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粘土地基论文_周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粘土地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基,粘土,碎石,模型,作用,荷载,刚度。

软粘土地基论文文献综述

周亮[1](2018)在《强夯法加固软粘土地基的离散元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FC2D离散元软件,利用强夯法对软粘土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数值分析,并对12种不同工况下的夯锤落距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将第1和第2遍夯锤落距分别设置为8、12 m时夯实效果最好;每一次夯击均可分为3个阶段,即冲击阶段、回弹阶段、平衡阶段。以单次夯沉量小于5 cm为夯击完成标准,得到软粘土的第1和第2遍最佳夯击次数分别为5击和6击。分析可知,当试验方案为第1、2、3遍采用单击夯能是1 000k N·m的小能量夯击、1 500 kN·m的大能量夯击、500 k N·m的低能量进行满夯试验时,压实区加固高效经济合理。(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于久宏[2](2018)在《软粘土地基中振冲碎石桩的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软粘土地基其地质结构松散且沉降量过大,使得地基在实际中稳定性较差,无法良好的承载上方的建筑物,而这种特性使得工程建设在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对软粘土地基进行加固及处理,使得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良好的对软粘土地基进行处理及加固,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李卫鹏[3](2018)在《混凝土预制减沉桩在软粘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避免新疆某拟建平原水库工程涵洞坝段加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沉降量和两侧普通坝段天然地基沉降差异过大,进而导致坝体沿着沉降差异较大部位产生剪切破坏,在涵洞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普通坝段地基布设了混凝土预制减沉桩。采用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分别对预制桩处理后的涵洞坝段和采用了减沉桩处理的两侧坝段进行了桩土复合地基沉降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涵洞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普通坝段地基采用减沉桩处理后,涵洞坝段和两侧坝段地基沉降量沿坝轴线方向沉降差异变小,沉降得到了均匀过渡,避免了坝体产生剪切破坏。该方法可供类似地基处理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3期)

何奔[4](2016)在《软粘土地基单桩和复合桩基水平受荷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础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输电塔、海洋平台以及海上风电结构等,除了竖向荷载外,这些结构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软土,由于软粘土一般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高灵敏性等特性,因而软粘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的设计和施工条件更为严苛。岩土工程界对桩基竖向受荷性能有大量的研究,而对于软粘土地基中,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机理以及桩体的水平静、循环受荷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软粘土基地中水平受荷单桩的设计方法仍有争议;桩体刚柔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桩-土体系破坏模式的变化有待进一步揭示;水平荷载引起的桩体循环效应和后循环响应,大直径单桩引起的尺寸效应,竖向荷载引起的桩体水平受荷性能的响应,以及经济适用的桩体加固措施等,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针对以上所提到的软粘土地基中水平受荷桩设计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分别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全比尺原位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具体的工作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1.通过开展软粘土地基中的现场全比尺原位试验,研究了单桩基础承受水平静、单向循环、双向循环荷载时的性状。基于现场实测数据,探讨了不同承载力标准下的桩基静极限承载力,重点评价了桩体的循环承载性能,对比分析荷载形式效应对桩体循环受荷性能的影响,并基于不同加固深度下(4m和6m)的复合桩与未加固单桩的对比,系统评价了在软粘土地基中,采用旋喷桩加固对单桩水平受荷性能的影响。2.基于现场原位试验,应用叁维有限元模拟对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塑性-损伤本构,对未加固单桩和复合桩的渐进破坏机理进行模拟分析,重点探讨了引起复合桩体损伤的应力机制,以及桩体损伤对桩身刚度、强度、桩土相互作用以及复合桩加固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各加固参数对复合桩基承载力性能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建议。3.开展离心模型试验,研究水平静、循环荷载下,软粘土地基中单桩水平受荷性能。研究侧重于刚柔性单桩循环受荷响应分析,对刚柔性单桩与完全柔性桩和完全刚性桩的差异性进行探讨;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中的PIV分析,获得桩周土体位移场,进而揭示刚柔性单桩桩周土体“叁区域破坏模式”,评价该新型破坏模式对桩-土循环p-y响应的影响。针对刚柔性单桩浅层土体加固的试验结果,对加固后复合桩在桩头位移循环累积、循环刚度衰减、桩身弯矩响应以及桩周土体位移场、破坏模式和p-y响应等方面,作了全面评价分析。4.通过土单元循环加载试验,对软粘土(高岭土)的粘性土亚塑性本构参数进行标定,基于标定后的亚塑性本构,分析了桩-土相对刚度对桩周土体破坏模式的影响,得到了适用于大直径刚性单桩的修正静力p-y曲线。通过不同荷载工况的对比计算,分析了由于桩径变化引起的单桩水平受荷的尺寸效应,以及由于循环荷载的循环效应引起的大直径刚性单桩后循环响应。5.通过离心模型试验与叁维有限元分析,揭示了竖向荷载对单桩水平受荷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了不同排水条件(是否允许孔压消散)、不同土体超固结状态(正常固结与超固结土)、和不同竖向荷载幅值下,施加竖向荷载对桩体水平静力、循环受荷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刘射洪,袁聚云,赵昕[5](2015)在《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时间效应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内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地基沉降的时变性出发,以时间切片的形式进行共同作用分析,综合考虑地基沉降的时间效应与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耦合问题,提出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共同作用计算方法,初步分析得到地基沉降的时间效应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关键构件内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伸臂、环带等影响较大,在工程实践中应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4-22)

杨大明[6](2015)在《饱和软粘土地基强夯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验强夯法加固以回填土为覆盖层的饱和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强夯试验,并以震动压密波理论为基础,结合强夯试验过程中的试验数据,分析强夯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影响,得到强夯过程中地基土的变化规律。采用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对夯后地基土进行检验,评价强夯加固效果。(本文来源于《露天采矿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任永结,李国宝[7](2015)在《振冲碎石桩法在高液限软粘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振冲碎石桩法在高液限软粘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方法,介绍了振冲碎石桩法在不同地质下的加固原理,讨论了振冲碎石桩法在高液限软粘土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技术,并明确了监测加固措施,以确保高液限软粘土地基的加固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08期)

马旭[8](2014)在《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土性指标变化规律及承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水运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港口与海岸工程建设在自然条件较差的深厚软粘土地基上,地基承载力分析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而目前在使用排水固结法进行软基加固处理时,土体抗剪强度的增长和土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尚不明确;另一方面,随着抛石基床、沉箱、填料、胸墙等上部结构物的逐步施工,竖向荷载对地基土体土性指标和地基承载力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都是实际工程设计中较为关心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依托烟台港西港区防波堤二期实际工程,通过进行常规物理性质试验、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以及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对不同固结压力、不同固结度下软粘土地基的抗剪强度和土性指标变化规律以及地基承载力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总结国内外涉及固结度影响的各种试验研究,将固结度的控制方法划分为围压比值法、加载时间法、孔隙水压力法和排水量法四种,并在排水量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开展同时考虑不等向固结压力和固结度两种因素的叁轴试验研究。(2)利用ABAQUS软件建立直立式防波堤结构的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各种工况设计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竖向位移和上部结构物所产生的附加应力。(3)利用SLB-1型叁轴剪切试验仪,对淤泥质粉质粘土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得到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和土性指标随固结度和轴向偏应力的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数据提出工程设计中考虑荷载作用的土性指标计算公式。(4)对粉质粘土原状土样开展验证叁轴试验,证明了所得土性指标变化规律对于软粘土的普遍适用性,给出计算公式的推荐用法。(5)利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计算采用原始土性指标和考虑荷载作用下土性指标变化的软粘土地基承载力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分级施工方法时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会提高约11%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孙柏涛,徐博,王忠涛,王诺[9](2014)在《深厚软粘土地基沉降的离心模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大连新海上机场的实际工程特点,提出合理的简化模型,采用鼓式离心模型实验,有效地模拟了深厚软粘土地基的长期沉降,同时考察了回填速率、柔性加载幅值和地基厚度及固结时间对沉降的影响。通过实验拟合获得了长期沉降过程中土体不排水剪切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关系,分别运用一维固结理论和对数曲线模型推求了时程沉降及最终沉降的理论值,并与离心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填速率越快,加载幅值越大,地基厚度越大,固结时间越长,对应沉降量越大。同时经过55 a的长期沉降模拟,孔隙水压力尚未消散完毕,沉降仍在继续。对数曲线模型预测地基的工后沉降更为合理,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张磊,高玉峰,王军[10](2013)在《飞机荷载作用下温州机场超固结软粘土地基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温州机场扩建工程中堆载预压地基处理道面标高的控制数据,计算分析得出温州机场新跑道投入使用后软粘土地基的超固结比;基于飞机荷载的动力特性,计算得到温州机场新跑道软粘土地基在A380机型作用下附加应力的分布情况;选取1/4余弦波模拟飞机循环降落荷载,通过循环叁轴试验对温州机场新跑道软粘土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新跑道投入使用后,运营初期飞机降落造成的地基工后沉降非常显着,应予以重点监测;此外,扩建工程中堆载预压地基处理能够显着减少飞机降落荷载所引起的工后沉降.同时,应用指数模型对试验得到的应变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与OCR和循环次数相关的应变预测模型.经推演检验,此模型对温州机场新跑道土基沉降的长期预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软粘土地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软粘土地基其地质结构松散且沉降量过大,使得地基在实际中稳定性较差,无法良好的承载上方的建筑物,而这种特性使得工程建设在过程中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对软粘土地基进行加固及处理,使得地基的承载力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振冲碎石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良好的对软粘土地基进行处理及加固,具有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粘土地基论文参考文献

[1].周亮.强夯法加固软粘土地基的离散元数值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8

[2].于久宏.软粘土地基中振冲碎石桩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8

[3].李卫鹏.混凝土预制减沉桩在软粘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广西水利水电.2018

[4].何奔.软粘土地基单桩和复合桩基水平受荷性状[D].浙江大学.2016

[5].刘射洪,袁聚云,赵昕.软粘土地基沉降的时间效应对超高层建筑结构内力的影响[C].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6].杨大明.饱和软粘土地基强夯试验[J].露天采矿技术.2015

[7].任永结,李国宝.振冲碎石桩法在高液限软粘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

[8].马旭.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土性指标变化规律及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

[9].孙柏涛,徐博,王忠涛,王诺.深厚软粘土地基沉降的离心模型实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

[10].张磊,高玉峰,王军.飞机荷载作用下温州机场超固结软粘土地基变形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论文知识图

8 软粘土地基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8 软粘土地基上建筑物不均匀震陷...复合加载模式下饱和软粘土地基路堤填筑8m+软粘土地基厚度8m数...复合加载模式下饱和软粘土地基...路堤填筑4m+软粘土地基厚度8m数...

标签:;  ;  ;  ;  ;  ;  ;  

软粘土地基论文_周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