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及调控研究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及调控研究

一、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明雪,康振威,黄智刚[1](2022)在《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探究1980—2020年间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80年广西扶绥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20年耕地土壤监测数据,分析坡度、海拔、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耕地土壤pH变化的影响,利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其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与1980年相比,2020年扶绥县西部地区渠旧镇和渠黎镇的立地条件较差,其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pH分别下降1.10和0.70,从中性向酸性转变;不同土壤类型中赤红壤的pH变幅最大,平均下降0.60;不同母质中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的土壤pH变异性最强,变幅为0.40。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海拔与耕地土壤pH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下同),有机质含量与耕地土壤pH呈极显着正相关。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耕地土壤pH的重要因素,能分别独立解释21.5%、7.3%和3.7%耕地土壤pH的空间变异,说明海拔是造成土壤pH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结论】1980—2020年期间,广西扶绥县的耕地土壤pH总体上呈快速下降趋势,其中,赤红壤的pH降幅最大,第四纪红土和河流冲积物土壤pH的空间变异最强;海拔是影响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变化的主要因素,须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性状,进而有效调控土壤pH。

翁伯琦,吴良泉,林怡,朱齐超,张思文,叶菁,王义祥[2](2021)在《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改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土壤酸化是指土壤pH持续下降、造成农田养分严重失调并危害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国农田土壤酸化问题较为严重,突出表现在耕地酸化面积大、酸化演变速度快等特点,科学防控耕地酸化与提升土壤质量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结合福建省土壤酸化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现状及诱因,在介绍国内外治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防控福建省农田土壤酸化的思路及其对策。土壤酸化是福建省耕地质量与农业优质高效的关键限制因素。开展土壤酸化治理,提升耕地质量,坚守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红线,是实现福建全方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的迫切需求。

谢凯柳,商庆银,王小慧,汪露,杨秀霞[3](2021)在《赣南脐橙园种植区和背景区不同土层养分丰缺状况》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赣南脐橙产区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及其变化趋势,探讨限制脐橙生产的关键限制因子,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该区域脐橙主产区选取105个代表性果园,分别采集种植区和背景区0~20 cm和20~40 cm土层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与背景区相比,种植区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其中20~40 cm土层pH值显着低于背景区。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含量(w,后同)范围介于3.1~45.0 g·kg-1,种植区和背景区超出适宜水平的比例分别占51%和69%,其中种植区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背景区。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w,后同)分别为7.3~343.3、0~175.5、0~739.9 mg·kg-1,其中种植区显着高于背景区,种植区处于高量和过量范围的比例高达64%、91%和92%。土壤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分别为0.5~7 540.7 mg·kg-1和0.4~387.0 mg·kg-1,其中背景区土壤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处于缺乏和低量的果园比例合计高达84%和99%;种植区土壤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显着高于背景区,但有59%果园土壤有效钙含量不足。赣南脐橙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分别为0.2~305.7、0.4~135.3、0.01~20.07、0.01~82.41 mg·kg-1,其中种植区含量超出适宜范围的果园分别占78.0%、62.0%、69.0%和76.0%,显着高于背景区。【结论】与赣南脐橙园背景区相比,种植区土壤pH呈下降的趋势,而种植区土壤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有效态养分元素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且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显着增加。赣南脐橙园背景区和种植区土壤普遍存在酸化严重、有效钙和有效镁含量不足的问题,而种植区土壤有效态氮、磷、钾、铁、锰、锌和铜等养分普遍过量也值得关注。

方正[4](2021)在《重庆橘园土壤磷素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柑橘带的核心区,是我国最适宜柑橘生长的生态区域之一。截止2019年,重庆柑橘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22.2万公顷和295万吨,产值近300亿元,柑橘产业已成为三峡库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明珠。近些年来,橘农误认为施肥量高则产量高,盲目施肥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磷肥施用量高、土壤磷素累积量高、碳磷比失衡、环境风险高、土壤微生物对磷素(特别是有机磷)周转慢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加重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了柑橘品质,导致橘农收益下降,严重阻碍了当地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橘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培养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研究,阐明土壤-柑橘-磷肥的匹配机制,为柑橘磷肥高效利用和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为摸清重庆橘园磷肥施用现状和土壤磷素状况,实地调研了柑橘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表明,重庆橘园有机肥施用量低,仅48.7%的橘园施用有机肥;农民使用肥料以复合肥和传统农家肥为主;橘园磷肥平均施用量为351.5 kg/hm2,化肥磷平均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4.2%,有机肥磷平均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25.8%。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2.53 mg/kg,土壤速效磷分布总体处于适量偏高水平,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变异系数高。总之,目前长江上游柑橘园磷肥施用量大,橘园土壤磷素积累量高,橘园急需采取减磷增效技术,一方面需提高橘园土壤累积态磷的生物有效性,另一方面需提高磷肥利用率。(2)为探讨不同年限橘园土壤磷素状况、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组成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不同种植年限橘园对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本试验以2年、5年、10年、15年和18年树龄橘园的紫色土地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橘园土壤磷素现状,并采用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揭示了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变化与橘园种植年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橘园土壤p H值逐渐下降,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在土壤细菌中占优势;奇古菌门主导土壤古菌类群,其次是未分类门、广古菌门和深古菌门。环境因子中土壤p H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速效养分。橘园种植年限超过10年,土壤p H值降到5.0以下,土壤速效养分负荷增加,进而显着影响了橘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组成。因此,推荐种植年限超过10年的橘园必需根据土壤p H值进行酸性改良,土壤磷素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升高,速效养分(磷素)含量升高显着影响了橘园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所以,橘园需采用土壤-柑橘系统最佳养分管理技术,调控适宜土壤养分(磷素),最大限度地提高橘园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使橘园微生态保持健康良性循环。(3)为明确有机物料对橘园土壤磷素转化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长期定位试验,以重庆山地橘园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清耕处理、有机肥处理、绿肥处理(各处理化肥用量相同)对土壤全磷、速效磷和磷素分级的影响,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结构组成。结果表明,绿肥处理与清耕处理、有机肥处理相比,可明显提高土壤无机磷、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与清耕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和绿肥处理可显着提高0~20 cm与20~40 cm土壤活性磷(Resin-P、Na HCO3-Pi、Na HCO3-Po)和中等活性磷(Na OH-Pi、Na OH-Po)含量。但与有机肥处理相比,绿肥处理后0~20 cm和20~40 cm土壤活性磷(Resin-P、Na HCO3-Pi、Na HCO3-Po)含量分别提高26.8%、23.1%、28.5%和25.0%、21.0%、30.8%,0~20 cm中等活性磷(Na OH-Pi、Na OH-Po)含量分别提高12.6%、1.4%,20~40 cm土层Na OH-Pi含量提高了36.0%、Na OH-Po含量降低了12.7%。而各处理间稳定性磷(HCl-Pi、HCl-Po、Residual-P)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施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均产生了改变,但绿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最佳。其中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在土壤细菌群落中占优势,子囊菌门、接合菌门和担子菌门主导土壤真菌群落。综上,橘园土壤增碳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起到“增碳促磷”的作用,橘园套种绿肥的效果优于有机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4)为揭示不同磷肥品种对橘园土壤(紫色土)磷素有效性衰减的动态规律和磷组分变化特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以不施磷为对照,对比分析了聚磷酸铵(APP)、磷酸二铵(DAP)和钙镁磷肥(CMP)在培养1 d、3 d、7 d、15 d、30 d、60 d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动态变化和1 d、30 d、60 d后土壤磷库转化特征。结果表明:APP、DAP、CMP和CK处理的Olsen-P含量均随时间呈指数下降。培养60 d后,APP、DAP和CM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均显着高于CK处理;AP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较DAP和CMP处理分别提高13.6%和20.4%,DAP处理较CMP提高6.0%。APP、DAP、CMP施入土壤后在不同磷库中的分配不同,APP向活性磷库(Resin-P与Na HCO3-P)转化比例高于DAP和CMP。以及磷组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培养60 d后,土壤有效磷库占比最高的是APP,其次是DAP,CMP最小。综上,不同磷肥品种影响土壤Olsen-P含量和磷库转化比例,磷肥肥效为APP最高,DAP次之,CMP较低,研究结果可为磷肥及复合肥配方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5)为阐明不同形态磷肥组合对橘园土壤(紫色土)磷有效性及柑橘幼苗磷吸收的影响机制。通过盆栽试验,在等养分条件下,以不施磷肥为对照,对比分析磷酸二铵(DAP)、磷酸二铵+钙镁磷肥(DAP+CMP)、聚磷酸铵+钙镁磷肥(APP+CMP)和磷酸二铵+聚磷酸铵(DAP+APP)对橘园土壤磷库转化特征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DAP、DAP+CMP、APP+CMP和DAP+APP均显着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和植株吸磷量。其中DAP处理的有效磷含量较DAP+APP、APP+CMP、DAP+CMP处理显着提高了16.39%、51.57%和59.24%,植株吸磷量显着提高了15.60%、12.81%和2.57%。DAP+APP与DAP+CMP,APP+CMP相比,两者分别提高了30.22%、36.81%和12.70%、10.34%。与对照相比,DAP、DAP+CMP、APP+CMP和DAP+APP处理使土壤活性磷(Resin-P和Na HCO3-P)分别提高12.3%、7.5%、8.7%和10.4%,中等活性磷(Na OH-P)分别提高5.9%、3.4%、2.4%和4.3%,稳定磷(HCl-P和Residual-P)分别降低10.7%、5.3%、8.3%和8.8%。植株吸磷量与Olsen-P、Resin-P、Na HCO3-Pi和Na OH-Pi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87、0.571、0.748、0.689,但与Na OH-Po、HCl-Pi和Residual-P无显着相关关系。因此,Olsen-P、Resin-P、Na HCO3-Pi和Na OH-Pi均可表征柑橘植株吸磷量,以Na HCO3-Pi效果较好。而HCl-Pi和Residual-P与柑橘吸磷量无相关性。综上,不同形态磷肥组合对土壤磷库转化的影响不同,影响了其生物有效性和柑橘幼苗磷吸收量,在橘园土壤(紫色土)上以施用DAP最好,其次是DAP+APP。综上,本研究摸清了重庆橘园磷肥施用现状和橘园磷素状况,即磷肥投入量高、土壤磷累积量高、磷肥利用率低,对环境负荷和柑橘品质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明确了种植10年以上的橘园土壤p H和微生物多样性都显着下降,而磷素及其他养分累积量高,土壤p H和速效养分(磷素)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橘园土壤增碳(套种绿肥和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起到“增碳促磷”的作用,橘园套种绿肥的效果优于有机肥,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阐明了不同磷肥品种在紫色土中的衰减动态及向土壤磷库分配规律、不同磷肥组合对土壤磷库转化及柑橘磷吸收的影响。推动柑橘种植体系磷肥施用技术升级,从而达到供需匹配的减肥增效目的,缓解高投入柑橘种植体系中磷肥投入量高,生态环境代价大的矛盾,为重庆橘园磷养分管理和保障柑橘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李发林,庄木来,钱笑杰,史国强,曹明华,张天翔,林晓兰,武英,李延[5](2021)在《土壤修复与覆盖防草布对台地柚园氮磷流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促进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推广和做好果园土壤酸化治理工作,更好促进琯溪蜜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利用径流小区法,观测琯溪蜜柚果园土壤修复和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土壤径流量和对氮、磷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差异。结果表明:(1)果园覆盖防草布可显着降低地表径流量,各次产流量为对照区的21.29%~86.29%;(2)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能够降低径流总氮和可溶性总氮的浓度及流失量,总氮流失量分别为对照(清耕)的64.16%和63.39%,可溶性总氮浓度为对照(清耕)的56.76%和57.65%,两者都有显着性降低。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可降低径流总磷和可溶总磷的浓度和流失量,但差异都不显着;施用沸石粉和白云石粉间的效果,差异不明显。(3)果园覆盖防草布能够显着降低径流总氮流失量和可溶性总氮浓度,可极显着降低年径流总磷和可溶总磷浓度,平均浓度分别为0.035 mg/L和0.006 mg/L,显着减少径流总磷11.54 g/hm2和极显着减少可溶总磷年流失量为2.02 g/hm2;果园生草栽培模式中配套覆盖防草布技术,可很好地解决生草栽培给生产带来的不便,并且可降低径流量和径流氮、磷浓度达到降低氮、磷流失量;土壤修复可降低径流氮、磷浓度达到降低氮磷流失量。

张超博,邱洁雅,王敏,李有芳,朱攀攀,王彤,邓崇岭,付行政,凌丽俐,刘升球,陈传武,彭良志[6](2020)在《桂北柑橘园土壤化学性状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桂北柑橘园土壤化学状况,2017年在桂北7个柑橘主产县(市)选取102个代表性柑橘园采集土壤样本,对pH、有机质和10种养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变幅3.95~8.02。其中,pH处于强酸性(pH<4.5)、酸性(pH 4.5~5.5)和碱性(pH>7.3)范围的果园分别占总样本数的24.51%、48.04%和9.80%,大部分果园土壤pH为强酸性和酸性,有64.70%的果园土壤pH适宜或基本适宜(pH 4.5~7.0)柑橘生长,但仅有14.71%的果园土壤pH适宜柑橘生长(pH 5.5~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量及以上水平的比例达86.27%。果园土壤营养元素丰缺并存,失衡比较明显,其中,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不足(低量或缺乏)的比例分别为33.33%和30.39%,超标(高量或过量)比例分别为21.57%和23.53%;碱解氮和有效钙含量主要在适量范围,不足比例分别为36.27%和31.37%;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丰富,超标比例分别为64.71%和55.89%;有效镁、锌、铜和硼含量不足比例较高,分别为59.80%、92.16%、56.86%和50.98%。桂北柑橘产区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主要为土壤酸化,有效镁、锌、铜和硼含量不足,生产上应注重调节土壤酸碱度,适度增施镁、锌、铜和硼肥。

陈业渊,党志国,林电,胡美姣,黄建峰,朱敏,张贺,韩冬银,高爱平,高兆银,黄媛媛[7](2020)在《中国杧果科学研究70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杧果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硬件平台、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杧果产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杧果地位、分布、规模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土壤与肥水管理、耕作模式与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贮运保鲜、产业经济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杧果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黄芬[8](2020)在《漓江流域氮素对岩溶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陆地碳酸盐风化形成的大气CO2净汇是4.77亿t C a-1,随着土地利用的改变及降雨的增加,还可能增加9.8%17.1%。但是,人类活动带来的硝酸和硫酸及其对碳酸盐的溶解在碳汇计算中需加以扣除。我国平均氮肥输入量巨大,它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或累积,促进土壤CO2的产生及排放,对岩溶碳循环有间接的调控作用。当氮肥的施用量大于植物吸收量时,过量的氮肥输入会发生硝化作用产生硝酸,通过对碳酸盐的溶蚀直接参与岩溶碳循环。但是这种间接或直接作用有多大,对岩溶碳汇的影响如何,富钙偏碱的岩溶土壤对氮肥输入如何响应,氮在流域土壤-岩溶表层带-地下水系统的迁移与转化及其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设置了一系列不同施氮浓度的盆栽模拟实验,结合自然流域地下水的观测,开展了氮对石灰土碳循环强度的影响及其源汇效应、石灰土-地下水中氮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流域尺度氮迁移转化及其参与岩溶碳循环的机制研究,发现以下主要结论:1.不同施氮浓度的盆栽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氮肥对土壤CO2的提高作用为10.5%30.6%,试片溶蚀速率提高了1.83.6倍。土壤呼吸速率也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平均值为26.9748.95 mgC m-2h-1,比不施肥的提高了7%60%。施肥导致土壤碳源汇量均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汇/源比从0.44%上升到0.91%。2.石灰土存在碳酸溶解碳酸钙、硝酸溶解碳酸钙和阳离子交换三种酸缓冲机制。较低浓度的氮肥(100 kgN ha-1a-1)主要通过增加土壤CO2的浓度间接参与岩溶碳循环,硝化产酸全部由阳离子交换缓冲,土壤碳酸钙溶蚀全部来自土壤CO2。在施肥浓度为250700 kgN ha-1a-1时,45%的H+直接参与碳酸钙的溶蚀,55%的H+被阳离子交换缓冲。渗漏液δ13CDIC受控于土壤CO2分压而不是硝化作用的强弱。3.漓江流域地下水无机碳和钙、镁浓度随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三者来源于碳酸溶蚀碳酸盐、硝酸溶蚀碳酸盐和阳离子交换三个过程。在人为输入的NO3-<0.20.3 mmol L-1时,以植物充分吸收氮素,刺激微生物呼吸和有机质矿化,增加土壤CO2溶蚀碳酸盐为主;NO3->0.3 mmol L-1,以硝酸溶蚀或阳离子交换为主。地下河HCO3-浓度与δ13CDIC均受CO2分压控制。4.同位素端元法计算地下河硝酸溶蚀碳酸盐的平均值为4.34%,水化学平衡法计算结果为8.83%,这4.49%的差值可能全部为阳离子交换造成。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岩溶动力系统碳氮耦合循环理论,为准确计算氮肥施用对岩溶碳循环和岩溶碳汇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合理利用氮肥减少氮污染提供科学支持。

陈晓光[9](2020)在《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文中提出赣南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典型区域,存在大片植被稀疏和侵蚀退化的林下劣地,严重制约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因此,探索不同恢复措施对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的影响,对林下侵蚀劣地的恢复治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赣州宁都县典型的马尾松林下侵蚀劣地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植被与水土保持工程复合配置措施(7个处理):无恢复措施(CT)、乔草+鱼鳞坑(FG)、乔灌+鱼鳞坑(FS)、乔灌草+鱼鳞坑(FGS)、乔草+小水平沟(FGP)、乔灌+小水平沟(FSP)、乔灌草+小水平沟(FGSP);以及丛枝菌根真菌调控措施(3个处理):林下劣地无处理(DZ)、补植灌木但不接菌(S)、补植灌木并接菌(S+AMF),研究了不同的植被和水土保持工程复合配置措施与丛枝菌根真菌调控措施对马尾松林下劣地植被盖度、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侵蚀劣地的恢复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结果如下:1.采取植被恢复措施一年半后,植被盖度尤其是草灌植被盖度显着提高,植被恢复促进了马尾松林下劣地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指标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恢复。与试验前相比,各处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的值均有所增加,其中FG、FGS、FGP和FGSP处理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的增幅贡献较大;土壤p H在各处理上小幅下降,而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各恢复措施上分别增加了0.10~2.08 g/kg,0.02~0.13 g/kg和8.54~25.06 mg/kg,其净增量分别为34%~101%,35%~83%和14%~8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在不同恢复措施上分别提高了15%~29%和12%~27%;而易提取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和总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含量在不同恢复措施上分别提高了6%~14%和9%~14%。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提高尤其是近地表草灌植被盖度快速提高是促进土壤碳氮提升的关键因素。2.胡枝子和紫穗槐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10个月后,提高了植被菌根侵染率、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但降低了土壤p H和碱解氮含量。接菌后,与其他处理(DZ和S)相比,S+AMF处理的土壤p H降幅更大;土壤有机碳、全氮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在坡上部和坡中部的增幅均表现为S+AMF>S>DZ;菌根侵染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总球囊霉素土壤蛋白在相同坡位上的增幅则表现为S+AMF>S>DZ;而碱解氮在相同坡位上的降幅则表现为S+AMF>S>DZ。菌根贡献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菌根侵染率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最大;同时接菌提高了胡枝子和紫穗槐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和植物根系养分吸收能力,间接促进了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在整个坡面尤其是坡上部和坡中部的增加;全氮、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和p H是影响土壤性质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

杨敏[10](2020)在《柑橘园酸性土壤氮素转化与调控研究 ——以丹棱县为例》文中指出柑橘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总产最高的水果作物。近20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和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柑橘单产较低、肥料施用过量、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导致了果品质量下降,橘园土壤酸化严重、温室气体排放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风险问题,阻碍了我国柑橘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氮素是柑橘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目前对于酸性柑橘园中的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研究不足,影响了酸性柑橘园氮素优化管理。基于此,本文以中国30个柑橘主产县之一的四川省丹棱县为例,首先对柑橘园农户调研,了解目前该区域柑橘园养分投入现状,并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的方法对柑橘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进行评价,以期定量化主要环节的影响因子及优化潜力。然后,通过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和不同土壤改良剂的室内模拟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氮素投入形态和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柑橘园土壤的氮素转化和柑橘产量品质的影响,阐明酸化柑橘园土壤氮素矿化特征,明确土壤改良、氮素形态调控对酸性土壤硝化过程的影响程度,为酸性柑橘园氮素优化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丹棱县柑橘种植系统具有土壤酸化严重、养分投入高、产量低等特征。调研结果表明该区域柑橘平均产量为24.4 t ha-1,氮素投入严重过量(平均847 kg N ha-1),氮肥偏生产力低(平均34.0 kg kg-1),且氮肥的施用量与土壤有效氮含量无显着相关,表明氮素损失严重。同时,该区域酸性土壤占比高,66.1%的土壤pH值低于4.8。另外,该区域柑橘品质波动大,柑橘单果重、Vc、总糖、可滴定酸和固酸比的变异系数分别达18%、15%、16%、24%和23%。(2)丹棱县柑橘生产导致的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代价高,氮肥过量是主要因素。无论是单位面积还是单位产量上,肥料是环境影响最重要的贡献因子,分别占温室气体排放、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潜力的92.4-95.1%,89.4-89.8%和97.8-97.9%,其中,氮肥的生产和施用占肥料对环境影响的95%以上。因此,该县环境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与氮素投入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与全部调研农户的结果相比,高产高效组柑橘园的温室气体排放、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潜力在单位面积上分别降低了12.0%、14.8%和15.2%,单位产量上分别降低了55.5%、56.6%和56.6%,拥有更年轻、受教育程度更高农户(HH区组)的果园在柑橘产量和PFP-N上更高,而肥料投入更少,环境代价更低。与调研结果相比,氮肥形态调控和土壤改良的产量分别提高了56.0%和21.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49%和169%,使得环境代价显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环境酸化和富营养化潜值分别降低了32.5-67.7%、43.7-73.4%和46.0-74.7%。(3)不同氮素形态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pH值越低,土壤氮素矿化量和硝化作用越低,土壤净硝化速率与土壤pH值呈现显着正相关。强酸性土壤上,不同形态氮肥的氮素硝化速率都受到抑制,抑制程度为:硝酸铵>硫酸铵>尿素,尿素的硝化速率最高;此外,酸性土壤上尿素的水解也受到抑制。在强酸性土壤上,田间硝态氮施用量高于铵态氮时有利于柑橘春梢生长、降低落果和品质提升;与其它处理相比,硝铵比7:3时果实单果重增加4.8%-12.4%;在氮素吸收上,施用尿素可以显着提高果实氮含量,尿素和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保证了对叶片氮素的持续供应。(4)酸性土壤改良试验表明,酸性土壤上施用生物炭、石灰、有机肥等土壤改良剂显着增加了土壤pH,从而促进了氮素的矿化量和净硝化速率,其中施用生物炭的氮素转化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土壤改良后柑橘产量提高了36.1%-67.6%,施用生物炭处理增产效果最好。通过土壤改良措施还可显着提高柑橘新根的生长和根系活力,不同处理的当年新根生长量为有机肥>石灰~生物炭>对照,根系活力大小顺序为有机肥>石灰>生物炭>对照。(5)优化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施化肥用量、提高春季硝态氮比例、增施中微量元素和有机肥后柑橘产量增加了55.6%-68.1%,总糖含量增加13.6%-24.5%,环境效应降低53.1-67.1%,酸性柑橘园的农学效率、经济收益和环境效应均显着提高。综上,氮肥过量加剧了柑橘园土壤酸化过程并反作用于酸性柑橘园土壤氮素转化,氮肥减施并结合氮素形态优化和酸性土壤改良是酸性柑橘园协同实现稳产、优质和降低环境代价的重要途径。

二、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态分布检验及半方差模型
    2.2 广西扶绥县不同时期耕地土壤pH的分布特征
    2.3 广西扶绥县不同乡(镇)耕地土壤pH的分布特征
    2.4 广西扶绥县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土壤pH的变化特征
    2.5 广西扶绥县不同成土母质耕地土壤pH的变化特征
    2.6 不同驱动因素对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的影响
        2.6.1 坡度对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的影响
        2.6.2 海拔对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的影响
        2.6.3 有机质含量对广西扶绥县耕地土壤pH的影响
    2.7 土壤pH与不同驱动因素的相关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2)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改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耕地酸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1.1 国外经验
    1.2 国内经验
2 福建省土壤酸化改良面临的挑战
    2.1 耕地酸化较为严峻的态势不容忽视
    2.2 有效防控土壤酸化的科技支撑不足
    2.3 土壤酸化防治技术推广滞后
    2.4 土壤酸化综合防治体系有待加强
3 防控耕地酸化与改良土壤的对策
    3.1 制定酸化防控与耕地质量提升专项规划
    3.2 设立土壤酸化防控技术的重大攻关专项
    3.3 建立区域性土壤酸化集成治理推广网络
    3.4 完善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政策保障体系
    3.5 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并建设社会服务体系

(3)赣南脐橙园种植区和背景区不同土层养分丰缺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样品分析方法
    1.3 养分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p H值
    2.2土壤有机质含量
    2.3 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
    2.4 土壤有效钙、镁含量
    2.5 土壤有效铁、锰、锌和铜含量
3 讨论
4 结论

(4)重庆橘园土壤磷素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1.1.1 国内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1.1.2 重庆市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1.2 我国柑橘园磷肥施用概况
    1.3 有机物料对柑橘园土壤及树体营养的影响
    1.4 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因素
    1.5 影响土壤磷组分转化的因素
    1.6 不同磷肥种类施用效果与转化特征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研究目标
    2.3 研究内容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重庆橘园磷肥施用与土壤磷素现状
    3.1 研究方法
        3.1.1 调查研究区概况
        3.1.2 调研布点方法与调研内容
        3.1.3 样品采集与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重庆柑橘园氮、磷、钾肥投入现状
        3.2.2 重庆柑橘园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丰缺状况
        3.2.3 重庆柑橘园农户使用肥料品种比例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种植年限橘园土壤磷状况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土壤采集与分析
        4.1.3 土壤细菌和古菌DNA提取与 16S r RNA基因测序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年限橘园土壤p H值、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含量变化
        4.2.2 不同年限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
        4.2.3 不同年限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4.2.4 影响不同年限橘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土壤肥力因素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有机物料对橘园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5.1.4 土壤细菌和真菌DNA提取与高通量测序
        5.1.5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总磷和有效磷的影响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5.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的影响
        5.2.4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磷肥种类对橘园土壤磷有效性衰减和磷组分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样品测定与分析
        6.1.4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磷肥种类的磷素有效性衰减过程
        6.2.2 不同磷肥种类对土壤磷库分配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磷肥组合对橘园土壤磷有效性及柑橘幼苗磷吸收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设计
        7.1.3 样品采集与分析
        7.1.4 数据处理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磷肥组合对土壤Olsen-P、柑橘苗地上部生物量和吸磷量的影响
        7.2.2 磷肥组合对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7.2.3 植株吸磷量、土壤Olsen-P和土壤磷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7.3 讨论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本文研究特色
    8.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5)土壤修复与覆盖防草布对台地柚园氮磷流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土壤改良剂与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地表径流量的影响
    2.2 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果园氮磷流失的影响
        2.2.1 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果园地表径流氮的影响
        2.2.2 施用土壤改良剂对果园径流磷的影响表4为用
    2.3 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地表径流氮、磷的影响
        2.3.1 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地表径流氮的影响
        2.3.2 覆盖防草布对果园地表径流磷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6)桂北柑橘园土壤化学性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前处理
    1.2 土壤样品的分析与测定
    1.3 土壤p H和营养元素的分级标准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p H和有机质分布状况
    2.2 土壤大量营养元素丰缺状况
    2.3 土壤中量营养元素丰缺状况
    2.4 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丰缺状况
    2.5 土壤p H、有机质和有效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4 结论

(7)中国杧果科学研究7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杧果科学研究发展历程
    1.1 引种起步阶段(1949—1979年)
    1.2 自主研发阶段(1980—1989年)
    1.3 系统提升阶段(1990—1999年)
    1.4 创新引领阶段(2000年至今)
2 杧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2.1 考察与溯源
    2.2 收集与保存
    2.3 评价与挖掘
    2.4 遗传育种
3 杧果土壤与肥水管理研究进展
    3.1 土壤管理
    3.2 肥水管理
4 杧果耕作模式与花果管理研究进展
5 杧果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
    5.1 病害防治研究
    5.2 虫害防治研究
6 杧果采后生物学、病害防治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6.1 采后生物学研究
    6.2 采后病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6.3 采后保鲜处理技术研究
7 市场与经济研究进展
    7.1 产业化发展
    7.2 市场前景
8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8)漓江流域氮素对岩溶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学术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碳酸盐岩溶解吸收的大气/土壤CO_2与森林碳汇在同一数量级
        1.3.2 氮素的来源及其参与岩溶碳循环的途径
        1.3.3 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1.3.4 氮素影响岩溶作用的发生条件
        1.3.5 岩溶区高钙偏碱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
        1.3.6 土壤对硝化产酸的缓冲导致土壤碳酸钙的溶解
        1.3.7 氮肥提高土壤中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
        1.3.8 氮肥对流域碳酸盐岩的溶解及岩溶碳汇的影响
    1.4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4.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氮对石灰土碳循环强度的影响及其源汇效应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盆栽模拟实验的设置
        2.2.2 实验测试指标及方法
        2.2.3 数据计算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土壤CO_2对短期环境变化的响应
        2.3.2 施肥提高土壤CO_2浓度
        2.3.3 林地土壤CO_2浓度及其同位素分布
        2.3.4 土壤CO_2释放(土壤呼吸)的影响
        2.3.5 施肥提高土下碳酸盐岩的溶蚀速率
    2.4 讨论
        2.4.1 短时间尺度降雨、降温对土壤CO_2的影响
        2.4.2 岩溶作用对土壤剖面CO_2及δ~(13)C-CO_2的影响
        2.4.3 土壤呼吸、土壤CO_2浓度呈夏秋高,冬春低的单峰型变化
        2.4.4 模拟实验和自然林地状态下土壤碳循环强度的对比
        2.4.5 施氮对土壤碳源汇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灰土-地下水中氮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机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样品的采集及测试
        3.1.2 石灰土酸碱缓冲容量-酸碱滴定法
        3.1.3 土壤CO_2浓度及其同位素测定
        3.1.4 渗滤液的收集与测定
        3.1.5 气象数据-安装气象站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土壤碳酸钙、碱性阳离子含量降低
        3.2.2 施氮改变了土壤酸碱缓冲能力
        3.2.3 土壤碳酸盐溶蚀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3.2.4 土壤渗滤液EC、NO~(3-)、Ca~(2+)、Mg~(2+)增加显着
        3.2.5 施肥对土壤CO_2浓度及其同位素的影响
    3.3 讨论
        3.3.1 土壤产酸的速率和缓冲比例
        3.3.2 土壤酸缓冲容量及阈值
        3.3.3 无机氮浓度春季达到峰值、阳离子存在春季和夏季两个峰值
        3.3.4 施氮提高了淋滤液中离子浓度
        3.3.5 土壤中氮的转化及其影响下的碳酸盐溶蚀
        3.3.6 渗漏液δ~(13)CDIC受控于土壤CO_2分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域尺度氮迁移及其参与岩溶碳循环的机制
    4.1 研究点概况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取样点位置
        4.2.2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雨水水化学组成
        4.3.2 地下河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4.3.3 地下水离子来源特征
    4.4 讨论
        4.4.1 地下水NO_3~-主要来源于土壤氮和肥料中的铵
        4.4.2 地下河人为来源的NO_3~-和SO_4~(2-)
        4.4.3 农业氮肥对碳酸盐岩的溶蚀
        4.4.4 土壤中铵态氮转化和风化反应
        4.4.5 低浓度硝化来源的NO_3~-输入促进碳酸的溶蚀
        4.4.6 碳酸和硝酸溶蚀来源计算
        4.4.7 漓江流域外源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
        4.4.8 氮素参与的岩溶流域碳循环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9)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红壤侵蚀劣地生态功能退化特征
    1.3 红壤区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1.3.1 气候
        1.3.2 水文
        1.3.3 地质地貌
        1.3.4 土壤
        1.3.5 植被
        1.3.6 人为活动
    1.4 红壤区恢复措施研究
        1.4.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4.2 农作与施肥措施
        1.4.3 植被恢复及菌根生物调控措施
    1.5 研究内容及目标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植被
        2.1.5 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
    2.2 试验材料与方案
        2.2.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2.2.2 试验方案
    2.3 采样与分析
        2.3.1 采样方法
        2.3.2 样品处理与分析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处理对林下侵蚀劣地植被盖度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1.1 不同处理下植被盖度变化特征
        3.1.2 不同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稳定性变化特征
        3.1.3 不同处理下土壤pH变化特征
        3.1.4 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及氮素变化特征
        3.1.5 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3.1.6 不同处理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变化特征
        3.1.7 有机碳及氮素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及冗余分析
    3.2 接种AMF对林下劣地植物菌根侵染率、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的影响
        3.2.1 接种AMF对植物根系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3.2.2 接种AMF对不同处理土壤pH的影响
        3.2.3 接种AMF对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及氮素的影响
        3.2.4 接种AMF对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3.2.5 接种AMF对不同处理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影响
        3.2.6 不同坡位菌根侵染率、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菌根贡献率的差异
        3.2.7 菌根侵染率、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的相关性及其主成分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恢复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球囊霉素的影响
    4.2 接种AMF对菌根侵染率、土壤碳氮及球囊霉素的影响
5 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论文发表等情况

(10)柑橘园酸性土壤氮素转化与调控研究 ——以丹棱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柑橘养分过量投入及其环境效应
    1.3 我国柑橘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4 土壤酸化及酸性改良对土壤氮素转化的研究进展
    1.5 氮素调控(量、形态)对柑橘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目标
        2.1.1 阐明典型柑橘产区--丹棱县柑橘园土壤酸化现状及影响因素
        2.1.2 明确酸化柑橘园土壤氮素矿化特征
        2.1.3 建立基于土壤氮素转化的酸性柑橘园氮素管理措施
    2.3 研究内容
        2.2.1 丹棱县柑橘园养分投入对土壤酸化、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2 氮素在酸性柑橘园土壤中的转化
        2.2.3 通过土壤改良、氮素形态配比等途径,优化酸性柑橘园氮素调控措施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丹棱县柑橘园氮素投入现状及环境影响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域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1.3 环境评估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柑橘生产氮素投入及土壤养分含量现状
        3.2.2 柑橘园氮素投入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3.2.3 柑橘园主要环境效应评价
    3.3 讨论
        3.3.1 丹棱县柑橘氮素施用现状
        3.3.2 柑橘园主要环境效应评价
    3.4 小结
第4章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酸性柑橘园土壤氮素转化及柑橘产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氮素形态配比室内培养实验
        4.1.2 氮素形态配比田间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氮肥形态下土壤的氮素转化(培养试验)
        4.2.2 不同氮形态投入对柑橘生长、产量品质及氮素含量的影响(田间试验)
    4.3 讨论
        4.3.1 不同氮形态配比对柑橘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4.3.2 不同氮形态对柑橘氮素含量的影响
        4.3.3 不同氮形态配比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4.3.4 不同氮形态投入对柑橘生产环境代价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土壤改良对酸性柑橘园土壤氮素转化及柑橘产质量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土壤改良室内培养实验
        5.1.2 柑橘园酸性土壤改良田间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氮素硝化过程的影响(培养实验)
        5.2.2 不同改良剂对柑橘产量及氮素含量的影响(田间试验)
    5.3 讨论
        5.3.1 土壤改良可提高酸性柑橘园土壤的氮素转化
        5.3.2 土壤改良可提高柑橘产量、根系生长和果实氮素吸收
        5.3.3 土壤改良显着降低柑橘生产的环境代价
    5.4 小结
第6章 优化施肥对柑橘产质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区概括
        6.1.2 供试材料
        6.1.3 试验设计
        6.1.4 田间调查取样与分析
        6.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优化施肥对柑橘产量品质的影响
        6.2.2 优化施肥对柑橘果实养分含量的影响
        6.2.3 优化施肥对柑橘生产环境代价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丹棱县柑橘园氮素投入现状及环境影响评估
    7.2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柑橘产质量的影响
    7.3 土壤改良对土壤氮素转化及柑橘产质量的影响
    7.4 优化施肥对柑橘产质量的影响
    7.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主要成果及参与课题

四、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与调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扶绥县亚热带典型丘陵区耕地土壤pH的时空变异特征[J]. 明雪,康振威,黄智刚.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 [2]福建省耕地土壤酸化改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翁伯琦,吴良泉,林怡,朱齐超,张思文,叶菁,王义祥.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04)
  • [3]赣南脐橙园种植区和背景区不同土层养分丰缺状况[J]. 谢凯柳,商庆银,王小慧,汪露,杨秀霞. 果树学报, 2021(09)
  • [4]重庆橘园土壤磷素转化及微生物多样性调控效应研究[D]. 方正. 西南大学, 2021(01)
  • [5]土壤修复与覆盖防草布对台地柚园氮磷流失的影响[J]. 李发林,庄木来,钱笑杰,史国强,曹明华,张天翔,林晓兰,武英,李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10)
  • [6]桂北柑橘园土壤化学性状研究[J]. 张超博,邱洁雅,王敏,李有芳,朱攀攀,王彤,邓崇岭,付行政,凌丽俐,刘升球,陈传武,彭良志. 土壤, 2020(06)
  • [7]中国杧果科学研究70年[J]. 陈业渊,党志国,林电,胡美姣,黄建峰,朱敏,张贺,韩冬银,高爱平,高兆银,黄媛媛. 热带作物学报, 2020(10)
  • [8]漓江流域氮素对岩溶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D]. 黄芬.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20(01)
  • [9]赣南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肥力及生态功能提升研究[D]. 陈晓光. 广西大学, 2020(03)
  • [10]柑橘园酸性土壤氮素转化与调控研究 ——以丹棱县为例[D]. 杨敏.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广西红壤果园土壤酸化及调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