)在《从考古资料看闽越族建国前的社会生产经济》一文中研究指出闽越族的社会生产经济问题已有不少人涉猎,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没有分时代进行论述,统而言之,使人们无法清楚了解闽越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二是没有根据闽越族居住地的多样性来阐释其社会经济,给人们一种模糊的知识。因此,对闽越族社会生产经济的研究应利用现有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等,分期、分类型来分析与叙述。根据考古资料看,本文讨论的阶段,大致属于考古学分类的昙石山上层、黄土仑、溪头上层类型所存在的时期,其年代犬数是距今4000-2200年左右,相当于中原夏代(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期刊2011-10-01)

陈雯[5](2010)在《从排湾族与闽越族蛇图腾崇拜舞蹈看两岸文化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始洪荒时代的人们因无法解释人类的由来,便通过想象寻找自己最原始的祖先。在氏族形成过程中,他们常常以一种与生活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该氏族的名称或特殊的标志,这便是图腾。图腾崇拜包含着很深的原始宗教内涵,是人类历史上极为古老而奇特的文化现象。蛇,神秘而有威力,是排湾族和闽越族共同的图腾。闽越族的"拍胸舞"与台湾排湾族的蛇舞、"四步舞"是我们研究海峡两岸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陈雯[6](2009)在《蛇——排湾族与闽越族共同的图腾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台湾原住民与大陆古越族同根同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中,高山族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地区,排湾、阿美、赛夏、泰雅、布农、鲁凯、达悟、太鲁阁、邵、卑南、邹等少数民族皆称为原住民。在古籍中,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载是(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09年10期)

宋馥香[7](2008)在《闽越族蛇信仰的类型与意象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蛇信仰是包括闽都在内的整个闽文化圈的重要文化内容之一,从图腾信仰的两个标志来看,其性质显然是种族信仰。与此相联系,其文化内涵则主要包含了"创生"和"避灾、兴雨"两层意象,这些都是先民对蛇神化的自然结果。(本文来源于《闽江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蒋炳钊[8](2004)在《族群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历史考察——探讨泉州闽越族、汉族和回族的生成和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元以前,泉州住民主要有闽越、汉、回叁大族群(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几大族群的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凸现古代泉州社会面貌的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推动泉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构成闽南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本文来源于《闽都文化研究》期刊2004年01期)

蒋炳钊[9](2003)在《族群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历史考察——探讨泉州闽越族、汉族和回族的生成和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元以前,泉州住民主要有闽越、汉、回叁大族群(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几大族群的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凸现古代泉州社会面貌的独特性与文化多样性,推动泉州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构成闽南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本文来源于《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03-09-01)

徐心希[10](2002)在《试论福建地区闽越族的汉化与古代中原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地区的闽越族作为越族的一支,商周时期曾经在东南沿海活跃了若干世纪,直至汉初无诸建立闽越国。由于闽越族与封建中央政府的对立和反叛,遭到西汉朝廷的征讨与强制内迁。至东汉、叁国之后,史书乏于记载。唐末五代闽国之后史书记载更属罕见。学术界有(本文来源于《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8-01)

闽越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是20世纪太平洋语言学、民族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界共同关注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目前,国际学术界大多数的学者都认同,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2010年11月下旬,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太平洋波利尼西亚海岛上的勇士和他们的家人。为了探寻祖先迁徙的足迹,六位勇士驾驶无人工动力的仿古独木舟,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航行了四个月,终于来到他们认定的故乡——中国东南。与中国东南古船类似的独木舟,能够跨越重洋,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东南的土着居民,也完全能够凭借高超的造船技艺和精湛的航海技术,征服太平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闽越族论文参考文献

[1].华锋林.福建闽越族蛇图腾崇拜遗存探析[J].福建文博.2016

[2].朱燕英.略论闽越族与南岛语族的关系[C].百越研究(第四辑)——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六次年会论文集.2013

[3].晁成林.闽越族早期的族群特征与文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4].石奕龙.从考古资料看闽越族建国前的社会生产经济[C].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二卷].2011

[5].陈雯.从排湾族与闽越族蛇图腾崇拜舞蹈看两岸文化渊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

[6].陈雯.蛇——排湾族与闽越族共同的图腾崇拜[J].艺苑.2009

[7].宋馥香.闽越族蛇信仰的类型与意象解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8

[8].蒋炳钊.族群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历史考察——探讨泉州闽越族、汉族和回族的生成和历史变迁[J].闽都文化研究.2004

[9].蒋炳钊.族群互动、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历史考察——探讨泉州闽越族、汉族和回族的生成和历史变迁[C].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2003

[10].徐心希.试论福建地区闽越族的汉化与古代中原文化[C].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

标签:;  ;  ;  ;  ;  ;  ;  

闽越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