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泥土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泥,地基,黄土,承载力,工字形,路堤,灰土。
水泥土桩论文文献综述
夏岩[1](2019)在《水泥土桩在山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变电所位于山区,在同一建构筑物下,地基情况可能同时出现基岩、回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多种情况,给地基处理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采用水泥土桩的方式安全经济地解决了复杂地基问题,避免了不均匀沉降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0期)
古小辉,李乐晨,李子阳[2](2019)在《冻结水泥土桩法在端头加固中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埋深富水砂性土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土体的加固困难,提出了一种采用冻结水泥土桩法对端头进行加固的方法,并以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FLAC 3D模拟分析了冻结水泥土桩法加固后的盾构始发端头土体的位移变化。研究表明,-5、-10、-15、-20℃等4种冻结工况下,洞门凿除后掌子面土体纵向最大位移和塑性区面积均较小,土体稳定性较好,且变形明显减小的转折点在-5~-10℃之间。对比传统的常温水泥土桩加固,洞门凿除后掌子面土体纵向最大位移减小97%,说明采用冻结水泥土桩法相比传统方法加固效果大大提升。冻结水泥土桩加固后,盾构穿过加固区后的隧道拱顶向上的土体位移很小,表明冻结后加固区土体的强度增大,大大提高了盾构开挖后周围土体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11期)
潘俊明[3](2019)在《夯扩挤密水泥土桩在黄土地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水泥土夯扩桩的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和承载能力,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施做了4种不同桩间距和桩长的水泥土夯扩桩.开展桩间土压实度、桩体压实度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探讨桩间距和桩长对桩间土挤密效果、桩体压实效果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锤冲击和水泥土挤密作用下,桩周土压实度增大、湿陷性消除、承载力增大;桩间土挤密效果主要取决于桩间距,因桩体强度限制,桩长对承载力的贡献较低;等边叁角形布桩,桩间距为2.7 d时,挤密作用能够消除桩周土体的湿陷性,但压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桩间距小至2.2 d时,挤密效果显着提高,桩间土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300 kPa.(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振,陈云龙,叶观宝,肖彦,王萌[4](2019)在《短芯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失稳破坏模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的工程应用中,芯桩比外桩短的情况比较普遍。但是,人们对短芯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的桩体破坏模式和失稳破坏机理的认识较为欠缺,无法合理评价路堤的稳定性。鉴于此,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开展短芯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失稳破坏模式研究。通过监测芯桩导电通路变化、芯桩桩身应变和桩土竖向应力,并结合PIV技术,综合分析桩体渐进式破坏模式和路堤整体失稳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堤顶面下,荷载主要由芯桩承担,并随着超载增加,芯桩外桩荷载分担作用减小,但路堤失稳后芯桩仍具有一定荷载分担作用。在路堤失稳破坏过程中,路堤下桩体表现出受压破坏且芯桩底部局部鼓胀破坏,坡面下桩体表现出压弯和拉弯破坏模式,地基滑动面并不完全穿过桩体破坏位置。(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玉德[5](2019)在《水泥土桩在芜湖地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基坑作为建筑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在深基坑的设计施工上通过降低成本来赢得竞争机会。因此大量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的深基坑支护形式。同一个深基坑的成本预算,用水泥土桩的支护形式比用灌注桩的支护形式成本要节省约30%。本文就水泥土搅拌桩的特性做了介绍,通过案例分析水泥土搅拌桩在芜湖地区不同的地层成桩的效果和强度,以及产生的影响,旨在为以后的基坑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赵瑞秀,牛琪瑛[6](2019)在《水泥土桩用于加固液化土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泥土桩加固液化土机理,文章基于振动台试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了水泥土桩加固方式下孔压比、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加速度、沉降量与振动作用时间、埋深及干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此外,基于微观结构试验,还分析了水泥土桩加固方式下振动前后孔隙面积比、孔径分布率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完善了水泥土桩加固液化土机理的研究,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试验指导。(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8期)
刘晓峰,孔德志,姚福明,张凯[7](2019)在《含芯率对工字形砼芯复合水泥土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砼芯复合水泥土桩是在水泥土内插入钢筋混泥土桩而成的新型桩.结合开封市以预制管桩为基础的某工程实例,通过设计7种不同含芯率的复合桩,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在不同含芯率下复合桩与原管桩桩顶最大沉降,极限承载力等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含芯率的增加,桩承载力增大,而含芯率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对单桩承载力的提高不再明显;在相同承载要求情况下,采用工字形砼复合水泥土桩可减少混泥土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胡波[8](2019)在《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南宁市振林锦绣园工程项目,对软土地基上的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针对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夯实水泥土成桩的工艺重点,对其施工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建筑施工》期刊2019年07期)
刘存利,赵玉,余彦,张曙光[9](2019)在《夯实水泥土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一次性解决了实现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处理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着,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陕西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刘源[10](2019)在《CFG桩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业飞速发展,推动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原有的建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建筑因为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而严重影响建筑使用,传统单一桩型复合地基布桩方式在某些地区已经带来了较多的问题。针对该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刚度调平思想的刚-柔桩布桩方式对改善该类问题进行探索。目前,变刚度调平方式主要是变桩长、变桩径、桩间距等,在工程上应用较多。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结合工程实例,建立刚-柔桩模型,分析不同位置布置柔性桩对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探讨沉降变化规律,并对减小工程不均匀沉降提出优化方案。主要内容如下:1、结合CFG单桩试桩报告,建立有限元单桩模型,采用和单桩试桩报告相同加载方式分级加载,拟合出试桩报告的荷载沉降曲线,得到有限元模型分析相关计算参数。2、本文通过对94×CFG群桩复合地基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单一桩型均匀布桩方式下其沉降特点,得出其沉降为常见的蝶形沉降,即筏板中间区域沉降最大,至筏板边缘逐渐减小,且传统单一桩型布桩的复合地基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对此初步提出多种优化方案。3、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柔性水泥土桩对筏板中心桩、边桩、角部桩等不同部位的桩提出多种布桩调整方案,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1)在分析筏板中心部位时提出几种不同方案,通过有限元结果分析可知,在筏板中心部位布置柔性水泥土桩时,随着中心部位柔性桩的增多,不均匀沉降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柔性桩控制面积为20%左右时不均匀沉降减少约19%。(2)仅调整筏板短边CFG桩时,当柔性桩由筏板短边逐渐向中心调整时,整个筏板不均匀沉降呈先减小后增大,当柔性水泥土桩控制面积为40%左右时,不均匀沉降至多减少约25%;当将筏板短边与少许同时替换柔性桩,柔性桩替换由筏板边缘逐渐向中心靠近,其不均匀沉降同样为先减小后增大,即当柔性水泥土桩控制面积为60%左右时不均匀沉降相比单一桩型减少了约38%。(3)在筏板角部替换柔性桩,当角部调整范围在10%左右时,其沉降变化很小。当角部调整范围在45%左右时,其不均匀沉降减少约25%。4、结合开封市金明中学办公楼的工程实例,提出四种优化方案,并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对于矩形基础,长边与短边同时换桩可较大的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依据换桩后水泥土桩的控制面积约占整个筏板面积的60%,以该面积比为基础,筏板刚性桩在长度方向布桩范围占总长度的0.55,在短边方向刚性桩布桩长度占筏板短边长度的0.5,可得到一种减小不均匀沉降效果较好的刚柔桩复合地基布桩方式。(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水泥土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埋深富水砂性土层盾构隧道施工中土体的加固困难,提出了一种采用冻结水泥土桩法对端头进行加固的方法,并以某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基于FLAC 3D模拟分析了冻结水泥土桩法加固后的盾构始发端头土体的位移变化。研究表明,-5、-10、-15、-20℃等4种冻结工况下,洞门凿除后掌子面土体纵向最大位移和塑性区面积均较小,土体稳定性较好,且变形明显减小的转折点在-5~-10℃之间。对比传统的常温水泥土桩加固,洞门凿除后掌子面土体纵向最大位移减小97%,说明采用冻结水泥土桩法相比传统方法加固效果大大提升。冻结水泥土桩加固后,盾构穿过加固区后的隧道拱顶向上的土体位移很小,表明冻结后加固区土体的强度增大,大大提高了盾构开挖后周围土体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泥土桩论文参考文献
[1].夏岩.水泥土桩在山区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古小辉,李乐晨,李子阳.冻结水泥土桩法在端头加固中的数值模拟研究[J].人民黄河.2019
[3].潘俊明.夯扩挤密水泥土桩在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9
[4].张振,陈云龙,叶观宝,肖彦,王萌.短芯劲芯水泥土桩承载路堤失稳破坏模型试验[J].工程地质学报.2019
[5].马玉德.水泥土桩在芜湖地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
[6].赵瑞秀,牛琪瑛.水泥土桩用于加固液化土的试验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7].刘晓峰,孔德志,姚福明,张凯.含芯率对工字形砼芯复合水泥土桩竖向承载性能影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胡波.软土地基夯实水泥土桩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建筑施工.2019
[9].刘存利,赵玉,余彦,张曙光.夯实水泥土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陕西建筑.2019
[10].刘源.CFG桩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