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茎诱导论文-杨波

块茎诱导论文-杨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块茎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花青素,转录因子,光诱导

块茎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杨波[1](2019)在《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差异累积及光诱导累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相比于市面上常见的黄色或白色马铃薯,彩色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癌活性等多种生物功能,能够对多种疾病产生预防或治疗作用。因此,研究彩色马铃薯的花青素积累机制,为培育含有丰富花青素的马铃薯品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在促进人体健康的提升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部位着色差异的8种马铃薯基因型和光诱导块茎变色的马铃薯基因型FT033-5和FT033-7为材料,从两个方面对马铃薯块茎的花青素积累机制进行了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8种不同块茎颜色的马铃薯基因型进行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差异累积机制的解析。定量验证的结果表明结构基因StCHS、StF3H、StF3’5’H、StDFR、StANS和StGST等在有颜色部位(紫色、红色)的表达显着高于无颜色部位(黄色、白色)的表达,说明这6个结构基因的差异表达是导致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花青素积累差异的主要原因。对转录因子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定量验证,结果发现无论是在薯皮中还是在薯肉中,转录因子StAN2、StAN11、StbHLH1、StJAF13以及MYB47415在有颜色部位(紫色、红色)的表达高于在无颜色部位(黄色、白色)的表达,说明这5个转录因子可能调控这8种不同基因型马铃薯块茎的花青素合成。其中,转录因子StbHLH1只在有颜色的部位表达,在没有颜色的部位不表达,表明StbHLH1基因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点,是影响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花青素积累差异的关键因素。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转录因子StAN2、StAN11、StbHLH1、StJAF13、bHLH31926以及MYB47415的表达量与结构基因CHS、F3H、F3′5′H、DFR、ANS和GST的表达量呈显着相关,说明转录因子StAN2、StAN11、StbHLH1、StJAF13、bHLH31926以及MYB47415可能通过调控结构基因CHS、F3H、F3′5′H、DFR、ANS和GST的表达从而调控马铃薯块茎的花青素合成。2、利用光诱导块茎迅速变色的马铃薯基因型FT033-5和FT033-7进行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光诱导累积机制的解析。马铃薯块茎的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在光诱导转录组中的表达谱数据分析表明转录因子StAN11和StMYB113以及结构基因StCHS、StF3H、StANS、StDFR、StGST等受光诱导强烈表达,说明StAN11和StMYB113可能通过调控这五个结构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光诱导条件下花青素的快速积累。定量验证的结果证明五个结构基因CHS、F3H、ANS、DFR以及GST的光诱导表达是导致马铃薯FT033的块茎快速积累花青素的直接原因,在光诱导条件下,StAN11和StMYB113可能通过调控结构基因CHS、F3H、ANS、DFR、GST的表达从而控制块茎花青素的合成。启动子转录激活的实验结果表明转录因子StMYB113和StAN11对结构基因StCHS、StDFR、StF3H、StGST和StANS的启动子具有转录激活作用。对StMYB113和StAN11的启动子上游约2000bp的序列进行顺式作用元件预测,发现StMYB113和StAN11的启动子上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光响应元件。将FT033-5中StMYB113和StAN11的启动子序列与其在马铃薯参考基因组DM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StAN11的启动子变异不大,而StMYB113的启动子存在大量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与StMYB113的光诱导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薛涛,朱艳芳,段永波,盛玮,藤井通[2](2018)在《半夏离体块茎诱导过程中GA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半夏为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其市场需求较大,当前大田种植的半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半夏的产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实验室借助半夏块茎的离体诱导体系,发现GA_3可抑制半夏块茎的发育,但相关机制并不清楚。本文研究初步发现,外源施加70 mg/L的矮壮素可有效抑制半夏离体块茎中的内源GA_3含量,进而促进离体块茎的诱导。借助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成功构建了半夏离体块茎发育过程中GA_3调控的相关消减文库。选取30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经筛选获得226个有效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其中84个为未知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剩余的142个ESTs主要为39个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选取5个感兴趣的ESTs进行表达分析,发现离体块茎诱导过程中60S核糖体蛋白基因、26S核糖体RNA基因、锌转运蛋白基因、12kD储存蛋白基因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均受矮壮素处理发生显着的变化,表明上述基因均为半夏块茎发育过程中GA_3参与调控的基因。因而,本文挖掘GA_3调控半夏块茎发育的相关候选基因,有助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半夏进行品种改良,进而实现半夏产量的提升,服务于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期刊2018-10-10)

颉瑞霞,张小川,张国辉,余帮强,张新学[3](2018)在《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块茎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种费乌瑞它为材料,研究了激素配比与基因型对马铃薯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IAA和NAA浓度的增加,费乌瑞它的试管薯诱导率和单薯重呈波浪式递减,6-BA+IAA处理的诱导率高于6-BA+NAA处理,6-BA+NAA处理的单薯重高于6-BA+IAA,添加6-BA+NAA有利于改变组培苗腋芽处茎尖的生长方向,诱导试管薯的形成;添加6-BA+IAA有利于试管薯块茎膨大、提高试管薯鲜重,通过主成分分析,试管薯诱导率和单薯重对激素诱导效果的贡献率分别为60.26%、34.78%。综合比较5个品种在L5和L7两种激素配比处理时的试管薯诱导效果,L5处理比L7处理的费乌瑞它、黑美人、庄薯3号和大西洋4个品种试管薯诱导率高出5.83~11.11个百分点,以试管薯诱导率为第一主分量,筛选出最适宜试管薯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1.4 mg/L+30 g/L白糖+4.8 g/L。本研究明确了筛选最优激素配比的主要指标,探明了NAA和IAA两种激素对试管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效果,为规模化生产试管薯培养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3期)

刘佳妮,胡昳,尹利方,张瑜瑜,徐胜光[4](2017)在《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对马铃薯防御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马铃薯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取食的防御反应分子机制,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马铃薯块茎蛾取食、机械损伤、外源水杨酸甲酯和外源茉莉酸诱导处理后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pal)、过氧化物酶(POD)基因(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基因(cat)的相对表达量,同时以健康植株为对照。结果表明:pal、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说明马铃薯块茎蛾取食既激活了水杨酸介导的防御信号转导途径,也激活了茉莉酸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并且2个通路间存在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1期)

韩东洺[5](2017)在《菊芋块茎悬浮细胞酚类物质诱导和抗氧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菊科(Asterceae)向日葵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洋姜、地环等。菊芋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中,具有霜冻及植物疾病抗性。菊芋所含的酚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但相关研究也仅限于菊芋叶片和块茎组织。本研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菊芋块茎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选择3种生物诱导子(茉莉酸甲酯、水杨酸、酵母提取物)对菊芋块茎悬浮培养细胞进行诱导处理,分析3种生物诱导子对总酚含量的诱导效果,并以14种酚类物质为标品,采用超效液相色谱测定了菊芋块茎悬浮培养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的变化。同时,采用ABTS、DPPH、FRAP叁种抗氧化检测方法测定了菊芋块茎悬浮培养细胞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1)菊芋块茎悬浮细胞生长曲线选择菊芋块茎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采用激素配比1.0 mg/L NAA和1.0 mg/L 6-BA、30 g/L蔗糖和7.5 g/L琼脂的MS固体培养基诱导菊芋块茎愈伤组织,菊芋块茎悬浮培养采用激素配比1.0 mg/L NAA和3.0 mg/L6-BA、30 g/L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绘制出菊芋块茎悬浮细胞生长曲线,接种的细胞量为4 g/100 mL,第9天进入对数期,在第24天细胞生物量达到最大,第33天后进入衰退期。(2)3种诱导子对菊芋块茎悬浮细胞酚类物质的诱导本实验确定了酵母提取物的最佳处理浓度为0.5 mg/L(4.92 mg GAE/g DW)、水杨酸的最佳处理浓度为50μmol/L(2.33 mg GAE/g DW)、茉莉酸甲酯的最佳处理浓度为200μmol/L(7.39 mg GAE/g DW,是对照组的1.52倍),酵母提取物的最佳处理时间为第3天(4.65 mg GAE/g DW)、水杨酸的最佳处理时间为第12天(4.61 mg GAE/g DW)、茉莉酸甲酯的最佳处理时间为第12天(10.85 mg GAE/g DW,是对照组的2.88倍)。从菊芋块茎悬浮细胞中检测出10种酚类物质: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咖啡酸、儿茶素、表儿茶素、东莨菪内酯、3-羟基肉桂酸、芥子酸、槲皮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菊芋块茎悬浮细胞中槲皮素含量是对照组的2.56倍,儿茶素和绿原酸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7.6倍和6倍,4-羟基苯甲酸的含量两者一样。茉莉酸甲酯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他6种酚类物质含量低,其中原儿茶酸在对照组中没有检测到。(3)菊芋块茎悬浮细胞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分析采用FRAP、DPPH、ABTS叁种抗氧化活性检测方法评估了菊芋块茎悬浮细胞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茉莉酸甲酯诱导菊芋块茎悬浮细胞提取液的ABTS清除率达到39.63%(对照组为14.25%)、DPPH清除率达到42.13%(对照组为10.22%)、FRAP抗氧化能力达到7.12 mg TE/g DW(对照组为2.29 mg TE/g DW)。(4)菊芋块茎悬浮细胞与茎节悬浮细胞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与实验室前期以茎节为外植体建立的悬浮培养细胞相比,酵母提取物诱导下块茎悬浮细胞的总酚含量(4.65 mg GAE/g DW)显着高于茎节悬浮细胞的(3.63 mg GAE/g DW),茉莉酸甲酯诱导后差异更大(块茎悬浮细胞10.85 mg GAE/g DW、茎节悬浮细胞5.52 mg GAE/g DW),增加了0.97倍;茉莉酸甲酯诱导块茎悬浮细胞的酚类物质中儿茶素(1.53 mg GAE/g DW)和槲皮素(5.58 mg GAE/g DW)的含量要显着高于茎节悬浮细胞(1.1 mg GAE/g DW和3.94 mg GAE/g DW),分别是茎节悬浮细胞的1.39倍和1.41倍,而4-羟基苯甲酸(0.37 mg GAE/g DW)和绿原酸(0.23 mg GAE/g DW)含量显着低于茎节悬浮细胞(0.84 mg GAE/g DW和1.06 mg GAE/g DW)。ABTS和DPPH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的抗氧化能力相对于对照组增加的倍数,块茎悬浮细胞都要比茎节悬浮细胞高。(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兰,潘静宇,李永才,刘筱,高春丽[6](2017)在《寡雄蛋白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活性氧代谢及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大坪"马铃薯为试材,通过体内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寡雄蛋白处理对块茎组织活性氧产生、代谢相关酶及病程相关蛋白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4μg/m L寡雄蛋白处理效果最佳,其处理后块茎病斑直径仅为对照的58.3%。进一步研究表明寡雄蛋白处理后,马铃薯组织H2O2含量、O-2·产生速率均在12 h出现明显峰值,较对照分别增加11.13%和20.32%,同时寡雄蛋白处理提高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可见寡雄蛋白可能是通过激活组织活性氧代谢及病程相关蛋白的产生诱导马铃薯块茎产生抗病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周庆红,周灿,郑咪,杨寅桂[7](2015)在《夏天无试管块茎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蔗糖浓度、光照及温度处理对夏天无试管苗进行试管微块茎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有0.5mg/L 6-BA和0.5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试管块茎的诱导率最高为66.67%;在此培养基上添加80g/L蔗糖利于块茎的快速生长和膨大,最适于夏天无试管块茎形成和生长的培养温度为16℃,光照时间为12h/d。(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5年08期)

赵莹[8](2015)在《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与低浓度T-2毒素对马铃薯块茎抗干腐病的诱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硫色镰刀菌(Fusarium sulphureum)是引起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的重要病原物,T-2毒素是A族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的一员,是Fusarium的次生代谢产物。但T-2毒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干腐病的影响及其机理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1μg/m L T-2毒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切片,观察处理后马铃薯块茎切片损伤接种F.sulphureum病斑直径的变化,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处理对块茎切片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及产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T-2毒素处理有效降低了马铃薯块茎切片损伤接种Fusarium sulphureum的病斑直径扩展,在第6d和第7d时处理组的病斑直径分别低于对照组39.6%和40.7%。2.T-2毒素处理促进了马铃薯块茎的早期氧爆,导致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快速大量积累;而处理后MDA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有效的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T-2处理提高了NOX、CAT、SOD、POD活性升高,增强了马铃薯块茎的抗氧化性,当活性氧浓度过高时,使寄主细胞免受伤害。3.T-2毒素处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后的APX、GR、MDHAR和DHAR活性。APX活性的升高,致使后期H2O2的含量下降;DHAR活性升高,GR活性受到抑制可诱导了马铃薯块茎As A和GSSG的积累,降低DHA和GSH的含量。4.T-2毒素处理可明显提高马铃薯块茎苯丙氨酸解氨酶和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的活性,促进了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的积累,增强了马铃薯的抗病性。综上所述,低浓度的T-2毒素处理可通过促进氧爆的发生,调控了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促进抗性产物的积累,从而能够有效抑制了马铃薯块茎切片损伤接种F.sulphureum病斑直径的扩展。(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王爱斌,柯维忠[9](2015)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中SQS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独微型块茎鲨烯合酶(SQS)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旨在为阐明黄独微型块茎不同诱导形成时期皂苷的合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技术。通过对不同诱导形成时期的黄独微型块茎进行取样并提取RNA,反转录获得cDNA作模板,利用sybr GreenⅠ成功构建了目的基因SQS和Actin的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结果定量结果表明,SQS基因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初期(第18~36天)。表达量显着增加: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中期(第36~72天)SQ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降,并趋于稳定;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后期(第72~90天)SQS基因的表达量再次显着下降。结论在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过程中,SQS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出"低-高-低-不变-低"的变化趋势,推测SQS是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中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5年10期)

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柯维忠,王爱斌[10](2015)在《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为试管苗微型块茎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植物生理学的方法,测定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POD和淀粉酶的活性。结果:在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着下降趋势;SOD和CAT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α-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也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β-淀粉酶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该试验初步揭示了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规律,为黄独微型块茎的诱导形成和健壮培育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5年04期)

块茎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半夏为中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其市场需求较大,当前大田种植的半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半夏的产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实验室借助半夏块茎的离体诱导体系,发现GA_3可抑制半夏块茎的发育,但相关机制并不清楚。本文研究初步发现,外源施加70 mg/L的矮壮素可有效抑制半夏离体块茎中的内源GA_3含量,进而促进离体块茎的诱导。借助抑制消减杂交方法,成功构建了半夏离体块茎发育过程中GA_3调控的相关消减文库。选取30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经筛选获得226个有效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其中84个为未知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剩余的142个ESTs主要为39个基因的表达序列标签。选取5个感兴趣的ESTs进行表达分析,发现离体块茎诱导过程中60S核糖体蛋白基因、26S核糖体RNA基因、锌转运蛋白基因、12kD储存蛋白基因及苹果酸脱氢酶基因的表达均受矮壮素处理发生显着的变化,表明上述基因均为半夏块茎发育过程中GA_3参与调控的基因。因而,本文挖掘GA_3调控半夏块茎发育的相关候选基因,有助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半夏进行品种改良,进而实现半夏产量的提升,服务于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块茎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杨波.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差异累积及光诱导累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薛涛,朱艳芳,段永波,盛玮,藤井通.半夏离体块茎诱导过程中GA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C].中国植物学会八十五周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93-2018).2018

[3].颉瑞霞,张小川,张国辉,余帮强,张新学.激素配比对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和块茎形成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18

[4].刘佳妮,胡昳,尹利方,张瑜瑜,徐胜光.马铃薯块茎蛾取食对马铃薯防御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7

[5].韩东洺.菊芋块茎悬浮细胞酚类物质诱导和抗氧化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7

[6].杨兰,潘静宇,李永才,刘筱,高春丽.寡雄蛋白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活性氧代谢及病程相关蛋白的诱导[J].食品工业科技.2017

[7].周庆红,周灿,郑咪,杨寅桂.夏天无试管块茎的诱导[J].种子.2015

[8].赵莹.活性氧和苯丙烷代谢与低浓度T-2毒素对马铃薯块茎抗干腐病的诱导[D].甘肃农业大学.2015

[9].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王爱斌,柯维忠.黄独微型块茎诱导形成中SQS基因表达的qRT-PCR分析[J].中草药.2015

[10].尹明华,洪森荣,林国卫,柯维忠,王爱斌.黄独试管苗微型块茎诱导形成的生理响应[J].中药材.2015

标签:;  ;  ;  ;  

块茎诱导论文-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