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上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固定设置在下壳(1)上;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导光板(31),所述导光板(31)正面与上框(4)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背光模组的承载能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上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固定设置在下壳(1)上;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导光板(31),所述导光板(31)正面与上框(4)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上框(4),所述侧入式光源(2)固定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固定设置在下壳(1)上;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导光板(31),所述导光板(31)正面与上框(4)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导光板(31)上设置的定位凸块(311)和设置在上框(4)背面的定位凹槽(41),所述定位凸块(311)与定位凹槽(41)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框(4)背面的侧挡墙(47)和挡块(42),所述侧挡墙(47)和挡块(42)与导光板(31)外侧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组件(3)还包括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所述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依次叠设在导光板(31)上,所述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外侧均设置有与定位凸块(311)相适配的定位口(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31)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312),所述散光片(32)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凸台(312)相适配的第一避让开口(321),所述第一固定凸台(312)穿过第一避让开口(321)与下层增光片(33)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片(33)包括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所述导光板(31)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313),所述下增光片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凸台(313)相适配的第二避让开口(331),所述第二固定凸台(313)穿过第一避让开口(321)和第二避让开口(331)与上增光片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4)固定在下壳(1)外侧;所述下壳(1)外侧设置有侧挡块(11),所述上框(4)抵接在侧挡块(11)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4)外侧设置有与侧挡块(11)相适配的凹槽(4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4)正面设置有一圈挡条(44),所述挡条(44)内外侧均预留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4)正面设置有缓冲胶垫(45),所述缓冲胶垫(45)上覆有离型膜(46)。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一种面光源,从显示装置的背面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因而称之为背光源,也因此背光模组通常需要作为承载支撑结构,来固定安装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附加结构。现在的背光模组一般包括下壳、光源、膜片结构和上框,上框固定在下壳上,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附加结构固定安装在上框上面,因而承重部件主要为上框,但是上框一般通过卡扣结构与下壳连接,连接处比较薄弱,影响上框的承载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解决的背光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包括下壳、侧入式光源、散光组件和上框,所述侧入式光源固定设置在下壳内侧面上,所述散光组件设置在下壳内,所述上框固定设置在下壳上;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导光板,所述导光板正面与上框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导光板上设置的定位凸块和设置在上框背面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框背面的侧挡墙和挡块,所述侧挡墙和挡块与导光板外侧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组件还包括散光片和增光片,所述散光片和增光片依次叠设在导光板上,所述散光片和增光片外侧均设置有与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所述散光片上设置有与第一固定凸台相适配的第一避让开口,所述第一固定凸台穿过第一避让开口与下层增光片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增光片包括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所述导光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所述下增光片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凸台相适配的第二避让开口,所述第二固定凸台穿过第一避让开口和第二避让开口与上增光片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固定在下壳外侧;所述下壳外侧设置有侧挡块,所述上框抵接在侧挡块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外侧设置有与侧挡块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正面设置有一圈挡条,所述挡条内外侧均预留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正面设置有缓冲胶垫,所述缓冲胶垫上覆有离型膜。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导光板与上框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上框除了与下壳定位固定安装之外,还与导光板连接,而导光板下面支撑在下壳上,上面可以承载上框并对上框进一步定位固定,使得上框同时被下壳侧立面和导光板支撑,同时上框还被导光板定位固定使得更加稳定,由此上框的承载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上框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上框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5,一种高承载能力的背光模组,用作提高背光模组的承载能力。背光模组包括下壳1、侧入式光源2、散光组件3和上框4。下壳1是一个上面开口的壳状结构,一般采用金属结构,例如铁壳。上框4为一个框状结构,通常采用胶框。侧入式光源2 可以采用PCB或FPC焊接LED光源的方式,侧入式光源2固定设置在下壳1内侧面上,可以通过导热胶21粘接固定。侧入式光源2可以设置在下壳1的短边或长边,根据模组的亮度需求选择,本实施例选择设置在下壳1的短边,从短边入光。所述散光组件3设置在下壳1内,所述上框4固定设置在下壳1上,上框4和下壳1将散光组件3夹在两者之间,实现散光组件3的固定。
参阅图1~5,所述散光组件3包括导光板31,所述导光板31正面与上框4背面设置有相适配的定位结构,还可将定位结构设置在导光板31的侧面与上框4的背面,也可以两种方式结合设置。导光板31与上框4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上框4除了与下壳1定位固定安装之外,还与导光板31连接,而导光板31下面支撑在下壳1上,上面可以承载上框4并对上框4进一步定位固定,使得上框4同时被下壳1侧立面和导光板31支撑,同时上框4还被导光板31定位固定使得更加稳定,由此上框4的承载能力更强。
参阅图1、3和5,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导光板31上设置的定位凸块311和设置在上框4背面的定位凹槽41,所述定位凸块311与定位凹槽41相适配,从而定位凸块311可以插入定位凹槽41中,实现导光板31与上框4之间的定位安装。定位凸块311的高度除了定位散光组件的膜片结构外,可以完全插入定位凹槽41中,使得导光板31可以支撑上框4,膜片结构夹设在导光板31与上框4之间,安装也更加稳定。定位凸块311与定位凹槽41形成的定位结构至少在模组的一个边设置,最好在除了侧入式光源2所在侧外其余侧均设置,而且每侧最好设置多组。
参阅图3,作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框4背面的侧挡墙47和挡块42,所述侧挡墙47和挡块42与导光板31外侧面抵接,即侧挡墙47和挡块42从导光板31的外侧卡住导光板31,导光板31外侧预留有与侧挡墙47和挡块42配合的位置,在导光板31外侧,反射片35的侧立面与侧挡墙47及挡块42恰好阻挡住该侧面。进一步加强导光板31与上框4之间的定位,提高上框4的承载能力。
参阅图1,所述散光组件3还包括散光片32、增光片33和反射片35,反射片35粘接固定在下壳1底部,反射片35除侧入式光源2对应一边外其余三边设有侧立面,侧立面可以与导光板31外侧粘接,采用粘接的方式可以提高模组亮度;侧立面与导光板31外侧也可以不粘接,不粘接的方式有利于增强模组的可靠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导光板31叠设在反射片35上,外侧通过L形胶垫12与下壳内侧抵实,更好的卡主导光板31,让其有一定的缓冲空间;L形胶垫12在安装时,反射片35上对应位置设置避让缺口来避让L形胶垫12。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依次叠设在导光板31上,增光片33可以设置一张或依次叠设多张。所述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外侧均设置有与定位凸块311相适配的定位口34,从而实现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的定位固定。定位口34可以设置为豁口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上下的通孔结构,最好设置为豁口结构,从而方便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在导光板31上的安装。
参阅图1,为了进一步对散光片32和增光片33固定,还在散光片32、增光片33与导光板31之间设置粘胶36来粘固。对于只设置一层增光片33的背光模组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导光板3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凸台312,第一固定凸台312加粘胶36的高度与散光片32的厚度一致,散光片32上设置与第一固定凸台312相适配的第一避让开口321,从而第一固定凸台312可以穿过第一避让开口321与增光片33粘接。而散光片32与导光板31可以直接通过粘胶36粘接,最好在导光板31设置深度与粘胶36外形一致的凹槽,将粘胶36固定在凹槽中,使得散光片32贴附的更加平整,提高模组的视觉效果。
参阅图1,如果设置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两层增光片33,则在前述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设置如下结构:所述导光板31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凸台313,第二固定凸台313加粘胶36的高度与散光片32和下层增光片的厚度一致,所述下增光片上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凸台313相适配的第二避让开口331,而且第一避让开口321较大,可供第一固定凸台312和第二固定凸台313穿过,第二固定凸台313穿过第一避让开口321和第二避让开口331与上增光片粘接。附图1中使出了上述设置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两层增光片33的结构。
参阅图1~3,所述上框4固定在下壳1外侧,可以采用卡扣结构或螺钉固定连接。由于上框4设置在下壳1外侧,为了避免上框4外扒,所述下壳1外侧设置有侧挡块11,所述上框4抵接在侧挡块11内侧,即上框4的侧部夹设在下壳1侧部与挡块11之间,由此来避免上框4外扒,从而进一步提高上框4的承载能力。作为优选,所述上框4外侧设置有与侧挡块11相适配的凹槽43来与侧挡块11配合安装,使得上框4与下壳1安装的更加稳定。另外还可设置L形单面胶5来粘接固定上框4与下壳1,进一步加强上框4与下壳1的固定。侧挡块11与凹槽43可以设置在上框较窄的边上,最好在模组的各边均设置。
参阅图1,所述上框4正面设置有一圈挡条44,所述挡条44内外侧均预留平台,内侧平台用作安装显示装置,例如液晶屏,外侧平台用作安装显示装置的附属结构,例如控制结构。最好在上框4正面设置缓冲胶垫45,来保护后续安装的显示装置及其附属结构。所述缓冲胶垫45上覆有离型膜46,在组装显示装置前保护缓冲胶垫45。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5510.4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43019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G02F 1/13357
专利分类号:G02F1/13357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三围社区三围工业区4号A栋1-3楼、D栋1-2楼、C栋1-4
发明人:刘珍霞;姚志图;罗增昌;刘启玉;彭环洋
第一发明人:刘珍霞
当前权利人:伟志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卫;禹小明
代理机构:44102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