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译学词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译学词典,编者,主体性
译学词典论文文献综述
孙吉娟[1](2019)在《译学词典编纂的主体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译学词典作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是翻译学学科发展的必须,是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操练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译学词典编纂体现了编者的构思,编者的译学认知、词典百科和时代特征都会对词典的编纂过程和面世产生影响。编者的主体性通过与译学知识、委托人、赞助人、词典和读者之间的主体间性互动实现。这个互动不是无限扩张的,在翻译伦理的参照下,译学词典的编者可以更好地实现以下四项伦理功能:再现译学知识的忠实伦理、完成委托人要求和词典规范的服务伦理、心怀读者意识的交际伦理和彰显译学译德的承诺伦理。对编者主体性的阐释,不仅可以拓展译学词典的批评视角,促进译学词典编研,而且还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现并参与世界译学的话语体系建构。(本文来源于《上海翻译》期刊2019年01期)
张丰华[2](2018)在《译学词典编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译学词典研究正日益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译学词典编纂历史的研究基础,本文对国内学者对于译学词典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整理,粗略地概括为以下方面:(1)翻译研究的学者对于译学词典的研究与拓展意识逐渐增强;(2)对于译学词典的研究重心,已经从过去专注于评价机制的实用性研究,逐步转移到宏观和微观结构的系统性研究;(3)跨学科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8年08期)
孙迎春[3](2018)在《译学术语词典编纂原则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从历史与标准两个视角对普通术语加以审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深入探讨了译学术语词典编纂的原则,提出在编纂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简明性、系统性、生成性、单义性、民族性与国际性这七条。这些原则之间既存在矛盾,又相互联系补充,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每一个成分都不可缺少。同时指出,贯彻原则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读者、知识系统等要素,故实用性和灵活性亦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疯狂英语(理论版)》期刊2018年02期)
韩子满,徐珊珊[4](2017)在《从译学词典看中西译学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都编纂出版了一定数量的译学词典,对推动翻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中西译学词典在词条收录原则、编写体例和释义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我国译学词典无法区分基本译学概念、无法反映译学原貌、不注重译学知识系统性等不足。出现这些不足,根本原因是我国译界尚缺乏足够的理论意识、前沿意识和跨学科意识。未来宜从这些方面入手,对词典编纂的指导原则和编写方式进行修订,以期早日编写出真正意义上的译学词典。(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万颖婷,彭发胜[5](2015)在《基于语料统计的译学词典常见术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对四本翻译学词典条目语料高频词的统计处理,研究了词典的编排体例,并将共同的10个条目进行了比较。经过统计数据分析和多层面考察,认为四本译学词典都坚持了描写性为主、规范性为辅的原则,按照词典的一般体例编写;但由于社会认知和编纂目的的不同,又显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本刊讯[6](2015)在《第八届全国译学词典及译学理论高层论坛会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研究决定,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2015年11月21日-23日(21日报到)举办"第八届全国译学词典及译学理论高层论坛"。本次高层论坛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做主旨发言,同时安排分组讨论。热忱欢迎全国广大师生和研究者参加本次会议。1本次论坛主题:(1)翻译学理论研究;(2)翻译教学研究;(3)译学词典的理论研究;(4)译学词典的应用研(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5年05期)
袁朝云[7](2014)在《基于信息论的译学词典编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信息理论和交际理论,将译学词典的编纂过程分为:(1)信源的选取及确定,即通过译学知识的收集和整理,确定词典的信息域,筛选有效信息并确定信息的有效因素;(2)编码过程,即编者遵从信息传播的基本理论,从词典的信息呈现结构、方向、方法、媒介,编排信源(译学知识);(3)解码过程,即词典读者依据已有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分析编码信号(词条),获得信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在译学词典编纂研究中,要从词典编者和词典读者的双重视角加以综合考虑,使信源与信宿达到信息"契合"与"游离"的平衡,为译学词典研究开辟广阔的前景。(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化研究辑刊》期刊2014年02期)
林嘉新[8](2013)在《译学词典与双语词典之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译学词典的编研和翻译实践是翻译这门学科里头重要的分支,一定程度上他们是独立存在的,各自有着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客观规律、原则以及特点;但是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译学词典的编研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也受益于译学词典;反过来,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发展也会促进译学词典的完善。该文介绍了同属于词典的翻译学词典和双语词典,并在性质、功能、读者对象、内容、研究现状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说明发展译学词典事业的必要性和急迫性。(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3年14期)
方耀[9](2013)在《浅谈译学词典之于翻译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译学词典的编研是翻译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且与翻译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一方面,通过查询、借鉴译学词典的内容以做好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可促进译学词典的发展和创新。(本文来源于《长沙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薄振杰[10](2012)在《综合性译学词典的附录设置——《中国翻译词典》与《译学大词典》附录设置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译学词典问世较晚,中外较大型译学词典的出现均始于1997年,故译学词典的编纂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附录虽是词典的附属成分但不可或缺,它是词典编纂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就译学词典的原型——综合性译典的附录设置展开探讨将对译学词典编纂具有极大(本文来源于《黄海学术论坛》期刊2012年02期)
译学词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译学词典研究正日益成为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译学词典编纂历史的研究基础,本文对国内学者对于译学词典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整理,粗略地概括为以下方面:(1)翻译研究的学者对于译学词典的研究与拓展意识逐渐增强;(2)对于译学词典的研究重心,已经从过去专注于评价机制的实用性研究,逐步转移到宏观和微观结构的系统性研究;(3)跨学科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学词典论文参考文献
[1].孙吉娟.译学词典编纂的主体性[J].上海翻译.2019
[2].张丰华.译学词典编纂研究[J].英语广场.2018
[3].孙迎春.译学术语词典编纂原则探索[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8
[4].韩子满,徐珊珊.从译学词典看中西译学差异[J].英语研究.2017
[5].万颖婷,彭发胜.基于语料统计的译学词典常见术语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本刊讯.第八届全国译学词典及译学理论高层论坛会议通知[J].外语学刊.2015
[7].袁朝云.基于信息论的译学词典编纂[J].语言文化研究辑刊.2014
[8].林嘉新.译学词典与双语词典之辨[J].海外英语.2013
[9].方耀.浅谈译学词典之于翻译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13
[10].薄振杰.综合性译学词典的附录设置——《中国翻译词典》与《译学大词典》附录设置之比较[J].黄海学术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