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儒家的中庸思想既是一种高效、深邃、科学的人生哲学,也是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法论。基于此,从思想内涵、孔子的阐释和具体应用等三个方面来探求中庸的思想精华和普世价值,以便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中庸;内涵;应用价值
两千多年前,据说孔子有一次去鲁桓公祖庙观礼,看到一个歪倾的瓦罐。孔子于是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名叫欹,它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会正过来,但如果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孔子因此大为感叹,并由此悟出了中庸之道。事实上,在孔子之前,许多文献对中庸思想已有论述,并不是孔子的独创,只不过经过孔子的大力推崇,又经子思的解释阐发,再经历代儒者的丰富完善,中庸思想才最终成为了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方法论。
一、何为“中庸”
在先秦典籍中,有不少有关中庸思想的论述,如《尚书》《周易》《左传》《周礼》《庄子》《管子》等等。虽然都涉及到中庸思想,但都没有明确指出中庸的思想内涵。第一个对“中庸”做出解释的是子思。子思,姓孔名伋,他是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子思是战国初年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前承孔子,后继孟子,是儒家思想承上启下的人物,被后代统治者尊为“述圣”。孔子死后,他师从曾子学习儒家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中庸之道,著有《中庸》一书。在《中庸》中,他对“中”作了这样的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①。意思是,当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还没有表现出来时,称为中;一旦有了喜怒哀乐的感情,却又符合常理、法度,就叫“和”,“中”是天下一切情感和道理的根本;“和”是天下一切事物的普遍原则。子思在这里解释的是“中和”,那么“中和”和“中”是不是一回事呢?许慎的《说文解字》对“中”的解释是:“中,内也,俗本和也”,郑玄注为“中和”,另据王夫之《说文广义》卷二:“中,本训云:和也”②。由此可知,“中”即是“中和”,子思认为“中”是当人们自身喜怒哀乐的感情还没有表露出来时,内心那种虚静淡然,不偏不倚的态度,“和”是人们喜怒哀乐符合常理法度,情感中正和谐的状态。此外,宋代理学家程颐说:“不偏之谓中”③,认为不偏于一方就叫中。朱熹则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④。指出“中”实际上就是不偏不倚,既不能过(过分),也不能不及(达不到)。从以上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包含着三层意义:一指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二指适宜、合适、合乎标准,恰到好处;三是指内心中正和谐的境界。
比如在教学《The environment》一课时,我先将其中重点单词和短语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让学生们在课前进行观看学习,对教学中“environmentalist”“preservation”“poisonous”“pol lution”等需要掌握的词汇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中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上,使学生不仅能记住英语知识,还能够灵活地运用英语知识。
2.选择恰当的绘本阅读材料。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材料的选择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选择,而是应遵循图画色彩鲜艳、图画内容简单丰富以及绘本文字清晰等基本原则,图画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绘本可以给幼儿以视觉的享受,提高绘本对幼儿的吸引力;图画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能力;文字清晰准确的绘本可以减少因错别字或者语句错误等对幼儿的误导。另外,农村幼儿园绘本阅读材料还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连贯性与针对性,幼儿园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阅读能力以及学习接受能力等来选择最佳的绘本阅读材料,幼儿园绘本阅读材料的难度应根据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适当增加。
解释了“中”,我们再来看看“庸”的含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庸者,用也”⑤。用就是实践,即把握纷繁复杂的事物的度,并把这个度运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尔雅·释诂上》:“庸,常也。”认为“庸”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常行之道。北宋程颐说:“不易之谓庸”③。认为不改变常规叫庸。南宋朱熹说:“庸,平常也”④。认为庸就是平常之道。当代学者冯友兰认为:“平常的事称为‘庸’,《中庸》就是要求封建社会中的人,都照着封建统治阶级的标准,过这样的日常生活”⑥。徐复观认为:“庸,乃指‘平常的行为’而言,所谓平常的行为,是指随时随地为每一个人所应实践,所能实现的行为”⑦。由此可见,“庸”既有实践的含义,也有常规、平常、日常的意思。
“中”和“庸”合起来,就是中庸之道,实际上就是中和之道、适中之道、常用之道、常人之道。中庸的本质内涵是不走极端、不唱高调、讲求中正和谐,恰到好处。
二、孔子对中庸的论述
孔子在《论语》中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什么是中庸,但在语录中却对中庸思想的内涵,进行了极为精辟的论述。子思的《中庸》思想以及后代儒者对中庸的阐发,都是由此生发而来。
《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另外两个同学“师”和“商”,也是孔门弟子,“师”就是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商”是卜商,字子夏。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贡问孔子:‘颛孙师和卜商哪个更贤能?’孔子说:‘颛孙师做得过分了,而卜商还不够。’子贡说:‘那么,颛孙师要强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达不到同样是不行的。’”在孔子看来,超过或达不到,都不符合标准,都不可取,正确做法应该是“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中庸》),就是了解把握矛盾双方的不同意见,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才能最终达到中正和谐的最佳状态。
在孔子那里,中庸不仅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尺、辨别是非善恶的法则,还是衡量道德的最高标准。孔子视中庸为至善美德,他曾感叹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意思是中庸这种道德,是最高境界的至善美德,可惜人们缺乏它已经很久了。他认为君子与小人的最大区别在于“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君子遵循中庸之道,而小人反中庸之道而行。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他随时都能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他行事毫无忌惮,专走极端。孔子还谈到一种比小人危害更大的人——愿人,愿人就是假好人。孔子曾深恶痛绝地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没有原则的假好人,是损害道德的小人。什么是“乡愿”?孟子做过这样的解释:“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于忠信,行之似廉,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意思是:“乡愿”这种人,要批评他,却举不出具体的例子;要指责他,却又觉得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他与颓靡的习俗,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平时似乎忠厚老实,行为看似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也自以为是,但却不能与他一起学习尧舜之道,所以说他是损害道德的人。在孔孟看来,小人是走极端的人,很容易识别,而“愿人”是披着“中庸之道外衣”的伪君子,极富欺骗性和隐蔽性,一般人难于辨识。实际上,“愿人”是离“中庸之道”最远的人,也是对道德危害最大的人。
孔子主张“执两用中”,但绝不是取消两端,他认为只有正确掌握“两端”后,才能在两端中求得正确的“中”来。《论语·述而》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孔子钓鱼,不采用在长绳上系满钓钩的方式钓,射鸟不射归巢的鸟。纲钓会伤及无辜,射宿则不仁道,“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才符合中庸之道,出于生存的需要,钓鱼射鸟属正常捕猎,孔子并不是反对钓鱼射鸟,否定“两端”,而是要“执两用中”,采用“仁道”的做法,用不伤及无辜的恰当方式去获取猎物。这和孟子主张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源于同一思想。
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民包括一些畜牧管理人员,均认为我国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很低,但从实证结果看并非如此。只有散养的情况下,机械化水平较低,其中50头以下肉牛和2 000只以下蛋禽的机械化水平不足30%。但是规模化饲养情况下,各家畜种类畜牧机械化水平普遍达到45%~55%。
传统文化认为男主阳、女主阴,按阴阳互补的原则,男人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那么一点点儿女情长;而女人最理想的状态则是既有阴柔之美,又有一点点刚强豪气。中庸讲究中和之美,恰到好处,不走极端。如果男人只有阳刚之气,就会太粗野;女人只有阴柔之美,就会失之于柔弱。生活中的“伪娘”,就是阴气太盛的结果,而“女强人”则是阳气太旺的产物,都不符合中庸之道。又如教育子女,最好的策略是宽严相济,太宽则放任自流,枝杈横生,难以成才;太严则畏手畏脚,备受压抑,也难有作为。如果我们细心观察那些培养出优秀子女的家庭,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其家必是慈母、严父相配合;或是慈父、严母相补充。阴阳互补,宽严相济,而如果父母都太慈爱,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失之于宽;如果父母都太严苛,对孩子的教育又会失之于严。这两种情况造就的往往都是一些平庸之辈。中庸要求人们凡事适度,不走极端,但人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常常是好事变坏事,美食变毒药。譬如,勤奋是好的,但一个人如果只知拼命工作,那么就可能损害身体,得不偿失;锻炼是好的,但如果运动过度,就会适得其反;美食是好的,但如果贪吃山珍海味,就会伤脾伤胃,引发各种疾病。
三、中庸的应用及意义
中庸的思想精髓,简单地说就是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不唱高调,不走极端。“中庸之道”是常人之道、可行之道,所以它和每一个人紧密相关,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从应用的层面来说,“中庸之道”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法则,也是治国理政的原则,既是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采火草:采火草叶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至八月十五之间,清洗干净,洒水保鲜并在三天内撕百绒。过了这段时间不宜采,节令过后,火草白色绒不易撕。
“中和”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仅在哲学和伦理学上讲究“中和”,而且在美学和艺术上追求“中和”的审美境界和艺术理想。在美学和文艺中,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强调音乐的中和之美。中国传统书法美学思想中的“中锋”范畴,不仅体现了中和之美,而且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伦理型特质。
(一)中庸是为人处事的法则
孔子认为所有美德,都是居于两个极端的中道,他说:“恭而无理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意思是,恭敬而不知礼,就会烦劳;谨慎而不知礼,就会胆怯;勇敢而不知礼,就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知礼,就会尖酸刻薄。在孔子的伦理体系中,礼是求中之器。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但如果没有礼的规范和制约,就不能达到中和的境界,而且也难免有劳、葸、乱、刺之失。孔子曾盛赞《诗经》的首篇《关雎》,说这首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认为《关雎》这首诗做到了快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身,达到了中庸的境界。如果乐而淫,哀而伤,则失之于过,过则失节,失节则失和,君子能乐能哀,关键是要用礼来加以节制,不淫不伤,才是中和之道。例如勇敢是怯懦与鲁莽之间的中道;磊落是放浪与猥琐之间的中道;不卑不亢是虚荣与卑贱之间的中道;机智是滑稽与粗鄙之间的中道;谦逊是羞涩与无耻之间的中道⑧。
我们说待人处事要不卑不亢,处理问题要不偏不倚,与朋友交往要不即不离,都是中庸之道在生活中的运用。在为人处事上,中国崇尚“忍让”,忍让不是软弱、退缩,而是充满中庸智慧的生活艺术。在人的一生中,最容易犯两种错误,一是成功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二是失败后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而“中庸之道”恰恰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两种毛病,它会时时提醒我们,既不要为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击倒,而要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把握分寸,不走极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生活的圆满。
西方艺术中有一个重要的审美定律,即0.618黄金分割律,而“中庸”的英文翻译是go lden或the doctyine of the mean,有黄金分割之意。在欧洲中世纪,黄金分割律被作为美的象征几乎渗透到了建筑和艺术等各个领域,研究证明人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长度,如果满足了黄金分割比,会在视觉上感觉最匀称优美。中西方文化虽有差异,但在审美标准上却有共通之处,两者对美学的构建和发展同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中庸是治国理政的原则
随着进入9月份,尿素心理价位逐渐形成,看跌情绪也随着局部厂家探涨操作而缓解。后市关注点围绕开工率、国际市场、成本、政策等方面展开。国内农业需求或有一定好转,不否认价格“涨有压力、跌有支撑”,至少在窄幅盘整期间,传统主产区尿素出厂报价或将站在1900元/吨以上。
中庸之道虽然发端于伦理道德原则,但最终转换成了具有普世价值的一般性原则,它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法则,也是治国理政的原则,既是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其现实意义在于,它上可用于君,下可用于民;大到可以用于安邦治国平天下,小到可用于修身立德养心性。中庸之道是最伟大、最深奥的学识之一,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应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重视。
此外,“中庸之道”对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现代化高速发展时期,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日趋严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现实极为严峻,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他们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适当地发展那些污染严重的产业,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无异于饮鸠止渴。近年来,中国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已经成为了最为严峻的环境问题,曾几何时,昔日的青山变成了荒山,漫天的雾霾遮蔽了蓝天白云,清澈的小溪变成了一条条臭水沟,酸雨连绵、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所有这一切,都是急功近利带来的恶果。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中庸的智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发展经济和保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走极端,“执两用中”,既不能为了经济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害怕破坏环境而放弃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真正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造福人民。
(三)中庸是最高的审美标准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但“和谐”始终是人们评判美丑的客观标准。在艺术领域,绘画追求色彩明暗相宜,虚实结合;书法追求骨肉相称,筋脉贯通;音乐追求节奏和谐,缓急有度;雕塑追求动静结合,形神统一。这些艺术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无不吻合中庸的和谐精神。
重点协调解决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一般问题由代办员协调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并跟踪督办;项目审批中心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县审批服务中心领导召集,以联审会议形式协调;需要县政府解决的问题,及时报送县政府领导协调。通过这样的运行机制,有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使项目在代办过程中不“卡壳”,不“回头”,不“转圈”。
(四)中庸是最高的道德规范
孔子曾赞叹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把中庸之道视为最高的道德境界。无独有偶,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同样认为“美德乃是一种中庸之道”。他把人的激情与行为划分成三种不同的状态,即“过度”、“不足”与“中间”。在他看来,“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象征,而中庸则是美德的特性”⑨。这和孔子的“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不谋而合。我们不赞赏萎缩(不足),也不推崇张狂(过度),却以谦让(中庸)为美德;我们不赞赏卑下,也不推崇粗暴,却以温和为美德;我们不赞赏吝啬,也不推崇奢侈,却以豪爽为美德;我们不赞赏冷漠,也不推崇阿谀,却以热情为美德;我们不赞赏自卑,也不推崇自负,却以自信为美德。所以,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丧志;自信不骄傲,谦虚而不自卑;知足而不自满,施恩而不图报;勇敢而不鲁莽,果断而不草率;执着而不拘泥,温和而不懦弱;刚强而不霸道,盛气而不凌人;临危而不慌乱,审慎而不犹豫;传统而不守旧,继承而不僵化;批评而不中伤,赞美而不谄媚;休息而不停顿,低潮而不退缩;矫枉而不过正,听从而不盲目;节俭而不吝啬,慷慨而不挥霍。
四、结语
1)受沉积环境影响,二2煤层顶底板岩性存在较大差异。岩石在单轴压缩过程中具有压密、弹性、屈服和破坏4个阶段。
注释:
①王正春,等编.华夏文化经典宝库[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103.
“中庸之道”可以帮助国家的执政者、管理者始终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避免产生过分的政治冲动。实践证明,那种不顾客观实际、违背中庸原则的行为,必然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和隐患。在这一方面,我们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例如:建国之初,特别是“三大改造”完成后,我们没有适时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上来,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是错误地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人为地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上则很不冷静地提出了“十五年内超英赶美”的发展目标,1958年又搞“大跃进”,“人民公社”,浮夸风席卷整个神州大地。最后,终于酿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狂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不仅涣散和削弱了党的领导,伤害了一大批好同志,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使国民经济滑到了崩溃的边缘,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又如:1982年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强制性的“一胎”政策,显然矫枉过正,违背了“中庸精神”。计划生育实施了30多年来,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如: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力缺乏、失独家庭、养老保障、性别比例失调等问题随之而来,并且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鉴于此,2015年国家调整了“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放开“二胎”。以上种种过激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把握分寸、恰到好处、不唱高调、不走极端的中庸精神,如果当初我们在制订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能够遵循中庸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说过头话,不办过头事,不急躁、不冒进,实际一点、中庸一点,那么,我们就可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失误,少走很多弯路。
②王夫之.说文广义(卷二)[A] .船山全书(第九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240.
③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二程全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④(宋)朱熹注.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⑤许慎.说文解字[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28.
⑥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1.
⑦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0.
⑧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 .廖申白,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8.
⑨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734(2019)01-0070-04
作者简介:李亚宏(1967~),男,傣族,云南澜沧人,教授,主要从事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研究。
收稿日期:2018-12-18
标签:中庸论文; 孔子论文; 而不论文; 中庸之道论文; 思想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儒家论文; 《普洱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论文; 普洱学院人文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