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鬼臼毒素论文_马殿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氧鬼臼毒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毒素,美洲,定量,荧光,膜片,基因,实时。

脱氧鬼臼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马殿栋[1](2015)在《PARP-1依赖parthanatos在脱氧鬼臼毒素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恶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很难用手术、放疗和化疗方法从根本上清除[20]。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胶质瘤细胞产生抗凋亡作用[21],因此,亟需开发出新的化学药物通过非凋亡途径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死亡。多聚(ADP-核糖)合成酶1(PARP-1)是参与DNA修复等多方面作用的核酶[22]。恶性胶质瘤PARP-1的基础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神经细胞,其水平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的低生存率呈正相关[7]。DNA断裂及修复信号均能激活PARP-1基因,而过量活性氧(ROS)或DNA烷化剂能引起DNA断裂[24]。轻度活化的PARP-1负责修复受损的DNA,这是脑胶质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抵抗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PARP-1抑制剂能恢复或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8-10]。矛盾的是,遗传研究表明PARP-1与PTC1蛋白共同抑制髓母细胞瘤(恶性胶质瘤的一个亚型)的发展[25]。此外,最近发现,PARP-1过度活化参与被化学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死亡的新途径[4,5]。PARP-1在调节肿瘤细胞的生存或死亡方面具有双重功能蛋白,因此PARP-1依赖途径可能是未来胶质瘤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脱氧鬼臼毒素是一种抗癌活性成分,为传统的植物峨参木脂素的半合成物,植物峨参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常见的野生植物,存在于北美洲,非洲,亚洲和新西兰等地[11]。目前已经发现DPT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抗菌,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等[12],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PT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PT能抑制胃癌和肺癌生长[13,14],体外的数据表明DPT可以诱导不同类型肿瘤细胞死亡如胶质瘤、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15-19]。DPT的抗肿瘤作用与微管失稳,线粒体相关的凋亡,血管生成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作用相关[11,16]。尽管据报道,DPT可以诱导U87和SF126胶质瘤细胞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引起细胞死亡[12],目前还不清楚PARP-1基因是否与DPT诱导癌细胞死亡的关系。目的:采用大鼠C6胶质瘤细胞及人脑SHG-44胶质瘤细胞探讨DPT能否诱导PARP-1依赖的parthanatos死亡及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1、通过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DPT对胶质瘤细胞短时程和长时程抑制增殖和LDH释放试验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2、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DPT诱导胶质瘤细胞PAR、PARP-1和AIF随药物作用时间梯度和浓度梯度蛋白表达变化。3、通过LDH释放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RP-1抑制剂3AB预处理对DPT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杀伤作用及对PAR、AIF、PARP-1蛋白表达水平影响。4、通过si RNA沉默PARP-1基因检测PARP-1在DPT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杀伤中的作用及对相关基因表达影响。5、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DPT诱导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变化及PARP-1抑制剂3AB预处理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6、通过单细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彗星实验)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PT诱导胶质瘤细胞DNA损伤作用以及PARP-1抑制剂3AB预处理后相应变化。7、通过DCFH-DA探针装载观察DPT诱导胶质瘤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及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对DPT诱导的胶质瘤细胞死亡率、ROS水平及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MTT法检测细胞增值率显示:DPT抑制C6和SHG-44细胞增殖活性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低剂量DPT(5nmol/L)对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具有长时间抑制增殖作用。LDH法检测:DPT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杀伤胶质瘤细胞系。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DPT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PAR聚合物在C6或SHG-44胶质瘤细胞的胞浆内表达均剧增。同时,PARP-1和AIF蛋白水平在胞质和胞核内与DPT剂量和药物作用时间呈明显依赖性。3、PARP-1抑制剂3AB预处理后的DPT实验组胶质瘤细胞死亡率(LDH法)显着减少(p<0.01)。应用3AB预处理后,胶质瘤细胞胞质水平的PAR聚合物,胞浆和胞核内的PARP-1水平、核易位的AIF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4、si RNA沉默脑胶质瘤细胞PARP-1基因后,无论C6还是SHG-44细胞,均能能降低DPT引起的肿瘤细胞死亡率(LDH法),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发现,与单加DPT组相比,经过si RNA沉默PARP-1基因的DPT组,PAR、PARP-1、AIF蛋白表达均降低。5、荧光显微镜观察DPT处理后胶质瘤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JC-1染色)表明:随着DPT药物作用时间增长,线粒体膜电位持续下降(由红光逐渐转变为绿光)。通过流式细胞仪(JC-1染色)检测进一步证明:C6和SHG-44细胞随着延长DPT作用时间(12h和24h),线粒体膜电位逐渐下降,而应用PARP-1抑制剂3AB预处理后能够抑制DPT诱导的胶质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6、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结果显示:DPT处理C6或SHG-44组细胞有一个彗星的尾巴,但正常对照组细胞没有,并且彗星尾巴的平均长度与DPT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核酸片段显示:在C6细胞DPT180nmol/L和SHG-44细胞450nmol/L在12 h和24 h时,均观察到弥散带(DNA片段)。相比之下,用500u M/L浓度3AB预处理的DPT实验组则抑制由DPT引起的DNA片段。7、荧光显微镜观察DCFH-DA探针装载的DPT诱导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药物作用12h后,C660n M、180n MDPT组和SHG-44150、450n M组胶质瘤细胞均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而对应的NAC预处理的DPT组荧光强度均减弱。用荧光定量法检测DCFH-DA探针装载的DPT处理后胶质瘤细胞的ROS水平变化结果显示:ROS增加与DPT作用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呈正相关,并且应用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后的DPT组ROS显着降低(p<0.05)。结论:1、DPT能够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能够激活PARP-1依赖的parthanatos死亡。2、DPT诱导胶质瘤细胞发生parthanatos死亡是通过诱导PARP-1高表达实现的。3、PAR聚合物细胞质聚集,PARP-1过度表达、AIF的核易位、线粒体膜膜电位紊乱、DNA损伤和ROS过量均是DPT诱导胶质瘤细胞死亡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12-01)

李艳,王立山,刘景丽,王军,肖杭[2](2013)在《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OP)对美洲大蠊Periplarleta americana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美洲大蠊头部克隆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nAChRα6亚基、CaM和CaMKⅡ的部分mRNA,并测定其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观察注射不同浓度DOP(10,45,80,115和150 g·L~(-1))24和48 h后上述3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克隆出的美洲大蠊nAChR基因部分序列(539 bp)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nAChRα6亚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4%;美洲大蠊CaM基因(435 bp)与雕木蝉Graphocephala atropunctata Ca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5%;美洲大蠊CaMKⅡ基因(513 bp)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aMKⅡ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77%。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表明:DOP处理48 h后对美洲大蠊nAChRα6亚基、CaM和CaMKⅡ基因表达水平大体表现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特点。45~80μg·μl~(-1) DOP浓度范围内3种基因表达水平达到高峰,80~150μg·μl~(-1)浓度范围内表现为抑制作用,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DOP需要在美洲大蠊体内蓄积一定时间才有明显的作用,能与nAChR结合引起CaM-CaMKⅡ级联反应,使3种基因在低浓度组上调,高浓度组抑制,进而对美洲大蠊产生潜在的毒杀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期刊2013-11-12)

李艳,王立山,刘景丽,王军,程洁[3](2013)在《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eoxyopodophyllotoxin,DOP)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美洲大蠊头部克隆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nAChRα6亚基、CaM和CaMKⅡ的部分mRNA,并测定其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观察注射不同浓度(10,45,80,115和150μg/μL)DOP 24和48 h后上述3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克隆出的美洲大蠊nAChR基因部分序列(539 bp)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nAChRα6亚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4%;美洲大蠊CaM基因(435 bp)与雕叶蝉Graphocephala atropunctata Ca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5%;美洲大蠊CaMKⅡ基因(513 bp)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MKⅡ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77%。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表明:DOP处理48 h后对美洲大蠊nAChRα6亚基、CaM和CaMKII基因表达水平大体表现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特点。45~80μg/μL DOP浓度范围内3种基因表达水平达到高峰,80~150μg/μL浓度范围内表现为抑制作用,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DOP需要在美洲大蠊体内蓄积一定时间才有明显的作用,能与nAChR结合引起CaM-CaMKⅡ级联反应,使3种基因的表达在低浓度组上调、高浓度组被抑制,进而对美洲大蠊产生潜在的毒杀作用。(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李艳[4](2013)在《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DOP)是一种对昆虫有拒食、生长发育抑制和毒杀作用的鬼臼毒素类衍生物。研究表明:脱氧鬼臼毒素对离子通道、细胞活性、细胞因子产生影响,但对其转运至生物体内后药物产生作用的机制研究,尚未见详细报道。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产生“烟碱样症状”的机理。克隆了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 ACh R)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n ACh Rα6,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Ca MKⅡ)的部分m RNA序列,探讨脱氧鬼臼毒杀对其m RNA的变化情况,从基因水平探讨脱氧鬼臼毒素对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蛋白质水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部分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毒杀作用及症状学观察目的研究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药效作用及毒杀症状。方法采用注射法,从美洲大蠊腹部第3和第4腹节间膜分别给予浓度为0、10、45、80、115、150μg/μL的脱氧鬼臼毒素3μL,观察试虫的症状,观察记录给药后1~8天试虫的死亡情况。结果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的LD50从第2天0.66mg/只逐渐下降至第8天0.4mg/只。第2天单日内,试虫的死亡数量最多,高浓度组(115和150μg/μL)达一半以上,之后较稳定。给药后部分试虫的反应变化过程为兴奋、迟钝、瘫软、死亡,另一部分试虫经历反应迟钝后又逐渐恢复正常或给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的毒性作用呈时间依赖性,给药48h后死亡数量会急剧变化,说明脱氧鬼臼毒素有毒杀作用,但相对来说反应较为缓慢,会在试虫体内累积发挥作用。试虫在给药后,出现典型的“烟碱样症状”,与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作用于美洲大蠊的反应类似,但给予脱氧鬼臼毒素的试虫不会在瘫软后重新恢复正常,故而其作用机制应与该类农药有不同之处。第二部分美洲大蠊n ACh R亚基α6及其信号通路信号分子Ca M及Ca MKⅡ基因的克隆目的为研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 ACh R)信号通路分子在脱氧鬼臼毒素作用下的表达变化,对该通路上叁个信号分子n ACh R亚基α6,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及钙调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Ⅱ,Ca MKⅡ)基因m R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方法采用简并引物和半巢式PCR技术从美洲大蠊头部提取总RNA,然后进行逆转录、扩增、纯化、克隆和测序,得到的序列与Gen Bank中已存在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测序得到n ACh R亚基α6 m RNA片段长539bp,Ca M m RNA片段435bp,Ca MKⅡm RNA片段513bp,将序列上载至Gen Bank得到相应登录号:KC473398,KC473397及KC473399。n ACh R亚基α6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n ACh Rα6的同源性为84%;Ca M与雕木蝉(Graphocephala atropunctata)同源性为为83%;Ca MKⅡ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同源性为79%。结论序列及亲缘性分析后发现得到叁个序列与其它种属相同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为保守区域序列,可进行下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第叁部分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n ACh R信号通路分子亚基α6,Ca M及Ca MKⅡ基因水平的影响目的研究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n ACh R信号通路分子n ACh R亚基α6,Ca M及Ca MKⅡ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美洲大蠊注射脱氧鬼臼毒素后12h和48h后,提取m RNA,利用特异性引物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雌雄成虫叁个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结果10-150μg/μL的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n ACh Rα6亚基、Ca M和Ca MII的表达量表现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特点,45-80μg/μL激活最明显。结论脱氧鬼臼毒素可能通过激活n ACh R配体门控通道,影响n ACh R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对美洲大蠊产生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王立山,李艳,孙芹,程洁,高蓉[5](2012)在《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UM)电压依赖性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电流幅度,电流-电压关系以及激活曲线的影响。结果:DOP能够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的幅度,而且此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10、20、40μmol/L)。DOP抑制IK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8.064μmol/L。20μmol/L DOP能使IK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下移,并能使IK的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结论: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UM)电压依赖性钾电流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杀虫作用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2年26期)

黄文婷[6](2012)在《脱氧鬼臼毒素与5-FU拼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氧鬼臼毒素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抗发炎和抗病毒活性。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脱氧鬼臼毒素类抗肿瘤药物,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含有5-FU和氨基酸的脱氧鬼臼毒素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HL-60、A-549、HeLa、SiHa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发现大部分该类化合物对HL-60、A-549、HeLa及SiHa肿瘤细胞有比VP-16、DPT、5-FU更明显的细胞毒性。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化合物7d将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通过Hoechst染色证实7d对细胞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出7d激活caspase-3和caspase-7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2-05-01)

刘艳青,肖杭,程洁,王昌松,赵丽萍[7](2011)在《脱氧鬼臼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OP)对外周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DOP对急性分离大鼠背根(DRG)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从离子通道水平探讨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结果:10、20、40、80μmol/L的DOP对全钾电流(IK)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DR)均有影响,且能以浓度依赖方式、部分可逆地阻断电压依赖性钾电流,使电流电压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同时,DOP对IKDR的抑制率[(43.22±6.85)%]明显高于IK[(27.55±4.65)%]。结论:DOP对钾离子电流的影响可能是鬼臼毒素类化合物引起外周神经病变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刘杰[8](2011)在《新型脱氧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显着生物活性的天然木脂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抗肿瘤活性和抗病毒活性。由于鬼臼毒素母体化合物的毒性太大,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直接应用,通过对其结构修饰开发的药物依托泊(etoposide,VP-16)、替尼泊苷(toniposide,VM-26)和依托泊苷盐酸盐(etopophos)等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是它们仍存在水溶性差、易产生多药耐药性和毒性较强等缺点。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鬼臼毒素类抗肿瘤药物,本论文以鬼臼毒素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类新型脱氧鬼臼毒素衍生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1:脱氧鬼臼的细胞毒性较鬼臼毒素好,考虑到哌嗪类抗肿瘤药物的良好效果,合成了9个哌嗪类脱氧鬼臼毒素衍生物。通过对A-549,SiHa,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该类化合物对上述叁种肿瘤细胞的毒性较VP-16及其母体4'-去甲脱氧鬼臼高,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其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阻滞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G2/M期。2:考虑到L-氨基酸常被用于药物的结构改造,及L-氨基酸在体内的特殊生理作用,合成了12个氨基酸类脱氧鬼臼毒素衍生物,结果发现部分该类化合物对A549,SiHa,HeLa,HL-60的抗肿瘤活性要优于VP-16。细胞周期分析发现其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阻滞细胞有丝分裂停留在G2/M期。(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1-04-17)

刘举,王洋,陈烨,周云鹏,张秋实[9](2010)在《水溶性4β-胺基-4-脱氧-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来源的药物鬼臼毒素在多种疾病,特别是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中发挥着主要作用。Squibb制药公司成功的合成了依托泊苷和替尼泊苷。这两个化合物被证明对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有效,后研发的水溶性前药磷酸依托泊苷成为目前临床使用较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10-08)

孙芹[10](2010)在《脱氧鬼臼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和美洲大蠊背侧不对称中间神经元离子通道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对称中间神经元的作用研究优化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中枢神经系统背侧不成对中间(dorsal unpaired median,DUM)神经元的分离条件并对其鉴定。采用胶原酶消化美洲大蠊末端腹神经节,机械吹打得到DUM神经元,使用章鱼胺抗体染色和免疫荧光法对DUM神经元进行鉴定。分离得到的DUM神经元具有典型的梨状形态和表面特征,能够存活13天。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符合DUM神经元特征。说明美洲大蠊DUM神经元细胞的分离优化方法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提供实验模型。研究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DOP)对美洲大蠊DUM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分别用终浓度为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于荧光染料DiBAC_4(3)标记的美洲大蠊DUM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监测神经元膜电位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观察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对DUM膜电位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DOP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呈去极化改变,5 min后达到最大水平,8 min趋于稳定。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5 min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分别为69.6±3.0、72.1±2.7、77.8±3.6、86.2±3.1,药物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1μmol/L TTX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共孵育20 min后再加入25μmol/L DOP所测值为63.6±5.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DOP的膜电位效应可被TTX完全抑制。实验证明:DOP可引起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其效应在1-125μmol/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钠通道参与了这一过程。以美洲大镰DUM神经元为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DOP对其电压激活钠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以浓度依赖和电压依赖的方式抑制钠电流,浓度效应曲线的Hill系数大于1。100μmol/L的DOP使钠电流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均向超极化方向移动,激活的调节作用大于失活的调节作用,通道开放的电位范围减小,导致DUM神经元兴奋性升高。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OP对美洲大镰DUM神经元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钙和无钙外液中加入DOP均引起DUM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升高,说明DOP引起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是由胞外钙的内流和胞内钙库释放共同引起的。有钙外液中预孵100μmol/L钙阻断剂CdCl_2,再加入25μmol/L DOP后,DUM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相对降低,说明外钙内流是重要原因。第二部分脱氧鬼臼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作用研究DOP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分别用终浓度为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于荧光染料DiBAC_4(3)标记的大鼠DRG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监测神经元膜电位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观察钠通道阻断剂TTX对DOP膜电位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DOP后大鼠DRG神经元膜电位呈去极化改变,5 min后达到最大水平,8 min内趋于稳定。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5 min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分别为62.3±2.1、63.8±3.6、68.5±3.8、88.1±5.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 < 0.01)。1μmol/L TTX与大鼠DRG神经元共孵育20 min后再加入25μmol/L DOP所测值为57.5±2.3,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 > 0.05),说明DOP的膜电位效应可被TTX完全抑制。实验表明:DOP对大鼠DRG神经元和美洲大蠊DUM神经元膜电位作用相似,可引起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且其效应在1-125μmol/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钠通道参与了这一过程。以大鼠DRG神经元为模型,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DOP对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OP以浓度依赖和电压依赖的方式抑制高电压激活钙电流,浓度效应曲线的Hill系数大于1。100μmol/L的DOP使DRG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电流的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表明钙通道对电压的改变的敏感型降低,使得钙通道不容易被激活,最终导致细胞膜的兴奋性降低。100μmol/L的DOP使DRG神经元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的失活曲线向极化方向发生移动,说明DOP与失活了的钙通道发生了结合,使之处于稳定的失活状态,因此减少了在正常静息状态下能够响应去极化刺激的钙通道的数目,DOP对钙通道这种调节作用,将导致处于失活状态的钙通道的不断增多,从而使细胞对外界刺激失敏。采用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OP对大鼠DRG神经元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的作用,研究DOP对大鼠DRG神经元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钙和无钙外液中加入DOP,DRG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均升高,说明DOP作用于DRG神经元,一方面开放细胞膜钙通道,加强Ca~(2+)内流,另一方面刺激胞内钙库释放Ca~(2+),双重作用引起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其作用机制与DUM类似。在无钙外液中,预孵IP3受体拮抗剂100μmol/L 2-APB(2-aminoethoxydiphenyborate)或者RYA受体拮抗剂5μmol/L DAN(2,3-diaminonaphthalene),再加DOP,DRG胞内钙荧光强度升高不明显,说明DOP通过IP3受体和RYA受体共同控制胞内钙库释放,引起胞内游离钙荧光强度的升高。(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0-05-01)

脱氧鬼臼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OP)对美洲大蠊Periplarleta americana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美洲大蠊头部克隆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nAChRα6亚基、CaM和CaMKⅡ的部分mRNA,并测定其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观察注射不同浓度DOP(10,45,80,115和150 g·L~(-1))24和48 h后上述3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克隆出的美洲大蠊nAChR基因部分序列(539 bp)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nAChRα6亚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4%;美洲大蠊CaM基因(435 bp)与雕木蝉Graphocephala atropunctata Ca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5%;美洲大蠊CaMKⅡ基因(513 bp)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CaMKⅡ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77%。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表明:DOP处理48 h后对美洲大蠊nAChRα6亚基、CaM和CaMKⅡ基因表达水平大体表现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特点。45~80μg·μl~(-1) DOP浓度范围内3种基因表达水平达到高峰,80~150μg·μl~(-1)浓度范围内表现为抑制作用,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 DOP需要在美洲大蠊体内蓄积一定时间才有明显的作用,能与nAChR结合引起CaM-CaMKⅡ级联反应,使3种基因在低浓度组上调,高浓度组抑制,进而对美洲大蠊产生潜在的毒杀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氧鬼臼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1].马殿栋.PARP-1依赖parthanatos在脱氧鬼臼毒素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李艳,王立山,刘景丽,王军,肖杭.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C].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2013

[3].李艳,王立山,刘景丽,王军,程洁.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3

[4].李艳.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

[5].王立山,李艳,孙芹,程洁,高蓉.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

[6].黄文婷.脱氧鬼臼毒素与5-FU拼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2

[7].刘艳青,肖杭,程洁,王昌松,赵丽萍.脱氧鬼臼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刘杰.新型脱氧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

[9].刘举,王洋,陈烨,周云鹏,张秋实.水溶性4β-胺基-4-脱氧-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0].孙芹.脱氧鬼臼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和美洲大蠊背侧不对称中间神经元离子通道作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

论文知识图

脱氧鬼臼毒素作用Na+-K+-ATPas...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ATPase...:脱氧鬼臼毒素LD50随时间变化情...脱氧鬼臼毒素对粘虫5龄幼虫体壁...脱氧鬼臼毒素(2 mg/mL)处理5: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CaMKⅡ...

标签:;  ;  ;  ;  ;  ;  ;  

脱氧鬼臼毒素论文_马殿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