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包括安装外框、活动护板、橡胶圈、伸缩卡杆和导向环,安装外框内侧设置有活动护板,且活动护板外侧与安装外框内侧之间设置有橡胶圈,活动护板中部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上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本实用新型在清理沉积的异物时,先通过向内推动两个推动板至两侧的伸缩卡杆脱离卡槽,从而打开活动护板,方便了清理沉积的异物,清理完沉积的异物后,在向内推动两个推动板使两侧的伸缩卡杆收缩,再将活动护板关上,然后松开推动板,这时在弹簧推动的作用下,伸缩卡杆自动卡住卡槽,从而使活动护板与安装外框固定住,综上所述,汽车底部护板中设置的活动护板拆装简单,速度快捷,便于随时清理沉积的异物。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包括安装外框(1)、活动护板(4)、橡胶圈(5)、伸缩卡杆(12)和导向环(1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框(1)内侧设置有活动护板(4),且活动护板(4)外侧与安装外框(1)内侧之间设置有橡胶圈(5),所述活动护板(4)中部设置有凸出部(6),所述凸出部(6)上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7),且凸出部(6)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出风口(8);所述活动护板(4)后侧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9),且滑槽(9)内侧滑动连接滑块(10),所述滑块(10)内侧与滑槽(9)内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1),且滑块(10)外侧连接伸缩卡杆(12),所述安装外框(1)后侧与伸缩卡杆(12)对应设置有卡槽(14),所述活动护板(4)上在滑槽(9)前侧设置有长条口(15),所述滑块(10)上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上端穿过长条口(15),且连接杆(16)上端设置有推动板(17)。
设计方案
1.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包括安装外框(1)、活动护板(4)、橡胶圈(5)、伸缩卡杆(12)和导向环(1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框(1)内侧设置有活动护板(4),且活动护板(4)外侧与安装外框(1)内侧之间设置有橡胶圈(5),所述活动护板(4)中部设置有凸出部(6),所述凸出部(6)上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7),且凸出部(6)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出风口(8);
所述活动护板(4)后侧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9),且滑槽(9)内侧滑动连接滑块(10),所述滑块(10)内侧与滑槽(9)内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1),且滑块(10)外侧连接伸缩卡杆(12),所述安装外框(1)后侧与伸缩卡杆(12)对应设置有卡槽(14),所述活动护板(4)上在滑槽(9)前侧设置有长条口(15),所述滑块(10)上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上端穿过长条口(15),且连接杆(16)上端设置有推动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框(1)内侧固定连接橡胶圈(5)外侧,且橡胶圈(5)内侧表面和活动护板(4)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光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17)设置为矩形状结构,且推动板(17)前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内侧外端设置有导向环(13),且导向环(13)内侧滑动连接伸缩卡杆(12)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7)开口朝向设置为朝上,且出风口(8)开口朝向设置为朝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护板(4)上端设置有转轴(3),且转轴(3)上侧转动连接安装外框(1)内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框(1)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是一种汽车底部护板。
背景技术
安装在汽车底部的护板是用于防止泥、沙、石、水等东西进入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件的间隙内,车辆行走时,泥、沙、石很容易被带到上述部件的间隙里。若在汽车底盘上不安装该护板,就会引起因为小石块进入变速箱旁的间隙里,在行车中当轮胎转向时由于间隙不够,可将变速箱硬顶出凹坑或孔洞,造成变速箱漏油等问题。若泥沙进入发动机将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磨损。汽车车底护板是安装在车身底部,直接面对地面的起防护作用的护板,其还有一项重要功能是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身下部的空气乱流,从而减少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达到节能减排的功效,所以近些年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很多汽车主机厂都在增加此类护板。
目前的汽车底部护板易沉积异物,由于有一定的间隙,护板上部常因异物的“侵入”(如小石子等)有的卡住(与发动机底部)、有的却由于在其上面滚动带来异响,这就需要经常清理这些沉积异物,而汽车底部护板易拆装麻烦,速度又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底部护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底部护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包括安装外框、活动护板、橡胶圈、伸缩卡杆和导向环,所述安装外框内侧设置有活动护板,且活动护板外侧与安装外框内侧之间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活动护板中部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且凸出部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出风口。
所述活动护板后侧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且滑槽内侧滑动连接滑块,所述滑块内侧与滑槽内端之间设置有弹簧,且滑块外侧连接伸缩卡杆,所述安装外框后侧与伸缩卡杆对应设置有卡槽,所述活动护板上在滑槽前侧设置有长条口,所述滑块上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穿过长条口,且连接杆上端设置有推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外框内侧固定连接橡胶圈外侧,且橡胶圈内侧表面和活动护板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光滑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板设置为矩形状结构,且推动板前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内侧外端设置有导向环,且导向环内侧滑动连接伸缩卡杆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口开口朝向设置为朝上,且出风口开口朝向设置为朝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护板上端设置有转轴,且转轴上侧转动连接安装外框内上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外框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清理沉积的异物时,先通过向内推动两个推动板至两侧的伸缩卡杆脱离卡槽,从而打开活动护板,方便了清理沉积的异物,清理完沉积的异物后,在向内推动两个推动板使两侧的伸缩卡杆收缩,再将活动护板关上,然后松开推动板,这时在弹簧推动的作用下,伸缩卡杆自动卡住卡槽,从而使活动护板与安装外框固定住,综上所述,汽车底部护板中设置的活动护板拆装简单,速度快捷,便于随时清理沉积的异物。
2、本实用新型在清理中设置橡胶圈可以防止汽车移动时,活动护板和安装外框发生刚性碰撞而发出异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可以实现迎风进气,背风出气,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底部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汽车底部护板中滑槽的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汽车底部护板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安装外框、2-安装孔、3-转轴、4-活动护板、5-橡胶圈、6-凸出部、7-进风口、8-出风口、9-滑槽、10-滑块、11-弹簧、12-伸缩卡杆、13-导向环、14-卡槽、15-长条口、16-连接杆、17-推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底部护板,包括安装外框1、活动护板4、橡胶圈5、伸缩卡杆12和导向环13,所述安装外框1内侧设置有活动护板4,且活动护板4外侧与安装外框1内侧之间设置有橡胶圈5,所述活动护板4中部设置有凸出部6,所述凸出部6上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口7,且凸出部6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出风口8。
所述活动护板4后侧下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滑槽9,且滑槽9内侧滑动连接滑块10,所述滑块10内侧与滑槽9内端之间设置有弹簧11,且滑块10外侧连接伸缩卡杆12,所述安装外框1后侧与伸缩卡杆12对应设置有卡槽14,所述活动护板4上在滑槽9前侧设置有长条口15,所述滑块10上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杆16,所述连接杆16上端穿过长条口15,且连接杆16上端设置有推动板17。
所述安装外框1内侧固定连接橡胶圈5外侧,且橡胶圈5内侧表面和活动护板4外侧表面均设置有光滑结构。
所述推动板17设置为矩形状结构,且推动板17前侧表面设置有防滑条纹。
所述滑槽9内侧外端设置有导向环13,且导向环13内侧滑动连接伸缩卡杆12外侧。
所述进风口7开口朝向设置为朝上,且出风口8开口朝向设置为朝下。
所述活动护板4上端设置有转轴3,且转轴3上侧转动连接安装外框1内上侧。
所述安装外框1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安装孔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汽车底部护板在清理沉积的异物时,先通过向内推动两个推动板17至两侧的伸缩卡杆12脱离卡槽14,从而打开活动护板4,方便了清理沉积的异物,清理完沉积的异物后,在向内推动两个推动板17使两侧的伸缩卡杆12收缩,再将活动护板4关上,然后松开推动板17,这时在弹簧11推动的作用下,伸缩卡杆12自动卡住卡槽14,从而使活动护板4与安装外框1固定住,综上所述,汽车底部护板中设置的活动护板4拆装简单,速度快捷,便于随时清理沉积的异物。
该汽车底部护板在清理中设置橡胶圈5可以防止汽车移动时,活动护板4和安装外框1发生刚性碰撞而发出异声;进风口7和出风口8的设置,可以实现迎风进气,背风出气,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64594.3
申请日:2018-12-3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553102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B60R 13/08
专利分类号:B60R13/08
范畴分类:32B;32G;
申请人:上海程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程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806 上海市嘉定区汇仁路1957号1幢1层A区
发明人:顾超超;顾忠明;柳俊;管春明;姚双杰
第一发明人:顾超超
当前权利人:上海程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